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5月~2006年8月,笔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8岁,平均60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年余。全部患者皮肤损害均已病愈,但仍遗留神经疼痛,严重者夜晚难以入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 ,临床疼痛症状最为突出 ,且患者常遗留顽固性神经痛 ,迁延数月至数年 ,治疗很棘手。笔者自1 997年以来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84岁 ,年龄最小 46岁 ,平均 66岁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4月 ,平均 1年 ;疱疹部位在胸胁部 2 5例 ,腹部 3例 ,颈部 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皮疹结痂脱落后疼痛持续不缓解 ,且多数病人经其他止痛药物治疗后无效。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阿斯匹林 0 .3g研末后与凡士…  相似文献   

3.
柴宝鑫 《中医研究》2001,14(6):58-58
自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将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89例 ,随机分为以下两组。治疗组 5 8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 6例 ;年龄 4 3~ 60岁 2 0例 ,61~ 70岁 32例 ,大于 70岁 6例。对照组男 17例 ,女 14例。接受治疗时间均在患带状疱疹后 2 2~ 38天 ,平均 2 7 3天。全部病例均表现为头面部水疱消退后遗留的暗红色或灰褐色色素沉着 ,局部疼痛不止 ,夜间或阴雨天加重。2 治疗方法治疗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以牵正散加味 ,方药为白附子 9g ,僵蚕 9g ,…  相似文献   

4.
战莉娟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2):728-729
带状疱疹性眼病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侵犯三叉神经第一支时引起的眼睑疱疹 ,并可波及角膜、葡萄膜 ,表现疱疹处疼痛重 ,并发症多 ,病程长 ,治疗后常遗留疼痛、角膜云翳等。我院采用汤泡散加味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眼睑带状疱疹 ,收到了较好的止痛效果 ,又缩短了疗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1 997年 6月~ 2 0 0 1年 5月 ,收治眼睑带状疱疹 5 1例 ,其中男 31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1 6岁 ,最大 78岁 ,5 0岁以下 1 1例 ,5 0岁以上 40例 ,平均年龄 5 3岁 ;并发角膜炎者 1 5例 ,虹膜睫状体炎 2例 ;病…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 ,祖国医学称之为蛇串疮或缠腰火丹。本病疼痛剧烈 ,且其后遗神经痛更苦不堪言 ,病程缠绵。1994~1999年 ,我院应用痫痹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 94例 ,疗效卓著且治疗简便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 94例 ,均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 ,经治疗疱疹已愈 ,遗留原病灶区神经痛。其中男 188例 ,女 10 6例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16岁 ,平均 5 6 .8岁 ,其中6 0岁以上者共 196例 ,占 6 6 .7%。疹愈到因后遗神经痛就诊时间 ,最长 16日 ,最短 3日 ,其中 1周以内为 16 0例 ;发病部位以胸背部为主 ,…  相似文献   

6.
辨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健 《河北中医》2002,24(4):271-271
带状疱疹临床较多见 ,经治皮损消退的部分老年患者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 ,可持续数月和数年。 1 998~ 2 0 0 1年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7例 ,获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2 1例 ,女 1 6例 ;年  相似文献   

7.
中药内外合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6月~ 2 0 0 1年 10月 ,笔者应用中药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 0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 72例 ,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4 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5 0岁~ 70岁者 16例 ,70岁以上者 2 4例 ;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 4个月。疼痛受累部位 :胸背部者 2 3例 ,腰腹部者 13例 ,四肢者 1例 ,头面部者 3例。对照组 32例 ,男 2 1例 ,女 11例 ;年龄 5 0岁~ 70岁者 10例 ,70岁以上者 2 2例 ;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 2 .5个月。疼痛受累部位 :胸背部者 17例 …  相似文献   

8.
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河南中医》2001,21(2):56-57
带状疱疹最易遗留神经痛 ,尤其是老年人易罹患 ,持续时间长 ,治疗上颇为棘手。近 5年来 ,我们用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效果肯定 ,现报道如下。1 治疗方法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 (产地不限 ,每丸重 9g) ,各2丸 ,早晚分服 ,15d为 1疗程 ,持续应用 2~ 3个疗程。本组共治疗 8例 ,服药 1个疗程后 ,疼痛消失 1例 ;服药2个疗程疼痛消失 3例 ,明显减轻 3例 ;服药 3个疗程疼痛明显减轻 2例 ;痊愈 2例。2 讨论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 ,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 ,是以皮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 ,其中以疼痛为主…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表现为呈簇状分布的小水疱 ,或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伴有显著的神经疼痛 ,若治疗延期或不当 ,可遗留神经痛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于2 0 0 0— 2 0 0 1年临床应用龙胆泻肝丸配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 2 8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 5 0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诊断标准[1] ,其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5 6± 1 0 )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8例 ,对照组 2 2例 ,其中发生于胸背者 3 2例 ,头面部 1 5例 ,3例沿单侧外泌尿道至同侧下…  相似文献   

10.
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缠腰火丹、火带疮等范畴。全病程儿童及青年人一般为 2~ 3周 ,老年人约 3~4周。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退后 ,仍遗留有神经痛 ,此种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之久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应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 2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中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53~ 67岁 ;皆有带状疱疹病史 ;病程最短 4个月 ,最长 5年 3个月 ;均为皮损消退后遗留神经痛 ,经中西药物治疗未愈 ;发病部位皆为患侧肋间神经。临床表现 :患侧胸背、季肋部皮肤有疼痛、麻木、灼热、重着感…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 ,临床中因其常有不典型性表现 ,患者多先到其它科室就诊 ,而常易被误诊。本文就 1 998年 1 0月~ 2 0 0 1年 2月我院针灸科收治的 1 0例误诊患者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 1 0例中男性 8例 ,女性 2例 ;年龄 35~70岁 ,平均 49.6岁 ;病程 <4日者 7例 ,>1 5日者3例 ,平均 5 .1日。全部病例经我院病理科病毒检测均为阳性 ,确诊为带状疱疹。临床以急性疼痛首诊者 7例 ,以周围性面神经炎转诊者 3例 ;1例肩胛内侧缘疼痛 ,6例肋间疼痛 ,3例外耳道口疼痛 ;7例首诊时患者疼痛局部无红斑、丘疹 ,针刺治疗后出现不典型丘疹 ,3例转…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年。全部病例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经中西药治疗后,疱疹全部消退,痂皮脱落,但仍有疼痛或剧烈疼痛,痛处不可触及者,作为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中医外治带状疱疹临床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传统疗法为聚肌胞肌注加止痛剂和维生素 B1 口服 ,但费用高 ,效果不够理想。中医外治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费用低等特点。本文综述如下 :1 中药、中成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中药与中成药用于带状疱疹 ,一般取其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等功效而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1.1 六神丸取六神丸 5~ 2 0粒 ,以米醋或开水在匙内将药丸研化 ,涂皮损处 ,3次 / d,直至痊愈 ,一般 3 d后疼痛消失 ,疱疹干涸 ,红斑消散 ,体弱者延长 2~ 4d。治疗 5 4例 ,1~ 4d内全部治愈 ,未见局部遗留神经痛…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疱疹性、疼痛性皮肤疾病。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388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88例中 ,男 2 6 2例 ,女 12 6例。年龄 7~ 76岁 ,平均 32 .5岁 ,其中 18~ 56岁发病者 30 6例 ,就诊时病程 2~ 6天。带状疱疹发于腰腹部 16 3例 ,胸背部147例 ,颈面部 58例 ,上肢 15例 ,下肢 5例 ,全部患者均为门诊治疗。2 治疗方法取山豆根 50 g,84消毒液 2 50 m L。先将山豆根粉碎成粉末 ,然后加入 84消毒液调成稀糊状 ,装入灭菌容器中 ,调涂于患处 ,外用纱布包扎固…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多见于青壮年 ,好发于春秋季节。笔者于 1 999— 2 0 0 1年用中药龙柏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患者 2 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患者中 ,男 1 8例 ,女 7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2 6岁 ,平均 47岁 ;其中颜面部带状疱疹 9例 ,胁肋部 1 6例。1 2 治疗方法。方药 :龙胆草 3 0g、黄柏 3 0 g、生大黄3 0 g、蒲公英 2 0 g、甘草 2 0 g、蜈蚣 3条、菟丝子 2 0g。将以上药物共研细末 ,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 ,1剂 /d ,分 4次外敷患处。2 疗效观察2 1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尾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脊柱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尾骨骨折患者34例,均给予服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愈29例、好转5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1年后,无疼痛32例,遗留少许疼痛2例。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尾椎骨折可有效提高近期疗效、减少远期疼痛后遗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996~ 2 0 0 2年间 ,笔者采用梅花针及负压罐综合治疗 4 8例疱疹后肋间神经痛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 ,其中男 17例 ,女 31例 ,男女比例 1:2 82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1岁 ,平均年龄5 8 4岁 ;病程最短 3月 ,最长 12年 ;平素经常服用止痛剂或中药。1.2 诊断标准 带状疱疹消失后持续 3月以上还遗留肋间分布区的持续性疼痛 ,或阵发性加剧 ,痛感多为烧灼样刺痛 ,多放射到同侧背部脊椎旁有胀痛感 ,相应的皮肤区有过敏和肋骨边缘压痛。多为一侧性损伤 ,呼吸、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舌苔薄黄…  相似文献   

18.
活络效灵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肋间神经痛为带状疱疹常见后遗症 ,中老年患者尤为多见 ,且病程长 ,疼痛剧烈 ,病情顽固 ,治疗比较困难 ,近 2年来 ,笔者运用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本病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4 9例全部为我院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  相似文献   

19.
解毒疱疹汤治疗眼部带状疱疹3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眼部带状疱疹是一种严重的眼睑疾病 ,其特征为三叉神经全部或某一支分布区域的皮肤发生伴有炎性的成簇疱疹。多以抗病毒、收敛、止痛、镇静等药物治疗。患者发病时疼痛难忍 ,全身症状明显。1996~ 2 0 0 0年 ,我们采用解毒疱疹汤治疗眼部带状疱疹 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36例 ,均为单眼及同侧面部发病。其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右眼 15例 ,左眼 2 1例 ;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74岁 ,平均 4 2 .5岁 ;并发角膜炎 10例 ,虹膜睫状体炎 2例 ;病程 7~ 6 0日。1.2 诊断依据 三叉神经眼支皮肤区域肿胀、紫红…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医学》1995年第 5期刊登的“六神丸、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 2 8例疗效观察” ,笔者于 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1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带状疱疹 6 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 ,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17~ 71岁 ,平均 46岁 ;病变部位 :胸部2 1例 ,腰部 2 0例 ,面部 13例 ,其他 6例 ;病程 3~ 7天。治疗方法 :口服六神丸 10粒 ,每日 1次 ,共 3~ 5次。取 6 0粒六神丸研末 ,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擦患处 ,每日 5~ 6次 ;聚肌胞 2ml,1次 /日 ,肌注。6 0例全部治愈 ,无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消失时间 2~ 7天 ,平均 3.5天。治愈时间 4~ 10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