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5年临床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及起搏功能异常的原因,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5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和5年常规随访资料,了解术后并发症及起搏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共有6例发生起搏器功能异常:起搏电极导管脱位、电极断裂、电极绝缘层破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各1例(1.9%),感知功能障碍4例(7.8%),通过程控或更换起搏器和起搏电极导管后,起搏功能恢复正常。5年随访中,囊袋血肿、囊袋破溃者3例(5.9%),经局部抽出积血,抗生素冲洗,严重者重新手术后取得很好疗效;2例患者出现起搏器综合征,13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8例患者并发脑梗死。结论:采取相关措施,加强起搏器术后随访工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锡林 《安徽医学》2005,26(4):332-333
目的总结3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体会。方法从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起搏电极,心室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位于右心耳,术中测试电极导线各参数符合起搏要求。注意围术期观察和护理,术后定期随访或病人有不适症状时门诊或住院,根据情况随时程控和调整起搏参数。结果30例中围术期并发症3例:囊袋血肿1例,予切开引流;连接松动2例,重新手术固定。随访发现过感知1例,感知起搏故障1例,自动夺获功能开启呈高输出状态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均经体外程控解决。术后晕厥再发证实为室速所致2例,心衰加重1例,并发心绞痛2例,死于其他疾病2例。结论围术期并发症大多与手术技巧和经验不足有关,可通过总结提高。随访过程中发现的并发症,大多可通过体外程控和加强原发病治疗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7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处理方法和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永久性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共8例,均为术后并发症,其中囊袋内积血1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心外肌肉收缩1例,起搏综合征4例.结论 提高起搏器并发症早期识别能力并及时处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卒.  相似文献   

4.
钟德超  黄继卫  王荧 《四川医学》2009,30(8):1296-1297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9例,其中囊袋血肿1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结论 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了解,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并发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125例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 共5例患者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4.0%,其中气胸1例(0.8%),囊袋出血或血肿2例(1.6%),电极脱位2例(1.6%).结论 预防起搏器术后相关并发症最重要的是术前充分评估及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及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4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所有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置入,观察置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5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54例患者术前症状很快消失,35例基础心脏病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并发症共出现6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包括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1例,电极移位2例。结论及时发现并排除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加强随访并进行起搏器程控监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263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科林  刘东武  蔡天志  辛宏  刘晔  刘子林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99-1200,1235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安装的263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27例,占10.27%,其中术中严重心律失常1例,术后起搏器囊袋血肿5例,电极移位5例,螺丝松动1例,导线断裂1例,囊袋感染1例,起搏器感知不良6例,起搏综合征4例,肌跳2例,远期心肌阈值升高1例。结论:提高对起搏器并发症的识别能力,手术规范操作,术后严格管理,重视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及起搏器知识的宣教,可减少并发症,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已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326例临床资料及其并发症。结果:并发症共20例,其中误穿刺3例、气胸1例、冠状静脉窦口夹层1例、冠状静脉注入气泡1例,引流条断裂1例、电极接反1例、感知障碍2例、电池提前耗竭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起搏器介入的心动过速1例、电极脱住3例、囊袋血肿4例。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提高鉴别能力、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  相似文献   

9.
虞春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55-1456,1459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280例,术后随访≥2年,统计植入术2年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80例患者发生远期并发症共17例,总发生率6.07%。其中≥60岁组13例,发生率6.34%;<60岁组4例,发生率5.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中包括相关静脉血栓6例(2.14%)、起搏导线血栓形成4例(1.43%)、电极脱位3例(1.07%)、囊袋破溃感染2例(0.71%)、起搏综合征及起搏阈值明显升高致起搏不良各1例(0.36%)。结论:血栓、电极脱位和囊袋破溃感染在≥60岁患者中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重视起搏器植入术前准备,术中强调规范的无菌操作,术后加强随访,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长期程控随访的临床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416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患者术后随访及程控资料,随访时间1~5a,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起搏器故障发生情况,行多导联心电图、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根据需要对部分患者调整起搏参数和重新手术处理。结果 程控随访过程中发现各种起搏功能障碍及随访中的并发症31例,经过调整参数和重新手术处理均得到满意转归。结论 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定期程控随访至关重要,可及时发现和处理永久性起搏器相关的起搏故障和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起搏器安装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有指征的44例患者进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然后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43例完成手术,1例失败,成功率97.73%。所有患者均采用锁骨下静脉入路。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囊袋或电极导线感染及气胸或血气胸、误穿锁骨下动脉等严重并发症,仅3例(6.98%)出现轻微血肿,电极移位2例(4.65%),频发室性早搏4例(9.3%),局部肌颤1例(2.33%),起搏器综合征5例(11.63%),由阵发性心房颤动(AF)转为持续性AF(均采用VVI起搏)4例。结论:只要认真处理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大多数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可作为起搏器植入的首选入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尽可能采用生理性起搏;对于心脏扩大的患者采用螺旋电极进行室间隔上部起搏亦是比较理想的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77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7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术中疗效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起搏模式:植入单腔起搏47例,房室双腔起搏28例,单腔心室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1例,心脏再同步化起搏1例。术后囊袋血肿3例,电极脱位2例,起搏器囊袋渍破1例,起搏器综合征7例。结论采取相关措施,加强起搏器术后随访工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策略。方法对2000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7例(10.3%),其中气胸1例,起搏器囊袋血肿2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3例,起搏器工作不正常2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囊袋感染1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脑梗死1例。结论充分认识起搏相关的各种并发症,重视术前准备,严格规范起搏器置入术的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人,尽量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6月424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41例(9.7%)。其中,术中气胸5例,误穿锁骨下动脉10例,术后起搏器囊袋血肿18例,起搏器囊袋破溃1例,电极移位2例,导线断裂1例,起搏综合征3例,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l例。结论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加强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观察随访,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之发挥最佳治疗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在我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320例,其中309例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植入电极导线,穿刺处同侧皮下制作囊袋包埋起搏器,11例为左锁骨下静脉路径植入起搏器。结果3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术后出现囊袋血肿4例,囊袋破溃5例,囊袋感染1例,起搏器电极移位4例,心衰加重死亡1例。结论术前对患者的综合评估、术中良好的手术手技、术后围术期的密切观察以及院外的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处理或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发展,可减少患者痛苦,增加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永久性起搏器安装方法,探讨其安装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有指征的52例患者进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1例完成手术,1例失败,成功率98.08%。结论:只要认真处理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避免;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可作为起搏器置入的首选入路;应尽可能采用生理性起搏;对于心脏扩大患者采用螺旋电极进行室间隔上部起搏亦是比较理想的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共有5例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而再行永久性心脏起搏 器植入。局麻下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将专用左室电极置入后静脉、侧后静脉或心大静脉起搏心室。5例患者均手术成 功,术中起搏参数满意。术后患者症状均消失,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起搏器参数理想。对于三尖瓣机械瓣 置换术后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专用电极起搏心室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方法,可避免再次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本组285例,男168例,女117例,年龄22岁~85岁。其中单腔起搏器84例,双腔起搏器201例,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共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25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血肿7例,电极导线脱位4例,囊袋破溃及感染9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囊袋血肿的发生与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有关,电极导线脱位、囊袋破溃及感染等大部分与手术有关,起搏器综合征与VVI起搏器模式有关.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提高鉴别能力,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和加强术后随访,可将起搏器并发症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6年该院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57例,其中4~6岁学龄前儿童3例,占0.35%。该组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平均5岁,体重平均17.8公斤;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停搏,2例为室缺术后并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均为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心律失常。3例均采用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方法治疗,1例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器置于皮下与胸大肌之间;另2例电极经左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术后1周、1、3、6、9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起搏器置于皮下与胸大肌之间的患者于术后8个月出现起搏器囊袋磨破,继发感染,予取出起搏器,清创缝合,患者交界性逸搏心率55次/min,家属拒绝再次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自动出院;另2例电极经左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的患者,术后随访正常,无并发症。结论学龄前儿童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经静脉心内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是可行、有效的,但有出现起搏器囊袋磨破等并发症的风险;电极经头静脉,起搏器置于胸小肌与胸大肌之间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方惠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995-997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起搏器植入类型:对照组45例,其中单腔起搏器21例,双腔起搏器24例;试验组39例,其中单腔起搏器19例,双腔起搏器20例。2组患者均应用瑞士进口的圣犹达单腔、双腔起搏器,电极为翼状或锚状造型主动固定式电极。手术方式:采用头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置入起搏器导管至右心室,电极至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房心耳部,起搏器埋于术侧胸大肌前。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起搏导线无损坏,起搏电极无移位,腹胀、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