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总结了肠内营养支持的内容及临床护理进展,主要内容包括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营养途径、营养液的选择、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认为恰当的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在治疗危重病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易银萍  陶琳  荆婵  单豫 《全科护理》2022,20(10):1434-1436
总结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伴发呕吐、腹胀及腹泻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实践。护理实践要点:早期肠内营养开始的时机与方法、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分阶段目标喂养。护理过程中主动评估肠道功能、进行营养评估、实施分阶段目标喂养方案、调整肠内营养制剂及剂量等,使病人逐渐适应肠内营养,于入院第11天达到全量喂养的目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眼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支持方式[1].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学术交流的推动,以及多种新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更新问世,使得肠内营养越来越方便.而且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越来越显著.但不同肠内营养剂在成分、适应症等有着明显不同.因此,做为护理人员在临床使用时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肠内营养剂的成分、适应症、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等.下面就各种肠内营养剂的临床应用特性及护理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各种肠内营养剂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用口眼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支持方式。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学术交流的推动,以及多种新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更新问世,使得肠内营养越来越方便。而且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越来越显著。但不同肠内营养剂在成分、适应症等有着明显不同。因此,做为护理人员在临床使用时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肠内营养剂的成分、适应症、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等。下面就各种肠内营养剂的临床应用特性及护理要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作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国内外现状,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及喂养方法,评价标准及营养监测,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综合性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19例入住ICU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ICU后根据24小时内各项监护指标及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肝肾功能检查,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肠内营养量、速度、血清白蛋白(Alb)及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总结各种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随APACHE-Ⅱ评分的增加,肠内营养耐受的最大维持量降低、达最大维持量的时间延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腹泻发生与Alb水平呈负相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肠内营养并发症中以腹泻最为常见。结论 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与疾病严重程度、血清蛋白水平等因素相关,一些危重患者无法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TEN),而需以静脉营养(PN) 肠内营养(EN)形式实现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肠内营养ICU患者126例,将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的ICU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腹泻的ICU患者为对照组,对影响其肠内营养期间腹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6例行肠内营养ICU患者,发生腹泻70例,发生率为5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大、行肠内营养前禁食、应用钾制剂是腹泻的危险因素;肠内营养制剂逐渐增量输注、行肠内营养前注入温水是腹泻的保护因素。结论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越大、行肠内营养前禁食及应用钾制剂使发生腹泻风险增加,肠内营养制剂逐渐增量输注、行肠内营养前注入温水可减少腹泻发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免疫营养可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短半衰期蛋白质合成,调节局部及全身细胞因子的产生,维护肠道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术后的免疫抑制起正向调节作用。营养治疗能够明显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但对肠内免疫营养在肝移植的应用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免疫肠内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肝移植患者按营养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监测移植前、移植后对肝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排斥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免疫肠内营养组移植前1d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均显著高于营养治疗前。移植前1d免疫肠内营养组CD3+CD4+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普通肠内营养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状态比免疫肠内营养组推迟1周,移植后1~28d免疫肠内营养组IgA均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两组均未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证实,疫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合成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显著优于普通肠内营养治疗,免疫肠内营养对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内营养是经口服或鼻饲来提供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一种方法。随着营养支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肠内营养的广泛应用也使其护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各种肠内营养制剂的特性和护理要点,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探索,使其发挥最大营养支持的作用。本文对肠内营养的制剂、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和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管路护理、鼻饲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家庭健康教育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患者肠内免疫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免疫营养可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短半衰期蛋白质合成,调节局部及全身细胞因子的产生,维护肠道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术后的免疫抑制起正向调节作用.营养治疗能够明显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但对肠内免疫营养在肝移植的应用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免疫肠内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肝移植患者按营养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监测移植前、移植后对肝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排斥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免疫肠内营养组移植前1 d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均显著高于营养治疗前.移植前1 d免疫肠内营养组CD3+CD4+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 (P < 0.05),普通肠内营养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状态比免疫肠内营养组推迟1周,移植后1~ 28 d免疫肠内营养组IgA均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 < 0.05),两组均未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证实,疫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合成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显著优于普通肠内营养治疗,免疫肠内营养对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儒红 《护理研究》2006,20(8):671-672
介绍了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置管、实施方法及肠内营养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防治吻合口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防治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病人防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护理措施.[结果326例病人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1例吻合口瘘并发严重肺部感染、营养不良行再次吻合、胸廓改型、空肠造瘘手术后治愈出院,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针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cyclinB1、p62、Koc、IMPl和Survivin自身抗体检测及其在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反应法和肿瘤相关抗原微阵列(包含5个重组的癌抗原蛋白cyclinB1、p62、Koc、IMP1和Survivin)检测376例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患者(正常、癌前病变、癌)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同时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与血清对应的13例食管癌和16例责门癌组织中上述5个相关抗原.结果 在5个抗原中,虽然cyclinB1、IMPI和p62从正常食管到癌前病变、癌患者血清中和p62在正常贲门到癌前病变、癌患者血清中阳性百分率均具有线性升高趋势(P<0.05),但单一抗体对食管和贲门癌的检出率均较低,而当应用多个抗原分析时,即在5个肿瘤相关抗原中至少有一个反应为阳性时,与单一抗体比较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提高了3~5倍/3~4倍,并且,癌患者和食管、贲门各级病变患者血清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在癌组织中,5个抗原均有阳性表达,cyclinB1、Koc、IMP1和Survivin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清抗体的检出率(P<0.05),血清中抗体阳性的抗原在同一患者癌组织中均可测得.结论 肿瘤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相关抗原的表达有关.联合应用多个肿瘤相关抗原比应用单个肿瘤相关抗原分析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变化更能提高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贲门癌术后出血、肺不张、肺部感染、腹胀、腹泻、吻合口瘘、胃瘫综合征以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术后康复,阐述了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的改进。方法对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27例患者,分别于确诊的当日或第一日行胃造口术,置入双管,行胃肠减压和肠道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25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因重度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经胃双管法的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可有效地促进吻合口瘘的愈合,显著降低食管手术吻合口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5例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全组病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下左胸6cm 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肿块的游离,上腹旁正中约10cm 的切口完成胃大小弯及贲门肿块的游离和切除,残胃与食管在胸内完成吻合。结果 好转14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切除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胃无力症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7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胸胃无力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病人经过综合治疗于术后3~6周缓解,1例病人经过胃镜检查后自愈。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胃无力症,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属非机械性梗阻,是一种功能自限性疾病,持续时间一般为4~6周,综合保守治疗可以缓解。切勿盲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朱自江  赵雍凡  王允  胡扬 《华西医学》2006,21(4):684-685
目的:探讨开胸贲门癌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发生原因、诊治手段,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2例开胸贲门癌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并发症占我院同期胸外科贲门癌切除手术的0·54%(2/368)。2例患者均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开胸贲门癌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国内外文献报道罕见,发病急,病情多较危重,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食管和贲门部良、恶性肿瘤与其他疾病的内镜检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内镜诊断食管、贲门部良、恶性肿瘤与疾病的内镜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24年间对3731例行内镜检查,1937例诊断为癌,镜检阳性率51.9%(1937/3731)。诊断食管癌1167例,贲门癌615例,食管癌放疗后癌复发74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81, 癌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8.9%(1037/1167)、83.4%(513/615)、79.7%(59/74)、和93.8%(76/81)。良性肿瘤和其他疾病174例,无出血、穿孔及意外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本文结合肿瘤专科特点,对食管多发癌和食管、胃重复癌、食管癌放疗后癌复发、术后吻合口癌复发及食管、贲门良性肿瘤专科特点、对食管多发癌和食管、胃重复癌、食管癌放疗后癌复发、术后吻合口癌复发及食管、贲门良性肿瘤与其他疾病的内镜诊断进行讨论。结论:纤维内镜对食管、贲门部良、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5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10例应用肠内营养,5例应用肠外营养,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减压 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 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为(20.3±6.6)d,肠内营养组为(14.4±4.6)d;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分别为(19±9)、(12±4)d.结论 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有效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Methods Among 15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or gastric cardiac carcinoma, 1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EN group),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group).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mount, recovering time of postoperative gastric emptying were observ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enteral nutrition. Results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 14. 4 ± 4. 6) days in the EN group, whereas (20. 3 ±6. 6) days in the PN group. The average recovering time of postoperative gastric emptying was (19 ±9)days in the PN group and( 12 ± 4)days in the EN group.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EN can enhance gastric emptying and is effective for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or gastric cardia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