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海市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上海市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管理对策。方法:本文通过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方式,对上海市154家不同类别的口腔诊疗机构的人员配备、环境设施、制度建设、器械消毒灭菌、人员防护、感染风险等方面的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54家口腔诊疗机构中,98.05%能做到诊疗区与清洗消毒区分开,大多数机构的牙科治疗椅平均净使用面积符合要求,94.16%的机构有专人负责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在医护人员配备方面,口腔门诊部医护比例符合1∶1的规定,但一、二级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医护比例仅为1∶0.3。所查机构均建立了消毒隔离制度,但手卫生制度、人员岗位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不够具体;73.38%的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时能按要求佩戴口罩和护目镜,85.71%的机构诊室有专用洗手池,并配备洗手消毒液;分别有75.97%、85.06%的机构开展了消毒剂浓度监测、压力灭菌化学监测;97.4%能做到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结论上海市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整体情况较好,但消毒与灭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首先要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口腔诊疗医源性感染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细化规范内容,增强可操作性;二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规范执业行为,做好医院感染关键点的控制,严格医疗执业许可证的发放和验证,督促医疗机构硬件设施改造;三要强化横向合作,建立并完善定期会议、联合培训、联合督查、信息互通等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组织的作用;四要实行量化管理制度,建立一个适应医疗机构自我量化、在法律法规框架内的行业管理量化评分系统,促进管理的标准化;五要强化医疗机构自身管理,完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法律责任意识,规范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无菌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30所二级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逐项调查。[结果]部分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机构不健全、消毒技术规范的执行不严格、内镜室布局改造及消毒管理工作不到位、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不规范。[结论]各医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严格按照规范开展消毒、灭菌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工作的监督管理,以提高消毒工作质量,达到控制医源性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诊疗器械实施集中式管理的处理效果,杜绝因其管理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将口腔诊疗器械集中回收处理,制定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处理的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确保了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与患者的医疗安全,2009年1-12月清洗合格率为96.55%,2010年1-12月清洗合格率98.88%,两者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5).结论 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管理,规范处理流程,完善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口腔门诊的特殊性,通过规范诊疗过程及消毒灭菌环节等,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 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成立了医院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并制定制度,明确职责. 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全科医务人员均进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医院多次举办医院感染知识专题讲座,使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目前铜陵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灭菌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铜陵市27所口腔诊疗机构进行调查,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不同环境和物品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口腔诊疗机构配有快速灭菌器的占40.7%;所有的口腔诊疗机构均使用戊二醛浸泡灭菌;开展高压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的二级以上口腔诊疗机构占77.8%,一级口腔诊疗机构占28.6%,个体口腔诊疗机构为0;2006年及2007年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总合格率为89.0%,其中一级及以上口腔诊疗机构合格率为97.9%,个体口腔诊疗机构为83.8%。结论铜陵市口腔诊所消毒设施和方法基本满足需要,但个体诊所暴露出的问题较多。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现状,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江门市蓬江区、江海区70所开展静脉注射和/或口腔诊疗的基层医疗机构。2016年4—9月,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方法,对70所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基线调查。2016年2—12月,对70所基层医疗机构和11所市级医疗机构的重点科室进行消毒效果监测。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评议法进行风险评估,采用风险评估矩阵法得出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水平。结果 70所基层医疗机构分别包括7所县级医院、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所乡镇卫生院/卫生站和37所个体诊所。70所基层医疗机构中仅17.14%(12/70)的医疗机构有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或流程。手卫生设施配备不足,仅55.71%(39/70)的机构使用快速手消毒剂。84.29%(59/70)的机构规范安装紫外线灯,但仅17.14%(12/70)的机构能定期监测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仅有12.86%(9/70)的医疗机构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具备医疗污水和消毒效果自检能力的机构分别占2.86%(2/70)、11.43%(8/70)。70所基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共采样816份,总合格率为96.20%(785/816)。室内空气、使用中消毒剂、医疗器材和透析用水的合格率均达到100%;合格率最低的是医疗污水(61.54%)。基层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低于市级医疗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评估结果提示,灭菌器和透析用水是极高风险项目,手卫生、环境消毒和医疗器械是高风险项目。结论江门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存在多个薄弱环节,风险评估方法可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的风险管理重点,提升监测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灭菌失败的原因,探讨解决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观察、个人访谈等方法开展调查。结果该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灭菌,本次灭菌失败的直接原因为灭菌物品装载过量。该基层医疗机构未开展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岗前及岗中培训、未开展有效的内部自查工作是导致灭菌失败事件发生且未能主动发现的重要原因。结论应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消毒灭菌自身管理水平,包括: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管理工作主体责任意识;建设多元化培训平台,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供便利条件;定期开展外部监督,监督医疗机构落实内部自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医院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为了解我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机构医院内感染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及经血传播疾病,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于2010年4月~2010年8月对驻区、区属、及个体口腔诊所进行了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效果监测,共计监测37户。调查显示口腔专科医院和市、区级综合医院口腔科消毒管理比较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个体诊所消毒管理欠规范。这说明青山区各级各类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一些个体口腔诊所消毒意识需要加强,卫生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性地加强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管理。现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口腔诊疗器械灭菌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状况.方法 用无菌棉拭子反复涂抹物体表面,以5件同类器械为1份样本;高速和超速两次离心,分别取其上清液和底部沉淀液;用ELISA法检测HBsAg,巢式PCR法定性检测HBV DNA.结果 一级医疗机构灭菌后口腔诊疗器械、诊疗环境HBsAg阳性率为3.59%,且在HBsAg阴性样品中HBV DNA阳性率为6.45%;二、三级医疗机构均阴性.结论 一级医疗机构仍存在HBV污染,应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并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消毒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针对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落实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全体医务人员对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医院感染方面的年投诉率为0.结论 加强口腔医院感染管理,对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确保医疗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嘉兴市医疗机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为了解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效果. 方法对2002年7~8月嘉兴市11所医院口腔科手机、车针、水枪水进行采样检测. 结果口腔科手机合格率78.57%,车针合格率97.62%,水枪水合格率仅25.00%. 结论要加大医院消毒的重视度,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规范全院各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采用表格化的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指导临床科室开展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工作效果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评范畴。结果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明显提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医院感染发病率有效降低,手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趋合理,2008-2010年医院感染率平均为2.5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60%,ICU洗手液、手消毒剂消耗量分别为49.42、23.18ml/床日。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可以全面提高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与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口腔科诊疗操作过程中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完善有效监控措施。方法对医院口腔中心预防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口腔科诊疗操作所致的感染和血液、唾液及口腔组织相关传染病,同时,在观念转变上和诊疗技术上也存在不少难点。结论对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予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黄杏颜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2):138-139
为了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职业感染发生,并找出引起口腔科门诊发生医院职业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防护措施,如通过健全口腔科门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医护人员知识培训,落实口腔门诊环境消毒,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以及规范分类收集医疗废物,从而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取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9月7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34%;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7.73%;ICU、肿瘤科、心内科、脑外科为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47%;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加强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积极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儿童口腔科治疗存在的医院感染和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方法 重视儿童口腔科诊疗和诊疗器械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自身职业防护,实行标准预防.结果 通过落实感染控制措施,从根本上减少、避免口腔诊疗过程中造成的医院感染发生,确保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与医疗安全.结论 医护人员规范诊疗操作,严格制定和落实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对预防儿童口腔科诊疗医院感染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医院感染工作高效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感染工作的高效管理模式.方法 系统性地总结当前医院感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医院感染工作管理效率不高的各种原因.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尚不规范,在组织管理制度、职工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操作规程、洗手依从性、空气和环境监测、重点科室区域划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结论 采取综合性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系统的培训教育、设施的配备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均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咨询、查询医院感染上报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10年1-12月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暴露后处理措施及防护措施.结果 口腔科医务人员共计36人,发生职业暴露26人,发生率为72.22%;其中护士5人占19.23%,医师4人占15.38%,实习学生10人占38.46,技工6人占23.08%,保洁员1人占3.85%;工作年限<2年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最多,占69.23%;26人中有23人(88.46%)为针刺伤和锐器伤,3人(11.54%)为黏膜接触;所有人暴露后均能够正确处理伤口,医院感染管理科均进行跟踪随访,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 应制定并健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安全防护的意识,保障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像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与管理对策。方法加大培训力度;健全规章制度,定期督查考核;完善设施设备,加强环境管理;注重手部卫生,加强职业防护;了解感染管理现状。结果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相关知识缺乏;检查室内卫生清洁度差;仪器设备的污染;规范覆盖面不全,医院感染管理相对滞后等是影像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加强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与控制影像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妇产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180例妇产科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8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共135例,感染率3.23%,其中妇科发生医院感染95例,感染率3.58%,产科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2.6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手术切口和宫腔,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长.结论 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加强病房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降低妇产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