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脂肪细胞因子对代谢综合征临床诊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湛  王佑民 《安徽医药》2011,15(2):135-137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危险因素的集合状态,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由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T2DM)或糖调节受损、血脂紊乱、高血压组成。近年来发现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许多细胞因子与M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现就Visfatin、脂联素、PAI-1、TNF-α四种脂肪细胞因子(adipocytokines)对MS临床诊断的预测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苑建房 《河北医药》2012,34(8):1133-113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PO2/FiO2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乌司他丁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恢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IRS与促-抗炎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治疗。方法4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SIRS组(Ⅰ组,17例),非SIRS组(Ⅱ组,13例)及SIRS治疗组(Ⅲ组,1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PF)、治疗后48h(AF48)及治疗后10d(AF10d)血清内5种促炎细胞因子和2种抗炎细胞因子含量,同时观察Ⅰ组、Ⅲ组SIRS状态的变化。结果PF时,7种细胞因子,Ⅰ与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Ⅱ组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AF48时,5种促炎细胞因子,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而Ⅱ与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2种抗炎细胞因子,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治疗后10d,7种细胞因子含量,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SIRS状态变化,Ⅰ组,AF48时仍为SIRS,于第10天已无SIRS,Ⅲ组,AF48和AF10d都无SIRS存在。结论促炎细胞因子是SIRS形成的前提,而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是决定SIRS的关键;血液滤过是终止SIR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近两年收治的8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注射用乌司他丁组(n=41)和常规组(n=41),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注射用乌司他丁组患者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每8h一次,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7、14天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病死人数。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氧合指数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2组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病死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能降低ARDS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其缺氧情况,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PO2/FiO2 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IFN-γ、IFN-γ/ IL-4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FN-γ、IFN-γ/ IL-4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乌司他丁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恢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血液病的不良反应,探讨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Release Syndrome CRS)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例复发难治急性B细胞白血病病人应用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时因细胞因子释放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观察及统计。结果 2例病人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并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后,经过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积极的治疗,全方位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病人症状均缓解,且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完全缓解。结论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CAR-T治疗中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经过临床积极干预和护理后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IRS与促一抗炎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治疗.方法 4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SIRS组(Ⅰ组,17例),非SIRS组(Ⅱ组,13例)及SIRS治疗组(Ⅲ组,1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PF),治疗后48h(AF48)及治疗后10d(AF10d)血清内5种促炎细胞因子和2种抗炎细胞因子含量,同时观察Ⅰ组、Ⅲ组SIRS状态的变化.结果 PF时,7种细胞因子,Ⅰ与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Ⅱ组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AF48时,5种促炎细胞因子,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而Ⅱ与Ⅲ组之间无差异(P>0.05),2种抗炎细胞因子,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治疗后10d,7种细胞因子含量,Ⅰ组显著高于Ⅱ,Ⅲ组,后二者闻无显著差异(P>0.05),SIRS状态变化,Ⅰ组,AF48时仍为SIRS,于第10天已无SIRS,Ⅲ组,AF48和AF10d都无SIRS存在.结论 促炎细胞因子是SRIS形成的前提,而促航炎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是决定SIRS的关键;血液滤过是终止SIR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50例轻中度PIH患者,予以川芎嗪120mg静滴10天(川芎嗪治疗组),另取正常妊娠对照组50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川芎嗪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正常妊娠对照组只测定1次.结果 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较,川芎嗪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下降,而IFN-γ水平上升(均P<0.05).经过川芎嗪治疗10天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上升,而IFN-?水平下降(均P<0.05).结论 PIH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川芎嗪治疗PIH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Th2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1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9.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 IL-10和IFN-γ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对白癜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刀豆素A(ConA)作用下进行体外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①白癜风患者PBMC产生IL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患者和对照组PBMC加ConA刺激孔中IL2高于相应自然增殖孔(P<0.05,P<0.01)。结论白癜风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增高,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ConA可刺激PBMC分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0.
封甦婷  朱斌  马雁  陈金辉 《中国药事》2021,35(12):1436-1440
目的: 提高对输液反应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规范处方审核和预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一例罕见的西妥昔单抗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案例,回顾性查阅病史并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方法进行专项点评,分析查找原因,提出优化措施。结果:白介素-6(IL-6)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主要的炎症介质,短时间内高于正常水平250倍或多个细胞因子(IL-8、IL-10等)同时高于正常水平75倍,并结合临床主要症状(如低血压、高热、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可作为判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的依据。通过建立统一处方审核标准、规范用药流程和加强患者用药宣教,可减少或避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案例的专项分析并与药事管理方法相结合,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巧萍  郝小燕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2):1139-1140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HCHF过对M O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31例行HVHF治疗的M ODS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细胞因子TNF-a、IL-6、IL-8的水平变化。结果:HVHF治疗后M ODS患者的细胞因子TNF-a、IL-6、IL-8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VHF能降低M ODS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可改善M 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Th1/Th2细胞因子不平衡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以IL-2I、FN-γ代表的Th1类细胞因子和以IL-4I、L-10为代表的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30例胶质瘤组织标本各细胞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为:IFN-γ13.33%I、L-2 16.67%I、L-4 56.67%I、L-10 76.67%。Th1类细胞因子总的表达率为15%,Th2类为66.67%,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Th1类(P<0.01)。10例人正常脑组织标本中只有2例表达IFN-γ,4例表达IL-10,无其它细胞因子的表达,两类细胞因子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胶质瘤存在明显的Th1/Th2失衡,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异质性疾病,其中心理、精神、感染、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心理异常与免疫系统也存在交互作用,本文就IBS精神心理因素与体现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概述1.1IBS的诊断参照罗马Ⅲ中肠易激综合征(IBS)诊断标准[2],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标准: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白介素(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lra)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感染易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2001年-2002年ICU收治的59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献血者为对照。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TNFβ和IL-1β基因多态性,PCR法检测IL-1ra基因内含子2区多态性区域含有86bp的同向重复结构可变数(VNTR)。结果 严重感染患者TNFα等位基因TNF2的检出率1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18),基因型TNF2/TNF2在严重感染组的检出率为10.2%,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P=0.020)。等位基因TNF2携带者和TNF2/TNF2纯合子发生严重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232和7.472。TNFβ、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在严重感染和对照组的分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NFβ等位基因TNFB2在严重感染病死患者中的检出率为73.1%,显著高于存活患者(31.5%,P=0.000),基因型TNFB2/B2在病死组的检出率为53.8%,显著高于存活组(15.2%,P=0.004)。严重感染患者中TNFB2携带者和TNFB2/B2纯合子患者病死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897和6.500。TNFα、IL-1β和IL-1ra基因多态性在严重感染存活和病死组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严重感染易感性的重要候选基因。TNFβ、NcoI酶切多态性是预示严重感染预后的重要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5.
王俊怡  郝荣利 《河北医药》1997,19(5):257-25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研究已证实PNS患儿血液循环中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肾小球损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与肾小球损伤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我们观测了PNS不同临床分期血清TNF的动态变化,并与其它生化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目的是深入探讨TNF与PNS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PN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应用自拟培元解毒通络汤后在炎性细胞因子、临床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者(n=46)为对照组,自拟培元解毒通络汤和常规治疗方案联用者(n=46)为研究组,分析2组治疗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主要症状变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变化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疗效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案中,自拟培元解毒通络汤的应用,可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调整患者炎性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变化,促进患者临床中医疗效提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对脂多糖(LPS)介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LPS组和sRAGE组。LPS组和sRAGE组通过气管内滴注LPS(3mg/kg体质量)建立ALI模型,造模后1hsRAGE组腹腔注射100μg重组小鼠sRAGE,各组于24h留取标本,采用Bio-Plex悬浮芯片技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8种细胞因子含量,并计数炎症细胞数量和蛋白(TP)含量,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观察sRAGE干预对造模后4h肺组织核因子(NF)-κB P65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 LPS滴注24h后,BALF中8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升高,白细胞(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NEU)数量显著增加,TP含量升高,肺组织出现典型的ALI病理损害。sRAGE干预显著降低了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β和MIP-1α水平,减少了BALF中WBC、NEU数量及TP含量,减轻了LPS引起的肺组织病理改变,并对造模后4hLPS介导的肺内NF-κB活化有抑制作用。结论应用重组sRAGE阻止RAGE信号能调控LPS介导的肺内细胞因子的表达,这构成了sRAGE抑制肺内炎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SIRS大鼠早期TNF-α和IL-6的变化及其在脾脏中的mRNA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早期各时段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在脾脏中的mRNA表达,探讨SIRS失控演变过程中前炎症细胞因子发挥的作用。方法 制作SIRS实验动物模型,按时相不同分组,分别于2h、4h、6h和8h处死动物,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脾脏组织中TNF-α、IL-6mRNA的表达。结果 2h后血浆TNF-α含量即开始明显升高,4h时到达峰值,其后6h、8h仍保持高水平;IL-6含量的变化与TNF-α则明显不同,呈逐步上升趋势。脾脏组织中TNF-α、IL-6mRNA的表达与以上结果相一致。结论 SIRS大鼠中,TNF-α是早期释放的炎症细胞因子且在血浆中全期呈高水平,它可能在SIRS发生和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IL-6峰值靠后,在SIRS早期IL-6不是引起损伤的主要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患者治疗中干扰素联合维拉帕米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院的7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研究组联用干扰素与维拉帕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a)、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更低,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更高(P<0.05)。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患者治疗中干扰素联合维拉帕米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_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及其在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时照组外周血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时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Th1/Th2平衡失调,Th1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2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Th1/ Th2平衡向Th1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