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癫(疒间)患儿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癫(疒间)息儿生活质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神经科门诊的93例癫(疒间)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并与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严格匹配的93名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生活质量评定工具:抗癫(疒间)药物的不良反应量表(SEP),青少年癫(疒间)患儿的生活质量-48项量表(QOLIE-AD-48),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患儿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皮疹、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障碍;患儿生活质量损害的范围广泛(P<0.01),其中社会支持的损害最明显;患儿焦虑抑郁的得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抗癫疴药物的不良反应、焦虑、抑郁、羞耻感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癔病患儿的焦虑情绪,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癔病患儿和正常对照儿童各50例评定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量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癔病患儿的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等因子分及总分比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住院患儿比门诊患儿躯体化/惊恐因子分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低年龄组比高年龄组分离性焦虑因子分高。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学校恐怖因子分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癔病患儿存在焦虑情绪,临床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ng XQ  Wang ZP  Bao KR  Zhang JM  Wu J  Yan CH  Shen XM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0):728-732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卡马西平(CBZ)或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92名单独服用CBZ或VPA2年以上的癫痫患儿及35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的骨密度进行测量,测定骨代谢特异性生化指标,血清骨钙素(OC,骨形成指标)和尿脱氧吡啶酚(DPD,骨吸收指标),并调查每日钙摄入量。结果癫痫患儿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的时间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s=-0.21~-0.31,P〈0.05)。癫痫患儿中低骨密度患儿32人,占35%,明显高于对照组14%(P〈0.05)。低骨密度的癫痫患儿多体重指数较高(P〈0.05),每日钙摄入量较少(P〈0.01),服用AEDs的时间相对较长(P〈0.01)。癫痫患儿血清O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尿DPD浓度与对照组基本一致(P〉0.05)。结论长期服用CBZ或VPA会导致骨代谢异常,骨密度下降、骨转换降低(以骨形成减少为主);而钙摄入量不足及体重指数偏高是加剧骨骼异常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及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对儿童十分重要,主要是指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可能加剧癫痫发作。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评估包括健康的各个方面,反映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对躯体、心理以及社会的作用。评估包括普适性量表和疾病特异性量表,建汉通过二者综合来评估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抗癫癎药物对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小儿常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癫痫服药患儿及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结果:各抗癫痫药组与对照组相比,25-(OH)D3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上述小儿常用3种抗癫痫药物,均可影响患儿体内维生素D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6.
癫痫患儿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了解癫痫患儿的心理障碍情况,研究对其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应用癫痫生活质量量表,对206例癫痫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同时,以多种心理咨询方式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70.8%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06例患儿中对发作担忧者146例(70.9%),对生活不满意者141例(68.5%),情绪抑郁者178例(86.4%),精力状态不佳者172例(83.5%),自感认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液病或肿瘤患儿家长与普通疾病患儿家长焦虑、抑郁水平和家庭环境的差异。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5例血液病或肿瘤患儿家长及5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家长(对照组)进行心理、家庭环境评估。结果血液病或肿瘤患儿家长焦虑、抑郁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病或肿瘤组患儿家庭在知识性及娱乐性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病或肿瘤家长存在较多的不良情绪和家庭环境问题。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很有必要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儿与家长对血液病或肿瘤疾病长期治疗的配合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癫癎及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2007年6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专科、呼吸专科及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癫癎患儿、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研究期间85例癫癎患儿(癫癎组)、81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7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入分析。3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①疾病及治疗情况:癫癎组和哮喘组服用1种药物者分别为70/85例和59/81例,癫癎组63/85例和哮喘组56/81例患病后规则服药,两组在服药种类和依从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癫癎组36/85例至本次调查前至少有1年癫癎未发作;哮喘组29/81例最大呼气峰流速监测持续保持个人最佳值的80%以上。②生活质量评价:癫癎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和8个分项的终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和活力4个分项的终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疾病控制与否,癫癎组生活质量均较哮喘组差;癫癎组情感功能及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哮喘组,其心理障碍不随疾病控制而明显改善。结论①癫癎和哮喘患儿生活质量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②癫癎患儿较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损害更为明显;③SF-36量表可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手段,辅助评价疾病治疗的疗效;④癫癎患儿的心理障碍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托吡酯治疗后癫(癎)患儿体重和血浆甘丙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托吡酯治疗后体重变化与血浆甘丙肽的关系。方法对服用托吡酯的61例癫痫患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甘丙肽浓度和观察身高、体重变化,并以1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①服托吡酯后22例(36.1%)体重下降,该组甘丙肽浓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1)。体重增加组甘丙肽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t=1.67,P〉0.05)。对照组甘丙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1.72,P〉0.05)。②体重下降组中18例(81.8%)患儿食欲变差,与体重增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50,P〈0.001)。③食欲差组甘丙肽浓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01),而食欲好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t=1.04,P〉0.05)。④癫痫患儿治疗后体重指数的下降[(17.48±2.22)kg/m^2比(15.24±2.38)kg/m^2]有统计学意义(t=8.628,P〈0.01)。对照组是增加的。结论服用托吡酯后部分癫痫患儿体重会有显著下降和食欲减退,同时伴有血浆中甘丙肽水平显著的下降。提示托吡酯治疗引起的体重降低和食欲减退可能与甘丙肽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淋巴瘤的发生、分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8例儿童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及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VEGF测定。结果 初发及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儿VEGF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患儿(P〈0.01);缓解者较治疔前明显降低(P〈0.01);B组高于A组(P〈0.01);HL与NHL的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动态监测VEGF对儿童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评定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以健康测量量表(SF 36)评估癫痫及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SF-36量表对2007年6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专科、呼吸专科及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癫痫患儿、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研究期间85例癫痫患儿(癫痫组)、81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7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入分析。3组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①疾病及治疗情况:癫痫组和哮喘组服用1种药物者分别为70/85例和59/81例,癫痫组63/85例和哮喘组56/81例患病后规则服药,两组在服药种类和依从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癫痫组36/85例至本次调查前至少有1年癫痫未发作;哮喘组29/81例最大呼气峰流速监测持续保持个人最佳值的80%以上。②生活质量评价:癫痫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和8个分项的终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和活力4个分项的终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疾病控制与否,癫痫组生活质量均较哮喘组差;癫痫组情感功能及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哮喘组,其心理障碍不随疾病控制而明显改善。结论 ①癫痫和哮喘患儿生活质量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②癫痫患儿较哮喘患儿生活质量损害更为明显;③SF-36量表可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手段,辅助评价疾病治疗的疗效;④癫痫 患儿的心理障碍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小板数目的影响。方法对48例确诊的癫痫患儿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在服用前、服用6个月、1年时分别采其中指外周血,对其血小板数目进行测定,并与33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治疗组服用丙戊酸钠6个月、1年时的血小板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 0.05,P 〈 0.01),用药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结论丙戊酸钠可降低血小板数目,提示丙戊酸钠治疗期间血象检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患儿及治疗后血清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1例癫痫患儿在癫痫发作24h内、用药4、12周分别进行定量测定其血清S-100β、GFAP蛋白水平,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发作后24h:癫痫组患儿血清S-100β、GFAP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1);婴儿痉挛症组血清S-100β、GFAP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a〈0.01);局限性发作与全面性发作组比较,2组S-100β、GFAP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4周:癫痫组血清S-100β、GFAP水平较前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用药后12周:根据癫痫控制标准,控制2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各组S-100β、GFAP蛋白水平明显下降,无效组与其他各组比较,S-100β、GFAP蛋白水平仍高(P〈0.05);其余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癫痫患儿血清S-100β、GFAP蛋白水平经直线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r=0.54P〈0.01)。结论 血清S-100β、GFAP水平在发作后癫痫患儿明显升高,临床控制效果与S-100β、GFAP蛋白水平高低、下降速度有关,二者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损伤、损伤程度并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对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1986年修订的Ae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对1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心理行为的检测。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炎儿童心理行为粗分均值的比较也有类似的结果,心肌炎患儿心理行为的总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孩主要表现在抑郁、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攻击方面。女孩主要表现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违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次测试,迁延期男孩第2次总粗分及忧郁粗分高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迁延期女孩总粗分高于急性期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炎各组男孩在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3个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攻击性方面,心肌炎各组男孩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迁延期男孩第2次总粗分及忧郁粗分高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违纪因子粗分,第2次测试明显高于第1次且明显高于急性期女孩第2次测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患儿年龄呈正相关,且与病情轻重有关,病情越重检出率越高。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对患儿的心理行为有较明显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儿童部分性癫癎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治平  齐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6):1094-1095,1108
目的了解儿童部分性癫痫预后与临床、脑电图、药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复习233例儿童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脑电图资料和药物治疗、控制情况。将患者按疗效分为控制、好转、无效。通过x^2检验和t检验分析以上各因素间癫痫控制结果的差异,并对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疗效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的意义。结果癫痫得到控制167例,发作明显减少31例,无效35例。初次发作年龄〈3岁组与≥3岁组相比,控制预后差,差异有显著意义(t=-2.241 P=0.026)。癫痫发作频率〉3次/月患儿,发作频率较≤3次/月患儿控制效果差(x^2=8.976P=0);简单部分性发作患儿预后最好,复杂部分性患儿其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患儿预后最差,三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x^2=16.860 P=0);常用一线抗癫疴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巴比妥三者间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07P=0.9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治疗效果与初次发作年龄、发作频率、癫痫类型呈显著相关(P=0.053,0.007,0.054)。结论初次发作年龄越小,惊厥频率越高,癫痫控制预后越差;简单部分性发作预后最好,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预后最差;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丙戊酸、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强迫症的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迫症中学生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倾向问卷(CAOT)、D型人格量表(Ds)及家庭环境量表(H强)对119例中学生强迫症和10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认知倾向、D型人格和家庭环境各因子得分的差异,并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强迫症学生各因子得分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1.强迫症组认知倾向两因子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D型人格两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成功型、知识性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矛盾性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2.强迫症组初中学生乐观因子得分高于高中学生(P〈0.05);D型人格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得分低于高中学生(P〈O.01,0.05);家庭环境中知识性、道德观得分高于高中学生得分(P〈0.01)。3.相关分析发现,乐观因子与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一0.71。0.50P均〈0.01);与矛盾性呈显著负相关(r=-0.29P〈0.01),与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36,0.31,0.38P均〈0.01)。消极情感与社会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0.59P〈0.01);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36P〈0.01);与矛盾性呈正相关(r=0.25P〈0.01)。结论中学生强迫症的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因素相互影响,认知倾向可能作为中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癫痫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特点,分析癫痫相关因素与ADH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09-01-2016-02-01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科癫痫专业门诊的180例患儿为研究组,选择辽宁地区2所公立小学和1所公立初中的125例既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详细收集基本资料并完成相关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评估。结果 癫痫儿童ADHD共患率为28.89%,而对照组ADHD的发生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相关因素中:性别、癫痫发作次数、口服单一抗癫痫药对共患ADHD无影响,而与癫痫首发年龄、发作是否控制、脑电图是否恢复正常、联合口服多种抗癫痫药物存在明显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儿童的Conners行为评分普遍较高,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和冲动等问题较单纯癫痫患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儿中,ADHD发生率较高,癫痫首发年龄、是否控制、脑电图是否恢复正常、联合口服多种抗癫痫药物与癫痫儿童共患ADHD密切相关。癫痫儿童共患ADHD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方面表现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乐清地区轮状病毒感染及其肠道外损害情况。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87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通过粪便检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轮状病毒感染以秋冬季节多发,287例患儿中,发生肠道外损害共223例(77.7%),心肌损害175例(60.80%),呼吸道损害78例(27.18%),肝功能损害51例(17.77%),惊厥21例(7.31%)。代谢性酸中毒48例,合并心肌损害39例(81.25%),非代谢性酸中毒239例,合并心肌损害136例(56.90%)。轮状病毒感染发生缺铁性贫血123例,其中发生惊厥15例(12.19%),无贫血者发生惊厥6例(3.65%),惊厥发生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铁性贫血患儿惊厥的构成比(12.19%)与非缺铁性贫血患儿(3.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可导致肠道外功能损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血中VEGF、ET-1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其与HSPN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 检测58例HSPN患儿血中VEGF和ET-1的浓度,对其肾病理与肾血管损害进行半定量评分;另设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HSPN患儿在轻到中度肾损害时,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肾损害时,则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清VEGF浓度随着血管损害程度加重而下降(P均〈0.01)。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着肾血管与肾病理损害的加重而递增(P均〈0.01);血清VEGF与肾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及血浆ET-1明显负相关(P均〈0.01);ET-1与肾病理损害和血管损害明显正相关(P均〈0.01)。结论 VEGF和ET-1在儿童HSPN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血VEGF和ET-1浓度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价HSPN患儿肾组织及肾血管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初发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48例,予以GC治疗,并辅以钙尔奇D片,分别在GC治疗前(活动期)、激素治疗尿蛋白转阴后(缓解期)及肾病持续缓解5个月时(恢复期)检测血清骨钙蛋白(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素(PTH)和钙水平。以同期儿保科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INS患儿活动期血清BGP、钙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BALP、FPTH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缓解期血清BGP最著低于活动期(P〈0.01);血清BALP较活动期明显下降(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VFH高于活动期(P〈0.05);血清钙高于对照组(P〈0.01),与活动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NS患儿恢复期血清BGP、BALP、PTH、钙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S本身和GC治疗均可引起患儿骨代谢异常,但只要合理应用激素并及时补充VitD和钙制剂,骨代谢异常可以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