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克癌临对大鼠肝癌发生期间p53和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克癌临 (主药 :半枝莲、仙鹤草等 )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机制 ,以DEN诱生大鼠肝癌 ,观察诱癌 8周和 16周时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及p5 3、bcl- 2基因表达等的改变。结果 :克癌临组大鼠的肝脏增长性病变在 8周和 16周时均明显轻于模型组 ;p5 3和bcl- 2表达少于模型组 ,比较其积分光密度值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提示下调p5 3和bcl - 2基因表达 ,可能是该药抑制DEN诱发大鼠肝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克癌临颗粒剂抑制大鼠肝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以DEN诱导大鼠肝癌发生为模型,在诱癌4、8、12、16周观察克癌临颗粒剂对肝脏组织形态及C-myc、N-r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诱癌的不同阶段,克癌临组大鼠肝脏增生性病变均明显轻于诱癌模型组,C-myc、N-ras表达少于诱癌模型组,比较其积分光密度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克癌临颗粒剂对C-myc、N-ras基因表达的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抑制DEN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鼠肝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不同中医治法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转移抑制基因在DEN诱发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不同治法对其影响。方法:DEN诱发大鼠肝癌,经西药喃氟啶和不同中药治疗,取大鼠肝(含肝癌)组织抽提RNA,Affymetrix Rat 230A GeneChip检测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肝癌表达增加者55个,减少者8个,不同中西医治法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分析: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及转移抑制基因在肝癌中表达的改变和不同治法作用的差异,其具体调节途径和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莪芪抗瘤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相关基因蛋白阳性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建立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于诱导第12周末和第16周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莪芪抗瘤方对大鼠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癌基因(p53)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p53阳性细胞可见于癌前肝细胞增生结节中;莪芪抗瘤方在诱导第12周末和第16周末均能明显抑制p53的阳性表达(P<0.05),显著降低PCNA(P<0.01)。结论:在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过程中,于肝癌癌前病变时p53即发生了基因突变、参与肝癌的形成。莪芪抗瘤方可抑制大鼠诱癌过程中肝细胞的增殖活性和p53的突变,从而延缓肝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番荔枝总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方法按改良的Solt Farber氏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利用免疫组化、血清和组织生化等检测方法,观察番荔枝总提取物对DEN诱发的肝癌形成的影响.结果番荔枝总提取物与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各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肝组织匀浆和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含量,以及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脏组织中bax免疫组化表达很少,bcl-2免疫组化表达较多;而番荔枝总提取物组bax免疫组化表达较多,bcl-2免疫组化表达较少.结论番荔枝总提取物能抑制癌前病变,延缓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发展,但不能阻断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肝郁脾虚因素促进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因素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肝癌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大鼠给予诱癌剂(DEN70mg/kg灌胃,每周1次,连续8周),同时给予肝郁脾虚(束缚加饮食失节法)刺激至第19周,断头处死,做病理切片,HER染色,镜下观察肝组织病变;取肝组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测定脾脏T,B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腹腔巨程式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结果:肝郁脾虚因素可明显降低该模型大鼠的体重和免疫功能并可使肝细胞DNA含量发生异常变化。结论:肝郁脾虚因素可促进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动态检测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大鼠肝癌变过程中肝组织中IGF-2及P16ink4a表达的影响.方法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变,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干预,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并分析第14周末预防组、模型组及18周末治疗组癌旁组织、癌组织、模型组癌组织标本中IGF-2及P16ink4a的表达.结果 肝癌变模型组18周癌组织中IGF-2表达最高,与正常组、14周末预防组、模型组、18周末治疗组癌旁组织及癌组织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变模型组18周癌组织中p16ink4a表达最高,与正常组、14周末预防组、模型组、18周末治疗组癌旁组织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癌组织与模型组18周癌组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组织中IGF-2及P16ink4a表达水平增高,而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具有干预肝癌组织中IGF-2、p16ink4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不同中医治法的作用。方法:采用DEN诱发大鼠肝癌,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喃氟啶组、抑癌扶正行气活血法组、清热解毒法组、行气活血法组、健脾扶正法组,应用Affymetrix Rat230A GeneChip及相关技术检测各组肝脏(含肝癌)FGF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Rat230A芯片中有24个FGFs、3个FGFRs、1个FGFBP,其中肝癌表达增加者15个,减少者13个。FGF13芯片读数(肝癌形成/正常肝脏)为10.8,FGF7芯片读数(正常肝脏/肝癌形成)为13.1。近10年有关FGFs文献857篇,涉及肝癌者仅49篇,仅3个基因(FGF1、FGF2及FGFR3)涉及。结论:FGFs基因在大鼠肝癌中的表达有一定意义,不同治疗方法对其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对DEN大鼠肝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初步探讨活血化瘀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DAVID、PATHWAY MINER、STRING和pSTIING等在线分析工具,对前期检测的活血化瘀法干预前后DEN大鼠肝癌基因表达谱变化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活血化瘀法调节的差异基因454个,包括上调表达274个和下调表达180个。这些差异基因表达产物主要位于细胞的胞外区域,及细胞突起和突触,主要涉及神经元分化、细胞组分形态、细胞黏附、钙离子结合等生物过程或分子功能;参与多条信号通路,但主要与单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这些差异蛋白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16个蛋白,其中被活血化瘀法下调的Vim和Mtr在更为复杂的转录因子网络图谱中仍处于中心节点位置,结合文献挖掘发现它们在肝癌细胞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活血化瘀法对DEN肝癌大鼠的治疗是多方位的,目前对活血化瘀药抗肿瘤的争议可能与具有很强的活跃基因表达的能力,引起一些基因或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中过度激活或抑制所致;Vim和Mtr基因可能是活血化瘀治疗肝癌的重要靶点,但针对Mtr的干预要防止引起促癌/抑癌基因表达失衡。  相似文献   

10.
王雄文  殷静 《新中医》2014,46(8):180-181
目的:探讨肝积方干预二乙基亚硝胺(DEN)叠加肝郁脾虚因素诱导大鼠肝癌变作用及对大鼠肝DNA倍体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DEN诱癌组、DEN+肝郁脾虚组及肝积方干预组,采用DEN灌胃诱导大鼠肝癌变,以不定时限制活动并束缚后肢激怒大鼠,同时每3天禁食1天造成饮食不节模拟肝郁脾虚因素,肝积方干预组大鼠自由饮用相当于生药0.5 g/mL肝积方浓缩煎煮液。记录大鼠体重、毛发及大便情况,22周后病理检测肝癌变及肝硬化发生率,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异倍体比例。结果:第7周时DEN+肝郁脾虚组大鼠稀烂便率80%,肝积分干预组大鼠稀烂便发生率20%,肝积方可减轻此症状(P0.05);第22周结束后肝积方干预组癌变率为0与DEN诱癌组20%有较大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2周后检测3个实验组大鼠肝脏二倍体、异倍体,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3个实验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叠加的肝郁脾虚因素可加重实验大鼠焦躁不安与排稀烂便,肝积方可减轻大鼠排稀烂便症状;DEN灌胃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癌变,肝积方可能延缓DEN诱导的实验大鼠肝癌变。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者对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总结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糖尿病治疗、保肝、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药用植物的开发及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硫酸苯酚法,药典记载的硫酸蒽酮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证候和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与可行性,认为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证"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因此,与"证"实质研究中一般的微观指标相比,蛋白质组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更加符合"证"自身的特点。文章将近几年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技术条件、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证型与蛋白质组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转运蛋白是一种允许有机和无机溶质高效率和选择性跨膜透过的膜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的分子识别即通过克隆cDNA外源表达系统的体外实验方法,阐明转运蛋白的功能。代谢组学分析是通过定量比较某化合物在野生型和转运蛋白基因敲除型小鼠的尿液、血液或组织样本的信息,从而揭示生物体内转运蛋白的真正底物。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发现孤儿转运蛋白功能。举例说明基于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CE—MS)技术,应用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SLC22转运蛋白家族中一个孤儿转运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探究五倍子中鞣质类成分对利福平体内过程的影响。体外实验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考察利福平在p H 1. 3,6. 8,人工胃液环境和人工肠液环境中的溶解性以及在上述环境加入五倍子鞣质对利福平溶解性的影响。体内实验研究大鼠分别灌胃利福平以及利福平和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大鼠体内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利福平在人工胃液环境中随时间不断析出,6 h后近85%利福平已析出。在人工肠液环境中溶解性良好。加入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2种环境中的浓度均有较显著下降,且在人工肠液中,利福平的浓度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在人工胃液中则保持原来的下降趋势。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单用利福平组相比,利福平与五倍子鞣质合用组的AUC0-t和Cmax显著降低,MRT0-t显著变慢,Tmax增加1倍,生物利用度为31. 65%。实验提示,利福平在酸性环境溶解性差;利福平与鞣质合用后生物利用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利福平与鞣质的络合减小利福平在肠道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所以,利福平与含鞣质丰富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金天格胶囊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应用Micro-CT技术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内微结构的观察。[方法]将4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股骨干闭合骨折髓内钉固定模型,术后第3天始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每组于造模后2周及8周两个时间点各处死实验动物10只。对患肢股骨进行取材后,大体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通过X线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分,利用生物力学实验机测量骨痂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利用Micro-CT技术计算骨痂的总体积(TV)、骨体积(BV)及骨体积分数(BV/TV%)并对骨痂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Micro-CT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的TV值高于对照组,但两者的BV及BV/TV%值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骨痂的最大载荷和最大载荷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两组的X线评分、TV值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BV值及BV/TV%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天格胶囊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主要表现在骨折早期它会促进软骨痂的形成,骨折后期加速骨痂的矿化,提高骨折愈合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