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用伊维菌素0.1、0.2、0.2和0.2mg/kg顿服分别治疗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者,并与阳性对照药阿苯达唑400mg顿服进行比较。结果随机双盲治疗,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对蛔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均为100%(34/34),对钩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7.6%(6/34)和76.5%(26/34),对鞭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67.6%(23/34)和47.1(16/34),对蛲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58.8%(20/34)和100%(34/34)。服药后1~2d排虫达高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液学、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影响。结论伊维菌素治疗鞭虫感疗效优于阿苯达唑,治疗蛔虫感染疗效与阿苯达唑相同,治疗钩虫、蛲虫感染疗效不及阿苯达唑。  相似文献   

2.
<正> 甲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物。主要用于驱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猪带绦虫,对丝虫病、旋毛虫病、包虫病亦有一定疗效。甲苯达唑不仅能驱虫,减轻虫负荷,还能杀灭钩虫卵、鞭虫卵和蛔虫卵,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甲苯达唑能不可逆地抑制肠道内线虫、绦虫和组织内幼虫摄取葡萄糖,造成 ATP 生成减少,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及繁殖,导致死亡。但并不影响宿主的血糖。甲苯达唑的生物利用度仅为22%,这是由于口服后很少吸收和快速的肝脏首过效应,仅10%的口  相似文献   

3.
鞭虫病在某些地区的感染率高于蛔虫病,为常见的寄生虫病。但鞭虫的驱治远较钩虫、蛔虫困难,一般驱虫药物只能达10-20%的虫卵阴转率。自甲苯咪唑问世后,可以将驱治鞭虫的虫卵阴转率提高到50%以上和80%左右。1976年国外又有Oxantel驱治鞭虫的报道。1980年7—9月我们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成的酚嘧啶(Oxantel)在连云港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湛江市农村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现状。方法随机采集村民新鲜粪便,用直接涂片法及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虫卵,用盐酸左旋咪唑驱虫法检查感染钩虫种类。结果粪检190人,虫卵阳性78人,总感染率为41.1%。检出3种肠道蠕虫卵,其中钩虫感染率25.8%,蛔虫感染率12.1%,鞭虫感染率10.5%,有2种或3种虫卵阳性率为6.8%;不同地点各虫感染率不同;钩虫以50—70岁人群感染率较高,蛔虫、鞭虫以20岁以下人群常见;女性的钩虫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药物驱虫后检获有十二指肠钩虫成虫、美洲钩虫成虫及雄性蛔虫,其中,十二指肠钩虫占钩虫比例87.4%,美洲钩虫占钩虫比例12.6%。结论湛江市农村人群感染蛔虫、鞭虫及钩虫常见,其中以钩虫感染最为严重。钩虫感染率较高与旱作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十二指肠钩虫在该地钩虫流行中占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人体鞭虫的感染率一般较低,但某些地区高于蛔虫感染率,为常见的寄生虫病。驱治鞭虫远较驱治钩虫、蛔虫困难,大多驱虫药物只能达到10~20%的虫卵阴转率。自甲苯咪唑问世以后,可以将驱治鞭虫的阴转率提高到50~80%。国外在1976年又有Oxantel(酚嘧啶)驱治鞭虫疗效很好的报道。1980年7~9月和1982年6~10月,我们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成的酚嘧啶及杭州第一制药厂用酚嘧啶和噻嘧啶合成的双色片,在江苏省连云港港口人群中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用噻嘧啶二日疗法或三日疗法观察驱肠道线虫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钩虫感染528例,驱虫阴转率三日疗法为94.6%、二日疗法为81.3%,提示噻嘧啶驱钩虫三日疗法优于二日疗法(x~2+21.6,P<0.01);治疗蛔虫感染536例,驱虫阴转率三日疗法为92.6%、二日疗法为90.8%,说明噻嘧啶驱蛔虫三日疗法与二日疗法差异无显著性(x~2=0.9553。P>0.05),亦说明单纯蛔虫感染者只需二日疗法就可达到满意效果;治疗鞭虫感染227例,驱虫阴转率三日疗法为  相似文献   

7.
1981年9月~11月在新疆对感染蛔虫、鞭虫、蛲虫或短膜壳绦虫的65名6~13岁、男、女维、汉、壮族儿童,用丙硫苯咪唑一次口服400毫克作驱虫治疗。对蛲虫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服药后连续三次胶纸法检查,虫卵阴转率可达100%。连续三次直接涂片、浓集及加藤法检查蛔虫,虫卵阴转率为97.5%,不论是轻度感染(346卵/克粪便)或重度感染(109,026卵/克粪便)都可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短膜壳绦虫卵阴转率为21.0%。对鞭虫无效。不能抑制蛔虫卵的发育亦无杀灭作用。服药后副作用发生率为29.23%(19/65),皆为  相似文献   

8.
甲苯达唑(Mebendazole)是一种广谱驱除肠道寄生虫药,据国内外文献报导,该药对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绦虫等均有较好疗效,甲苯达唑片,甲苯达唑原粉经与食盐配制后用于防治钩虫病疗效显著。甲苯达唑咀嚼片属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为了观察该药两种不同剂型的驱虫疗效,1985年分别于上林县大丰镇辛木村、武鸣县陆斡镇定门村采取服药盐(用甲苯达唑咀嚼片研成粉末与食盐药化)和服药片的方  相似文献   

9.
丙硫咪唑等药物驱治肠道线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硫咪唑400mg、400mg×2顿服,治疗钩虫140例,虫卵阴转率为86.8%-97%,蛔虫卵阴转率为95.6%-96.9%,鞭虫卵阴为43.2%-52.7%。200mg和400mg治疗幼儿晓虫,虫卵阴转率为96.5%-98.9%。比利时的甲苯咪唑口服液200mgbid×3d,钩虫卵阴转率为94.4%,两药副反应轻微、暂短,均可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10.
1.以国产“灭虫宁”4.5克单剂治疗钩、蛔、鞭虫感染者110例,其阴转率依次为83.3±5.07%,69.7±4.39%及30.8±6.23%.未治愈者虫卵数有较明显下降.钩虫虫种鉴定.十二指肠钩虫远较美洲钩虫为多(8.8:1).2.“灭虫宁”兼有驱除蛔、鞭虫之效,尤以驱蛔虫为显,蛔虫总排出率为83.6%,服药后最早于5小时排出,迟者4天,以24小时开始排出者为最多(59.2%).排虫多为1次(45.6%);3次以上占22.2%;最多可排虫6次.持续排虫1天者占50.6%;呈间歇排虫者占11.6%.排出蛔虫数以1—10条最多(75.30%),平均每例排虫7条.3.药物反应以头昏及消化道症状为多见.药物反应率高达83%,为减少副作用,作者采用了“一日三次疗法”,反应率降至37%,而疗效相仿.建议在大规模防治肠寄生虫病时可以试用此法.  相似文献   

11.
以丙硫苯咪唑200mg、Bid、连续三d与甲苯咪唑200mg、Bid、连续三d分别治疗钩虫感染者12例和10例。丙硫苯咪唑治后第1天幼虫发育率为0.25%,治后第2—5d均无虫卵发育为幼虫。甲苯咪唑治后第1天幼虫发育率为16.23%,治后第2d幼虫发育率为21.13%,治后第3—5d亦无虫卵发育为幼虫。另外以丙硫苯咪唑400mg和甲苯咪唑400mg单剂分别治疗钩虫感染者65例和58例。其中钩虫卵阴转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对肠道线虫的驱虫效果。方法经粪检确定肠道线虫感染者,对适宜服药者按不同年龄和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分别给予三苯双脒200mg、300mg、400mg顿服。服药前、后作常规体检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对比;服药后作巡视随访,了解副反应发生情况;服药三周后再作粪检,判定驱虫效果。结果观察5-65岁蛔虫、钩虫、鞭虫感染者715例,服药后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1.46%、81.79%和23.12%,蛔虫,钩虫虫卵减少率为100%。服药后有轻微头晕、头痛、恶心者23人,副反应率为3.2%,且未经特殊处理即自愈。服药后24小时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三苯双脒对蛔虫、钩虫有很好的驱虫作用。服用安全、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十堰地区20种人体寄生虫,属全区性分布的有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带绦虫、囊虫为散在分布。肺吸虫病、旋毛虫病已成为本地的主要寄生虫病,而一些国内“罕见”的寄生虫在我地也陆续报告。提出要重点加强肺吸虫病、旋毛虫病、蛔虫病、鞭虫病、十二指肠钩虫病和美洲钩虫病、蛲虫病的防治,降低感染率,并深入开展其它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掌握陆丰市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三检,检测钩虫、蛔虫、鞭虫等重点寄生虫虫卵,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子法检测3~12周岁儿童蛲虫卵。结果 5个调查点共粪检1000人,感染人数79人,平均感染率为7.9%,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6%、0.3%、4.9%和0.2%。检测儿童蛲虫970人,感染率为12.6%;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每克粪便算术平均虫卵数分别为24.2、120和25.7,均为轻度感染;调查点粪检感染率最高的是城东镇,为14.5%,最低是陂洋镇,为5.0%,各调查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P<0.005);各年龄组感染率以50~岁组最高(19.8%),60~岁组最低(3.5%);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以初中文化水平者最高(10.3%),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5,P>0.05)。结论陆丰市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蛔虫、钩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明显低于2001-2004年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广东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于2006-2010年在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连续5年开展监测,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病原学检查,每年不少于1 000人,计算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12周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结果 2006-2010年累计调查5 125人,平均感染率为19.14%,蛔虫、鞭虫、钩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78%、0.60%、11.90%和51.91%,儿童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虫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35.10,P0.01);各年度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1.29%、20.07%、22.55%、15.63%、26.03%,有逐年升高趋势(χ2=94.29,P0.01)。检测不同环境土壤200份,人蛔虫卵阳性39份,阳性率为19.50%。结论广东省高州市土源性线虫病人群平均感染率有上升趋势,以高年龄组感染钩虫和低年龄组感染蛲虫为主,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环境土壤受到不同程度人粪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当前农村居民线虫感染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定性检查肠道线虫卵。结果本次检查 1244人,居民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 14. 31%、24. 28%和 2.97%;其中蛔虫和鞭虫感染率以<7岁年龄组最高(26. 32%和 7. 37% ),钩虫感染率以 41~50年龄组最高 (36.22% )。结论湖北省阳新县农村线虫(特别是钩虫)流行十分严重,今后的防治工作应以降低钩虫感染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钩虫蛔虫病患者HP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58例钩虫蛔虫感染患者的胃镜检查,探讨钩虫蛔虫感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疾病种类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的158例患者,同时在胃镜下钳取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病理检查,所得结果与同期随机选取接受同样检查的非钩蛔虫或感染者158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P阳性者94例(59.49%,94/158),对照组HP阳性者52例(32.91%,52/158)。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HP检出率高于对照组(Х^2=22.45866,P〈0.01);实验组内钩虫感染者HP阳性68例(64.76%,68/105),阴性37例(35.83%37/105),蛔虫感染者HP阳性26例(49.05%,26/53),阴性27例(50.94%,27/5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HP感染无显著性差异(Х^2-3.6050,P〉0.05)。结论肠道钩虫或蛔虫感染者与HP感染存在共存关联性,其出现消化道症状和合并上消化道疾病可能与合并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药丙氧咪唑驱治肠道线虫感染,剂量用15mg/k9顿服,连用3天,钩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4.6%(片剂)和75%(胶囊),蛔虫卵阴转率为92.85%,对两种钩虫有同样疗效,副作用轻微、暂短。  相似文献   

19.
Mebendazole, a new broad-spectrum anthelmintic, was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nematode infections--ascariasis, trichuriasis and hookworm. The dosage for adults was 100 mg twice daily for 3 days and for children, 50 mg twice daily for 3 days.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egg counts on stool specimens showed that after mebendazole there was a reduction of over 99% in egg count per gram of stool in all three types of infection. The overall cure rates for the infections were as follows: Ascaris lumbricoides, 86.8% (59/68); Trichuris trichiura, 86.0% (37/43); and hookworm, 85.7% (24/28). The drug was equally effective in light and heavy infections. No important side effect was noted with this drug. It is suggested that mebendazole is the drug of choice for trichuriasis and mixed nematode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