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和中医分段辨证治疗。方法根据老年患者全身和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下降而易患尿路感染且有症状不典型、复杂性、病情较严重等特点,阐明了该病的发病机制是以脾肾虚衰(正虚)为本,以湿热蕴结下焦(感邪)为标,即正虚邪实,故在临床治疗上应重视调理整体功能状况,采用急性发作阶段和非急性发作期2个阶段分别施以清热、化湿、通淋、止血,补益脾肾、佐以通淋等辨证治疗,标本兼顾。结果中医药治疗老年尿路感染采用分期论治,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稳定的特点。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尿路感染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特点及ICU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5例肾移植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ICU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采用广谱抗生素及机械通气;4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后血白蛋白水平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4例(80%)患者在ICU的治疗获得成功。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应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救治,及时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和联合治疗措施,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时应用机械通气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50例肾移植患者所发生的31例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单纯细茵感染9例,真菌感染3例,CMV感染5例,结核感染1例,混合感染10例,病原不清3例。治疗后27例治愈,4例直接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予以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治疗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加强对症及支持治疗,有利于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对112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肺部感染临床治愈,11例ARDS中抢救成功2例,死亡9例。病原菌分布:细菌感染69例(63%),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0例(18%),真菌感染16例(15%),结核菌感染8例(7%),病原菌不明9例(8%)。结论:细菌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早期作出病原学诊断是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研究期间共诊治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130例次。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多发生于术后6个月76.92%(100/130);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83.85%(109/130)、咳嗽55.38%(72/130)、咳痰46.15%(60/130)和呼吸困难37.69%(49/130)。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40.00%(52/130)。在130例次感染中,有65例患者检测病原体阳性,病原体以混合感染为主占46.15%(30/65)。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于术后半年后,患者多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就诊,混合感染多见,针对病原菌应用抗菌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中医分期辨证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真菌性尿路感染易发因素及临床特点,阐明该病的机制,在治疗上应重视调理整体功能状况,在急性感染期以驱邪为主,扶正为辅,在恢复期以扶正为主,兼清余邪为辅.结果 真菌性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采用中药分期辨证治疗,并重视调理整体功能状况,具有疗效高、作用全面、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结论 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0年9月—2012年6月接受肾移植术治疗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发病时间、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报告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从而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特征.结果 肾移植术后2~6个月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58.0%,表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发时间为2~6个月;肺部感染主要呈现中、重度发热状态,占总数的88.0%,具有不同程度的咽部疼痛、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咳痰、肺部哕音等临床表现;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和革兰阴性杆菌,其中病毒感染18例、革兰阳性菌感染5例、革兰阴性菌感染12例、混合细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4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无病原体感染8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为糖尿病、术前NEU值、术前腹水、手术时间、急性排斥、术后尿量和血透时间,这些检测指标合并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颇多,特征复杂,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一旦发现典型临床表现,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治疗肾移植患者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为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行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肺部CT表现及发病特点使用治疗细菌、病毒、卡氏肺囊虫或真菌的综合方案进行,得到病原菌及病毒检测结果后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对照组延续口服醋酸泼尼松进行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2±1.3)d、动脉血气恢复正常时间为(9.5±2.1)d、肌酐为(97.5±14.5)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5.3±3.8)d、(16.8±3.6)d、(119.6±21.2)μmol/L,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甲泼尼龙可有效改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对27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炎具有发病早、进展迅速、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等特点。22例(81.5%)患者救治成功,死亡5例。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积极救治。合理使用广谱抗菌素、呼吸支持及联合治疗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尤其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发生的特点,探讨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2004年1-2月肾移植术后发生肺炎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所有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比较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部感染的特点.结果 2003年1月-2004年12月肾移植术后病例92例,发生肺部感染19例,感染率20.7%;其中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8例,占42.1%;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发生感染时间的中位数为术后61 d.结论 肾移植术后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而在肺部感染的病例中,提示预防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尤其是控制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的发生,是降低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应用体会. 方法对23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例存活,1例死亡,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及移植肾排斥反应. 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综合治疗是基础,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并及早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院内与院外肺部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院内与院外肺部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院内感染13例,院外感染8例;19例检出病原菌,其中细菌感染有17例次(院内感染7例,院外感染10例)占47.22%;单纯感染4例,混合感染15例占检出病原菌的78.95%(院内感染均为混合性);4例患者(19.05%)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21例中死亡3例均为院内感染,治愈18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及早发现、果断治疗,了解院内、院外感染的区别,及时正确使用呼吸机,调整免疫抑制剂和全身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于移植术后<6个月者36例(76.60%),6~12个月8例(17.02%),>12个月3例(6.38%);其中有10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病死。细菌感染15例,真菌感染5例,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结核感染2例,混合感染2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1年内,病原体呈多样性,早期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及时调整免疫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放射学诊疗价值。方法 由2名有经验的医生经双盲法对16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放射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者158例,其中主要的病原菌依次为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影像学诊断为正常者30例(19.0%),诊断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者44例(27.8%),肺部感染者84例(53.2%)。DSA造影诊断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5例,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血管内血栓形成l例。结论 胸片与CT扫描有助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胸片是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DSA检查有利于明确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91年3~12月收治8例军团菌病,本文报告其中6例。临床分型:5例为肺炎型,1例为Pontiac热。血清分型:4例LP6型,1例LP10型,1例LP12型。例1检见军团菌。6例中院外感染4例,院内感染2例,均为肾移植患者。6例均有不同程度免疫功能低下,其中1例多次痰中检出卡氏肺囊虫,考虑有免疫缺陷。同时,6例几乎均有基础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1例、尿毒症肾移植2例、干燥综合征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1年中,首次发生8例军团菌病,说明军团菌病并非少见,加强军团菌病监测工作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以硫唑嘌呤(AZA)或吗替麦考酚酯(MMF)为基础的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并探讨肺部感染与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收集两组肾移植患者249例:AZA组(应用AZA 环孢素A 激素)与MMF组(MMF 环孢素A 激素),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各种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肺部感染与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结果AZA组与MMF组术后1年总的感染率以及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等的发生率相近,以肺部感染与尿路感染最常见,但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肺部感染死亡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两组肺部感染病原学方面有一定差异,MMF组巨细胞病毒及真菌感染率增加;尿路感染病原体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组均以革兰阴性菌多见,但MMF组的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AZA组。结论MMF组增加重症肺部感染机会,且病原学分布与AZA组存在差异,普通性细菌感染比例下降,而真菌、病毒及一些少见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概率增加,故临床用药应个体化、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方法对2003年12月~2004年3月,我院42例行肝移植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肝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感染率高,患者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及切开时间越长发生肺部感染机会就越大,常见感染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在术后两周内发生肺部感染例次占总肺部感染例次75%. 结论重点做好术后两周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加强术后病房的管理,重视物理性预防护理及使用呼吸治疗装置的护理,严格遵守吸痰注意事项及无菌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9例符合临床诊断和临床拟诊肺部曲霉菌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临床诊断和拟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患者中,血培养确诊黑曲霉菌性肺炎1例次,痰培养诊断肺曲霉菌属感染3例次,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阳性5例次,CT扫描典型表现诊断2例次,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或细菌感染6例,合并假丝酵母菌属感染1例,单纯IPA 2例;7例临床拟诊后立即给与伏立康唑静脉注射,其中有2例合并或序贯给予米卡芬净治疗,1例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1例给予卡泊芬净注射液治疗;合并CMV感染者给予更昔洛韦,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愈8例,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拟诊曲霉菌属感染者应结合GM试验、CT扫描和临床表现,尽早进行经验性治疗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8月-2008年8月43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真菌(44.2%)、病毒(30.2%)、结核分枝杆菌(9.3%)和其他细菌(9.3%);出现时间一般在术后<6个月;曲霉菌属及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病死率高,分别为28.6%和16.7%.结论 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尤为重要,发病早期无特殊急重情况不建议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