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以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内科、儿科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内科住院患者7101例,发生医院感染的373例,感染率5.5%,发生医院感染475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6.7%,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依次为胃肠道,泌尿道:抗生素使用人数为2010例,抗生素使用率46.2%:二联用药845例,占42.0%,三联用药150例,占7.4%,四联用药3例,占0.2%。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重点科室的目标监测,提倡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8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患者睡眠状况的干预措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住院治疗和护理,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戴建兰 《当代医学》2016,(7):101-10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内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后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根据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的PSQI评分[(0.7140.39)、(1.19±0.05)、(0.25±0.36)、(0.25±0 29)、(0.3±0.41)]明显低于对照组[(1.26±0.42)、(1.25±0 21)、(0.51±0.41)、(0.34±0.31)、(0.62±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6、2.779、4.765、2.120、5 009,P<0.05);观察组负性情绪[(41.56±13.95)、(44.24±11.2)]明显低于对照组[(50.23±11.02)、(51.12±1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7、4.190,P<0.05).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论 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前关于内科疾病的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态度、言语、表情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方法 新的护理模式要求给患者进行心理、社会、生物的整体护理.没有心理护理,护理便不完整,本次试验通过对内科住院患者问卷调查和实际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证明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处于最佳护理状态,注意心理护理,可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使患者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纠正其某些不良情绪,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从而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结论 加强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患纠纷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林凤仙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27+129-127,129
目的对住院患者心血管内科精神障碍的探讨;方法为本次调查设计一个症状监测问卷,抽取270名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划分出精神障碍的患者,同时观察心血管内科医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识别情况;结果在对279例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精神障碍测验和识别中,有106例住院患者有精神障碍,但是心血管内科医师只识别出28例精神障碍患者,识别率为26.4%;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很多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的现象,心血管内科医师要更加重视患者情况,同时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学习和钻研,提高精神障碍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1] .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 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9.
杨秋芬  姚永红 《吉林医学》2010,(25):4313-4314
<正>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西安市区中心位置。内设大内科各专业科室和老干部病房科(简称老干科)等。现将近10年(1999年~2008年)大内科和老干部科住院的1204例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以探讨内科发病情况、病死率及主要致死原因。1对象与方法1.1资料来源:病案室(包括病例质量控制办公室)登记保存的大内科各专业和老干科1999年~2008年出院病例和死亡病例。逐年逐月详细查阅每份病例,将死亡病例的住院情  相似文献   

10.
行为转变理论在培养高血压患者运动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惠 《中外医疗》2010,29(13):93-94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培养高血压患者运动行为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66例无运动行为的高血压患者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运动相关知识和运动行为情况进行测评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后关于运动相关知识得分有明显提高(P〈0.05),运动依从行为有明显改善。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在培养高血压患者运动行为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探讨其对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4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3,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7.11±4.98)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37.54±4.0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3、5.283,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有助于控制并发症风险,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负面情绪消除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05例晚间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服用率占总患者的40.05%.影响因素主要有医院噪音、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心理障碍、躯体疼痛或不适、药物因素、社会支持、经济原因.结论 诸多因素影响着住院患者晚问镇静催眠药物应用.因此,应降低影响因索的发生,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敏 《中国乡村医生》2022,(36):126-128
目的:研究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平均分、症状管理及疾病共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平均分、症状管理及疾病共性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心理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王寒秋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1):48-48,78
目的研究内科系统老年住院患者肾功能状况、疾病谱、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内科系统70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功能的增龄性减退和老年人群高血压及糖尿病的高患病率使其成为肾功能受损的高危人群。男性、尿蛋白量(24h)、高尿酸血症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是肾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建议临床医师积极治疗老年患者的原发病,干预肾损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肾功能,开展GRF三级预防工作,延缓其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会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医务人员的洗手卫生习惯以及对正确洗手的认识。方法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对新会区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洗手前后进行取检材检测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菌群),真菌菌落总数,分析比较洗手消毒效果。结果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医院出现感染的主要传播介质之一就是医务人员的手,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对医院感染数量有着直接性影响。结论由于医务人员手对细菌的传播所导致的医院感染率达到30%以上。因此,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合格手部卫生能够降低50%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然而,医院医务人员对相关洗手规定的遵循并不容乐观,而且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违法洗手规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行为转变理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通过知识讲座、相关咨询、个体化指导以及小组交流讨论等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采用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EFF)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生存质量总分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两因子评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行为转变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内科住院患者中各类心脏瓣膜病的构成及分布.方法:2002年8月至2004年7月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的3 560例内科住院患者中共检出1 250例心脏瓣膜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据超声结果及临床资料分为风湿性、钙化性、缺血性、钙化性合并缺血性、先天性及其他等6种类型,统计各类瓣膜疾病例数、构成比及在各年龄组的分布.结果:1 250例心脏瓣膜病例,男性667例,女性583例.年龄22~95岁,平均(72.3±14.3)岁.钙化性瓣膜病923例(73.8%),其中发生在60岁以上组895例;其他类139例(11.1%);缺血性病变83例(6.7%),其中发生在60岁以上组70例;钙化性合并缺血性75例(6.0%);风湿性瓣膜病21例(1.7%);先天性9例(0.7%).结论:钙化性和缺血性瓣膜病已替代风湿性瓣膜病成为临床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类型,两者均与增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情况,旨在为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间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67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统计其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并将观察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26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175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6.54%。其中年龄偏大、住院时间较长、接受化疗、长期使用抗生素、存在意识障碍、接受输血及动静脉插管等侵袭性操作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有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患有其他血液疾病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检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在春冬两季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内科是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医院应根据引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及监管,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基本状况,探讨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策略。方法随机抽查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6个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该医院的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为42.5%。结论该医院医护人员洗手执行率较低,医院必须提供较好的洗手硬件设施和开展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宣传教育,从而增强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