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膀胱肿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62例膀胱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结果:B超,IVP,CT,尿吖叮橙试验及膀胱镜诊断膀胱肿瘤的阳性率分别为96.7%,68%,95.7%,67.5%及98.4%。膀胱部分切除26例,膀胱部分切除+输导管再植术5例,肿瘤局部切除15例,TURBt12例,全膀胱切除+回肠切除4例。40例随访1-12年,平均4年,复发率37.5%。认为膀胱肿瘤诊断可道先尿细胞学和B超检查,但膀胱镜检查是术前必须进行的检查方法。目前膀胱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开放手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化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组织学特性,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膀胱从瘤样癌病例资料。患者老年女性,因肉眼血尿并排尿困难就诊,经IVU、B超及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颈口肿瘤。结果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为膀胱肉瘤样癌。结论膀胱肉瘤样癌恶性程度高,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反复肉眼血尿,尿频1年加重1周到我院就诊。1年前因诊断为“膀胱肿瘤”,在外院予以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膀胱癌”。8个月前复发。再次行“膀胱肿瘤切除术”。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复查B超提示:“膀胱多发性占位”。经过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膀胱切除及回肠代膀胱术。术后予以抗炎、止血、对症、支持等治疗。术后15天拔除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24天吻合口愈合,无漏尿。术后26天拔除耻骨后引流管,术后32天拔除导尿管,排尿自控尚可。40天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膀胱肿瘤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由于B型超声的广泛应用,为膀胱肿瘤的诊断分期及术后观察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18例膀胱癌患者的声像图、膀胱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B型超声显像在膀胱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一、资料和方法本组18例患者均经临...  相似文献   

5.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与排尿有关的心悸、出冷汗、头痛等高儿茶酚胺大量释放症状;4例均有血浆和/或24h尿中儿茶酚胺及VMA增高,结合B超、CT、MRI或膀胱镜可发现膀胱壁占位性病变。4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或肿瘤刻除术,经病理检查确诊,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排尿后出现的心悸、出冷汗、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膀胱嗜铬细胞瘤,检测血浆和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结合。影响学和膀胱镜检查可明确该病的定性和定位诊断,膀胱部分切除或肿瘤刻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军  贺大林  杨林  何辉  南勋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3366-3370,3374
目的 探讨微卫星改变分析方法对中国人膀胱肿瘤诊断的可行性;期望能筛选出用于临床膀胱肿瘤患者诊断及术后监测的较好的微卫星住点组合。方法 应用PCR-SSLP银染方法,先后选择6个、10个微卫星位点组织.分别对31、32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结果 31例膀胱癌中,28例微卫星改变阳性,其敏感性为90.3(28/31);32例膀胱癌中,30例微卫星改变阳性,其敏感性为93.75%(30/32),非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的微卫星改变为阴性,特异性为100%。微卫星改变与膀胱癌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微卫星改变分析方法对膀胱癌病人诊断及术后监测是一种灵敏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不同种族的微卫星位点组合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不同。新的6个微卫星位点组合可能在中国人膀胱肿瘤检测中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基质蛋白(NMP22)、膀胱肿瘤抗原(BTAstat)和B超联合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90例怀疑膀胱肿瘤以及膀胱癌术后随访的患者,均在预约膀胱镜检查前行尿NMP22、BTAstat和经腹B超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评价NMP22、BTAstat和B超联合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结果:90例中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1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49例,NMP22、BTAstat和经腹B超检查3者联合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为92.7%,与膀胱镜(9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联合检测膀胱肿瘤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5%、79.1%、91.2%。结论:NMP22、BTAstat和B超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膀胱肿瘤早期诊断的能力,可部分替代膀胱镜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20例术前均行彩超和膀胱镜检查,20例行泌尿系统增强CT检查,15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6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在治疗上2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 2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3例伴上皮异型增生,所有病例术后予以膀胱内羟基喜树硷灌注化疗2年,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和三角区,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和术后病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可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为预防肿瘤复发,需随访与复查.  相似文献   

9.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17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术前均依靠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明确诊断,治疗上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均给予正规膀胱灌注化疗1~2年,定期复查膀胱镜,随访6个月、10年,平均4年,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泌尿系良性肿瘤,发病率低,确诊依靠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手术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肾及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而且大多数为恶性。由于现代超声、X线影像学及各种生物瘤标诊断技术的提高,肾及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的病例明显增加,为肿瘤的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手术意外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对肾肿瘤的根治性肾切除已被普遍采用;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效果不理想,亦不肯定。膀胱肿瘤手术治疗主要为经尿道防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部分切除及全膀胱切除。现就较常见的几种手术意外的预防和处理体会进行讨论。1肾蒂意外处理在处理肾蒂时,若不慎将肾蒂脱落、撕裂或退缩,可发生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18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并行尿液 FISH 检查,记录膀胱肿瘤复发的时间。观察 FISH 对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60%(12/20)的 FISH 阳性者膀胱肿瘤复发,FISH 阴性者无1例出现膀胱肿瘤复发。 FISH 阳性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高于 FISH 阴性者(60% vs 0%,P〈0.05)。6例(50%)肿瘤复发患者 FISH 阳性先于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结论 FISH 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细胞学检测,FISH 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早于膀胱镜和细胞学。 FISH 技术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4例腹部B超检查拟诊膀胱肿瘤的患者用经直肠超声进行检查,并与膀胱镜及术后病理分期对照。结果TRUS诊断膀胱肿瘤超声分期符合率为72.2%。结论TRUS诊断膀胱肿瘤较腹部超声提高了超声分期的可靠性,对临床拟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膀胱瘤铬细胞瘤8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4例,半年后恢复正常1例,随访0.5~16年,未复发7例,肿瘤转移硬膜外1例,术病极易误诊为膀胱移行上皮癌,病理学检查方能作出正确诊断,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肌层地应层尽量避免触动瘤体,肿瘤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膀胱肿瘤发病规律,探讨膀胱肿瘤分期、分级以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指导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83~1995年间收治的膀胱肿瘤265例进行临床分析,统计不同分期肿瘤与不同手术方式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同时对控制术后肿瘤复发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65例患者中,有病理结果者239例,其中尿路上皮性肿瘤210例(87.87%)、非上皮性肿瘤29例(12.13%),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术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浸润程度。术后随访T1、T2、T3、T4期肿瘤3年存活率分别为92.86%、68.52%、27.78%、0;5年存活率分别为82.52%、54.17%、21.43%、0。结论:膀胱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是判断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即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浸润和预后呈正相关;术后膀胱药物灌注是预防复发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分析原发性输尿管癌21例,认为多方面系统检查是诊断本病准确率高的重要方法,患侧肾、输尿管及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是首选术式,术中防止肿瘤细胞脱落种植,术后坚持随访及行定期膀胱灌注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07-109+封三
目的 对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台州市立医院病理确诊为膀胱平滑肌瘤的12例患者,其中血尿患者1例,排尿困难患者1例,尿频、尿急患者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9例。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内占位表现。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颈口近前列腺处肿物。1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 11例患者完整剜除肿瘤,1例患者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行膀胱肿瘤电切的患者术后4年复发,余患者随访无复发。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可通过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外科手术通常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指肠超声对于拟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57例尿道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检查,观查肿瘤侵润情况,同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的57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经直肠超声显示肿瘤侵润程度超出粘膜层,其中有6例患者肿瘤深度达到浆膜层;经直肠超声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肿瘤对于膀胱壁的损害及是否出现肌层侵润,与病理诊断价格比较,其诊断符合率为87.7%(50/57)。结论:经直肠超声对于膀胱肿瘤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对膀胱肿瘤是否出现肌层侵润进行准确的判断,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肿瘤形态、肿瘤大小、多发性、肿瘤来源、发生部位、组织来源、尿细胞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术后规律随访与否等十一项候选指标,用Cox逐步比例一风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筛选能够预测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因素。结果膀胱肿瘤分期、形态、大小、来源、肿瘤的多发性及术后定期随访历史等六项指标与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直接相关。结论分析六项影响因子可以评估膀胱肿瘤的复发风险,对临床膀胱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8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分析瘤体的二维图像、内部与周边血流特点,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根据膀胱肿瘤二维声像图所见,结合手术探查和肿瘤病理检查结果,膀胱肿瘤声像图可分为四期,且存在一定的规律。结论:超声对膀胱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综合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可提高膀胱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其中80%左右是浅表型。过去多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后肿瘤很容易复发。反复行开放性手术治疗,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还会增加肿瘤在腹部种植转移的机会。近年来随着腔道泌尿外科手术的发展,对于分化好的浅表性膀胱肿瘤可以应用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与开放手术相比,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危险性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膀胱功能、没有肿瘤腹壁种植的危险等特点。总结60例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过程及体会,认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