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研究修复技术对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大耳白兔24只,分为3组。所有实验兔右侧腓神经均采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部位切除lcm,5组分别采用端侧缝合法、侧侧缝合(短缝合口)法、侧侧缝合(长缝合口)法进行修复。3个月后,通过电生理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对比腓神经的再生情况。结果:通过侧侧缝合(长缝合口)法修复的腓神经再生质量最好,侧侧缝合(短缝合口)法和端侧缝合法修复的腓神经再生质量相对较差。结论:对神经缺损的治疗在没有自体神经移植的条件时,采用侧侧缝合法进行修复,并尽可能的增大缝合口的面积,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缺损修复与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 ,由于面神经各分支位置表浅 ,口腔颌面外伤及手术常造成对其损伤 ,产生的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身心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 ,因此有关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是目前口腔颌面外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研究 ,日益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1 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1 .1 神经吻合术与移植术1 863年 Lengier首次进行神经外膜缝合术。 1 964年 Smith将神经束膜缝合术应用于临床。神经外膜与神经束膜缝合术都要求用无损伤手术在无张力条件下缝合神经断端 ,缝合处不能有瘢痕阻挡。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作不同程度关节软骨损伤的动物模型,对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再生修复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选用 1 岁龄健康Leghorn鸡 20 只,随机分四组。甲组:切取左侧髋臼3×4mm全层软骨,再植回原处固定;乙组:切除左侧髋臼 3×4mm全层软骨;丙组:切除左侧髋臼6×8mm全层软骨;丁组:切除左侧全部髋臼软骨。健康右侧髋臼为对照组。饲养 7 个月,一次宰杀,行肉眼、光镜、电镜观察。结果:甲组髋臼软骨损伤处完全修复;乙组软骨缺损区为纤维软骨再生修复;丙组与丁组髋臼软骨缺损区主要被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我们认为关节软骨再生修复能力有限,关节软骨再生修复程度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有无关节软骨缺损以及关节软骨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毛宾尧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01-1203
1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方法的历史经验关节软骨缺损主要由创伤、骨坏死或剥脱性骨软骨炎等造成,由于软骨内没有血供及淋巴回流,受损后很难自我修复,严重将导致关节炎发生。1743年Hunter通过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曾经断言"软骨一旦损毁,不可修复"。一直以来,临床医师在不断探索有效的外科学软骨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5.
刘玉玲  黄德武 《安徽医学》2004,25(3):247-250
目的 建立甲壳胺膜管再生室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模型 ,并观察其修复效果。方法 S -D大鼠 90只 ,随机等分为A、B、C 3组 ,按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之比造模 (分别为 4、6、8倍 )。根据缺损长度及周径裁剪合适长度的甲壳胺膜任其卷曲成管状 ,神经远、近端各套入 2mm ;对照侧作肌表面旷置。术后 4、8、12周作组织学观察和远端轴突再生率的比较。结果 术后切口无炎症反应 ,A、B组实验侧 12周后溃疡愈合 ,有肌肉收缩现象 ,髓鞘成熟良好 ,再生组织均无胶原纤维增生。对照侧溃疡加重 ,实验侧轴突再生率优于对照侧 (P <0 .0 1)。结论 根据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的倍数比建立的实验模型使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好、说服力强、重复性好、简便易行 ,获得的数据误差小。再生室内的微环境受到的干扰小 ,可防止瘢痕侵入 ,促进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的病因有脊髓休克、脊髓挫裂伤、脊髓受压。损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解除脊髓的压迫,利用内固定恢复脊柱的序列和稳定性,维持椎体的正常形态和椎间隙的高度。而手术对于神经细胞的损伤没有治疗作用。目前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移植的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分泌大量的神经生长因子,促进损伤后神经轴突的再生,对脊髓损伤和外周神经损伤治疗的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茎大部分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尸体解剖,了解阴茎悬韧带的厚度、阴茎脚剥离长度与稳定性的关系.通过超声影像了解正常人阴茎根部血管走向以及阴茎深动脉进入海绵体的长度.对40例阴茎短小病例行扩大的阴茎海绵体延伸术、龟头和冠状沟塑形术.修复术中通过离断阴茎浅、深悬韧带,并继续分离部分海绵体脚,使原固定于耻骨下支的阴茎海绵体充分分离,以使阴茎更为延伸;用含血运的脂肪瓣填塞耻骨前间隙,保证术后远期阴茎的有效长度;选用合适的带血管蒂皮瓣转移覆盖海绵体,塑造更为逼真的龟头和冠状沟样外形.阴茎修复术后取材移植皮瓣全层皮肤,分别进行光镜、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测,观察皮肤神经再生情况;通过感觉功能的检测了解阴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夜间阴茎勃起测定系统检测修复阴茎勃起功能.结果:经30例60侧尸体解剖发现,阴茎浅悬韧带前缘至阴茎深悬韧带后缘平均7.66 cm.放射影像学造影显示阴茎海绵体在耻骨联合下份分开,两侧海绵体脚分别附着于耻骨下支,末端达耻骨下支中份.超声影像学检测14例正常健康男性,显示阴茎根部至阴茎深动脉进入海绵体处的长度平均6.6 cm.临床修复阴茎40例,术前残留阴茎常态下长度0.5~4.0 cm,勃起时长度2.0~6.0 cm;术后常态下长度5.0~8.5 cm,勃起时长度增至7.0~12.5 cm.随访1年以上28例,已婚23例,性生活基本满意,已育18例.移植部位的皮肤经光镜、免疫组化标记、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测,均可见再生的神经纤维束及相关组织.阴茎感觉功能基本恢复.勃起功能测定与正常人相同.结论:对阴茎局部解剖学调查、放射和超声影像学检测、修复阴茎皮肤感觉和勃起功能的检测结果,弥补了阴茎修复术实验研究的不足,为继续开展阴茎修复术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用本法修复之阴茎不但在长度和形态上已接近正常,且具备良好的感觉与勃起功能,可部分替代传统的阴茎修复术,是修复阴茎不完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自主构建的壳聚糖人工神经导管桥接修复模型大鼠面神经缺损,评价其在面神经功能恢复及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右侧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分别采用自体神经翻转桥接(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壳聚糖组)和离断旷置处理(离断组).运用触须运动评分评估处理后2、4、6、8、10、12周3组大鼠面神经相应支配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及透射电镜观察对侧正常神经及处理后12周大鼠造模侧神经的髓鞘与轴突的直径、厚度及层数.结果 触须运动评分经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s)分析后,分组及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组分别于处理后4、6周开始出现触须运动功能恢复表现,术后12周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组触须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断组触须运动功能无恢复;形态学观察和透射电镜显示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组均出现再生神经,自体神经组、壳聚糖组与对侧正常神经三者相比有髓神经纤维直径(F=36.734,P<0.05)、髓壳厚度(F=67.307,P<0.05)、再生髓壳层数(F=75.2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壳聚糖组的有髓神经纤维直径、髓壳厚度和再生髓鞘层数与自体神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壳聚糖人工神经导管具有促进面神经损伤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为临床修复除坐骨神经、桡神经等以外的其他组织周围神经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速度延长对骨再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20只羊和20只兔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的实验结果,并对不同延长速度下延长区骨再生过程进行了讨论。延长区新骨形成快,其骨愈合过程既有膜内成骨又有软骨内成骨,但是以膜内成骨为主。作者通过X线和组织学检查方法,观察了1.0mm/d、1.5mm/d、2.0mm/d和2.5mm/d 4种延长速度下骨再生过程。结果提示用缓慢速度延长(1.0mm/d),其组织创伤反应小,骨再生迅速,且延长段骨小梁的致密度和成熟度均优于快速延长(2.0mm/d或2.5mm/d)。  相似文献   

10.
软骨再生与修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云才,邵斌,郭文通,李晓东(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近40年来,关节软骨的损伤与修复日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王亦璁[1]指出:“关节软骨的损伤往往会造成运动障碍,甚至完全丧失其关节功能,给生产劳动和生活上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用优化法处理后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和自体神经瘤组成的联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A组(自体神经瘤模型组),行同种异体神经与自体神经瘤联合移植;B组(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组),做自体神经移植.将30只成年Wistar大鼠作为神经供体,取其单侧坐骨神经,制备为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在术后的8周、16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价、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 两组模型制备成功后,术后8周时大鼠均出现肢体躲避反应;术后16周时均有大量神经纤维通过移植体,两组再生神经的纤维数量、直径及髓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电生理检测发现A组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慢于B组(P<0.05),术后16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A组和B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种异体神经与自体神经瘤组成的联合体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恢复神经的传导功能,有效地促进神经的再生,此联合体是一种良好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皮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再生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皮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的再生效果。方法: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三组。双侧耳大神经各切下1.2cm,耳大神经移植组将其原位缝合桥接缺损,隐神经移植组用隐神经移植体桥接,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组用股外侧皮神经移植体桥接,修复方法采用外膜缝合。术后1、2和4周,采用神经夹捏试验测量神经再生距离,采用Glees神经纤维染色法观察正常和再生神经结构,采用Image 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片分析。结果:术后1周,各实验组再生距离无明显差异;术后2周,隐神经移植组再生距离大于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组;术后4周,隐神经移植组再生距离大于耳大神经移植组,耳大神经移植组大于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4周,隐神经移植组再生轴突数量明显大于耳大神经移植组和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组,耳大神经移植组大于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组,并且隐神经移植组轴突通过率大于耳大神经移植组,耳大神经移植组大于股外侧皮神经移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的神经移植体结构对自体神经移植再生效果有着显著影响,神经束面积大且神经干截面积小的神经移植体再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组织工程化神经构建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体外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建立坐骨神经缺损10mm的动物模型,A组:经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细胞与天然细胞基质(ECM)凝胶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神经缺损;B组:单纯将ECM凝胶注入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新生神经组织学观察和轴突计数等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诱导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雪旺细胞形态及特性;动物模型各组经移植术后12周,再生神经已通过缺损区长至远端.A组、C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PAB=0.021,PBC=0.001),A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65);A、B组聚乳酸导管降解吸收明显.结论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雪旺细胞,利用其与细胞外基质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可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善现有生物材料所制的神经导管的理化和生物性能,并就不同通透性的导管对神经再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将医用肠衣所制生物膜和不同通透性壳聚糖网架制备成复合导管。以SD大鼠坐骨神经为模型,应用各组不同通透性复合导管和自体神经移植桥接神经缺损,对其修复后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和形态学进行比较。结果 复合导管的理化和生物特性适合临床应用要求,引导神经再生效果可靠,16周时导管基本吸收,与神经再生时间基本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营养及趋化性,找出周围神经断裂后自行修复的最佳间隙。选用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将其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并部分切除,实验侧分别留有3.0,5.0,7.0和10.0mm的间隙,用同种异体鼠的大血管分别套接坐骨神经的两端对照组神经切断后直接吻合。8周后行各组实验侧、对照侧活体坐骨神经电生理测定,通过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峰值(NAP)、振幅积分(NA-PA)评估周围神经再生情况。结果表明3.0,5.0mm小间隙神经再生最佳;7.0mm神经再生差;10.0mm神经再生更差。小间隙有利于周围神经再生,最佳间隙3.0~5.0mm。  相似文献   

16.
徐靖宏  丁晟  罗敏  李青峰 《浙江医学》2001,23(6):336-338
目的:进一步改善现有生物材料所制成的神经导管的理经和生物学性能,提高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和临床实用性。方法:将医肠衣所制生物膜和不同通透性几丁质导管网架制备成复合导管,以SD大鼠坐骨神经为模型,应用不同通透性复合导管和自体神经移植桥接神经缺损,对修复后的再对神经的电生理,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各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在16周时神经传导速度的判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通透性的复合导管均能有效引导神经纤维再生,16周时各组导管基本吸收,与神经愈合时间基本吻合,期 中半通透的复合导管内再生神经纤维形态最佳,炎症反应最轻,瘢痕组织最少,半通透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再生神经的数目、髓鞘化率及轴索与神经纤维直径比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半通透的生物膜几丁质复合导管是桥接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指自然发生沉积在细胞周围的大分子物质,其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撑和黏附位点,并在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分化和基因表达中起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周围神经细胞外基质成分主要包括胶原(Ⅰ,Ⅲ,Ⅳ,Ⅴ)、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硫酸软骨素及其他神经因子,其组成和特点表现出了细胞外基质成分作为神经修复材料的优越性.本文对周围神经来源的细胞外基质在构建组织工程神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周围神经(Peripheralnerve,PN)再生的研究重点已从80年代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加强神经修复时的精细操作逐渐转移到探讨调节神经再生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物学因素。其中,神经再生的细胞内调节机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细胞内生物信息传递系统是介于各种细胞外影响因素与细胞产生再生效应之间的桥梁,涉及多个重要的环节,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影响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参与一系列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过程,如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