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阴人为"少偏于阴之人",其脏局之大小为"肾大脾小",即脾的功能及其"党与"之功较弱。本文主要从少阴人体质与中医脾虚证的内涵、少阴人的特点与脾的生理功能、少阴人的病因病理与脾虚证的关系等方面阐释少阴人与中医脾虚证的相互关系。1脾的内涵及其认识  相似文献   

2.
四象医学把人体分为太阳人、太阴人、少阳人、少阴人4种体质,大体上阳人喜欢凉,而阴人喜欢热。少阴人肾大脾小,肾为阴脏中之寒脏,而脾为阳脏中之热脏,故少阴人为寒过胜人,因而有"阳盛者无病"之称。脾小之故在临床上易患消化道疾病。食用像果类或饮料、啤酒、生冷饮食后出现腹痛、腹泻,这种人多为少阴人。消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49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体质分型与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血清FSH太阴人组明显高于少阴人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LH值太阴人高于少阴人,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值水平以少阳人为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2以少阴人最低,各象之间不明显.观察认为不同体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之间存在性激素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朝医针灸治疗少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120例属于少阴人体质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朝医太极针疗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并采用《朝医学诊疗标准》(主编:金福男)制定的眩晕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8%.结论:朝医针灸治疗少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习《伤寒论》少阴病篇,必定会涉及到"少阴急下三证"这一重要概念,若要明晓这个概念,就必须知道"少阴病"的实际含义和"急下"的成因。古往今来,有关"少阴急下三证"的争论持续不休,有真实假虚说,中阴溜府说,因虚致实说,少阴温病说等不一而足。在丰富了少阴急下三证学术认识的同时亦造成了学术认识的混乱。而纵观古今医论,鲜有从体质入手认识少阴急下三证者,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提出的三阴三阳体质学说,笔者认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争论。本文以文献为依据,首先讨论各个主流争议学说的观点,进而阐述赵教授运用体质学说处理该问题,并列举赵教授两则相关临床医案。最后得出了少阴急下三证实际是少阴体质的人所得的阳明系统病之阳明腑实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少阴篇一、少阴病大旨伤寒阴证少阴主.三阴经伤寒之证,以少阴病为主体,或以太阴为主,非也.病至少阴势急厉.伤寒至少阴病,情势危急,生死别于俄顷,审证处方,极要留意,一有错误,悔之莫及.太阴病多属缓证,较之少阴病轻浅多多,乃或谓太阴最重,少阴次之,焉有是理,僻异之说,不可从也.死生变幻俄顷间.但欲寐而脉微细.欲寐为阴盛阳微之证,微细为阴盛阳微之脉.三阴首推此提纲.脉证俱全须熟记.六经纲领诸条,惟太阳、少阴二纲脉证兼详,其他四经只言证不及脉,可见太阳为三阳之始,少阴为  相似文献   

7.
诸多版本的《伤寒论》教材或将四逆散证划归为少阴病类似证、兼变证,或将其划归为厥阴病.笔者结合少阴和少阴病本质、四逆散方药组成及化裁加减,一论将四逆散证条划归少阴病类似证之非,二论将四逆散证条划归少阴病兼变证之过,三论将四逆散证条划归为厥阴病厥证之谬.认为少阴为三阴之枢,四逆散为少阴之虚郁而设,四逆散证和四逆汤证同为少阴...  相似文献   

8.
钱惠泉 《河北中医》2008,30(5):501-501
<伤寒论>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 ,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阐述了少阴病的症状及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阳、少阴两感的证治.笔者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少阴阳虚为主的疾病多有取效.现选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少阴三急下证”为后世对《伤寒论》少阴病篇中第320条、321条、322条论少阴痛三种当急下之证的简称.对“少阴病三急下证”的病因病机历来存在认识分岐,仁智互见.试从伤寒病程的角度对“少阴三急下证”进行诠释,以期更加深刻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少阴三急下证”.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朝医理论观察了274例各体质人的绝经时间及更年期月经改变特征。发现绝经时间上少阳人最早,太阴人次之,少阴人最迟。还发现各体质人在更年期前期、中期、后期主要症状有所差异,前期太阴人以胸闷心悸为主,少阴人以食欲降低为主,少阳人以眼热眼涩为主;中期太阴人以烦躁易怒为主,少阴人多见抑郁忧伤,少阳人以失眠多见;后期以慢性衰退性症状为主,太阴人多见面跗肿胀,少阴人多见乏力消瘦,少阳皮肤皱纹症状。其原因主要是体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宋本《伤寒论》少阴篇第318条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既是少阴病四逆,为什么出方四逆散?觉得很难理解。历代注家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陈修园认为此为少阴里热;钱天来认为少阴病者,即前所谓脉微细,但欲寐也;日人杉沅德行认为四逆散汪可看做四逆汤的轻证;陆渊雷认为本证决非少阴病,而是少阳类证,即后世所谓肝郁之病,冠首“少阴病”三字实为谬误。那么这冠首三字,究竟该如何理解?自聆听沈济苍老师主讲《伤寒论》以后,觉得深受教益,试对四逆散证这一历来较为混乱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少阴三急下证,历代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对于少阴三急下的成因、病机、虚实多寡,特别是少阴三急下和阳明三急下的关系,鲜有明确的论述。笔者就此浅探如下。综合历代医家对少阴三急下的成因、病机、所及脏腑与阳明三急下的关系,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认为少阴三急下为阳明应下失下,伤及少阴阴津而成如《伤寒论译释》。2.认为少阴邪从热化,劫伤津液,复传阳明。如钱来天、柯韵伯等。3.认为少阴三急下分别为传经邪热亢盛,热邪传入胃腑,温邪发于少阴。如张路玉。  相似文献   

13.
<正> 补中益气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组成:人参15g、黄芪15g、白术5g、当归5g、陈皮5g、炙甘草5g、苏叶2.5g、藿香2.5g。功效:补脾益气,壮脾固中。主治:少阴人肾受热病亡阳证,劳倦、虚弱、身热心烦,自汗及疝症。从朝医四象学来看,少阴人体形气象膀胱之坐热盛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阴阳消长与《伤寒论》少阴病关系的论述,并从阴阳消长角度详细分析少阴病的提纲、转归、证治和预后.笔者认为应用阴阳消长理论能更清晰的把握少阴病阳衰阴亏的病理本质及疾病的整体变化,有利于对少阴病的深层理解,亦能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附子汤是<伤寒论>治疗少阴病要方,方由附子、茯苓、白术、芍药、人参组成,主治少阴寒湿证及少阴阳虚畏寒证.近年来,笔者运用附子汤治疗内科杂症疗效满意,现举验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少阴病病因传经或直中而发,有寒化、热化2种转归,分别治宜扶阳抑阴或育阴清热,禁用汗法,其预后阳存则生,阳亡则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女大学生痛经的类型和朝医四象体质的关系,以提高朝医临床中对痛经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从朝医角度指导痛经的预防调护。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用无记名的方式向1200名女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52份。结果:在1152名女大学生中,有痛经的为792人,总的痛经发生率为68.7%。按体质分类,有太阴人438人,其中有痛经的为282人,占该象人数的64.4%;有少阴人369人,其中有痛经的为276人,占该象人数的74.8%;有少阳人345人,其中有痛经的为234人,占该象人数的67.9%。结论:由于体质的差异,少阴人体质的痛经发生率高于太阴人和少阳人;各象人常出现的痛经类型也有所不同,太阴人以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为主,分别占该象痛经类型的38.4%和39.5%;少阴人以寒凝血瘀和气血亏虚为主,分别占该象痛经类型的35.2%和34.7%;少阳人以肾气亏虚为主,占该象痛经类型的42.6%。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1].本方由麻黄、甘草、附子组成,由原文中可看出,张仲景应用本方时,是先煎麻黄,再下附子、甘草.其中附子并未先煎,尤其附子的炮制方法是“炮”[2],与当今临床习用之黑附片不同.由条文可知,本方用于少阴病初起,病情较轻.结合少阴提纲证:“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1 ],可知本方之证当见精神萎靡、嗜睡,脉微细.但在少阴提纲证下一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  相似文献   

19.
对<伤寒论>二阴三枢理论作了简要阐述,认为二阴是指先天之本少阴肾、后天之本太阴脾;三枢是指少阳枢、少阴枢、半上半下之枢,并对二阴三枢理论在儿科临床应用作了探讨.提出该理论在<伤寒论>的理论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1):13-16
运用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6大证型,即少阴热证、少阴寒证、少阴虚证、少阴血证、少阴气郁证、少阴痰湿证;二是少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阴病本证与少阴病本证相兼、少阴病本证与太阳阳阳少阳太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肝胆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