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多次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HBVac)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效果。方法对30例HBsAg阳性孕妇从孕20周开始联合注射HBIG和HBVac,另23例未行注射的HBsAg阳性孕妇作对照。采用敏感特异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结果阻断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血清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0%(3/30)和34.8%(8/23),二组差异显著,而PBMC中HBVDNA检出率二组无显著性差异;阻断组孕妇血清HBVDNA水平下降率38.5%(10/26),而对照组10.5%(2/19),差异显著,PBMC中HBVDNA水平二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孕期多次联合注射HBIG和HBVac可有效降低孕妇体内HBVDNA水平,从而降低HBV宫内感染率,但对孕妇PBMC中HBV影响不太,并不降低新生儿PBMC中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秋梅  陈文 《河北医学》2006,12(6):534-536
目的:探讨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经母体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宫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50例,分别在孕28、32、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一次;对照组50例,未予用药。分娩后采集两组新生儿脐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结果: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0%、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孕妇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以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HBIG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葵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19-1619
目的分析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宫内传播的临床免疫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足月顺利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166例,根据孕晚期应用HBIG与否,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评估HBIG阻断宫内传播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HBsA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多次注射HBIG能有效阻断宫内传播,使胎儿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的同时,也降低了母亲病毒血症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与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比较母亲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双阳性)的联合免疫儿童和未联合免疫(单用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儿童的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联合免疫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结论联合免疫组的母婴阻断效果优于未联合免疫组。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有3.5亿~4亿,占世界人口5%。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以及性接触传播,HBV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1]。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措施,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2]。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发现的早晚及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自愿的原则将观察对象分为组比较。结果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尤以在孕妇怀孕7、8、9个月时和新生儿产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效果最为显著,在孕妇怀孕9个月和新生儿产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孕妇未注射而新生儿产出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有较好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HBsAg(+)和/或HBeAg(+)孕妇在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作用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只读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各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2=39.7,P<0.05,Meta分析的OR值为0.32,95%可信区间为0.23~0.46。结论孕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提高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率。  相似文献   

8.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301-302
[背景]调查父婴乙型肝炎传播情况,观察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父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病例报告]采用随机化方法选择父亲HbsAg阳性和母亲HbsAg阴性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婴幼儿给予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照组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常规接种,观察2组婴幼儿HbsAg阳性率.父亲HbsAg阳性及母亲HbsAg阴性组父婴乙型肝炎传播率(8.2%)明显高于父亲及母亲HbsAg阴性组(0.8%,P<0.01);观察组HbsAg阳性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7.0%,P<0.05).[讨论]HBsAg阳性父亲是乙型肝炎家族传播的传染源.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父婴乙型肝炎传播是阻断乙型肝炎蔓延的有效措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可经母婴传播感染胎儿,乙肝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乙肝高发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究阻断宫内感染的有效方法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乙肝发生的关键。作者探讨了妊娠晚期孕妇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经母体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经3种不同的联合免疫方案,对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3个组联合免疫后12个月的抗-HBs阳转率为75%~90%;抗-HBs平均浓度(mIU/ml)为32.55~42.93;阻断率为80.00%~93.3%。联合免疫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高乙肝病毒(HBV)载量孕妇宫内感染阻断.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选择我院高HBV载量孕妇139例:HBsAg、HBeAg和(或)抗HBe和抗HBc阳性、HBV-DNA≥1.0×107 拷贝/mL.随机分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孕妇28、32、36 w肌注HBIG200IU,对照组孕期不采取特殊措施.二组新生儿出生6 h内肌注HBIG100 IU,乙肝疫苗全程接种,采集出生及12月龄静脉血,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BV-DNA.结果 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观察组10.1%(8/79)低于对照组31.7%(19/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持续至12月龄,HBV慢性感染率观察组8.9%(7/79)低于对照组23.3%(14/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阻断率观察组91.1%(72/79)高于对照组76.7%(46/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成功率观察组77.2%(61/79)高于对照组66.7%(40/6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高HBV载量孕妇孕末期应用HBIG可降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及慢性感染率,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率.  相似文献   

12.
晚孕妇双重免疫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sBVirus,HBV)宫内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 :将乙型肝炎孕妇 1 0 0例为A组于孕 2 8W、32W、36W、4 0W分别给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epatitisBimmuneglobulin ,HBIG) 1 0 0IU及皮下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1 0 μg ,另乙型肝炎孕妇 1 0 0例为B组未行任何干预措施。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即取脐血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观察新生儿窒息率及出生体重。结果 :A组新生儿HBsAg携带率显著低于B组 (P<0 .0 1 ) ;其抗 -HBs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 (P <0 .0 1 ) ;A组新生儿大三阳率显著低于B组 (P <0 .0 1 )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出生体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孕妇联合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HBV的宫内传播 ,对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可经母婴传播感染胎儿,乙肝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乙肝高发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究阻断宫内感染的有效方法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乙肝发生的关键.作者探讨了妊娠晚期孕妇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经母体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应用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生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注射HBIG的干预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185例HBsAg( )和/或HBeAg( ),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分为干预组(108例孕妇,109例新生儿)和对照组(77例孕妇,77例新生儿)。干预组自怀孕28周起每月肌注HBIG200 IU,两组新生儿出生时、1月和6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多次注射HBIG。所有婴儿取血检测HBsAg和HBeAg等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并随访至生后1年。结果:在出生时、6月和12月,干预组婴儿HBsAg( )和/或HBeAg( )例数皆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该方法对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有效。  相似文献   

15.
曾捷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52-354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504例HBsAg(+)孕妇分为A(预防组),B(对照组)两组。A组:246名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每月分别注射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10μg、HBIG200IU(200IU/ml),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同时在出生后24h内注射HBIG200IU,然后在0、1、6月龄接种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每次10μg。B组:258例产前未注射HBIG和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孕妇,其所生新生儿在0、1、6(30μg、30μg、30μg)月龄只用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免疫。A、B两组婴儿都分别在0、3、6、9、12、24月龄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同时随访。结果A组的宫内感染率为3.25%,B组为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05)。A组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而B组中有7例婴儿发生慢性HBV感染,B组婴儿发生慢性HBV的感染率显著高于A组(χ^2=4.41,P〈0.05)。结论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程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母亲HbsAg、HbeAg阳性的婴儿几乎全数将在1a内HbsAg阳转,其中65%~72%将成为AsC。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降低乙型肝为发病率的关键措拖。我院收集1998-06~2000-06共66例乙型肝炎孕妇,进行母婴传播阻断治疗,并作跟踪,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竹亭 《医学综述》2001,7(7):447-448
目的 :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方法 :无症状HBsAg携带者 90例产妇随机分为在产前三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 0 0IU为研究组有 5 1例 ,不注射为对照组有 39例。两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出生后无HBV感染者各有 4 9例和 2 9例 ,分别行联合免疫和主动免疫。各组出生后 7个月和 10个月随访。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 5 .77% (3 5 2 ) ,对照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 2 7.5 0 % (11 4 0 ) ,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 <0 .0 1)。出生后 7个月随访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比较 :所有联合免疫者 (77.5 6 % )显著高于所有单独给乙肝疫苗免疫者 (5 1.72 % ) ,(P <0 .0 5 )。研究组的新生儿用联合免疫者 (87.5 0 % ) ,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免疫者 (5 8.82 % ) (P<0 .0 5 ) ;研究组新生儿单给乙肝疫苗免疫者 (76 .4 7% )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给乙肝疫苗免疫者 (16 .6 7% ) (P <0 .0 1) ;研究组的新生儿联合免疫者 (87.5 0 % )显著高于单给乙肝疫苗免疫者 (76 .4 7% ) (P >0 .0 5 ) ;对照组新生儿联合免疫者(5 8.82 % )显著高于给乙肝疫苗免疫者 (16 .6 7% ) (P <0 .0 5 )。 10个月随访抗HBs阳性率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孕妇在产前多次注射HBIG有明显阻断HBV宫内传播作用 ,且使出?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地区6305例孕妇HBsAg阳性率为3.60%(227/6305)。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0.97%(93/227)。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所生的49例婴儿作预防注射,12个月后,受试者抗-HBs阳性率为76.67%(23/30),18个月后,抗-HBs阳性率为95.45%(21/22),HBsAg均为阴性(0/49)。63例婴儿单用HBIG,12个月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88%(2/34)和85.29%(29/34),而对照组观察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为60%(15/25),说明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薄纯美 《实用新医学》2007,8(4):317-3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的最佳方案,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总结我院2003年~2006年562例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资料,根据不同阻断方案分成3组:基因联合组(第1组),宫内阻断组(孕妇自孕28周开始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C)为第2组,孕妇自孕20周开始肌肉注射HBIG为第3组)。结果第3组12个月龄时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前两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第2组;第3组12个月龄时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两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第2组;12个月龄时HBsAb平均滴度第3组低于前两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b平均滴度明显低于第2组。第3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最低,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明显低于第2组;第3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检出率最低,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第2组;第3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b检出率最高,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第2组。结论3种阻断方案中,第3组宫内阻断保护率最高,HBV宫内感染率最低,宫内阻断效果优于联合免疫,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产前多次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减少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周均启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94-119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方法:选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分治疗1组50例,注射HBIG;治疗2组40例,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注射TLT;对照3组72例,自然观察。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分别采集孕妇治疗前后血清、初乳、新生儿及7个月龄儿血清,检查HBVDNA含量。结果:1组、2组治疗后见下面。结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能减少孕妇血清和初乳HBV-DNA含量,优以联合治疗组更明显。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7个月儿HBV感染率明显降低。通过观察提出了感染HBV孕妇分娩后婴儿能否哺乳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