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共振技术理论源于L.V.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量子物质波理论[1],物质波理论认为任何物质都具有特定的物质波特性,鉴别一种物质波与另一种物质波是否相同,取决于即是否产生共振(信号叠加),该理论对物质的物理学贡献使得后人对人(生物物理学)的了解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近几年来,相关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人们的研究发现,由于中医经络穴位的低电阻特点,生物共振技术可应用在皮肤科和中医临床与理论研究中[2-4],如中药适应性检测与中医辨证施中草药及中医古方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在皮肤科临床与中医理论研究,化学药物和食物等不耐受物质的检测、检测生理指标、诊断疾病、消除病理性生物电磁场效应、补充减弱的生物场信息等研究,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帮助量化中药辨证配方.方法 采用德国MORA-Sup生物共振仪药物模式将中医辨证选药类别中所有中药进行有效性筛选.结果 频次较高的前八位药:防风、生甘草、黄芪、当归、茯苓、荆芥、白术、蝉蜕,这些都是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与传统方药"玉屏风散"非常接近.结论 生物共振技术中药筛选与传统中医用药基本吻合.对量化中医用药提供了一种数据化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斑秃病因未明,利用经络生物共振检测技术开展大范围斑秃患者病因检测与分析。方法采用德国MORA-Supe经络生物共振仪,通过人体体表经络穴位广泛开展人体内不耐受物质和器官检测。结果环境化学物质作为首要病因39例(84.78%)、植物类26例(56.52%)、电磁辐射19例(41.30%)、动物蛋白15例(32.61%)、寄生虫12例(26.09%)、动物脂肪6例(13.04%)、微生物7例(15.22%)、酒类4例(8.70%)、精神因素3例(6.52%)、食用真菌2例(0.04%)。结论斑秃病因检测结果,以环境化学物质因素(87.78%)远远高于其他因素,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应用BICOM2000型生物共振仪对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结果:痊愈54例(27%),显效66例(33%),有效22例(11%),无效58例(29%),总有效率为60%.BICOM2000生物共振仪对慢性荨麻疹变应原的脱敏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仪对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脱敏的疗效.方法 运用德国生产的MORA-SUPER生物共振仪对143例慢性、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并按疾病和年龄分组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过敏原检测前三位的是螨虫、霉菌及海鲜类;其次为组胺、酵母、食用防腐剂、抗氧化剂、蛋黄等.143例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脱敏的痊愈率为27.3%,有效率为62.9%.特应性皮炎有效率最高(80.0%),湿疹最低(53.8%);荨麻疹痊愈率最高(32.7%),颜面再发性皮炎最低(14.3%).三组之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物共振对慢性、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一、麻风病的病理和发病机制我个人对麻风病的体会,认为首先必须认识麻风是经络、肌肉、皮肤间病。因为,患上麻风病的人,有存活数年至数十年者,若不是病在经络、肌肉、皮肤间,那是不能想象的。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辩证施治、针灸、药饵或立法处方等都与经络有重要关系。故“灵枢”经别篇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由此可知,经络学说是贯穿在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各个方面的。它与脏府  相似文献   

7.
生物共振技术在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对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德国MORA-Super生物共振治疗仪自带过敏原物理信息960种,对92例患者逐一过敏原检测.其中11例同时做免疫印迹法过敏原检测.结果 92例使用生物共振治疗仪检测均有阳闹天宫性结果 ,过敏原阳性共计361人次,食入物类过敏原阳性206人次,吸入物类过敏原阳性101人次,化学物质过敏原阳性45人次,其他过敏原阳性9人次.11例患者在免疫印迹法过敏原检测中,7例测出过敏原阳性共计39人次,食入物类过敏原阳性23人次,吸入物类过敏原阳性16人次.结论 利用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能测出各种引起过敏性疾病的致敏原,种类多、安全、无创、无不良反应,与免疫印迹法过敏原检测可以形成互补,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过敏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1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59例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qd,连续用3周;联合治疗组32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脱敏治疗同时加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qd,连用3周。结果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尤其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生物共振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5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生物共振治疗前后IL-4、IL-5的水平,探讨其在该病中的意义及作用机制.用ELISA法检测病例组生物共振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4、IL-5水平.结果:病例组治疗前IL-4、IL-5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水平均下降,前后差异显著(P<0.01).生物共振治疗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亚群、降低IL-4、IL-5的产生或分泌等起到治疗的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植物精油对敏感性皮肤的适应情况,对国际上最常用的27种植物精油纯品进行检测,以寻找适用于湿疹(皮炎)患者的最佳适应品种。方法采用生物共振技术药物筛选模式,通过人体经络穴位检测筛选植物精油对湿疹(皮炎)患者的适应性,并与检验标准品作对照。结果 27种植物精油对170例湿疹(皮炎)的适应性为4%~11%,平均为5%。频次较高的前3位植物精油是:印度薄荷油(18频次/10.59%)、美国甜橙油(17频次/10%)、摩洛哥天竺葵(17频次/10%)。全部精油均有少数适应者。结论 170例湿疹(皮炎)生物共振技术筛选27种天然植物精油检测结果表明,部分植物精油有利于湿疹(皮炎)患者康复治疗,但是选出率非常低,也说明敏感性皮肤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植物精油,选用前进行敏感性测试确实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有幸先睹李定忠、李秀章教授编著的<中医经络探秘--经络传导与内病外治机理的研究与应用>,获益良多.李定忠教授是中医世家第七代传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医室长期从事针灸经络在皮肤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生物共振技术的应用源于法国科学家De Broglie提出的物质波理论(该理论于1929年获诺贝尔奖)、该理论认为物质具有极微细共振所产生的物质码——即超微细振动的特定信号将这种特定信号进行转换,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我科于2004年4~11月,应用德国BICOM 2000过敏治疗系统对1079例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致敏原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生物共振技术对过敏性疾病患者的检测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过敏原的准确率及对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8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男156例,女132例;年龄4~68岁,平均36.6岁;病程0.5~20年,平均1.6年。其中荨麻疹198例,湿疹42例,异位性皮炎28例,过敏性鼻炎20例。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对其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结果288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为92.2%;脱敏治疗的治愈率为45.1%,有效率为70.5%。结论生物共振技术对于过敏性皮肤病的检测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综合征近些年呈现高发趋势,全球众多研究证明这与肥胖人群日益增加相关,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多种全身性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围绕针灸减肥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证实,针灸可以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调节多种活性物质和多种代谢途径,提高基础代谢率,加快积存脂肪的消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通路、脂质代谢、神经内分泌递质、组织形态学、胃电活动、肠道菌群等方面相关,更可能是多途径共同影响。早期通过对腹型肥胖干预有可能会降低许多慢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针灸研究者依据中医经络理论通过经络辨证,进行了针灸干预腹型肥胖的系列研究,旨在通过对腹型肥胖的早期干预降低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急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2007年5月我院采用生物共振治疗仪,对104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和脱敏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共振仪对过敏原进行检测及脱敏治疗。结果过敏原检测主要为螨虫、霉菌、海鲜类。特应性皮炎总有效率最高为84.0%,其次为荨麻疹63.4%。32例年龄18岁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3%,与年龄在(18~44)岁和≥45岁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生物共振仪脱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尤其是低龄患者,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的作用,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共振治疗变应性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将过敏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输回体内进行脱敏治疗。结果:脱敏治疗的157例患者有效率73.9%、痊愈率44.6%。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变应性疾病疗效显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对小儿患者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生物共振法和斑贴试验筛查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可疑致病物质的一致性,探讨应用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进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可疑致病物质早期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按卫生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将83例临床可疑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286个可疑致病物质利用生物共振法进行筛查和斑贴试验.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为77.68%,Kappa指数为0.46.结论:生物共振法检测安全、快速、无创,有可能用于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可疑致病物质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9.
3D打印技术是基于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及多层次连续打印的一种新型数字化成型技术.3D生物打印技术则是在3D打印的基础上,以活细胞为原料打印活体组织的一种技术,近年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应用于皮肤、骨骼、血管、心脏组织等的体外再生与重建.目前,许多皮肤病如白癜风、银屑病等治疗比较困难,此类疾病是皮肤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3D生物打印技术可用于皮肤病的研究、皮肤创面修复等,为皮肤病患者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借助文字学,指出“命门学说肇始于《难经》”,正本清源,为“命门藏精系胞主司生殖”的论点奠基了坚实基础。其后,通过系统发掘历代医学文献,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论证了“命门乃生殖器官”、“奇恒之腑为脑、髓、骨、脉、胆、命门”的观点,解决了脏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