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荧光示踪法在体实验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探讨静脉回流的规律。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取耳静脉血各0.1ml,分离红细胞、FITC标记及检测。40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模型,每只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组,对侧即为对照组,对照组制备相同皮瓣,但不注射示踪剂。实验组按照皮瓣制备的时间不同分成A、B、C、D4组,再根据注入示踪剂途径的不同,分为动脉和静脉2个亚组。取标记好的红细胞悬液5μl,在各组分别通过静脉和动脉注入。5s后取下皮瓣立即冷冻,分别自血管蒂的远段、中段和近段,采用连续的3张冰冻切片(5~7μm),其中2张行HE染色和GENMED神经染色,另1张不染色直接压片。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FITC标记的红细胞荧光强度均匀,可以用于示踪研究。冰冻切片显示试验组皮瓣蒂部均出现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A、B组荧光分布在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C组除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有分布外,静脉腔偶有点片荧光;D组动脉内膜、外膜、静脉壁和静脉腔都有荧光分布。结论逆行岛状皮瓣早期静脉血通过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的迷宫途径回流;后期通过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的迷宫途径及经静脉腔的逆瓣膜途径回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三种荧光剂在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效果,以寻找最佳的研究方法.方法:分别取15只新西兰兔耳静脉血各0.1ml,分离红细胞、FITC标记及检测.45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模型.每只动物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侧,对侧生成相同的皮瓣作为对照,对照侧不注入荧光剂.实验动物按照注入的三种荧光剂不同分成三组,再按注入的途径不同分三亚组.分别取三种荧光剂,通过皮瓣近端给入.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大体观察荧光的扩散,动脉、静脉亚组5s后,皮下亚组10s后,取下皮瓣做连续两张冰冻切片,分析荧光在血管蒂部的分布.结果:FITC标记的红细胞荧光强度均匀,可以用于示踪研究.荧光素钠在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均匀分布;FITC标记的多聚糖主要分布在蒂部的血管,血管周围组织有弱的荧光分布;FITC标记的红细胞分布在蒂部的血管.结论:FITC标记的红细胞是研究皮瓣静脉回流的最佳选择,荧光剂可选择性的通过动脉、静脉和皮下三种途径注入.  相似文献   

3.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动物模型,动态观察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的静脉回流情况,了解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静脉回流机制. 方法 设计家兔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实验模型,实验分为3组:A组隐动、静脉:B组隐动脉无静脉;C组隐动、静脉加表面渗出.动态观察不同时间段静脉同流的情况.观察指标包括皮瓣大体情况、静脉压力测定、血管口径及微循环观察,组织学检查. 结果 ①A、B、C 3组术后2d时静脉压,分别为(20.25±2.81)mm Hg、(22.26±1.02)mm Hg和(17.03±2.2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静脉口径与压力呈平行关系;②微循环观察可以直接看到A、C组术后2 h隐静脉血液的逆流.逆流出现前1 h静脉内压力最高,出现逆流时静脉管径达到最高峰值;③出现逆流后压力开始下降.在术后7 d时皮瓣的静脉内压力及口径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 结论 ①伴行静脉瓣膜失效是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同流的主要方式:②迷宫式回流对静脉回流有辅助作用,表面渗出可缓解皮瓣静脉压力,但易合并感染;③术后7 d皮瓣微环境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浅筋膜蒂改善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逆行岛状皮瓣是以知名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为蒂(如桡动脉、胫后动脉、甚至皮神经营养动脉)而形成的岛状皮瓣,皮瓣利用远端的动脉吻合支、动脉弓或动脉环而逆行供血。皮瓣的存活受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两个因素影响,静脉回流尤为重要。临床上,静脉危象常是造成皮瓣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我们通过术中保留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浅层的条形筋膜,皮瓣通过血管蒂动脉逆行供血后,经过浅筋膜内的浅静脉及动脉伴行的深静脉两套静脉回流,改善皮瓣的静脉回流,从而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模拟逆行岛状皮瓣切取并处理静脉瓣膜系统,进一步探讨促进静脉逆流、减轻皮瓣的肿胀及提高皮瓣存活质量的方法. 方法 15只成年大白兔的30支后肢(左、右各半)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的模拟手术,直接结扎大隐静脉近端(皮瓣远端)为A组;以硬脊膜外麻醉导管处理静脉瓣膜后,结扎大隐静脉近端为B组;穿刺后,分别结扎大隐静脉近端、远端(皮瓣蒂部)为C组.每一组均进行静脉压的测定及监测,原位缝合后,观察皮瓣肿胀、静脉充血情况及皮瓣存活率. 结果 A组、C组逆行岛状皮瓣各测定时间点的静脉压力分别和B组在相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静脉压力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A组、C组皮瓣存活数分别为8、6块,与B组(9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存活数较A组、C组稍多. 结论 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中,在皮瓣切取后,以硬脊膜外麻醉导管处理静脉干内静脉瓣膜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可顺利帮助皮瓣内静脉逆流的发生,从而减轻皮瓣的肿胀,提高皮瓣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背末端皮肤缺损多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疗效较满意。2003年我科应用此法共修复指端缺损48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9.
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及拇指深度烧伤创面12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保护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辩修复30例36指,效果满意,结果:本组30例36个皮瓣中,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鲒论;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对于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兔耳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的压强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静脉血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从而为探索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墨汁灌注以明确静脉是否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并用病理切片以明确。浅静脉干内压强的测定,进一步说明是否倒灌的原因。结果:墨汁未顺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逆行皮瓣内的静脉压显著高于蒂部的静脉压。结论:静脉血不会顺着浅静脉干倒灌入逆行皮瓣内,不会增加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负担。但浅静脉干是否能促进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Large tissue defects may occur following head and neck surgery. When combined with ipsilateral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the venous drainage of a free flap used to cover the defect may be compromised. Twelve patients having radical neck dissections underwent on-table venography to study the pattern of venous drainage of these flaps. The predominant drainage pattern is initially in a cephalic direction, then across the midline and finally in a caudal direction o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of the neck. Venous drainage to the contralateral side of the neck may be a determinant of flap survival. In order to facilitate venous drainage following free flap procedures, patients should be positioned so that the contralateral internal jugular vein is not compressed. Drains should be placed caudal to the microvascular anastomoses in order to minimize interference with the cephalic direction of venous drainage. Any patient having a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requiring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hould have it placed ipsilateral to the neck dissection. Thrombosis around a contralaterally placed cannula may significantly increase head and neck venous pressure.  相似文献   

13.
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血流动力学的SPE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的作用。 方法 :用 8头实验猪制成 16块带大隐静脉的逆行皮瓣 ,用 99m Tc(锝 )标记红细胞。 1在 4块皮瓣蒂部远端的大隐静脉中滴注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 ;2将 12块皮瓣分成两组 , 组皮瓣的大隐静脉保留完整 , 组皮瓣的大隐静脉在蒂部结扎切断 ,将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注射入皮瓣内的大隐静脉中。用 SPECT扫描并观察浅静脉干中的血流情况。 结果 :1标记了 99m Tc的红细胞并未顺大隐静脉倒灌入逆行皮瓣内 ;2 组皮瓣内的同位素计数下降比 组快。 结论 :浅静脉干的存在并不会因静脉血倒灌而增加逆行皮瓣的回流负担 ,且能促进其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14.
感染缺损性创面岛状皮瓣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感染性创面机理,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选用兔侧胸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肤、肌肉、骨骼缺损性创面。通过接种不同浓度绿脓杆菌混合液,观察修复后创面渗出液、皮瓣深浅层组织细菌数变化以及血流量改变,结合皮瓣成活、组织学检查等观察。结果:岛状皮瓣修复感染性创面在创面细菌数高于107个/ml时,皮瓣难以成活。结论:岛状皮瓣修复感染性创面与血供及白细胞吞噬功能存在密切关系,移植皮瓣修复感染创面是有一定限度的,且皮瓣深浅层抗菌力是不同的,以深筋膜层较强。  相似文献   

15.
浅静脉干在皮瓣成活中的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在局部皮瓣成活中的作用。 方法 :在猪的大腿及腹部设计蒂在近端的长宽比为 4:1的局部皮瓣 (2 0× 5 cm) ,按静脉干的处理不同分三组 : 组包含浅静脉干及其周围组织 , 组将浅静脉干在皮瓣蒂部栓塞 , 组将浅静脉干及其周围 0 .5 cm内的软组织结扎切断。术后即刻 ,2 4h,48h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皮瓣蒂部 ,中部 ,远端的微循环血流情况 ,7天观察各组皮瓣成活情况 ,术后 7天切取 、 组皮瓣 ,自蒂部用 10 %硫酸钡钡餐乳剂行静脉干逆行造影。 结果 : 、 组间蒂部不同时期微循环血流灌注速率 ,峰值均数比较无显著差别 (P>0 .0 5 )。 结论 :局部皮瓣带上浅静脉干不仅可以通过其本身的滋养系统为皮瓣提供部分血供 ,同时其与周围组织的广泛联系亦有助于皮瓣的引流 ,尤其是浅静脉干的引流作用更重要 ,实验中未发现有静脉血倒灌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 趾甲皮瓣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 介绍一种修复(?)趾创面新的手术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此种方法修复12例(?)趾创面.结果 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而愈合外,余11例全部成活,浅感觉恢复,无压迫性溃疡.结论 第二路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趾创面修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06年2月,收治9例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男性患者.年龄52~71岁,平均61.8岁.喉癌术后7例,下咽癌术后2例.病理检查均为鳞状细胞癌.咽瘘出现时间为全喉切除术后5~62 d,平均14.7 d.均经25~46 d保守治疗无效.术中见内瘘口直径为1.9~4.1 cm.采用大小为2.5 cm×2.4 cm~4.6 cm×4.0 cm的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咽瘘,术后留置胃管.供区皮肤经松解游离后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Ⅰ期愈合,无明显瘢痕.1例有术前放疗史患者于术后10 d再次出现瘘口,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患者术后14~22 d拔除胃管并经口进食,均无吞咽梗阻感.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7个月.患者颈部外形恢复满意,咽腔内无胡须生长.结论 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距咽瘘口近、血供丰富、切口隐蔽、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Eleven cases of the musculocutaneous island flap (MCIF) and their use in major reconstructions for head and neck surgery are described. Methods used in investigating the blood supply of these flaps in cadaver specimen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use of radionuclear scanning of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flaps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手与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报道手、前臂皮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用桡神经拇指背尺侧支及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伴行血管为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携带浅静脉及皮下组织,修复拇指缺损时皮神经与指神经缝合。结果:手部6例、前臂部2例皮瓣全部成活,伤指恢复良好感觉。结论:这两种皮瓣血供充分,不牺牲主干血管,前者可修复拇指指腹及指端缺损,后者可修复腕、掌背侧中、小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20.
兔耳岛状皮瓣静脉干滋养系统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熊明根  罗奇  康安 《中国美容医学》2001,10(1):4-6,F003
目的:探讨浅静脉干滋养血管的分布及其在皮瓣成活中的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每只兔耳形成蒂在近心端的岛状皮瓣2块,按对血管蒂的处理不同分为四组:Ⅰ组单纯静脉干组;Ⅱ组结扎静脉干组;Ⅲ组动静脉干组;Ⅳ组无血管组。在兔耳的背侧开窗,灌注液连续灌注下,OlympusBH-2型微循环仪连续24小时观察滋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及管径变化等结果:可见边缘静脉和中央静脉附近有数条较直的细小血管分布,沿静脉干呈网状分布于静脉干壁,并向远端和静脉干以外的区域分布,与中央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相沟通。结论:浅静脉干有自身的滋养血管,其对皮瓣的成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