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928例创伤的院前急救特点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急救的组织实施及救治技术当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120”出诊急救的创伤病人6928例救治资料。结果21~50岁占79.30%;伤因:交通伤39.00%、治安事件伤30.00%、工伤及坠落伤10.74%;伤情按院前创伤指数(TI)分:重伤病人20.99%,中度伤38.11%;院前急救成功率96.43%,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12.97%。结论控制救治反应时间,落实“三线出诊”机制,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完善急救及转运设备,建立专业化、专职化的急救队伍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群召 《临床医学》2006,26(11):47-4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救治模式,提高基层医院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00~2004年的156例严重创伤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6例创伤患者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16~25分102例,死亡5例,死亡率4.9%;>25分54例,死亡33例,死亡率61.1%;ISS平均评分(18.7±12)分,总死亡率24.4%,救治成功率75.6%。结论基层医院对严重创伤伤员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可有效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交通伤伤员院前急救及转运的流程,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降低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收治的交通事故所致923例伤员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临床资料.结果:923例交通伤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伤情均得到控制,并成功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救治,途中无1例死亡.结论:科学调度、迅速出诊、规范现场伤情评估、伤员分类和院前急救、转运措施,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衔接是保证交通伤伤员院前急救及转运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救治的质量,提升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7-12/2008-12 806例交通事故伤车救护资料。结果:死亡73例,其中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患者已死亡48例,现场抢救和护送入医院途中抢救死亡25例。成功护送入医院733例。结论:交通事故伤病死率高、社会危害性大;通过进一步加快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可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严重创伤急性死亡1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性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0例严重创伤就诊后48 h内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受伤原因中以车祸伤和坠落伤多见,伤员院前和急诊科内停留时间分别为(44.7±5.13)min和(117±20.5)min。结论车祸伤和坠落伤是主要的受伤原因,死亡原因中以脑外伤、创伤性休克为主,医源性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加强院前急救、缩短院前和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尽早手术治疗是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理的、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对减少交通事故伤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的重要性。方法:我院急救中心自成立院前急救科以来,2002年5月~2004年7月院前急救护理交通事故伤2735例患者,与对照组2000年1月~2002年3月无院前护理的交通事故伤急救病例2667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交通事故伤后患者接受急救护理时间:研究组10~52min,平均31.6min,死亡221例(8.1%);对照组急救护理时间54~190min,平均90.4min,死亡408例(15.3%)。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除了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良好的护理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7月~2006年10月诊治的19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经过院前急救入院(院前急救组),88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伤后至入院的时间和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预后。结果:院前急救组病人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时间为(20.2±10.3)min,预后为良好28例(27.5%),中残34例(33.3%),重残22例(21.6%),植物状态4例(3.9%),死亡14例(13.7%);而对照组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时间为(60.4±14.5)min,预后为良好12例(13.6%),中残19例(21.6%),重残28例(31.8%),植物状态7例(8.0%),死亡22例(25.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病人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对于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霍相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066-1067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救治方法,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经急诊救治的165例多发性创伤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115例(69.70%),高空坠落伤43例(26.06%),斗殴伤7例(4.24%)。ISS评分<16分54例,16≤ISS<25分71例,≥25分40例。治愈148例(89.70%);死亡17例(10.30%),其中死于脑疝6例,失血性休克死亡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死亡2例,心包填塞死亡1例。受伤30 min内就诊死亡2例,30 min~1 h就诊死亡5例,>1 h就诊死亡10例。结论 (1)多发性创伤对机体损害程度重,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2)创伤性休克和颅脑外伤是主要致死原因;(3)应加强创伤急诊体系建设,实现多学科协同合作,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创伤评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创伤指数(TI),根据受伤部位、创伤类型、循环状态、呼吸状态和中枢神经状态5个项目,在院前急救以及现场救治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生理指标进行评分,以呼吸频率、呼吸幅度、收缩压和毛细血管再充盈度4个生理参数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在院前急救中,院前创伤评分是院前急救医生、救护人员可根据评分分值更科学的判定伤员是就地抢救还是立即转送,适合转到哪一级医院,途中是否需要采取补液等复苏措施。结论:对发病现场伤员进行诊断和检伤分类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第一步。在日常院前急救中病员大多数病情危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了解简要的病因,快速进行检查,大体明确患者创伤的情况,作出初步判断,找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在院前急救中,最主要的是伤情分类,分清轻重缓急,确定救治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进行分级救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批量伤员院前急救和急诊科内救治的组织与实施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批量伤员救治质量.方法 回顾性总结乌鲁木齐"7·5"事件中的批量暴力外伤伤员院前急救及在急诊科内救治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抢救模式的可行性及救治效果.结果 经院前急救伤员均成功送达医院,通过急诊科内迅速、合理、高效的组织与救治,本组110例伤员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成功获救.结论 对批量暴力外伤伤员采用有效的院前急救--急诊科内紧急损害控制--快速分流救治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批量暴力外伤伤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雅安地震伤早期急救方法,探讨处理重大灾难发生后的急救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地震发生后24h内早期收治的伤员救治情况。结果:地震发生后我院早期救治伤员107例,无一例死亡。结论:平战结合,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利用远程会诊系统指导震后早期伤员救治是提高救治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急预警系统对成批伤员来院后急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3月救治的成批伤29批次,采用应急预警系统,通过护理流程的改造,完善绿色通道等措施,观察29批成批伤员的救治效果。结果:成批伤员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80%。结论:在应急预警系统联动模式下医院急救人员能在伤员未到达医院时,急救人员快速进入岗位,为急救成批伤员赢得了时间,因此应急预警系统的联动应用能提高成批伤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2例为对照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急救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GCS评分及急救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12.46±3.78)min及急诊科救治时间(18.38±5.67)min均短于对照组(15.53±5.52)min、(25.53±7.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GCS评分(13.43±1.02)分高于对照组(11.57±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81.54%高于对照组66.13%,住院前死亡率4.62%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减少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提高急救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车祸伤的伤情特点及院前急救质量。方法现将我院近二年间的车祸伤院前急救作一浅析,本组病例共730例,损伤类型占前三位的分别是:颅脑损伤,多发伤,四肢伤,少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休克。院前急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现场急救,批量伤员行快速预检分诊评估,同时进行不间断的抢救,并积极进行抗休克、气管插管及手术等治疗。结果死亡80例,伤残48例,恢复良好602例。结论认识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性,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是减少死亡,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高雷  王领 《临床急诊杂志》2010,11(6):355-357
目的:通过2007年12月—2008年12月道路交通伤的调查分析,找出交通伤的特点,以降低其伤残率和死亡率。方法:通过我院"120"1年间接诊的2507车次、到医院救治的2934例伤员、死亡5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道路交通伤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路段进行调查,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特点、伤员伤情特点、道路及车辆对交通事故伤的影响因素。结果:道路交通伤伤情重、多发复合伤多,伤残率、死亡率高。结论:道路交通伤院前抢救十分重要,在提高急救人员急救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驾驶员及相关人员的急救知识普及;到医院后应快速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尽早分清危及生命的伤情主次,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伤残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性创伤在急诊室的急救护理过程.方法:对2010年7月28日南京发生的一起群体性爆炸案,快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检伤分类、分区间救治、开通绿色通道,成立物资筹备组、做好离院患者的病情评估等急救措施.结果:在出现首例伤员至最后1名伤员急救耗时2 h 45 min,共救治伤员124例,无1例发生漏诊、延治的现象.结论:在群体性伤员的抢救过程中,完善的组织管理、充分的资源利用、有力的后期保障,能最大限度地抢救伤员生命,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严重创伤的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对47例妊娠期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按救治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多科会诊救治组(n=16例)和急救创伤团队救治组(n=31例),探讨不同救治方式对患者的疗效。结果:急救创伤团队救治组死亡3例(9.7%),ISS评分为(35.9±3.9)分,平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为(58.0±6.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41.9%,平均住院时间为(28.0±4.0)d;多科会诊救治组死亡6例(37.5%),ISS评分为(37.1±3.6)分,平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为(137.0±11.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68.8%,平均住院时间为(39.0±3.0)d。2组患者的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死亡率、入院至手术开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业的急救创伤团队,早期液体复苏和原发伤的确定性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技术和理念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妊娠期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依托型急救中心是以“120”特服号码为标志,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救体系。院前急救的好坏直接影响伤员的救治成功率。我院急救中心在98年对四起重大车祸的大批伤员进行了院前急救,现将其护理工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84例,男68例,女16例。年龄6~67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均为两车相撞,最多一次伤员人数达37人。颅脑损伤8例(3例伴肢体开放性骨折),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6例,单纯骨折7例,多发伤12例,烧伤12例,其余为轻伤。经治疗,死亡2例,其余治愈出院。2 院前急救护理21 快速反应120接到重大交通事故的呼救电…  相似文献   

19.
严重创伤病人在受伤的早期 ,迅速、准确、有效地实施救护措施 ,不仅能使创伤病人转危为安 ,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还可为伤后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文献报道 ,在创伤死亡者中 5 0 %为伤后迅速死亡 ,30 %死于早期 ,2 0 %死于晚期。伤后 6 0min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 ,有人称之为严重创伤急救的“1h”黄金。因此 ,医护人员对此类病人应高度重视 ,对其进行正确、及时地院前急救。近两年 ,我科经院前急救严重创伤病人 2 8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2 5例 ,女 3例 ,年龄 13岁~ 6 1岁 ,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大批量群体伤事件时,有效、快捷的院内急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12"地震发生后,我院应用院内急救"A管理模式"在危重地震伤员救治中的效果.结果 应用院内急救"A管理模式"救治623例急危重伤员,存活620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99.51%,与急诊抢救质量标准中的危重病抢救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11.97,P<0.01).结论 大批量群体伤事件发生时,应用"A管理模式"救治危重伤员,是有效、快捷的院内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