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盐酸维拉帕米脉冲释放片与其片芯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将志愿者8人随机分为3组,交叉口服Ⅲ,Ⅳ型脉冲片和片芯,以片芯为对照制剂,考察体内脉冲控释效果。结果:Ⅲ型脉冲片在体内的时滞为4h,而cmax,AUC等与片芯无明显差异,达到设计要求。结论:该研究制备的脉冲释放制剂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凌晨发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剂型选择。  相似文献   

2.
氢溴酸高乌甲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与处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并优选最佳处方.方法 以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聚氧乙烯N750(PEO N750)、聚氧乙烯WSR303 (PEO WSR303)、增塑剂用量及包衣增重对释药行为的影响.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对优化后处方的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包衣增重对释药行为影响显著(P<0.05).最佳处方为:含药层氢溴酸高乌甲素20 mg,PEO N750用量为160 mg,NaCl为30mg;助推层中PEO WSR303用量为75 mg,NaCl为20 mg;增塑剂PEG 4000用量为10%,包衣增重5%.氢溴酸高乌甲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在12 h内释药速率恒定,药物基本释放完全(95.02%).结论 氢溴酸高乌甲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工艺稳定,体外释药行为在12 h内具有零级释放特征(r=0.992 1),达到控释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剂(SR)与硝苯地平控释剂(GITS)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132例原发性高血压2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硝苯地平SR组(A组,66例)和硝苯地平GITS组(B组,66例)。A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SR(伲福达)10mg/次,2次/d;B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GITS(拜新同)30mg/次,1次/d。6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24h平均血压情况。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SR及硝苯地平GITS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后者降压作用更高效、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盐酸维拉帕米微丸。方法:采用流化床法制备盐酸维拉帕米微丸,进行正交设计优化选择微丸制备条件,并对微丸体外溶出进行测定。结果:微丸制备最优条件为使用5%PVP作为粘合剂,流化床温度为28℃,药物溶出稳定,20min内溶出完全。结论:用流化床法制备盐酸维拉帕米微丸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盐酸维拉帕米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备盐酸维拉帕米微丸。方法 :采用流化床法制备盐酸维拉帕米微丸 ,进行正交设计优化选择微丸制备条件 ,并对微丸体外溶出进行测定。结果 :微丸制备最优条件为使用 5 %PVP作为粘合剂 ,流化床温度为2 8℃ ,药物溶出稳定 ,2 0min内溶出完全。结论 :用流化床法制备盐酸维拉帕米微丸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应用硝苯吡啶控释片及其普通片剂对4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对比结果显示:硝苯吡啶控释片每日口服一次剂量30mg,降压平稳,持续24h,降压总有效率为909%,且不增加心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并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同时分离维拉帕米 ( VPM )和去甲维拉帕米 ( NVPM )对映体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  方法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 ,以三甲基 -﹀-环糊精 ( TM-﹀- CD )为手性选择剂 ,考察了毛细管柱、进样方式、运行电压、缓冲液 p H值、溶剂等因素对峰迁移、分辨率、灵敏度的影响 ,选择优化的电泳条件用于标准溶液的分离和测定。  结果 :用 p H为 2 .5,含 60 mmol/ LTM-﹀- CD的 60 mmol/ L磷酸盐缓冲液为手性拆分剂 ,在 30 cm× 75︼m ( id)的聚内酰胺涂渍柱(柱温 2 0℃ )上 ,采用 12 k V( 7s)电迁移进样 ,运行电压为 14k V,紫外检测波长 2 0 0 nm,能在 11min内将内标 ( Gallopamil)、R- VPM、S- VPM、R- NVPM和 S- NVPM完全分离 ,并用各对映体与内标的峰面积比为定量指标进行水标溶液的浓度测定 ,定量检测限为 2 5ng/ ml,日间变异小于10 % ,线性关系良好。  结论 :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能快速、高效地分离 VPM和 NVPM对映体 ,为 VPM和 NVPM对映体的测定及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 ,为生物体液中 VPM及其代谢物NVPM对映体的测定、为开展 VPM对映体特异性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阿霉素-磷酸盐骨水泥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阿霉素-磷酸钙骨水泥(CPC)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方法 将阿霉素包埋在磷酸钙骨水泥中,固化后的骨水泥用洗提法进行药物释放试验,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在37℃模拟体液中的缓释情况。结果 阿霉素从磷酸盐骨水泥中释放,有突释效应,释放周期在1个月以上,药物释放速率和浓度与CPC中药物的包埋量有关。结论 将阿霉素以适当方法包埋在CPC中可制备稳定的药物缓释体系,该体系具有缓释的特性,药物释放基本符合Higuchi等所建立的模型,达到药物控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以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3D打印技术研制胃漂浮制剂的可行性,并对所研制的FDM 3D打印胃漂浮制剂进行相关的体外质量评价。方法: 以盐酸维拉帕米为模型药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辅料,利用FDM 3D打印技术制备胶囊型和半球型的两种胃漂浮制剂,其填充率均为15%,层高均为0.2 mm,顶底厚均为0.8 mm,壳数分别为3和4。以扫描电镜观察制剂的形态,以称重法考察制剂的平均质量,采用物性测定仪测定制剂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硬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的药物含量,并对制剂的体外漂浮和释药行为进行表征。结果: 所制备的FDM 3D打印胶囊型和半球型制剂均形态良好,无打印缺陷;胶囊型和半球型制剂的平均质量分别为(584±13) mg和(550±12) mg;胶囊型和半球型制剂的硬度均大于800.0 N;胶囊型和半球型制剂均实现了体外漂浮且无漂浮滞后时间,体外漂浮时间分别为(3.97±0.41) h和(4.48±0.21) h;胶囊型和半球型制剂在体外释药完全的时间均为3 h。结论: 采用FDM 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了胶囊型和半球型的盐酸维拉帕米胃漂浮制剂。  相似文献   

11.
rugconstantreleaseisnotalwaysthedesiredsolutionforcontrolleddrugadministration.Infact,formanydrugs,suchasantiathmatic,anti-histaminic,psychotropic,anaesthetic,cardiovas-cularactivedrugs,etc.,significantdailyvaria-tionsinpharmacokineticsand/ordrugeffectshavebeenshowninman,dependingonphysiologicaland/orphysiopathologicalchangesofcircadianrhythmicity['j-Insomehypertensiondiseasesthepressurevalueishigherduringthedaytime,whileadecreaseoccursduringthenight.Verapamilhy-drochlorideisawell-knownandwide…  相似文献   

12.
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考察了微球的粉粒学特征,并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结果:差热分析表明,布比卡因在载体中以分子状态存在,与聚乳酸形成了包嵌的微球体;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t1/2=22.76 h.结论: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乳酸左氧氟沙星胃漂浮缓释片,考察其漂浮性和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以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乳酸左氧氟沙星胃漂浮缓释片,分别考察处方中各辅料对制剂漂浮性和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 处方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promellose cellulose,HPMC)黏度规格、用量及十八醇、碳酸氢钠用量对制剂的漂浮性或体外释放行为均有影响,处方中HPMC K100M用量为l00mg/片、十八醇用量为40mg/片、碳酸氢钠用量为40mg/片时其漂浮性能和释放行为较好.结论 本制剂具有良好的胃漂浮和缓释效果,且工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维拉帕米预防ERCP后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建立假手术 (S组 )、ERCP组 (E组 )和维拉帕米预防组 (V组 ) ,比较各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血清IL - 6、淀粉酶和胰腺组织磷脂酶A2 (PLA2 )的活性。结果 E组并发急性胰腺炎 2例 (10 .0 % ,2 /2 0 ) ,明显高于V组和S组 (0 .0 % ,0 /2 0 )(P <0 .0 5 )。E组大鼠血清IL - 6、淀粉酶和胰腺组PLA2 的活性明显高于V组和S组 (P <0 .0 5 )。结论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能降低ERCP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可能是通过抑制胰腺组织PLA2 的活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羟考酮缓释剂对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3 月—2018 年9 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 患 者102 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和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阿司匹林300 mg 口服、替格瑞 洛180 mg 嚼服及阿托伐他汀20 mg 口服治疗基础上,羟考酮组术前30 min 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然后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前及术后30 d 心功能指标及 PCI 术后30 d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等,评估羟考酮缓释片对STEMI 急诊PCI 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羟 考酮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 <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 (P <0.05)。羟考酮组的支架内血栓、心力衰竭、二次手术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可改善STEMI 行急性PCI 患者术后30 d 的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 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阿司匹林为药物模型,制备阿司匹林磁性壳聚糖微球(AMCM),研究其体外释放度与体内靶向性.方法 利用壳聚糖为骨架材料,以Fe3O4作为磁性内核,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固载阿司匹林,研制AMCM,采用动态透析法及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设定纯种兔为一靶区,外加磁场,经兔耳缘静脉注射AMCM,观察AMCM在体内分布情况,并观察外加磁场强度对微球在靶区定位的影响.结果 制备的AMCM成球性能好,无粘连,粒径1~8 μm,载药率0.922(W/W),包封率82.4%,具有显著的缓释阿司匹林作用,经外加磁场下的AMCM有较好的靶向分布性且与磁场强度相平行.结论 自制的AMCM具有显著的体外缓释与体内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顺铂-聚己内酯微球,探讨该微球载药量、粒径大小及体外释放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水包油(O/W)乳化法和溶剂挥发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微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载药率和包封率,采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其粒径大小和表面形态。 结果 当聚乙烯醇浓度为3.5%、乳化搅拌速度为800 r/min时,采用高分子量的聚己内酯负载顺铂,可制得粒径约为54 μm的顺铂微球,其载药率为7.8%、顺铂包封率为75%。药物释放速率与微球粒径大小有关,且遵循Fickian扩散定律。 结论 通过优化条件制得的顺铂-聚己内酯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均一,有良好的缓释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溴吡斯的明普通片为对照,通过多剂量口服给药后,评价溴吡斯的明缓释片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方法 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多剂量口服溴吡斯的明缓释制片或普通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溴吡斯的明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 溴吡斯的明普通片与缓释片给药后,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2.00 ± 0)h和(4.00 ± 0)h; Cmax 分别为(25.477 ± 0.177)mg•L-1和(19.236 ± 0.446)mg•L-1;AUC0-∞分别为(321.424 ± 4.955)mg•h•L-1和(370.083 ± 12.229)mg•h•L-1;与普通片相比,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9.15%。结论 溴吡斯的明缓释片具有缓释动力学特征,与普通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9.
丝裂霉素纤维蛋白胶凝胶化疗的缓释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纤维蛋白胶凝胶( MMC/FG)化疗的缓释特性.[方法]体外释放实验中,将 8 mg 丝裂霉素( MMC)与 5 mL纤维蛋白胶( FG)混合成凝胶 MMC/FG,将凝胶置于 50 mL含纤溶酶原及尿激酶的磷酸盐缓冲液( PBS)中,在 37 ℃恒温摇床中培养.分别于开始培养 15 min, 2、 8、 24、 48、 72、 96、 120 h后取 0.1 mL PBS作样本,测试其中的 MMC质量浓度,观察 MMC的释放过程.体内实验中,将 MMC/FG(实验组)或单纯 MMC溶液(对照组)在开腹直视下注入小鼠肝脏,定时取小鼠肝脏及少量外周血作样本,测试样本中的 MMC质量浓度,计算肝脏及外周血中 MMC的动力学参数.[结果] 体外释放实验显示, 2 h后 MMC的累计释放率为 (33.91± 2.29)%, 24 h后为 (64.46± 3.18)%, 96 h后释放趋于平衡.动物实验显示,肝组织 MMC峰质量浓度(ρ max)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外周血ρ max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肝组织及外周血 MMC的消除半衰期( t1/2)及曲线下面积( AUC)实验组均明显长于或大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在体内外条件下 MMC/FG均有良好的缓释性,在小鼠肝脏局部使用 MMC/FG,可延长 MMC在肝脏的滞留时间,降低其在外周血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