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崩漏,亦称“崩中漏下”。在妇科疾病中颇为常见。笔者自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运用自拟黄芪失笑散治疗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观察对象。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12岁。其中20岁以下者5例,21~30岁者10例,31~40岁者15例,41~50岁者20例;已婚42例,未婚8例;病程多在1~4个月,亦有发作年余;就诊时阴道出血持续时间7~20天者38例,21~30天者12例,31天~60天者2例。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白芨30克夏枯草9克炒蒲黄9克(布包煎)炙五灵脂9克。  相似文献   

2.
<正> 笔者从1982~1986年,用自拟五味秋泻饮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一、一般资料: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2岁8个月;每日腹泻10次以下者9例,11~20次者34例,21次以上者7例。二、处方及用法:土茯芩20~50克,白术(土炒)6~15克,葛根(煨)6~12克,鸡内金(炒)3~10克,藿香6~10克。每日1剂,水煎服。重者每日可服2剂。辨证加减:热泻加板蓝根、金银花;寒泻加煨姜、木香;初泻加泽泻、车前子;久  相似文献   

3.
<正> 笔者用自拟“洗疥方”治疗疥疮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一、一般资料68例中,男33例,女35例;1~10岁13例,10~+~20岁14例,20~+~50岁35例,50岁以上6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53天。二、方药及用法基本方:藜芦、大枫子、蛇床子、硫磺各20~30克,川椒8~10克。加减:有感染而成脓疱者,去川椒,加鱼腥草、蒲公英各20~30克;有结节者,加皂刺、刺蒺藜各20~30克。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1982年起,以《医学衷中参西录》参赭镇气汤加减为主,必要时加用西药,治疗肺胀(肺气肿、肺心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41~50岁8例,51岁以上者24例。病程3~10年者10例,11~20年者15例,20年以上者7例。经治疗后,临控11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一年内无复发),有效16例(症状、体征减轻),无效5例。治疗中有6例加用了抗菌素、止喘药,3例加用了西药利尿剂。1.基本方:党参、山药各15克,赭石、丹参各30克,枣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笔者用猪苓汤加熟地、乌梅治疗水热互结,阴伤津耗型重证泄泻二十例,均获得治愈。临床资料:二十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2人,女8人;年龄1~5岁2例,6~10岁4例,11~15岁3例,16岁以上11例;发病时间多为7、8、9月份;发病1~2天1例,2~4天5例,4天以上14例。方药组成:云苓16克,泽泻9克,猪苓9克,滑石12克,阿胶10克,熟地20克,乌梅10克。以上为成人量,儿童酌减。发热者加银花10克,菊花10克;口渴明显者加花粉;烦躁较甚者加黄芩、知母;呕吐频作者加竹茹;精神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加减温经汤治疗崩漏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8例年龄32~53岁,平均46.6岁,阴道出血时间15天以内者3例,5个月者4例,8个月者1例,其中心绞痛伴发崩漏者1例。二、治疗方法处方:党参10克当归6克川芎3克白芍12克肉桂3克吴茱萸3克麦门冬10克清半夏6克阿胶15克(烊化) 鹿角霜10克鸡冠花10克丹皮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气虚者:方中益气药量加重,并加黄芪;小腹冷痛者去丹皮、麦门冬,加艾叶;血虚者加熟地、首乌、枸杞子,气滞者加香附、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81~1984年运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慢性肠炎,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14岁,其中35~58岁者20例,占57.4%;病史:1~2年者5例,3~10年者12例,11~15年者8例。治疗方法基本方:炒白芍20~30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加味法:久泻者加升麻6克;腹痛甚者重用白芍加木瓜、广木香各6克;肛门堕胀,疲乏无力者加党参10克。  相似文献   

8.
食道炎的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咽下时涩痛,属祖国医学噎证范畴。笔者临床中应用治噎丸治疗本病3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1~30岁3例,30~40岁8例,40~50岁13例,50岁以上7例;病程10天以内11例,10天~一个月14例,一个月以上6例;其中做食道粘膜病检者2例,食道钡餐造影者29例,发现粘膜粗糙者13例。二、治疗方法治噎丸组成:清半夏75克,桃仁30克,栀子30克,黄连10克,蜂蜜150克。前四味共为细末,炼蜜和药为丸,每丸6克,每日4次,每次1丸含化。临证加味:咽喉干燥加麦冬30~60克,元参15~30克;痰多加苏子10~15克,炒莱菔子15~30克;胸骨后憋闷疼痛加苏梗10~20克,元胡15~30克;舌质暗红、脉涩加丹参  相似文献   

9.
马齿苋煎剂治疗百日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近年来应用马齿苋治疗百日咳60例,其中,6个月~2岁20例;3~6岁32例;7~10岁8例。病程:10天以内者8例;11~20天30例;21~30天18例;30天以上者4例。经治疗后,痊愈42例(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显效  相似文献   

10.
耳源性眩晕目前尚无满意疗效,笔者从1979~1984年用《金匮》近效术附汤加味治疗3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性别:男9例,女24例;年龄:20岁以下者1例,21~40岁者16例,41~60岁者15例,61岁以上者1例,平均40岁;病程:最短者4天,最长者10年。多数患者在2年内有反复发作倾向。治疗方法以术附汤为基础方:白术20克制附片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6克大枣2枚。加减:气血两虚者加黄芪2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舌质胖,有齿痕,苔白滑者加茯苓10  相似文献   

11.
顾来娣 《陕西中医》1989,10(8):354-354
<正> 笔者运用沈祖法老中医自拟的羚柴清气汤,治疗紫癜35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5~30岁16例,31~35岁10例,36~40岁9例;病程:10~15年18例,16~20年17例;紫斑持续时间:7~8天者15例,9~10天者11例,11~12天者9例;束臂试验:均为阳性,血小板及出血,凝血时间均正常,2例有阳性家族史。治疗方法羚羊角粉3克(冲服),柴胡8克,元胡、制香附、丹皮、黑山栀、夏枯草、银花、连翘、竹叶、淮牛膝各10克,生地榆30克。上药于经前1周及经期服用,每日1剂,2次煎服。加减:紫斑超过10天者加三妙丸,  相似文献   

12.
清燥救肺汤治疗斑秃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秃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不但损害容貌,而且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笔者近5年来用清燥救肺汤治疗斑秃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全属门诊病人。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9~20岁者7例,21~40岁者16例,41岁以上者15例:病程最短者15天,最长者5个月。治疗方法(基本方) 人参5克甘草5克枇杷叶6克麦冬10克石膏15克桑叶9克阿胶6克胡麻仁6克杏仁6克,头痛者加菊花9克;便秘者以胡麻仁易火麻仁12克,并加郁李仁9克。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痊愈:毛发长齐、其他诸症消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7年以来,自拟通气复聪汤治疗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病程1月~1年者17例;1~5年者15例。治疗结果:治愈19例,好转8例,无效5例。药物组成柴胡、枳壳、川芎,当归、木通、赤芍,云苓各10克,石菖蒲、桔梗各6克,丹参15克,甘草3克。加减法:耳闭较甚加路路道10克、鲜葱白20克;耳聋、耳鸣者加磁石30克,生熟地各10克;中耳腔积液加苡米30克,泽泻10克;鼻塞流涕者加辛夷、白芷各10克;鼓膜内陷粘连者加红花、桃仁各10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82年至1989年运用自拟镇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32例,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9岁~64岁.单侧发病者27例,两侧发病者5例.病程1年~10年. 治疗方法口服自拟方镇痛汤:当归10克川芎7.5克僵蚕10克牛膝6克白芷10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细辛5克,每日1剂,水煎服.有风热者加菊花15克,荆芥、防风各10克;肝阳上亢者加钩藤、天麻各10克;寒凝经脉者加羌活、吴茱萸各10克;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百合各20克;痛剧者加珍珠母、天麻、丹参各15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2年~1988年运用桃红四物汤合天笑散治疗瘀滞性痛经6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作一小结。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中原发性42例,继发性18例;年龄16~20岁36例;21~30岁18例;31~60岁6例;下腹部疼痛伴排出膜状物者60例,排出血块者54例;舌紫暗或紫斑瘀点,脉弦涩者52例,伴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者32例。2 治疗方法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方拟:五脂灵10克,桃仁12克(打),蒲黄10克(包煎),红花10克,地黄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气滞甚加柴胡10克、香附10克、青皮10克;寒凝血滞者加小茴香10克、肉桂6克、吴茱萸6克,痛剧加川牛膝10克、玄胡索10克。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1984~1989年共收治各种水肿病55例,运用中药茯苓导水汤加味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5例中,男性21例,女性34例;年龄12~20岁者8例,21~30岁者9例,31~40岁者6例,41~50岁者9例,51~60岁者11例,61岁以上者12例,最小者13岁,最大者78岁;职业学生10例,农民22例,工人11例,干部12例;病种高血压冠心病型者11例,下肢浮肿者14例,肾小球肾炎型9例,肺心病合并心衰型10例,更年期内分泌紊乱型11例。治疗方法基本方药:茯苓白术各15克泽泻麦冬大白木香木瓜紫苏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各12克砂仁甘草各10克。加减法:下肢浮肿加黄柏、苍术、苡米各12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笔者以通下法拟行气通滞汤治疗胆道蛔虫病21例,收到很好效果,现报道于下:临床资料 21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6至54岁;病程2天至7年;其中急性发作11例,呕吐剧烈、吐蛔者7例,有昏厥史者1例.14例病人经 B 超检查助诊,其中11人伴有不同程度胆囊炎.治疗方法 1.行气通滞汤基本方:枳壳20克,木香、川朴各12克,使君子30克,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9克。一日一剂,水煎服.2.加减:痛剧者加元胡12克,伴见胆囊炎者加茵陈30克、柴胡15克,呕吐甚者加竹茹、半夏各10克,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各20克,昏厥者强刺激人中,十宣、及涌泉穴.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84年以来,自拟复聪汤治疗突发性耳聋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大于30岁者19例,30~50岁者26例,50岁以上者3例;发病一周内就诊者35例,8~30天内就诊者11例,一个月后就诊者2例。治疗方法基本方:丹参20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郁金、佛手、菖蒲(后下)、远志、地龙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运用木萸散随证加减治疗破伤风15例,获效满意,现介绍于下。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年龄8~20岁5例,21~30岁6例,31~40岁3例,45岁1例。潜伏期最短5天,最长32天。方药组成:木瓜20克,吴茱萸15克,防风10克,全蝎6克,僵蚕8克,蝉衣12克,天麻8克,藁本10克,桂枝8克,白蒺藜1克,朱砂1克(冲),猪胆1个(炖冲)。水煎,日服1剂。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从1977~1982年用中医温散降逆法治疗缩睾症8例,取得满意效果。一、一般资料:8例中,1岁以下1例,1~5岁2例,6~10岁1例,11~20岁2例,21~30岁2例;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8年;感受风寒湿邪诱发占6例,劳累和病后发作各1例。二、处方及用法:自拟基本方:公丁香1~3克,吴茱萸2~6克,川楝子12~24克,荔枝核15~20克,炙甘草5克。表寒未解加荆芥、细辛;里寒甚加熟附、肉桂;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