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及其病理学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穿刺活检、开胸肺活检等病理证实的炎症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在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5例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在CT上表现为实变影伴有磨玻璃影、磨玻璃背景上多发结节、蜂窝征、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病理性血管造影征等多种混合征象,肺容积未见缩小;抗感染治疗病灶反而增大;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或少量胸腔积液,无远处转移。结论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过程有较一致的相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在HRCT 上的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倒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BAC的HRCT征象.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外周改变.井与37例其他病理类型的周围型肺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SBAC中21例位于肺野外周,11例可见空泡征,12例可见磨玻璃征.结论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多具有一般肺癌的征象,空泡征、磨玻璃征往往提示SBAC的诊断.HRCT是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特异性CT表现。方法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CT表现,记录并统计其征象。结果30例均为类圆形肿块,其中分叶征占33%、毛刺征占63%、胸膜凹陷征占63%、瘤内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占83%、磨玻璃样密度占53%、周围血管集束征占47%、增强后血管包埋征占21%。结论瘤内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样密度、周围血管集束征、增强后血管包埋征为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具有的相对特异的CT征象,有助于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TBAC)的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PTBAC 12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CT特征。结果病灶段性分布2例,叶性分布6例,弥漫分布4例。病变实变内血管造影征5例,枯枝征6例,蜂房征4例,边缘磨玻璃征6例,叶间裂膨隆征4例,空泡征或假囊征3例,线样征2例。结论 PTBA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CT观察各类征象,结合临床,可以提高对PTBAC的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和意义。方法:搜集经手术、活检或纤支镜刷检病理学证实的BAC38例;CT扫描层厚为8~10mm,9例加做2~3mm薄层扫描。结果:BAC的CT表现分孤立结节型、浸洞实变型和广泛型三型。孤立结节型18例,结节位于肺外围(1例除外),分叶状17例,毛刺征15例,胸膜凹陷征和密度不均、空泡征或支气管气相征和血管集束征各11例,毛玻璃影5例;浸洞实变型9例,表现为片状3例,叶(或亚段)实变4例及叶段实变件片状影2例;广泛型11例,其中6例为多结节型(1例结节内有空洞),3例表现为实变型和多结节型并存,2例为两肺间质纤维化。结论:BAC在CT上表现为多种类型。熟悉各型的CT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诊断困难时可借助穿刺活检或纤支镜刷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7例DBAC的CT表现。结果以实变为主型10例,其中6例见"蜂窝"或网格影,2例见叶间裂膨隆,8例见充气支气管征,5例合并多发结节和(或)磨玻璃密度影,4例行增强扫描均可在实变区内见"血管造影征"。多发结节/肿块型5例,其中单叶单段1例,单叶多段2例,多叶多段2例;主要特征有胸膜牵拉、磨玻璃密度、充气支气管征及空泡征。磨玻璃密度影2例,其中"铺路石"征1例。大多数患者呈多种征象混合表现。结论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征象复杂,应深入细致分析各种征象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年人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对比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年人BAC患者,根据手术病理,分为孤立结节组(28例)、多发结节组(24例)和肺叶实变组(26例),研究比较各型肺泡癌的影像特点.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相对特异性征象较多,如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肺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结论:熟悉青年人BAC的CT表现,有助于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临床及CT表现。方法:收集2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癌临床及CT资料,找出其相对特征性表现。结果:结节型3例,位于肺下野胸膜下,2例出现小泡征,1例出现钙化征;炎症型13例,7例可见支气管气像,4例见血管造影征,碎石路征1例;弥漫型9例,病灶以两下肺野分布为主,2例融合成片,4例有细角状突起,2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小叶间隔增厚。结论:BAC的临床、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表现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CT表现。方法收集2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癌临床及CT资料,找出其相对特征性表现。结果结节型3例,位于肺下野胸膜下,2例出现小泡征,1例出现钙化征;炎症型13例,7例可见支气管气像,4例见血管造影征,碎石路征1例;弥漫型9例,病灶以两下肺野分布为主,2例融合成片,4例有细角状突起,2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小叶间隔增厚。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表现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实变型BA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征像及其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单发肺叶实变7例(63.6%),单发肺段实变2例(18.1%),多发肺叶实变2例(18.1%);实变肺伴血管造影征7例(63.6%)、支气管气像征9例(81.8%)、伴枯树枝征6例(54.5%);实变肺周见蜂窝肺征9例(81.8%),磨玻璃征7例(63.6%)、多发小结节2例(18.1%);少量胸水1例(9.1%),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9.1%).11例首诊误诊为肺炎.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实变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是实变型BAC的主要CT表现特点;CT引导肺穿刺活检是较理想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2.
MSCT在弥漫实变型肺泡癌与肺炎性实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弥漫实变型肺泡癌(DCBAC)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与大叶性肺炎(LP)、干酪性肺炎(CP)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弥漫实变型肺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并与同期证实的8例肺炎性实变病例的CT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例弥漫实变型肺泡癌在CT平扫出现"蜂窝征"(7例)、斑片状及腺泡样结节影(6例)、叶间裂膨隆(3例)。增强后病灶CT值均低于同层肌肉组织。动态观察肺实变范围扩大,原为腺泡结节和磨玻璃密度影的区域发展为肺实变。而在8例肺炎性实变中均未显示。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可显著提高弥漫实变型肺泡癌与肺炎性实变的CT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小肾癌的螺旋CT资料。比较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模式(均匀、不均匀及主要周边强化),肿瘤侵犯程度(肾周受侵情况、肿瘤扩散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28例小肾癌患者中,左肾12例,右肾16例,肿瘤直径2.4±0.5cm。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6例,稍高密度4例,等密度8例。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24例,轻度强化4例,实质期、排泄期呈低密度影,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表现。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小肾癌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可为小肾癌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技术在诊断壶腹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壶腹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胆总管及胰管进行曲面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分析壶腹癌肿块的特点及扩张的肝内外胆管、胰管的形态改变。结果:27例均发现肿瘤,并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低位梗阻;均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曲面重组技术对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MSCT征象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胃镜活检、肠镜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结果病因为肿瘤5例,肠粘连9例,炎性狭窄7例,胆石2例,其它5例。CT示肿瘤表现为肠壁增厚或局部软组织肿块;粘连表现为肠管聚拢,肠系膜血管呈漩涡状;炎性狭窄多较肿瘤引起者更为明显,狭窄段的管腔可呈细管或细线状;胆石见高密度结石影及胆囊或胆道内少量气体影。结论MSCT在明确肠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判断绞窄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对于观察病情变化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从而加强SPN良恶性的鉴别区分,提高定性诊断水平。 方法 选取笔者收集的经病理证实的SPN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行灌注扫描,应用GE ADW 4.3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及Perfusion3-body tumor软件对结节进行分析,对所获得的SPN的CT灌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诊断SPN的效能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恶性SPN和炎性SPN的BF、BV和PS值均明显高于良性SPN,良性组与恶性组SPN的BV(P=0.000)、BF(P=0.000)及PS(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组与炎性组SPN的BV(P=0.027)、BF(P=0.000)及P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与炎性SPN各项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V≥5ml/100g为恶性SPN诊断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2.2%、79.2%、81.3%。设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6.7%、80.0%、85.7%。设BV≥5ml/100g且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72.2%、80.8%、92.9%。 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SPN的鉴别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对良恶性的鉴别缺乏特异性。设定BV≥5ml/100g且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时,其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设定单个参数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MsCT)肺静脉成像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前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根据心率、体重和心胸比率的不同采用个性化的MSCT扫描方案,适时调整管电压(kv)和管电流(mAs),合理应用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保证MscT肺静脉成像质量前提下,减低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DCT诊断胃间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证实的胃间质瘤的MDCT多期扫描征象,并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27例间质瘤CT正确定位诊断26例,定性诊断21例,分级诊断16例,肿瘤最大直径范围为26mm~220mm,胃外生长11例,胃腔内生长9例,腔内外生长7例,胃底9例,胃体12例,胃窦5例,食管下端及贲门1例,表面溃疡13例.中心坏死21例,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3例,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1例。病理结果:良性5例,潜在恶性13例.恶性9例。结论胃间质瘤MDCT表现有较明显的特征性,胃间质瘤可得到较为准确、全面的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