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老年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2例年龄≥45岁的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进行测定,并观察它们与性激素的关系。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了HDl-C与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显著负相关,与雌二醇/睾丸酮(E2/T)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001),与T呈显著负相关(P=0.0001)。在调整年龄、BMI和INS、F后,E2/T比值是影响HDL-C水平的独立因素。ApoA1,作为因变量进行相同的分析得到了与HDL-C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血浆ET-1水平,其中8例肺心病患者行右心微导管检测肺动脉压。结果COPD患者和肺心病患者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5.24±0.50、5.80±0.66pg/ml,较健康对照组血浆ET-1含量(4.65±0.65pg/ml)明显升高(P值<0.01及0.001);血浆ET-1含量与PaO2呈显著性负相关(COPD组:r值=-0.583,P值<0.01;肺心病组:r值=-0.627,P值<0.001),与PaCO2呈显著性正相关(COPD组:r值=-0.514,P值<0.05;肺心病组:r值=0.593,P值<0.001);ET-1含量与肺动脉收缩压及平均压均存在正相关(r值=0.727及0.681,P值均<0.05)。结论血浆ET-1参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刺激ET-1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 研究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激酶 C( P K C) 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气流受限程度的关系。方法 从18 例哮喘患者和6 名正常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和纯化淋巴细胞胞浆及胞膜部分 P K C, 然后采用同位素γ32 P A T P 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它们的活性。结果 (1) 哮喘患者淋巴细胞 P K C 的总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01) ,胞膜 P K C 的活性明显升高( P< 005) ,各哮喘组胞膜部分 P K C 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体外实验表明,(1) 乙酰甲胆碱组(5 例) 或组胺组(5 例) 均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胞浆 P K C 的转位( P< 005) ,从而激活 P K C;(2) 淋巴细胞 P K C的总活性与患者气流受限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P K C 的总活性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 E V1 占预计值% ) 呈显著负相关(r= - 073 , P< 0001 ,18 例) ; 与气道峰值流速( P E F) 呈显著负相关(r= - 062 , P< 001 ,18 例) ;与50 % 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⒒ V50)呈显著负相关(r= - 063 , P< 0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1含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了2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发作组)、22例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缓解组)和2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显示:发作组血浆含量(13.4±5.2pmol/L)分别显著高于缓解组(8.4±3.9pmol/L,P<0.01)和对照组(6.6±2.6pmol/L,P<0.01);而缓解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发作组血浆ET1含量分别与血氧分压(PaO_2)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呈显著负相关(r=-0.8257,r=-0.8157,P<0.01)。上述结果提示ET1可能涉及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6mRNA表达与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的关系。方法对12例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8例缓解期患者及9例健康人,采用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中IL6mRNA的表达水平及ECP和FEV1%。结果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1),而缓解期患者无明显升高。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ECP呈中度正相关(r=0679,P<001),而与FEV1%呈中度负相关(r=-0589,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PBMC中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其气道炎症程度与IL6基因转录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效能的判断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判断腹透效能的指标在临床运用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观察44例CAPD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尿素KT/V(KT/V)、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Alb)及氮表现的蛋白质水平(nPNA)的变化及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44例患者94例次的观察显示,KT/V与CCr在判断透析效能上有明显差异,KT/V更大程度上与透析剂量呈正相关,KT/V=1.16+0.00011×透析剂量(r=0.27P<0.05)、与患者的体表面积呈负相关(r=-0.59,P<0.01),而CCr则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呈正相关,CCr=49.3+10.23×RRF(r=0.84,P<0.001),而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36,P<0.05)。此外,nPNA水平的变化与KT/V及CCr呈正相关(r=0.26~0.33,P<0.05),Alb与KT/V呈明显相关(r=0.40,P<0.01)。结论:尿素KT/V和CCr完全可以作为反映透析效能的可靠指标,若结合Alb及nPNA观察,则更能反映患者的情况。此外,本文还观察到若根据体表面积计算透析液量,不仅可以精确地计算透析需求量,而且还能预测透析效能,减少合并症的产  相似文献   

7.
QRS记分法评价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常规心电图QRS记分法评价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价值,将常规心电图测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n=67)及陈旧性心肌梗塞(n=32)的QRS记分与99mTcMIBISPECT心肌显像检测的心肌坏死、心肌疤痕节段数及平衡法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1/3射血分数(1/3EF)、1/3充盈率(1/3FR)、高峰充盈率(PFR)、1/3射血率(1/3ER)、1/3充盈分数(1/3FF)进行相关分析。发现QRS记分与急性心肌梗塞者心肌坏死节段数及陈旧性心肌梗塞者的心肌疤痕节段数显著相关,r分别为0.78,0.66,P均<0.0001;与反映收缩功能的LVEF、PER、1/3EF、1/3ER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3和-0.86,-0.55和-0.73,-0.36和-0.55,-0.65和-0.77,P均<0.05;与反映舒张功能的PFR、1/3FR、1/3FF亦呈明显相关,r分别为-0.45和0.41,-0.49和-0.52,-0.38和-0.36,P均<0.05。说明QRS记分可用于估测心肌梗塞面积、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党宁宁 《山东医药》1999,39(15):1-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8例白型血管炎(LCV)患者皮损组织中粘附分子的表达,观察其与皮损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并与15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CV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分子-1(ICAM-1)表达明显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仅见于后期皮损,内皮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与皮损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9623,P〈0.05)、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吴正相关(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IL)-6mRNA表达与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的关系。方法 对12例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8例缓解期患者及9例健康人,采用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中IL-6mRNA的表达水平及ECP和FEV1%。结果 发作期患者IL-6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与哮喘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r)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对发作期哮喘病人及正常人各20例,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培养上清中IL-4含量、IFN-r活性及血清IgE总浓度。结果表明:发作期哮喘组IL-4和IgE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IL-4与IgE之间呈正相关(r=0.82),P<0.001;IL-4与IFN-及IFN-与IgE之间均呈负相关(r=0.48,-0.75),P<0.05,P<0.01。二组之间IFN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发作期哮喘病人IL-4的高水平分泌导致的IgE过多合成,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IL-4与IFN之间的失衡对血清IgE的合成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内皮素与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放免法测定了5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血浆内皮素(ET)与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做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示CHF组血浆ET较正常人增高约3倍,以血浆ET>7pg/ml作为本组CHF的预警指标,敏感性85.2%、特异性83.3%,血浆ET分别与肺循环阻力(r=0.75)、平均肺动脉压(r=0.74)、平均肺毛压(r=0.63)和平均右房压(r=0.54)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与心指数(r=-0.56)和每搏指数(r=-0.74)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体循环阻力和平均动脉压相关不显著,心功能越差,血浆ET增高越明显。提示CHF时存在ET产生和清除异常,增高的循环ET可能参与了CHF的病理过程,尤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与心包液中心钠素和内皮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心脏病患心人内皮素(ET-1)、心钠素(ANF)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45例行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民得、均按NYHA标准评价心功能并在心包切开前同时取心包液及静脉血,按放免分析法测定ANF、ET-1浓度。结果 (1)心包液中存在具有免疫活性的ANF和ET-1,二在心包液中的浓度均显高于其血浆中的浓度(P〈0.01);(2)心包液ET-1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49,P=0.001  相似文献   

13.
消炎痛雾化吸入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及正常对照的方法,观察了48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期患者痰及血中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与疾量,痰干/湿比,肺活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VC%),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并观察了消炎痛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慢支患者痰及血中6-keto-PGF1u及TXB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痰及血中6—keto-PGF1a和TXB2与痰量和疾干/湿比里正相关(P<0.01);与VC%和FEV1%呈负相关(P<0.05,P<0.01)。与安慰剂组相比消炎痛雾化吸入可明显降低慢支患者的痰量,痰粘度和血沉(P<0.01);明显提高VC%和FEV1%(P值分别小于0.05,P<0.01);明显缩短病程(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IL)-5mRNA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激活作用的影响,本研究用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半定量分析了哮喘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5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检测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20%时的乙酰甲胆碱(MCH)激发浓度(MCH-PC20值)和基础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等指标。结果发现,糖皮质激素不仅能改善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和通气功能,而且还可抑制PBMC中IL-5mRNA的表达和降低血清ECP浓度(P<0.05);血清ECP浓度下降幅度或MCH-PC20值改善幅度与IL-5mRNA表达水平下降幅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426和0.4857,P值<0.05)。提示糖皮质激素可能是通过抑制IL-5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后者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而发挥其抗气道炎症反应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年龄与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的关系。方法171例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HRVI,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年龄与HRVI的关系。结果HRVI减低的发生率和平均HRVI在45~59岁组(45例)为57.8%,24.7±9.1;在60~74岁组(70例),为67.1%,22.9±10.3;在≥75岁组(56例)为76.8%,20.9±8.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RVI的变化与年龄(r=-0.2746,P=0.00012)和LVMI(r=-0.4015,P=0.00021)呈负相关关系,而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4283,P=0.00009)。结论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年龄增长HRVI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16.
探讨血浆内皮素-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血浆ET-1水平,其中8例肺心病患者行右心微导管检测肺动脉压。COPD患者和肺心病患者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5.24±0.50、5.80±0.66pg/ml,较健康对照组血浆ET-1含量明显升高(P值〈0.01及0.001),血浆ET-1含量与PaO2呈显著性负相关组,r值=-0.5  相似文献   

17.
戒烟10年以上的健康老年人肺功能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健康老年人戒烟10 年后肺功能的10 年变化。方法 51 名戒烟10 年以上的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挑选条件相同的从不吸烟健康老年人12 名作为随访对照,肺功能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戒烟10 年后健康老年人在随访的10 年中肺功能与从不吸烟健康老年人肺功能相比,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年下降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呼气峰流速(PEF)年下降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残气量(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的年增加值差异有显著性( P<0-01)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最大通气量(MVV) 、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 也有一定的改变,但变化值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随访研究发现即使戒烟后曾吸烟对肺功能仍然存在一定影响,可能与研究对象吸烟时间长,吸烟量大所形成某些不可逆病理变化有关,并建议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相似文献   

18.
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共296例和40例健康人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IgE抗体。并观察了其中30例患者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4周前后上述指标和肺功能变化。结果: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血Eos计数,血清ECP、TIgE、sIgE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均为P<001)。治疗前、后血Eos、ECP和肺功能(FEV1、PEF、Raw、sGaw等)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过敏性哮喘发作期病人Eos与ECP水平变化呈高度正相关(ρ=0721,P<001),而Eos、ECP分别与FEV1%呈高度负相关(ρ=-0782,ρ=-0695;P均<001)。结论:血清ECP水平可作为哮喘气道炎症监测及指导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研究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就诊的72名门诊及住院RA病人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被测定。全部数据用于RA病人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并对细胞因子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RA病人血清GMCSF、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IL6、GMCSF与炎性指标ESR(r=026,P<001;r=028,P<002)和CRP(r=040,P<00001;r=047,P<00001)呈正相关。结论:RA病人血清IL6、GMCSF、TNFα较其他细胞因子与RA疾病有更密切的相关性。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免疫物质参与炎症反应在RA的病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Isaaz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测定的左空射血力是否与后负荷有关,我们将35例受试者分为正常组(20例)和高血压病组(15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取主动脉瓣前向血流的平均加速度(MA),加速时间内的速度时间积分(VTI)和主动脉瓣口面积(CSA),则左室射血力(LVEF)=ρ×CSA×VTI×MA,其中ρ为血液密度(1.06g/cm3),ρ×CSA×VTI为加这时间内的射血质量。分别将MA,VTI和LVEF与收缩压(S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A,VTI和LVEF与SP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8,-0.70和-0.67.P<0.01).高血压病组的MA,VTI和LVEF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说明Isaaz等提出的在室射血力考虑到了加速度和质量的概念,是一项更为合理的方法,但是明显受后负荷影响,并且高血压病组的LVEF低于正常组,提示后负荷越重,左空射血力越低,所以使用该方法时应考虑到后负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