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为一种临床常见性疾病,据调查,全世界约有25%的人口患有贫血,尤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群.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疾病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疾病。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由于需求旺盛,生育年龄的妇女因月经及分娩,田间劳作感染钩蚴的农民等因失血过多造成铁的丢失或膳食结构不均衡铁的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机体贮存铁的过度损耗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慢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渐进式缺铁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及其复合参数sTFR/SF、sTFR/logSF在缺铁及铁代谢异常性贫血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4 9例铁相关性贫血患者sTFR ,分为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病贫血 (ACD)及慢性病伴缺铁 (CDID)三组 ,分析sTFR和复合参数及常用参数在各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 ,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它们在各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IDA组、CDID组和ACD组sTFR浓度分别为 (5 0 .8± 8.2 )nmol/L、(33.5± 6 .9)nmol/L和 (2 2 .7± 9.9)nmol/L ,三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0 1 )。IDA组sTFR与SF呈负相关 (r=- 0 .6 88,P <0 .0 0 1 ) ,与TIBC呈正相关 (r =0 .6 2 5 ,P =0 .0 0 1 ) ,与骨髓红系比例成正相关 (r =0 .889,P <0 .0 0 1 ) ,与其他参数间无相关性。ACD和CDID组的sTFR与其他参数间均缺乏相关性。sTFR及其复合参数在各组贫血诊断中约登指数 (Youdonindex)和ROC曲线下面积的鉴别意义均较其他参数大 ,但sTFR与其复合参数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sTFR在IDA、ACD和CDID三组间差异显著 ,sTFR及其复合参数对区分IDA与ACD以及判断ACD是否合并缺铁有较大价值 ,优于其他常用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Tf)在儿童缺铁性贫血合并急性感染(iron deficiency with acute infection,IDAI)中的变化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IDAI组、单纯缺铁性贫血(IDA)组、IDAI组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TfR、Tf、铁蛋白(SF)水平。常规铁染色观察骨髓储存铁。结果IDAI组和IDA组患儿sTfR、T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IDAI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上升至100g/L以上,但与对照组还有差距时(P〈0.05),sTfR、Tf值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sTfR、Tf对诊断缺铁性贫血特异强,测定结果不受感染因素干扰,是临床判断贫血合并感染儿童是否缺铁和监测疗效的可靠指标,临床应用价值优于SF和骨髓储存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对鉴别缺铁性贫血(IDA)与慢性病贫血(ACD)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和健康对照组sTfR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 IDA组 sTfR明显高于 ACD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DA组治疗后sTfR水平明显下降,与ACD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sTfR水平的测定对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雅静  刘旻 《农垦医学》2009,31(5):413-414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对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查阅及检测592例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检测血清铁蛋白(Fn)、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依评价标准,分为铁正常、贮存铁减少(IDS)、红细胞生成缺铁(IDE)与缺铁性贫血(IDA)四组,检测部分孕妇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结果:妊娠期孕妇贫血总发生率为33.1%。贫血孕妇的铁储备低,IDS、IDE、IDA各期sTfR水平随铁缺乏程度显著增加。健康组与贫血组妇女sTfR、Fn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有利于孕妇贫血的早期诊断和营养保健,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血清中铁蛋白 (SF)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缺铁性贫血、隐性缺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sTfR的值为 7.2 3± 4 .5 2mg/L ,明显高于隐性缺铁组 (2 4 3± 0 77m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1 34± 0 35mg/L ,P <0 0 1)。缺铁性贫血组和隐性缺铁组的SF分别为 :4 3± 1 8μg/L ,7 2± 3 7μg/L ,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46 5± 18 2 μg/L)。结论 :sTfR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较敏感的指标 ,SF是诊断隐性缺铁可靠指标。联合检测sTfR和SF ,尤其是计算sTfR/SF对于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寅皓 《海南医学》2004,15(3):79-80
目的 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和比色法测定缺铁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以及血清铁 (SI)。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的sTfR值为 6.98± 2 .0 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sTfR水平 ( 1.5 4± 0 .2 7)缺铁性贫血组的SI为 41.98± 2 .87,低于正常对照组 ( 10 4.6±18.9)缺铁性贫血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 ,P均 <0 .0 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TfR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然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90-1691
目的:检测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分析和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的测定水平,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结论:反映机体储存铁细胞摄取率与转铁蛋白受体数量呈正相关。为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成年非妊娠妇女、妊娠不伴有缺铁性贫血(IDA)和妊娠伴有IDA的血清sTIR水平,探讨sTIR检测在妊娠期ID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9例健康成年非妊娠女性、42例妊娠不伴有IDA者及44例妊娠伴有IDA者的血清sTIR水平和其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年非妊娠女性组血清sTIR水平(2.73&#177;1.89)mg/L与妊娠不伴有IDA组(4.60&#177;2.33)mg/L(P〈0.05)和妊娠伴有IDA组(11.4&#177;4.71)mg/L(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不伴有IDA组与妊娠伴有IDA组之间血清sTIR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女性妊娠期血清sTIR水平均显著增高,但伴有IDA的妊娠女性血清sTIR水平比不伴有IDA者增高更明显,提示血清sTIR水平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妊娠期IDA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治疗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英  邹典定  高泳 《广西医学》2003,25(8):1345-1347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治疗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2例缺铁性贫血的小儿进行6周补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6周后ELISA法测定s-TfR,同时检测Hb、SF。结果:治疗2周后s-TfR降低、Hb升高,均较治疗前明显变化;SF4周后方有上升,与治疗前比,差异显;6周后各指标均至正常范围。结论:s-TfR在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后迅速降低,可作为评价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红细胞参数及铁指标鉴别诊断慢性病贫血伴缺铁(CDID)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比较缺铁性贫血(IDA)组、慢性病贫血(ACD)组及慢性病贫血伴缺铁(CDID)组患者的红细胞参数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铁指标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铁饱和度(ISAT).结果 红细胞参数比较:IDA组与ACD组比较,MCV、MCH、MCH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DA组与CDID组比较,MCV、MCH、MCH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CD组与CDID组比较,MCV、MCH、MCH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铁指标比较:IDA组与ACD组比较,SF、SI、ISAT明显减低,TIBC、UIBC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IDA组与CDID组比较,SF、SI、ISAT明显减低,TIBC、UIBC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CD组与CDID组比较,SF明显增高,TIBC、UIBC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I、ISA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红细胞参数及铁指标对鉴别诊断CDID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铁缺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4例慢性肾衰竭HD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组(静脉组)与口服琥珀酸亚铁组(口服组),静脉组21例,口服组23例,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铁、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共40例完成本研究,静脉组20例,口服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贫血程度、血清铁指标及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相当;(2)治疗8周后贫血均有改善,静脉组血红蛋白(Hb)上升(61.45±25.58)%,红细胞压积(HCT)上升(67.22±31.66)%,口服组Hb上升(31.77±13.37)%,HCT上升(34.41±21.81)%,静脉组显著高于口服组(P<0.001);(3)静脉组血清铁蛋白(SF)上升(272.38±502.54)%,口服组上升(186.78±304.55)%,静脉组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上升(45.6±33.6)%,口服组上升(11.4±12.11)%,静脉组明显高于口服组(P<0.001)。静脉组rHuEPO的用量低于口服组;(4)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升高,静脉组血肌酐下降,其他指标无改变。(5)静脉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1例出现低血压,退出实验,2例出现药物相关性皮疹,给予抗过敏后完成治疗;口服组9例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3例不能耐受退出。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3/21),口服组为39.1%(9/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优于口服琥珀酸亚铁,且不良反应低,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长期补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患者贫血与血清瘦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RF患者血清瘦素的浓度 ,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常规分析方法测定肾功能和各有关的生化指标 ,以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浓度为 (10 .0 4± 7.0 0 ) μg L ,血清瘦素浓度与BMI呈明显相关 (r=0 .4 1,P <0 .0 1) ,且女性血清瘦素浓度较男性高 (t=3.194 6 ,P <0 .0 1)。CR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仍然与BMI有关 ,其相关系数为 0 .4 5 (P <0 .0 1) ,男性患者血清瘦素浓度较女性患者低 (t=3.6 6 5 7,P<0 .0 1)。CRF男性较正常男性、CRF女性较正常女性其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 (t分别为 2 5 5 72和 2 916 6 ,P均 <0 .0 5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血清瘦素水平受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GFR的影响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 1.2 0 2 1、1.4 36 6、2 .6 813和 - 0 .14 13,P均 <0 .0 5 ;而血红蛋白浓度受到血白蛋白、血清瘦素和尿素氮的影响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 2 .5 110、1.32 2 6和 - 0 .3112 ,P均 <0 .0 5。结论 本组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不仅仅由GFR下降引起 ,也是对慢性肾衰时血红蛋白减少的一种代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贫血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CHF合并贫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8例),不合并贫血症状的患者为对照组(38例),并依据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和临床症状,探究贫血与老年CHF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患者一般资料中,两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贫血数据指标中,血红蛋白和贫血发生率以及铁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对照组与心功能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铁水平在对照组分别与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以及在心功能Ⅱ级组与Ⅳ级组、心功能Ⅲ级组与Ⅳ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水平在对照组分别与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贫血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与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铁缺乏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与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之间以及在心功能Ⅱ级组与Ⅲ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的贫血患者与非贫血患者在铁缺乏发生率、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血发生率、铁缺乏发生率在重度心力衰竭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心力衰竭组,对于CHF铁缺乏患者,进行适当的铁剂补充,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症状。

  相似文献   

15.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胃炎伴缺铁性贫血6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慢性胃炎伴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方法 136例慢性胃炎伴ID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采用抗Hp+铁剂治疗,对照组67例单用铁剂治疗,2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开始后每2周复查血红蛋白(Hb),第8、12周复查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8、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b、SI和SF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观察组Hb、SI和SF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82.6%)高于对照组(53.7%)(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可加快Hb上升,增加铁贮存量,是治愈IDA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恶性肿瘤贫血,缺铁性贫血STfR值,为恶性肿血复合缺铁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于32例恶性肿瘤贫血经骨髓可染铁检测分复合缺铁组,非复合缺铁组同时和20例缺铁性贫血组作SI,TIBC,SF,骨髓可染铁及STfR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恶性肿瘤贫血中显示22例骨髓可染铁缺乏,占68.8%,SI,TIBC,SF在恶性肿瘤贫血复合缺铁和非复合缺铁两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DA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STfR值在恶性肿瘤贫血复合缺铁组和IDA组明显增高,两组比差异无意义(P>0.05),恶性肿瘤贫血非复合缺铁组STfR值无增高,和恶性肿瘤贫血复合缺铁组和IDA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恶性肿瘤贫血中有较多存在复合缺铁状况,常规进行S,TIBC,SF检测难以准确评估恶性肿瘤贫血贮铁状况,骨髓可染铁检测为创伤性检查,增加病人痛苦,而STfR测定在贮存铁缺乏时明显增高,可作为临床评估贮存铁状况的实验室 依据。  相似文献   

17.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血透患者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依赖输血患者,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3个月,发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网积红细胞计数均有升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中出现高血压、高血钾和氮质血症加重。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效果确切,但要注意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