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频消蚀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报告郭兴城,李占全,彭云龙,毛文珍,胡芯茹,赵晓君,顾东红(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110015)我们应用经皮穿刺心腔内电极导管射频电消蚀(RFCA)成功地阻断了1例隐匿性左后厕房室旁路(左侧旁路)所致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2.
多房室旁路的导管射频消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旨在对多房室旁路的术前判断、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蚀方法进行探讨。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多房室旁路患者共15例,其中平时心电图有预激波10例,心电图正常5例。只有7例为术前判断或怀疑有多旁路存在。采用先逐条消蚀显性旁路,之后在心室刺激下逐条消蚀隐匿性旁路的方法进行射频消蚀治疗。结果证实,本组共31条旁路,其中双旁路14例,三旁路1例。旁路组合以同侧、同性(指显性或隐匿性)多见。射频消蚀均成功地阻断了全部旁路,成功率100%。本研究表明,多数多房室旁路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蚀术中发现,但详细的术前资料分析亦能发现有某些线索存在。采用“剥笋法”逐条消蚀房室旁路是避免遗漏旁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19例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采用导管消蚀治疗。17例为冠心病,2例扩张性心肌病。平均年龄64±8岁,平均左室射血分数31%±9%。消蚀部位根据心内膜激动标测、隐匿性拖带和束支电位标测确定。消蚀能源为直流电9例,射频10例。全部病例的心动过速均被导管消蚀终止。1例射频消蚀后发生心包填塞。电生理检查8例(44%)有诱发性室速,7例消蚀后植入了心内转复除颤器。随访7例(39%)有自发性室速,仅1例形态学与被消蚀的心动过速相同。本组结果表明,导管消蚀可作为一种选择性措施治疗无休止性室速,但消蚀后的心动过速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评价和比较导管介导的直流和射频电流消蚀WPW综合征病人的安全性和效果。对象114例,平均年龄47±6岁,伴有由旁路引起的症状性快速心律失常(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快速型房颤),进行导管消蚀。使用直流电的病人52例,有53个旁路;使用射频的病人62例,有75个旁路;两组的电生理学参数相似。结果,于消蚀后,使用直流电的53个旁路中50个(94%)消蚀成功,50个旁路中有2个旁路早期恢复传导而需要再次消蚀;使用射频电流的75个旁路中72个(96%)消蚀成功。有3个旁路未成功,后者经直流电消蚀成功。在随访期间(直流电组14~27月,射频组8~13月),成功消蚀的病例无一发生过心动过速。直流电消蚀组的合并症有短暂性低血压2例、意外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右下肺空气滞留(trapping)2例;射频消蚀组的合并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2例隐匿旁路折返性早搏(concealed BPTRP),并对产生机理和特点进行探讨。 例1 患者男,42岁。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绍住某医院,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隐匿性右后间隔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作射频消蚀治疗后,发作更加频繁(图1),  相似文献   

6.
中华内科杂志心电图、收缩间期和心肌酶谱对柔红霉素诱发心衰的预测作用(陈书长等)1992;31:弓。9.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射频消蚀术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评价(顾复生)1992:2。,4。射频消蚀术的临床应用i、剔频消蚀房室旁路治疗预激综合征皿、射频消蚀慢径路治疗房室靖折返性心动过速(胡 大一等)1092;20,207。射频消蚀左侧房室旁路治疗室上住心动过速(任自文等)工992;20:212.射频消蚀左侧房室旁路治疗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初步体会(蓝志强)1992;20:2巧.应用埋置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四例综合报道(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1992;20:217。经冠状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存在隐匿性旁道的4例患者,通过心室起搏诱发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中确定旁路的位置并用导管射频消蚀旁路。 方法 4例患者中,2例患者旁道位于左侧房室沟、2例位于右侧房室沟的右侧。将4根4极导管经皮穿刺分别送至冠脉窦、右房、希氏束和右室心尖部。诱发AVRT时,在左、右房室沟附近不同的部位记录心电图,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的位置。诱发AVRT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蚀术中大头电极导管缠绕于二尖瓣腱索一例文山,黄德嘉,姜建患者女性,24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头晕、黑朦9年入院。查体无异常,超声心动图示轻度二尖瓣脱垂,左心室假腱。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于1993年11...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介绍在左室以射频能量进行导管消蚀房室交界区的新技术。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上速患者,年龄51±19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使用隐匿性中间隔旁道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及房颤各1例,房扑2例。以射频能量在右侧行导管消蚀房室结(6例)或以射频能量及直流电击消蚀房室结(2例)均未成功。频率为350kHz的射频能量以连续的非调制正弦波发放。释放射频电流经由7F四极导管,其顶端电极长4mm,电极间距5mm,  相似文献   

10.
17例预激综合症共17条房室旁路(其中左侧12条、右侧5条)行射频消蚀术。2例并有房室结双径路。12例左侧分路和1例右侧旁路消蚀成功(成功率77%)。1例随访6个月时心动过速复发(1/13)。第二次消蚀后出现3°房室阻滞。射频消蚀旁路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今后应加强对右侧旁路消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射频消融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部分病例的靶点图中发现存在提前于常规心电图QRS波的局部低振幅慢电位,本文旨在探讨该电位在隐匿性旁路消融靶点中出现的可能原因、隐匿性旁路隐匿性前传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月~6月经二尖瓣瓣下成功射频消融的46例左侧隐匿性旁路,以 200mm/s描记速度分析射频消融术前、术后窦性心律和术前成功靶点的心室起搏与心动过速时心内电图,尤其注意分析窦性心律时成功靶点心内电图在射频消融术前与术后的区别与特点,以及心室起搏、心动过速时靶点电图与窦性心律时靶点电图的区别,并测量术前常规心电图QRS波最早起点至成功靶点V波起点之间的距离(QV间期)。结果46例患者中有16例(3.78%)术前存在提前于常规心电图QRS波的局部低振幅慢电位;QV间期为-5~-58ms,平均(-14.94±-13.40)ms。所有16例患者的这些局部低振幅慢电位在心室起搏和心动过速时不能显露,并在射频消融术后全部消失。结论 左侧隐匿性旁路部分病例的瓣下消融靶点存在提前于体表QRS波的低振幅慢电位,推测该电位可能为隐匿性房室旁路隐匿性前传所致;存在局部慢电位的靶点提示为有效的消融靶点。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蚀右侧房室旁路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导管射频消蚀右侧房室旁路患者22例,占同期消蚀旁路总数的22%;其中包括显性者13例(59%),隐性者9例(41%)。2例合并有Mahaim氏束,1例合并有隐性左侧旁路。全部消蚀成功,随访1~11个月,3例复发(14%),均已再次消蚀成功。我们认为准确的旁路定位及消蚀导管与靶组织的接触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逆行慢传导房室旁路的射频导管消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1例在射频消融成功部位靶点不能标测到VA波融合的逆行慢传导隐匿性房室旁路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4例心动过速呈连续性,旁路位于间隔部位;7例心动过速呈阵发性,旁路均位于左侧游离壁。消融成功部位靶点图VA波不融合,VA间期115±16ms,VA波之间等电位线间期10~50ms。  相似文献   

14.
561例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蚀经验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对56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蚀治疗,其中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13例(429条旁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2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2例,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显性旁路消蚀成功靶点心电图特征为:AV≤40ms,V波较体表心电图最早的delta波提前≥20ms,A/V<1。隐匿旁路成功的靶点心电图特征为:心室起搏时VA≤40ms,A/V<1。对左前旁路患者、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者、动脉迂曲的老年人或需同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者,导管经股动脉逆行放入左室不易到位,可采用房间隔穿刺法,本组6例均获成功。房室结改良患者采用下位法较后位法消蚀的平均放电次数、时间及操作时间均少(P值<0.05)。本组2例(0.4%)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平均随访6.1±4.9个月,14例(2.6%)复发,均再次消蚀成功。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射频消蚀希氏束旁旁路马长生,董建增,刘旭,杨新春,商丽华,胡大一经导管射频消蚀房室旁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越性。但对特殊部位的房室旁路──—希氏束旁旁路,由于其邻近希氏束、消蚀时易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资料与方法自1991年10...  相似文献   

16.
低功率(15~25W)射频消蚀治疗心动过速20例,其中1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旁道均在左侧,9例成功.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蚀慢径路与2例起搏器术后快速性房颤消蚀房室结均成功.1例室性心动过速消蚀不成功,总成功率90%.低功率射频消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位法射频消蚀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管射频消蚀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3例,采用"中位法"选择性阻断慢径路,该技术的关键是:①在X线右前斜位30度下,将消蚀电极置于冠状窦口和希氏束连线的中点附近;②消蚀电极双极记录到小A大V波;③放电时有交界性心律(包括快交界律、慢交界律、交界性早搏);④以间断放电和时间递增的方法控制消蚀过程;⑤消蚀终点为放电总累积时间达60~90秒,重复电生理检查证实慢径阻断或心动过速不能诱发。经1~3个部位的消蚀彻底阻断慢道36例,遗留慢径传导7例(有心房回波2例)。除1例术后第二天发生一过性Ⅲ°AVB,二周恢复正常外,余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平均14±6),停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无心动过速发作。消蚀成功率100%。认为“中位法”是消蚀房室结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方法,部分病例保留慢传导并不增加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隐匿性慢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罕少心律失常(1—4),本文报道2例射频消融成功的隐匿性慢旁路的诊断过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例均为男性,年龄60及61岁。心动过速史均匀10余年,频繁反复发作,一日可发作数次至数十次,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日不等。发作时心率分别为150次/min及170次/min左右,P_(Ⅰ、Ⅱ、avF)倒置,  相似文献   

19.
预激综合征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射频消蚀: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8例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右侧房室旁路的患者行射频消蚀,结果显示:尽管该类患者有心脏结构的异常,但消蚀导管的选择、操作方法及过程无特殊之处,总操作时间、X线投照时间以及放电次数也与心脏结构正常的右侧房室旁路相似,成功率高。这一结果证实,射频消蚀为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预激旁路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95例均为房室旁路引起的有症状的心动过速患者。年龄20~78(50±10)岁。5例伴扩张性心肌病,2例伴肺部疾患,2例有严重高血压,1例有爱勃斯坦畸型。将5~6根电极导管经由颈内静脉、左或右股静脉插入以对心房和心室行程序起搏以及旁路定位。旁路位于记到旁路电位处,或最早心室及心房激动点处。前29例以直流电消蚀,消蚀导管为6F四极导管。消蚀左侧旁路时,导管经房间隔穿刺送入左房,并将远端电极抵住二尖瓣环。消蚀右侧旁路时,导管的远端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