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急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2例大咯血患者,经Cobra导管或RLG导管、微导管注入聚乙烯醇微粒或真丝线粒、线段行支气管动脉末梢栓塞,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和钢圈栓塞支气管动脉主干.结果 32例大咯血患者31例(96.88%)即时止血,1例(3.13%)失败,4d~36个月内8例(25.80%)复发,复发者给于第2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结论 采用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大咯血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反复咯血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 2 8例长期反复咯血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随访 3~ 6 7个月 ,对复发大咯血患者再次介入治疗。结果 :16例活动性咯血患者 12例 (75 % )栓塞后即刻止血 ,一次性栓塞治愈 19例 (6 7. 9% ) ,复发 9例 (32. 1% ) ,日咯血量5 0 0ml以上患者复发率高于日咯血量 5 0 0ml以下者 (P <0 . 0 1)。结论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急性和反复咯血患者的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尤其是当患者缺乏手术指征而药物治疗无效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VA颗粒和明胶海绵联合栓塞支气管动脉在支气管扩张咯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法对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咯血并经内科保守治疗无好转的21例患者行PVA颗粒(PVA直径300~500Lm)联合明胶海绵(1mm×1mm×1mm)在路径的引导下经支气管动脉进行栓塞,并进行1个月及1年内随访观察。结果:在21例成功栓塞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率100%,1个月内复发1例,1年内复发2例。结论:采用PVA和明胶海绵联合栓塞支气管动脉对于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对19例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和肋间动脉造影,确认病变血管后进行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和PVA.单侧支气管动脉栓塞13例,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4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同栓塞2例.其中5例使用SP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19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治愈率79%,有效率95%.1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5%.全部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创伤小,见效快,并发症少,适用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及无外科手术指征的大咯血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大咯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咯血患者使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确认病变血供后,使用明胶海绵等栓塞剂对病变血管进行栓塞。结果:患者基础病变:支气管扩张13例、肺癌7例、结核1例、血管瘤1例、原因不明咯血2例。栓塞部位:支气管动脉栓塞8例,支气管动脉与胸廓内动脉一同栓塞11例。疗效:即刻止血15例(62.5%),咯血明显减少5例(20.8%),4例(16.7%)再次咯血。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率为83.3%(20/24),复发率16.7%(4/24)。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疗效明显,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和无外科手术适应证的大咯血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价值及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3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再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注入不同的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栓塞后24小时内咯血完全停止19例(59.3%),1~3d内咯血完全停止6例(18.8%),6日内咯血完全停止4例(12.5%),无效3例(9.4%),复发3例,栓塞止血有效率为90.6%。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后临床疗效.方法:41例经内科药物止血治疗无效的62~75岁急性大咯血病人,咯血史3~10a,发病时咯血量300~600mL,采用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为栓塞材料,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41例病人中有9例在栓塞0.5~3mo内复发,经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复发率为20.9%.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是对老年肺结核病人急性大咯血积极、有效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利娟  王海亭  杨秀枝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93-193,195
目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疗效分析。方法我院2000年2月-2010年4月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共治疗38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其中20例右支气管动脉出血,14例左支气管动脉出血,4例左、右支气管动脉均有出血;原发疾病为支气管扩张症22例,肺结核及肺结核空洞形成8例,支气管肺癌5例,肺脓肿3例。结果34例术后咯血完全停止;2例咯血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咯血停止;1例患者咯血复发,再次栓塞治疗后咯血停止;另1例患者咯血复发,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97.4%。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疗效迅速、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栓塞材料的选用及异位支气管动脉的探查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例陈旧肺结核咯血,11例支气管扩张症,20例咯血待查,3例肺癌咯血,1例纵膈肿瘤咯血,1例甲状腺癌肺转移,以及1例动脉导管未闭所致大咯血共40例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其中34例患者行1次栓塞治疗,3例患者行2次栓塞,1例行3次栓塞,另2例患者血管收缩未行栓塞治疗。9例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1例单纯使用明胶海绵,4例单纯使用PVA,其余24例混合使用弹簧圈明胶海绵或PVA栓塞。术后进行为期2~24个月的追踪观察,对咯血有无复发、复发的时间、复发的原因、相应的治疗及效果进行了统计。结果38例成功栓塞治疗患者中36例即刻止血,2例咯血量明显减少。4例患者3 d后由于咯血再发再次行栓塞治疗,其中1例患者由于心肺功能衰竭数20 d后死亡。半年内5例出现再咯血,其中3为肿瘤患者,1例为先心病患者服用抗凝药,于3个月后一支未经栓塞的血管首次出血;1例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出现侧支循环。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时疗效确切。防止异位开口支气管动脉的漏栓、弹簧圈+明胶海绵/PVA双重栓塞、注重治疗病因、预防感染有助于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 大咯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死亡率较高,及时控制出血对挽救患者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内科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有良好的疗效,但有少部分患者对保守治疗反应不佳,外科治疗对这类患者有一定限度。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BAE)可立即控制出血,操作方法较简单,安全性较高。本文报告46例急性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并讨论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6例患者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20~86岁(平均57.7岁)。病因包括支气管扩张症31例,肺癌8例,肺结核3例,原因不明4例。具有反复咯血病史6个月~7年,既往采取内科药物止血治疗。本次因无诱因急性大咯血(咯血量400~9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0号手术线段栓塞支气管动脉的效果及并发症,探讨0号手术线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35例大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0号手术线段栓塞治疗,随访1~18个月,再次栓塞为复发病例.结果:即刻止血34例(97.1%),1年内复发4例(n,4%).无1例脊髓损伤.结论:0号手术线段作为栓塞物可明显降低咯血患者的复发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8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6~72岁,平均49.5岁.咯血病史3 d~28年.其中支气管扩张症28例,肺结核8例,原因不明咯血2例.全部病例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诊断,并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38例大咯血均于栓塞术后即刻止血,其中37例随访6个月~7年未见复发.1例有严重B-P分流的肺结核患者,栓塞术后24 h内再次出现大咯血,虽经4次支气管动脉栓塞,终因咯血不止而死亡.38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治疗急性大咯血是行之效的方法,但栓塞剂的选择有待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李发中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2919-29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有31例患者(91.18%)出血立刻停止,3例患者(8.82%)还有少许咯血现象存在,经7 d治疗后康复。5个月~15个月随访发现有5例(14.71%)患者复发,经二次栓塞后已完全康复。结论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具有微创、可靠、有效、安全的特点,且快速见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首选方案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脊髓动脉共干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临床体会.方法37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脊髓动脉共干大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肋间动脉及脊髓动脉开口,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越过肋间动脉、脊髓动脉开口,经导管注入聚乙烯醇(PVA)颗粒加明胶海绵颗粒联合栓塞靶血管.结果37例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出血完全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6~15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少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内科治疗无效或内科治疗后急性复发的6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资料.本组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以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6例患者术后疗效评价,5例显效,1例有效,1例复发,未出现由栓塞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支气管动脉栓塞是临床上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大咯血患者应首先考虑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介入治疗的42例大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平片或CT提示病变部位与出血动脉分布区相符。DSA造影发现病变支气管动脉63支,起自左主支气管影内或接近左主支气管影58支。造影见支气管动脉增粗、走行迂曲等,栓塞后再次造影见末梢血管闭塞,仅有主干近端显影。栓塞后咯血立即停止36例,咯血量明显减少4例,咯血未改善1例,一过性头颈部胀感、胸痛及全身不适28例,未出现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个月、6个月、12个月咯血累积复发分别为4例、8例、12例。结论:术前胸部平片和(或)CT扫描有助于提示出血部位,术中DSA图象显示的左主支气管影是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的可靠参考指标。经导管栓塞治疗大咯血近期疗效显著,部分病例可达到根治效果,但长期控制出血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朱柏  杨岚  陈天君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60-61,66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5例大咯血患者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用明胶海绵或PVA颗粒进行栓塞止血,当支气管动脉有脊髓分支或与肋间动脉共干时,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结果: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11例,左支气管动脉栓塞10例,右支气管动脉栓塞14例,伴肋间动脉2例,有5例次使用同轴导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支插管栓塞。35例患者治愈28例,显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治愈率为8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是咯血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Embophere微球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09年12月,27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行Emophere微球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予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用微导管超选择插至支气管动脉,注入不同规格的Embophere微球栓塞末梢支气管动脉,并继以明胶海绵颗粒加强栓塞,观察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6例获显著疗效(96.3%),其中即刻止血23例(85.2%)、1d~3d内咯血停止3例(11.1%).1例(3.7%)即刻出血有缓解,但1周后复发,行手术治疗.随访(6~9)个月,除以上1例手术切除外,无复发.6例术后出现胸痛,均在一周内缓解,未见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mbophere微球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内科治疗无效或内科治疗后急性复发的9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资料,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在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联合介入科采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对咯血的患者行经皮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术,以达到安全、有效地治疗大咯血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9例肺大咯血的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GS)颗粒、明胶海绵条.病例随访2~12月.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8例显效,1例有效,术后咯血停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随访未再次出现咯血.结论 经皮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DSA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进行DSA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36例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36例患者肺部平片或CT和(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病变部位与出血动脉分布区符合。造影提示: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增粗、扩张,走行迂曲,远端分支增粗、杂乱,可见造影剂外渗。栓塞后造影提示:主干血管近端显影,远端及末梢分支闭塞。栓塞后咯血立即停止34例,2例患者咯血量明显减少,治疗后逐渐稳定。术中、术后患者无不适反应,未出现异位栓塞、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2个月随访,咯血复发1例,经再次栓塞治疗后稳定。结论:DSA造影图像是明确出血部位、病变血管的可靠指标,对诊断和治疗起到决定性作用。经导管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疗效显著,部分病例可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