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晓峰 《天津中医药》2005,22(5):412-414
笔者结合<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论"气分"的30、31、32条原文,依据历代注家观点,对其疑难点进行了相关分析与评述.提出"气分"为一病证名,并对其形成的病机、证候、治方及相关病证鉴别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掌握"气分"病证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有关肝病证治,虽未列专篇论述,然综观全书,散见于多篇之中,其内容颇为丰富,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现仅就肝病证治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之水气病即当今之水肿,仲景根据其病位、病情及病变脏腑的不同,从表里、脏腑、气血三个方面进行辨证,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提出了水气病身半以上发汗,身半以下利尿,通表里之阳及通经化瘀等治则,对现代临床治疗水胆病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汗”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系统梳理后世对《金匮要略》转胞证治的不同观点,认为“转胞”的“胞”当作广义理解;结合现代医学,认为临床上许多病症如妊娠合并肾盂积水等皆可从转胞论治;进一步从内治、外治等方面对转胞证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白玉宾  姜德友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43-2044
《金匮要略》湿病、痰饮病和水气病均为水液代谢障碍类疾病,其发病皆和肺、脾、肾、三焦、膀胱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然其病机却各有侧重,而治法上叉互有联系,《金匮要略》对谊类病证的阐述有一定的规律性,揭示这种规律,把握仲景辨治杂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浅探《金匮要略》中之肺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胀”这个病名,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对肺胀一词的解释,后世各家的说法颇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认为肺胀与咳嗽上气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凡出现“咳而上气”症状的都可称为肺胀。如《金匾释义》说:“咳嗽上气,本篇又称之为肺胀。”《金匾要略辑义》云:“凡本篇诸条,肺症肺辅之外,悉属肺胀。”二、认为肺胀不是病名,而是指咳嗽上气的病机。如《金匾要略选读》说:“肺胀”两字,是病机的概括。”三、认为是病名。如《金匾集释》指出:“肺胀,病名。以肺气胀满为主症”。我们赞同第三种说法。通观篇…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提出治则三纲没有意义,因为它会造成混乱,同时也没有抓住《金匮要略》的实质。最后提出了研讨中医典籍务在求实。  相似文献   

9.
张辰 《西部中医药》2008,21(2):32-32
湿为发病之邪以及易感之途经详见于《黄帝内经》,但若论及治法,仲景于《金匮要略》中论述最精,在《黄帝内经》基础上极具发挥,突出表现在表湿证的脉证辨治中。本文谨从表湿及表湿证引起的相关杂病,如历节、黄汗、水肿等治疗中辑其大要浅述于下,以冀于临床诊治湿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1 具体应用 《金匮要略》以诊治内伤杂病著称。内伤杂病不同于急性病,常因体质性、病理性、医源性因素导致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兼杂之证。对此,仲景遵循“间者并行”之则立法制方遣药,条理井然,概其要者,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表里双解 此为表里同病而设。表里用以标承病邪侵犯机体的途径、病位的深浅和病势之趋向。病邪在表,从外解之;病邪在里,从内攻之,表未解,不可攻里。然表里同病,内外俱急时,不可拘泥先表后里之法,而宜表里同治,攘外安内。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  相似文献   

11.
边秀娟 《中医研究》2003,16(6):13-15
《金匮要略方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该书治法严谨 ,方药精练 ,尤其论胸痹一篇 ,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上均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笔者就本篇论治特点 ,谈些个人浅见 ,供参考。1 胸痹病机特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开篇第一条即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本条主要精神的概括 ,历代医家对“阳微阴弦”的解释稍有分歧。如《金匮要略释义》认为阴阳指诊脉之…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的发病因素可以概括为虚、毒、痰、瘀,本文从《金匮要略》中发现有关肿瘤的发病因素,发病机理及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3.
分析《金匮要略》中的有关痰饮病机及治法方药的基本特点,指出其痰饮治法方药对现代临床仍有相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腹满痛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匮要略》有关腹满痛病因病机内容的整理、分析,将其归纳为风寒外袭、脏腑虚寒、寒实内结、热实内结、气机郁滞、瘀血阻滞、蛔虫内扰、宿食内停等,以方便初学者领会掌握。  相似文献   

15.
呕吐为临床常见病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设专篇对其病机详加论述。仲景认为,寒、热、虚、实皆可致呕,寒则浊阴上逆,热则胃火上冲,虚则气逆不降,实则胃气上壅。盖人之胃属六腑,“传化  相似文献   

16.
《内经》论痉详于外因而略于内因,言其常而未及其变,至仲景论痉则外因与内因并举,常交互言而注重言变,且因脉证治一线贯穿。笔者将《金匮》论痉诸条之精义,从四个方面阐发之。以病因言归纳出风寒束表、风邪犯表、阳明实热、新产血虚、误施汗下之五点;以立法言概括出发散风寒、生津祛风、泻热荡实、滋补阴血、随证治之之五种;以遣方言列举出葛根汤、栝蒌桂枝汤、大承气汤、复脉汤等数方;以痉病预后言又总结出易治难治不治之三端;进而又以联系对照分析法,说明后贤论痉多从仲景旨义领会而来。  相似文献   

17.
18.
魏宁 《光明中医》2016,(7):927-928
目的对《金匮要略》有关腹痛病因病机内容的整理、分析,以便初学者领会掌握。方法以临床经验结合参阅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仲景学术思想具有独特性、完整性,并在脏腑辨治及妇人腹痛证治方面具有创新性。结论仲景治疗腹痛是根据具体疾病之腹痛的病因病机做出相应处理,对腹痛之论治有其独到之处,为现今医者遵从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之水气病即当今之水肿 ,仲景根据其病位、病情及病变脏腑的不同 ,从表里、脏腑、气血三个方面进行辨证 ,并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提出了水气病身半以上发汗 ,身半以下利尿 ,通表里之阳及通经化瘀等治则 ,对现代临床治疗水胆病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瘀学说发源于《内经》,《内经》中有关于“恶血”、“留血”、“衄血”、“脉不通”、“血泣”等记载,然而首创“瘀血”病名并将其列为专病讨论的著作,应当首推《金匮要略》。1瘀血的形成原因瘀血不仅是某些致病因素引起的病变结果,又是引起许多疾病的原因。凡寒凝、热邪、气滞、气虚、外伤、出血、病后、阴虚、痰浊等皆能致瘀。《血痹虚劳病》篇说:“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劳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这里尤其指出五劳虚极的慢性内伤疾病是瘀血形成的重要原因。“干血”既是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