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二苄基乙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混悬剂具有很大的表面自由能,有自发聚集趋向和增长趋向,发生沉降后聚集而不能分散[1].若按教科书讲解的肌内注射方法(传统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往往会发生针头堵塞,导致一次注射成功率低,需要更换针头再次注射,加剧患者的疼痛,同时易造成药液浪费,影响疗效.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门诊注射室对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方法进行改进,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长效青霉素是一种临床常用药,广泛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梅毒等。但长效青霉素的注射一直是患者及护理人员头痛的难题。传统的青霉素注射法为:用无菌注射用水稀释120万u的长效青霉素至3ml或4ml,用7号或9号注射器吸取药液,排空注射器内空气后进行深部肌内注射。但因为其溶液为混悬液,易于在针梗发生阻塞,往往导致重复注射,增加患者痛苦,少数患者会因此放弃治疗,给护理人员也造成不小的压力。常导致医护患三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的方法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二苄基乙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在体内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梅毒的治疗,通常是将240万U的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4周。此药在注射前需用10ml灭菌注射用水使其溶解,为了达到缓释效果,有利于药物的稳定,延长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相似文献   

4.
臀部肌肉注射法是临床护士熟练而基础的操作之一,但对于药物长效青霉素的肌肉注射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本品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往往少则2针或3针,多则5针或6针才能将药物注射完毕,既增加病人痛苦,且护士本身也紧张。现介绍一种行之  相似文献   

5.
肌内注射青霉素混悬剂时,常常发生针头堵塞情况。分析针头堵塞的原因可能是混悬颗粒沉积,为此,我们采用了注射用水防堵法,效果较好。方法是在抽取青霉素混悬液并排净空气后,立即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碰到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时,药液堵塞针梗甚至注射器乳头,90%病人需拨出重新更换针头,再行注射。尤其冬天,针梗更易堵塞,反复注射增加病人的痛若,难以配合治疗。为此,在工作中,改进抽吸药液方法,经300人次的注射,无1例堵塞,收到满意的效果。方法是用注射用水3.5—3.sml稀释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摇匀后抽吸到注射器内,再抽取0.2~0.5ml注射用水在针梗及乳头部,然后,按常规肌内注射方法为病人作深部肌内注射,无1例发生堵塞。防止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时堵塞的经验@郑美珍$福建省漳平市医院!364400…  相似文献   

7.
对肌注苄星青霉素避免针头堵塞及减轻疼痛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在体内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1]。它的水悬剂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缓慢溶解吸收[2]。主要用于早期梅毒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苄星青霉素按常规肌肉注射法极易造成针头堵塞的现象,必须立即更换8号以上针头进行二次注射,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造成药液、材料的浪费。为此,通过调整注射过程的操作程序及调换溶剂,使一次性注射成功率达到100%,并缓解疼痛,现报告如下。研究对象2003年7月~2005年12月我院门诊注射患者125例,男性73例,女…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方法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由于其浓度高易堵塞针头。为解决该问题,我院从2006-10开始采用以下新方法进行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效果理想,介绍如下。1方法患者常规皮试阴性后,取5 ml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3~4 ml,按无菌操作注入120万U/支的长效青霉素瓶中,充分摇匀,常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肌内注射混悬剂(如长效青霉素、淋必治等)常规用8号针头,溶媒4ml-6ml,常因阻力大,针头发生阻塞不能一次成功。为此,我们改进了混悬液的注射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注射法在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155例门诊注射长效青霉素患者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均抽吸生理盐水3.5 ml溶解备用,消毒皮肤后抽吸药液再抽吸生理盐水0.5~1.0 ml后进行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注射法,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注射法能显著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法的改进.方法 将216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改进组102例,常规组114例.两组均抽吸0.9%生理盐水3 ml摇晃溶解备用,消毒皮肤后再抽吸长效青霉素,常规组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改进组在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 ~1ml.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一次注射的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实施肌内注射法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1 ml,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常用于肌内注射,此药在注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药液堵塞针头的现象."2次"或"3次"注射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而且损失了药液,影响治疗效果.我科采用下述方法注射278例次无一次出现药液堵塞针头的现象,经查新无类似报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蓝秀花 《护理学报》2008,15(7):63-63
临床上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治疗梅毒等,门诊注射室需经常给患者进行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笔者发现,传统吸药方法因反复穿刺瓶盖易造成药液渗漏,浪费药液,且吸药后放置一定时间,药液会沉淀堵塞针头致注射失败,给患者增加再次注射痛苦。为探讨较理想的吸药方法,提高注射1次成功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种实用、简便的长效青霉素吸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长效青霉素呈白色粉末,用0.9%氯化钠溶解后呈白色乳状混悬液,放置后易沉淀,在肌肉注射中经常发生堵塞针头的情况,护士只好拔出针头,更换无菌针头.更换另一侧臀部注射.既浪费药液,又增加患者痛苦.我院门诊注射室在平时工作中探索出一种有效防止青霉素混悬乳液堵塞针头的操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长效青霉素呈白色粉末,用0.9%氯化钠溶解后呈白色乳状混悬液,放置后易沉淀,在肌肉注射中经常发生堵塞针头的情况,护士只好拔出针头,更换无菌针头.更换另一侧臀部注射.既浪费药液,又增加患者痛苦.我院门诊注射室在平时工作中探索出一种有效防止青霉素混悬乳液堵塞针头的操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长效青霉素呈白色粉末,用0.9%氯化钠溶解后呈白色乳状混悬液,放置后易沉淀,在肌肉注射中经常发生堵塞针头的情况,护士只好拔出针头,更换无菌针头.更换另一侧臀部注射.既浪费药液,又增加患者痛苦.我院门诊注射室在平时工作中探索出一种有效防止青霉素混悬乳液堵塞针头的操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方法肌内注射高浓度、粘稠针如长效青霉素、氯霉素等,由于其浓度高、粘稠易堵塞针头。2004年6月~2006年2月,我们尝试抽完药液后再抽少许0.9%氯化钠注射液肌内注射的新方法,并应用于180例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以长效青霉素为例,患者行常规皮试阴性后,取5m l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4m l,按无菌操作注入120万U支/的长效青霉素瓶中,充分摇匀,排尽空针内的气体,再抽取少许0.9%氯化钠注射液(以充满注射器的乳头部和针头为宜),再按常规方法进行肌内注射,推注速度稍快。结果:180例次一次性注射成功,患者疼痛感轻微。优点:用0…  相似文献   

18.
诸小华  蒋晓红 《现代护理》2007,13(14):1276-1277
目的探讨减轻肌注长效青霉素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方法,提高肌注治疗品质。方法通过对60例病人485人次采用利多卡因稀释、常规生理盐水及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分组肌注时及肌注后疼痛感的程度不同,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利多卡因稀释注射显著优于生理盐水及灭菌注射用水稀释注射。结论利多卡因稀释注射能减轻甚至能消除肌注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减轻肌注长效青霉素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方法,提高肌注治疗品质.方法 通过对60例病人485人次采用利多卡因稀释、常规生理盐水及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分组肌注时及肌注后疼痛感的程度不同,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利多卡因稀释注射显著优于生理盐水及灭菌注射用水稀释注射.结论 利多卡因稀释注射能减轻甚至能消除肌注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效青霉素注射成功率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确诊梅毒的患者分别于左右侧选择不同型号的注射器注射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使用10 ml注射器注射比使用5 ml注射器注射成功率高(P<0.01),局部硬结发生率低,疼痛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10 ml注射器8号针头注射长效青霉素成功率高,深部注射局部吸收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