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学院学生焦虑、抑郁、孤独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以及孤独之间的关系,并探求情绪对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孤独量表》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浙江省某医学院的210名大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年级以及专业对于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情绪以及应对方式均有影响;大学生的情绪状况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学生不同的情绪水平;不同情绪水平的学生倾向于不同的应对方式;最后,我们还得到了生活事件对于不同情绪的回归方程。结论医学院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有其各自的成因和特点,医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这些成因和特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干预对策。 方法 2014年1-6月对深圳市福田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4 580人进行空巢情况调查,筛选空巢老人。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UCLA 孤独量表(UCLALS)、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况,并记录深圳市福田区老年居民空巢情况及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状况,计算出空巢检出率,抑郁、孤独情绪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孤独情绪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035人为空巢老人,空巢检出率为22.60%;有抑郁症状者168例,检出率16.23%;有孤独感者291例,检出率28.12%。单因素分析结果:在福田区空巢老人中,未婚及丧偶、独居、初中及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不锻炼、合并慢性病的人群抑郁情绪检出率高(P<0.05);而年龄70~、未婚及丧偶、独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不锻炼、合并慢性病的人群孤独情绪检出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婚及丧偶(OR=0.638,95%CI=0.453~0.899,P=0.010)、独居(OR=0.294,95%CI=0.189~0.457,P=0.000)、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OR=0.404,95%CI=0.321~0.508,P=0.000)、不锻炼(OR=0.602,95%CI=0.478~0.758,P=0.000)、合并慢性病(OR=0.593,95%CI=0.363~0.971,P=0.038)是空巢老人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婚及丧偶(OR=0.478,95%CI=0.357~0.639,P=0.000)、独居(OR=0.381,95%CI=0.264~0.549,P=0.000)、低生活费支出(<2 000元/月)(OR=0.617,95%CI=0.519~0.734,P=0.000)、不锻炼(OR=0.815,95%CI=0.679~0.980,P=0.029)是空巢老人发生孤独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抑郁、孤独情绪检出率较高。未婚及丧偶、独居、低生活费支出、不锻炼、合并慢性病是引起空巢老人出现抑郁、孤独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降低空巢老年人抑郁、孤独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探讨亲子分离经历对大学生成年后孤独、抑郁和适应的影响,为改善成年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整群抽取的江西省2所高校1 2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亲子分离经历大学生孤独感因子得分(44.97±7.59)高于无经历组(43.70±7.75)(t=2.88,P<0.01),抑郁因子得分(22.97±13.21)与无经历组(22.86±1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适应各个因子上,仅人际关系适应维度得分(34.16±5.73)低于无经历组(34.91±5.46)(t=-2.35,P<0.05),其他维度得分与无经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期亲子分离经历会影响个体成年后的孤独和人际关系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4.
缪锋  王小英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64-64,67
原发性肥胖症发病率逐年提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发生率升高较快,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在2003年10月,采用GQOLI-74和SCL-90量表,对5352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并将体重指数(BMI)大于25的学生(共736人),和体重正常的学生(共4516人)进行比较,分析肥胖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生孤独、自尊、自卑对抑郁的影响。[方法]遵循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采用孤独、自尊、自卑、抑郁评定量表对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孤独对抑郁的直接影响最大,自尊和自卑次之,间接作用中,自卑对抑郁的间接影响最大,自尊和孤独次之。其中自尊对抑郁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为负效应。[结论]大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择业、恋爱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压力,缺乏正确的应对方式,产生自卑心理和孤独感,并与其自尊需求相互影响,而致抑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西南地区某医科大学的1215名在校大学生,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感知亲密关系质量量表(PRQC)修改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CES-D量表平均得分14.25±9.11分,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4.5%,其中轻、中、重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8.3%、5.4%、0.8%。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无抑郁情绪者(t=14.47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家庭所在地、宿舍亲密度、宿舍信任度、宿舍氛围影响大学生抑郁情绪(P<0.05)。结论 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有影响,高校工作者应重视早期识别抑郁情绪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安徽省四所普通大学884名一至四年级本科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8.2%和13.7%的大学生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大学生CES-D评分为34.69±9.95,SAS评分为29.93±9.95,女性显著高于男生。与大学生抑郁有关因素为: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与焦虑有关因素为:性别、民族、学习成绩和母亲文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甘肃省某高校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宗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调查,并对抑郁情绪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甘肃某高校734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351人、女生383人。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3.51%(246/734),其中轻度抑郁情绪占59.76%、中至重度抑郁情绪占40.24%。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男生抑郁情绪发生的可能性是女生的1.377倍;每月生活费<1 000元的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是每月生活费1 000~1 499元大学生的1.551倍;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是城镇的1.500倍;不能积极进行自我调节的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是能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大学生的3.849倍。结论 甘肃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性别、家庭所在地、每月生活费及能否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以缓解大学生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9.
李玉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42-1143,1146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情绪与行为抑制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Zung氏抑郁自评问卷和行为抑制量表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测查,比较2组在行为抑制量表得分上的差异,并做抑郁与行为抑制量表的相关分析。结果 (1)抑郁情绪组的行为抑制量表中对求助的抑制、对支配的抑制、对自信心的抑制、对拒绝的抑制和对亲密的抑制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对疏远的抑制得分低于对照组,除在拒绝抑制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其他5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2)除了对疏远的抑制维度,抑郁情绪组抑郁得分与行为抑制量表的其他5个维度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28~0.64,P﹤0.05或0.01)。结论行为抑制特征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孤独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和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对330名大学生的自尊和孤独进行了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自尊与状态性孤独和特质性孤独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状态性孤独r=0.416,特质性孤独r=0.423,p<0.01);特殊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对状态性孤独的回归效应显著(R=0.262);特殊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对特质性孤独的回归效应显著(R=0.283).结论 自尊量表各因子与状态、特质性孤独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济宁医学院学生精神抑郁症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医科类大学生抑郁症状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1 414名某高等医学院的大学生进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13)调查.结果该组医学生BD-13问卷总计分平均值(x-±s)为6.002 1±4.681 6,抑郁症状总流行率为54.24%,轻度、中度和严重抑郁症状流行率分别为22.91%、26.80%和4.53%.结论应重视大学生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感和抑郁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农民工子女孤独,抑郁以及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为维护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深圳市21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孤独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①农民工子女抑郁量表得分高于非农民工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农民工子女中,男性孤独感量表得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男性被试中,农民工子女孤独感量表和抑郁量表得分均高于非农民工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父母养育方式量表中父亲情感温暖因子与抑郁呈负相关,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和父亲拒绝因子分别与抑郁和孤独呈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因子与抑郁呈负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别与抑郁和孤独呈正相关.⑤父亲情感温暖因子和母亲拒绝因子对子女抑郁有重要影响.结论 民工子女较非农民工子女更易于抑郁;农民工子女中,男性的孤独和抑郁体验较女性更甚;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民工子女的抑郁、孤独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act in a synergistic way among older adults. We tested two indicators of the perceived neighborhood built environment (BE) as moderator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conditions in older European adults.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neighborhood BE were related to lower levels of loneliness but not to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Reporting low BE us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 higher likelihood of feeling lonely except for those suffering from MDD, whereas reporting low BE walk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a high likelihood of loneliness particularly among those with MDD. Therefore, improving neighborhood BE and, specifically, its walkability, might result in a reduc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loneliness.  相似文献   

14.
王志勇  李解权  梁亚琼  洪忻  徐斐 《职业与健康》2007,23(14):1188-1190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逃学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联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南京地区13个区县的56个学校的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的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结果 该样本人群中逃学行为总的发生率为6.2%,逃学行为在性别、年龄和年级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障碍现患率为14,8%,男性抑郁障碍的现患率(16.4%)显著高于女性人群(13.0%),但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年级和城乡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患有抑郁障碍发生有逃学经历的风险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调整优势比为:OR=18.6,95%CI=1.39—2.48)。结论 抑郁障碍者可能是逃学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逃学行为的发生、抑郁障碍已成为中学生人群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关职责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建筑业农民工抑郁状况和经历的生活事件状况,探讨其抑郁和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加强农民工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地区4处建筑工地229名农民工进行测量。结果北京地区建筑业农民工的肯定抑郁检出率为10.5%。调查对象发生频率前5位的生活事件分别是夫妻两地分居、经济情况显著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开始就业、性生活不满意或独身。抑郁和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家庭经济困难、性生活不满意或独身、生活规律重大改变、对现职工作不满意4个负性生活事件领域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地区建筑业农民工的抑郁状况与其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武汉大学在读本科生的调查,探讨大学生抑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访谈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武汉大学本科学生201人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201名调查对象中,存在抑郁者7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5.32%;轻、中度抑郁者57人,占抑郁者的80.28%;重度抑郁者14人,占19.72崛。不同性别、学科和年级的大学生抑郁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抑郁状况不容忽视,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和学科。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抑郁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交叉滞后设计,用生活事件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间隔1个月对234名大学生重复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同步相关比较一致(P<0.01)。层级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抑郁(前测)的作用后,重大事件(前测)不能预测抑郁(后测)(β=0.027,P>0.05);在控制抑郁(前测)的作用后,生活琐事(前测)能显著预测抑郁(后测)(β=0.189,P<0.01)。结论生活琐事是抑郁的前因变量,支持了抑郁的“素质-压力”理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孤独之间的关系,探求孤独情绪对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孤独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浙江省某医学院的210名大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年级以及专业对大学生孤独情绪无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情绪状况与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学生不同的孤独情绪水平,不同孤独情绪水平的学生倾向于不同的应对方式。结论医学院大学生的孤独有其成因和特点,必须针对这些成因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江汉大学学生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抑郁状态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江汉大学1681名本科学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1681名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的占23.80%,其中轻度占65.75%,中度占23.50%,重度占10.75%;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与女生、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抑郁状态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