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支架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收治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84例,共计植入160枚支架。在术后12个月时分别采用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对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DSCT对于冠状动脉支架狭窄的诊断敏感率为77.78%,特异度为99.36%,诊断准确率为98.13%;本次研究中,DSCT与CAG对于84例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DSCT与超声心动图对于84例患者的LVEF、SV、EDV、ESV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有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其准确性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0月84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冠脉造影16例有2支或单支血管100%闭塞,28例有1~3支血管弥漫性狭窄;84例患者心电图正常者12例(14.29%),ST-T异常者26例(30.95%),异常Q波16例(19.05%),碎裂QRS波(fQRS波)32例(38.10%),V2-V3(或V4)R波递增不良(PRWP)者有12例(14.29%).结论 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廖树森 《微创医学》2006,1(3):163-16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与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已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64例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造影示病变狭窄>50%~70%)18例、重度狭窄组(病变狭窄>70%)20例;按冠脉血管狭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6例、2支以上病变组22例。将造影示狭窄<50%,临床已排除冠心病的2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度狭窄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P<0.005),而中度狭窄对QTd及QTcd则无明显影响(P>0.05);2支以上血管病变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P<0.05),单支血管病变对QTd及QTcd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QTd及QTcd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血管病变范围有关,心肌缺血及损伤程度越重,其QTd及QTcd延长越明显,是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损伤的一个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程度,并对冠脉造影表现与年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估冠脉造影价值和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年龄分布及临床特征,并观察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后血供改变情况。结果:120例冠状动脉造影有阳性改变者74例(61.7%),受累靶血管145支,其中前降支62支(42.8%),回旋支35支(24.1%),右冠42支(29.0%),重度以上狭窄124支(85.5%)。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及多支病变狭窄的发生率较中青年人明显增加。心肌梗塞组(A组)阳性率90.0%,心绞痛组(B组)67.6%,胸痛 心电图缺血组(C组)16.7%,狭窄血管经PTCA及支架植入后血供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诊断冠心病。老年患者有典型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狭窄一般较为严重,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行心电门控M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44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两种检查相距不超过2周),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M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44例176支冠状动脉血管中146支(83.1%)可用影像学评价;各段冠状动脉重建图像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显示率最高(94.7%);CAG发现狭窄冠状动脉血管50支,MSCTCA发现狭窄42支,误诊3支,漏诊8支。M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7.6%,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93.9%。结论:MSCTCA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可靠、方便价廉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狭窄≥90%的25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按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进行侧支循环情况比较。结果: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率糖尿病组(44.8%)低于非糖尿病组(66.0%),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发展程度与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3月~2008年2月行冠脉造影的相关资料齐全的患者114例。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同时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再分为:轻度病变组24例:单支血管局限性狭窄≤50%;中度病变组29例:单支或两支血管管状狭窄病变,任一支狭窄在50%~75%;重度病变组47例:单支血管狭窄程度≥75%,或三支弥漫性病变。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①冠心病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P<0.01)。②冠心病患者中AMI组及UAP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SAP组,尤以AMI组明显(P<0.05),S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冠心病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脉血管重度病变组的含量明显高于中、轻度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D在各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异(P>0....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多层螺旋CT时代冠状动脉造影人群比例。方法选自2007-02~2009-07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1 027例患者,其中男性642例,女性385例,平均年龄(58.31±10.01)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者不诊断冠心病,任何一支狭窄≥50%者诊断冠心病;病变狭窄≥70%,而病变及临床情况适合支架植入者,方可置入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建议依据指南推荐。结果 1 0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183例(17.82%)患者正常;844例(82.18%)患者诊断冠心病,其中273例(26.58%)不需支架置入(包括支架置入后随访性冠状动脉造影),315例(30.67%)置入支架,218例(21.23%)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3.7%)行支架置入未成功或适合介入治疗但因其他原因未进行治疗者。结论多层螺旋CT有助于避免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提高造影患者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及介入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组17例,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术前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介入治疗后即刻、术后24h和72h血浆H2S、NO含量,分析冠心病组和造影正常组患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后血浆H2S和NO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远低于造影正常组(P均<0.01);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P<0.01)。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均<0.05);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狭窄者NO含量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H2S含量也低于无狭窄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术对血浆H2S、NO含量无影响,但PCI治疗术后即刻H2S、NO含量显著降低;H2S含量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NO含量术后24h降至最低水平,72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H2S和NO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及介入治疗后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的发生,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92例,药物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但不适宜介入治疗)87例,介入治疗组136例(单支病变71例、多支病变65例),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3、7天的QTd.结果介入组和药疗组术前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术后(治疗后)两组QTd均缩短,但介入组缩短更明显(P<0.05).单支病变组术后QTd缩短速度快于多支病变组(P<0.05).结论PCI可减少冠心病患者QTd,单支病变组术后QTd缩短更快.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变化,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及冠心病组(63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1支、2支、3支病变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亦增加,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1.4%,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38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385例562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1179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664枚,右冠状动脉397枚,回旋支102枚,左主干16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25mm~4.0mm,长度为8mm~36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8.7±8.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6.8±4.7)%,支架置入成功率97.9%。9例出现桡动脉闭塞,7例出现血肿,5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无神经损伤,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对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冠心病患者16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2例(对照组),两组均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受累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发生率为4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0.0%、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为7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及39.0%(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可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多呈弥漫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21例,其中单支病变组67例.多支病变组154例,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m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空腹血糖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min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空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2,P<0.01;r=0.284,P<0.05).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密切相关,严格控制空腹血糖有助于中老年冠心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5.
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糖代谢分布及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  Gao X  Zhang B  Gu Q  Ren LM  G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689-1692
目的调查首次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糖代谢分布,分析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55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测量形体参数,检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用1999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评价糖代谢分布,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判标准和Gensin i评分系统对造影结果进行定量评价,根据造影结果及糖代谢状态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岁(60.1±9.7),277例(50.1%)糖耐量正常,276例(49.9%)糖代谢异常,其中糖调节受损127例(23.0%),新诊断糖尿病61例(11.0%),已知糖尿病88例(15.9%)。冠心病组中糖代谢异常者多于非冠心病组(56.4%和34.5%,P<0.05)。糖尿病组多支病变发生率和Gensin i积分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3.8%和44.1%,15分和20分(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糖代谢异常多见,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转焕  陈林祥 《中原医刊》2006,33(16):16-17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与无冠心病患者脂肪餐后甘油三酯(TG)的改变及餐后高TG血症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将52例非糖尿病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一支冠脉狭窄≥70%为冠心病组,共32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空腹TG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均进行脂肪餐试验(FTT),分别抽空腹、餐后2h、6hTG,比较两组FTT结果。结果在冠心病组,32例中有19例FTT异常(占59.4%),对照组20例中有3例FTT异常(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餐后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FTT能作为一个非糖尿病冠心病空腹TG正常患者血脂紊乱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邢伟 《当代医学》2008,(10):39-40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从冠状动脉造影病例中选取86例(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46例,单纯冠心病40例),进行血生化和血管造影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甘油三脂(TC)水平高;四支病变比例高(17.5%比8.7%,P<0.05),单支病变比例低(17.5%比26.1%,P<0.05),且血管狭窄程度重(狭窄程度≥75%的比例为65.4%比61.3%,P<0.05).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冠状动脉病变更加广泛和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104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049例患者中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直径狭窄≥50%)的检出率13.3%。564例冠心病患者肾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检出率20.7%,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2)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狭窄组与无肾动脉狭窄组比较,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陈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及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年龄也明显偏高。(3)高龄、高血清肌酐浓度水平、冠心病特别是三支冠脉病变患者有高的肾动脉狭窄检出率。(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血清肌酐浓度、冠心病、三支冠脉病变是预测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较常见,患者的临床特征能提示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老年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方法 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AD的487例老年患者,其中合并T2DM患者(DM组)212例、无T2DM患者(NDM组)27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支数、狭窄长度明显高于NDM组,完全闭塞及弥漫性病变12例(5.7%) vs 16例(7.5%),P<.05,比例显著高于NDM组7例(2.5%)vs 6例(2.2%),P<.05.结论 老年CA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完全闭塞、弥漫性病变较无T2DM冠心病患者更多见.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2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UA患者,冠状动脉狭窄≥75%者94例(观察组)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CAG轻度狭窄50%~70%者108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QTd及QTcd。结果CAG前后QTd及QTcd无显著差异(P>0.0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QTd及QTc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明显缩短QTd及QTcd,有利改善UA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