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率变异在心肌梗塞预后判别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塞患者准确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由于高危预后多同梗塞后的低速走活性与高交感张力密切相关,故通过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得到的一系列定量检测心脏植物神经活性的指标——心率变异,可用于心肌梗塞的预后判别,且预报总死亡率、心律失常事件及心源性猝死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其它常用的预后指标,无疑是值得推广并作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心率变异(HRV)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国外许多专家的研究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心率变异减低。运用频域法研究了心肌梗死患者HRV的昼夜节律。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就诊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563±91岁,诊断符合1978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3例,下壁心肌梗死11例。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3例,侧壁心肌梗死3例。排除房颤、二度及二度以上… 相似文献
3.
汪宏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4):387-39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HRV)的变化。方法:选择98例T2DM患者为T2DM组,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HRV指标: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两个相邻R-R间期标准差≥50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高频峰值比(LF/HF),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TO[(-4.79±3.98)%比(-1.31±3.95)%]、LF/HF[(2.37±0.96)比(3.64±1.33)]值明显升高,TS[(8.36±4.47)ms比(4.10±4.28)ms],SDNN[(138.46±21.33)ms比(98.79±26.87)ms],PNN50[(12.83±10.91)%比(3.45±2.73)%]明显降低,P〈0.05~0.01;T2DM组TO(75.5%比20.0%)、TS(46.9%比4.0%)、SDNN(30.6%比9.0%)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HRV的各项指标和HRT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0.52~0.54,P〈0.05~〈0.01)。结论: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可作为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通过定期随访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旨在了解 AMI 后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改变及其演变过程。选择1992年1~12月相继入本院心内科CCU 病房的 AMI 患者,符合 WHO 制订的 AMI 诊断标准,不合并心房扑动、颤动以及Ⅱ~Ⅲ度房室阻滞和病窦综合征且系首次梗塞者40例为研究对象(AMI 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7±8岁。选择健康老年人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8±5岁,无重要脏器疾患史。体检、心电图、Holter 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所有观察对象自上午9时至次日上午9时记录24 h 动态心电图(美国 Biosensor 公司生产的 Holter 记录仪和分析系统)。选择 CM_5和 CM_1导联 相似文献
5.
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心率变异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地高辛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及心率变异(HRV)。结果显示:NE基础值与HRV时域指标基础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地高辛治疗前后的NE相比(291±80pg/mlvs213±82pg/ml),P〈0.001。24小时平均RR间期及24小时正常R间期标准差由治疗前的727±123ms及67.7±21.8ms分别增加于77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替洛尔和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分析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随机分成阿替洛尔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三个治疗组,出院前、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检查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结果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年龄33~75(均61)岁,男性32例,女性16例。出院时随机分为阿替洛尔组16例,依那普利组17例,治疗对照组16例。心肌梗死半年和心肌梗死后1年,阿替洛尔组和依那普利组患者的心率变异均大于治疗对照组(P<0.05),两个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发病3周、6个月和12个月,随时间推移心率变异逐渐增大,心肌梗死发病6个月较发病3周时的心率变异显著增大(P<0.05),发病12个月时心率变异多项参数虽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发病不同时期的患者,心率变异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50例,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洛尔和依那普利1年,心率变异持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心脏猝死(SCD)是老年人重要死亡原因。及时寻找AMI时的SCD高危者并给予及时治疗仍是临床难题。近年有研究认为,AMI时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显著降低,通过HRV分析可以筛选SCD高危人群〔1〕。我们自1995年始对38... 相似文献
8.
9.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心率变异时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老年患者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了解AMI后HRV变化。方法以多单位协作方式对157例AMI后2周的老年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HRV时域法5项指标,并与健康老年组对比分析。数据经EpiInfo(6.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①AMI患者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低于对照组(P<0.01),而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邻正常R-R差值大于50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虽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②AMI后HRV时域5项指标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SDNN、SDANN和SDNNIn-dex在心肌梗塞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P>0.05),RMSSD和PNN50前间壁低于下壁心肌梗塞(P<0.05)。结论老年人AMI后HRV降低。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SDNN、SDANN和SDNNIndex和反映迷走神经活性的RMSSD和PNN502组指标变化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尿儿茶酚胺变化及其与临床和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连续测定2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中层得发病初4周24小时尿儿茶胺含量及变化,AMI患者尿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随病情恢复逐步下降,以发病后第一周下降幅度最大,NE含量与心率变异三项参数极低频成分,总成分和连续5分钟正常民率间期标准差均值相关(r=-0.7123,-0.615,-0.528,P〈0.05);与心肌酶相关(r=0.635,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率变异(HRV)与血清胃泌素(GAS)的动态变化。方法对1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分别于脑损伤后第1、3、5、7天行HRV各项指标及血清GAS检测,并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观察HRV、GAS的动态演变趋势。结果病例组HRV指标中RR间期标准差(SDNN)、低频段功率(LF)、极低频段功率(VLF)、低频段与高频段功率之比(LF/HF)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血清GAS水平增高(P<0.05)。病例组HRV及GAS均于脑损伤后第3天时变化最明显,且两者动态变化趋势相反。病例组伤后第1天血清GAS水平与SDNN呈负相关(r=-0.531,P<0.05)。结论重型脑损伤后血清GAS水平升高,HRV降低,这可能与脑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山东省立医院(250021)綦彦鲁,刘同宝济南医院董嘉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揭示其植物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0~60岁,排除合并糖尿病、冠...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30分钟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对10名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15名正常人的心率变异(HRV)作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心率变异标准差HRV STD:28.79±8.72,变异指数HRV INDEX:12.17±5.37和频域指标的总功率TP:556.16±417.95,低频功率LFP:90.27±55.7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RV STD:39.57±11.00,HVR INDEX;20.71±4.86,TP:1460.28±1141.48,LFP:303.49±211.35。统计学处理P均小于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呼吸频率(RF)和潮气量(Vt)对心率变异(HRV)频谱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兔机械通气模型,通过呼吸机调节呼吸参数,用Holter同步记录不同RF、Vt的心电和呼吸波形,比较不同RF和Vt的RR间期变化和呼吸的关系、HRV频谱、呼吸峰中心频率、心率(HR)以及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标化(LFnorm)、高频标化(HF norm)和LF/HF等频谱成分指标。结果①RR间期周期性变化与呼吸周期吻合。②改变RF和Vt可使HRV呼吸峰发生移位。与RF 50次/分时相比,60次/分时呼吸峰右移(P<0.01),40次/分时呼吸峰左移(P<0.01),此时呼吸峰处于LF频段;与Vt10 ml/kg时相比,8 ml/kg时呼吸峰右移(P<0.05),12 ml/kg时呼吸峰无显著移位(P>0.05)。③与RF 50次/分相比,60次/分HF norm增大(P<0.05);40次/分HR减慢(P<0.01)、HF norm减小(P<0.05)、LF norm增大和LF/HF增大(P<0.01)。④与Vt 10ml/kg相比,8ml/kg时HR减慢(P<0.01),Vt对HRV频谱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RF不仅影响HF成分,而且还影响LF成分,其影响机制与呼吸峰移位跨过LF频段与HF频段分界点有关。 相似文献
17.
短程心率变异与长程心率变异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短程心率变异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短程心率变异性测试采用床旁一分钟的测试方法 ,即受测试者佩带Holter记录盒后立即卧床 ,深呼吸 ,用心电图机连续描记一分钟的心电图 ,测试RR间期 ,如果RR间期所对应的快慢心率相差 10次以上为正常 ,低于或等于 10次为异常。结果 (1)正常人短程心率变异性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短程心率变异有显著差异 ;(2 )正常人长程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分析与唐海沁等健康人心率变异时域法正常值分析结果相符 ;(3)短程与长程心率变异异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出院前心率变异与预后及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心率变异(HRV)对心肌梗塞(MI)预后的临床意义,系列观察11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症状发生19小时和3周时,HRV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心脏死亡的患者在MI3周时HRV小于存活者,四项HRV指标(超低频成分、总成分、极低频成分、5分钟R-R间期标准差均值)对死亡有独立预测价值(r=0.6577、0.5750、0.5191、0.4724,P<0.01),并发现MI发病3周较发病初的HRV对预后的指导意义大。发病初,前壁较下壁MI的HRV小、心率快;3周后差异不显著。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MI等病史,年龄大、MI范围广、心肌酶谱值高、Kilip分级差及射血分数低者,HRV均较小,说明临床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可能通过破坏自主神经的平衡性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检测心率变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4例健康成人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HRV)的时域、频域和非线性检测。非线性检测包括构成散点图、计算散点图量化指标(PLO)以及复杂度(COM)、预测度(PRE)、李雅普诺夫指数(LI)、相关维(CD)等参数。正常组PLO:SDS(横座标)>650且LL(纵座标)<8000;COM为160~320;PRE提示正常组r值开始较高,但随预测步数的增加而递减;LI为1.12~2.08;CD为1.47~1.56。结果还显示非线性参数与时域、频域参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非线性参数能较好地反映AMI时HRV改变的特征及程度,且用于评价AMI的预后优于线性参数,这主要缘于非线性参数更符合心动周期复杂的动力学特性。非线性HRV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研究中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