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腰椎间盘的细胞,胶原和弹性蛋白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弹性蛋白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邱玉金  胡有谷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57-160,I002
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及出的原因,本实验采用氢氧化钾-胶原酶消化方法处理儿和成人正常是腰椎间盘及部分终板软骨,软骨下骨,对其内弹性蛋白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从形态学上对弹性蛋白结构,弹性蛋白纤维在椎间盘内的排列分布变化与椎盘功能、椎间盘变突出的头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内弹性蛋白分布的观察与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弹性蛋白在正常与突出腰椎间盘内的分布变化和形态学改变 ,探讨椎间盘不同部位弹性蛋白分布与椎间盘功能的关系以及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成人正常与突出腰椎间盘内不同部位弹性蛋白的分布。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量椎间盘内相应部位弹性蛋白含量。结果 :弹性蛋白仅占正常椎间盘干重的1 92 7%± 0 2 47% ,存在于椎间盘各部位 ,从椎间盘浅部到深部、从纤维环周缘到髓核内部 ,弹性蛋白纤维密度逐渐降低 ,含量逐渐减少。突出椎间盘弹性蛋白纤维密度降低 ,含量明显减少 ,仅占椎间盘干重的 0 945 %±0 492 % ,尤以纤维环深部降低明显 ,弹性蛋白纤维上出现磨损、裂隙、不规则空洞等。结论 :弹性蛋白纤维参与了腰椎间盘框架的构成 ,在腰椎间盘内含量少 ,分布不均匀 ,与椎间盘的功能密切相关。突出椎间盘弹性蛋白的含量减少 ,其分布改变及病理形态学改变 ,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突出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弹性蛋白五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原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10个成人正常腰椎间盘和5个病理腰椎间盘的弹性蛋白水解产生的具有特征性的五肽VGVPG的量进行了测定,从而确定腰椎间盘内弹性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弹性蛋白仅占正常椎间盘干重的1.741%±0.247%,且其在椎间盘内分布极不均匀。病理性腰椎间盘弹性蛋白的含量仅占其干重的0.956%±0.492%,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1),且弹性蛋白在椎间盘内各部分的分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封闭烧伤创面。为了解决皮源不足的问题,临床上应用网状皮片、邮票状皮片、微粒植皮及体外细胞培养移植等方法来扩大皮源。但由于缺乏真皮的支持,愈合后的创面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外观上都不理想。因此,提供一种稳定的真皮支架成为目前创  相似文献   

6.
IX型胶原基因与腰椎间盘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疾病(LDD)包括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是骨科常见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通常认为其病因与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年龄增长或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通过孪生子和家系研究已证实基因和遗传因素在LDD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腰椎间盘疾病遗传因素的研究集中于Ⅸ型胶原基因。本文将综述Ⅸ型胶原基因突变和LDD发病的相互关系。1椎间盘疾病的遗传学发现Matsui等[1]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患者的家族史与椎间盘变性的发展之间有明显的联系。Batt…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疾病(LDD)包括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是骨科常见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求进一步明确神经根痛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椎间盘突出组),同时选取腰椎骨折需摘除椎问盘的患者6例作为对照组(正常髓核组).运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髓核组织中CD3、CD4、T细胞胞内产物白介素-17(IL-17)及NK细胞表面因子CD16CD56的含量.结果:观察组髓核中的CD4、IL-17和CD16CD56含量分别为(3.18±0.15)%、(2.94±0.04)%、(3.24±1.65)%,有高表达;而对照组髓核中的CD4、IL-17和CD16CD56含量分别为(0.08±0.02)%、0%、(1.73±0.71)%,低表达或者不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观察组与对照组髓核中CD3的表达分别为(23.42±5.84)%和(26.54±4.1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髓核作为自身抗原可促使Th细胞分化成以IL-17为主的Th17细胞,并诱导CD 16CD56为表面标志的NK细胞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纤维性主胶原基因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腰间盘组织主要胶原成分-I型Ⅱ型胶原在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规律,作为今后的基因调控工作的基础。方法 利用核酸分子的原位杂交技术,分别以Ⅰ型、Ⅱ型胶原基因的cDNA探针对胎儿,成人和病理椎间盘组织切片中椎间盘细胞的胶原mRNA进行原位杂交,观察不同阶段胶原基因表达的水平。以胶原的特异性天狼星红染色进行不同阶段的胶原蛋白水平的观察。结果 I型胶原mRNA的阳性杂交信号集中于纤维环的外层,Ⅱ型胶原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17β-estrogen,17β-E2)在不同时间点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 SFB)合成胶原及弹性蛋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FB,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17β-E2(10-7、10-8、10-9、10-10、10-11mol/L),继续培养24 h、48 h、72 h,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提取相应的RNA,RT-PCR检测经17β-E2处理后的hSFB的Ⅰ、Ⅲ型前胶原及原弹性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17β-E2处理组较空白对照组前胶原及原弹性蛋白表达水平在24 h没有变化,48 h时明显上调,72 h时呈现下降;在48 h时,17β-E2对前胶原与原弹性蛋白的影响,10-10 mol/L组上调作用较其他浓度组明显;在48 h时,同一浓度17β-E2对前胶原蛋白的促进作用较原弹性蛋白明显,尤其是对Ⅲ型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 17β-E2对胶原及弹性蛋白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对其影响不同,在10-10 mol/l、48 h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内X型胶原其确切的作用和分布还不清楚。我们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探讨胎儿、不同年龄的成人以及病理椎间盘中X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内Ⅸ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腰椎间盘内Ⅸ型胶原约占椎间盘胶原总量的 1 %~ 3 % [1 ] ,其确切的作用和分布还不清楚。我们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探讨胎儿、正常不同年龄的成人以及病理椎间盘中Ⅸ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规律。1 .资料与方法 :标本的制备 :(1 )胎儿组 :保胎失败胎龄 7个月的胎儿 ,在 4h内无菌操作下取出椎间盘。 (2 )正常成人组 :取自意外死亡的成人 (2 2岁 )。(3)病变组 :取自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4 5和腰5 骶1 手术标本。将以上标本制备成厚度为 1 0 μm的原位杂交冰冻切片置于 - 70℃的低温冰箱中备用。含有Ⅸ型胶原cDNA探针序列的重组质粒pMCol1 0…  相似文献   

13.
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的关键因素,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一直是学术界努力的方向.血管基质片段(SVF)细胞是从新鲜人体脂肪提取的混合细胞群,内含丰富的新鲜脂肪干细胞等多种细胞,与以往学术界研究较多的脂肪干细胞相比,不需经过2~3周的体外培养、操作中间环节少、安全性高、不存在伦理问题、临床可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
蚕丝及胶原海绵与颌下腺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D鼠颌下腺细胞在蚕丝和胶原海绵支架上生物相容性 ,为颌下腺组织工程中支架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SD鼠颌下腺细胞 ,传至第 2代 ,将浓度为 5 0× 10 6/ml细胞分别接种在蚕丝和胶原海绵支架上。于接种后 1、3、5、7d取材 ,进行细胞计数、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等。评价颌下腺细胞在蚕丝和胶原海绵支架上生长情况。结果 颌下腺细胞在蚕丝与胶原海绵支架上均能黏附增殖及分化 ,在胶原海绵上生长较佳。结论 蚕丝和胶原海绵均可为组织工程化颌下腺体外构筑的支架材料 ,但胶原海绵更优于蚕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对椎间盘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TGF-β1 对椎间盘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中Ⅰ、Ⅲ型胶原mRNA 的调节作用,采用VIDAS软件计算杂交膜斑点及杂交涂片中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胶原mRNA相对定量。结果 (1)对于原代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Ⅰ型胶原mRNA,TGF-β1 浓度为1 ng/ml 及10 ng/ml 时,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18 倍及1.37倍;对于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6 倍及1.84 倍;对于传代培养的髓核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48 倍及2.03 倍。(2) 对于原代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Ⅲ型胶原mRNA,TGF-β1 浓度为1 ng/ml 及10 ng/ml 时,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08 倍及1.22 倍;对于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22 倍及1.40 倍;对于传代培养的髓核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 ng/ml 组的1.20 倍及1.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颌下腺细胞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颌下腺细胞在胶原海绵材料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方法取8d龄Wistar大鼠颌下腺细胞,传代培养至第2代细胞,按2×10^4/ml注射法接种于5mm×5mm×2mm胶原海绵表面进行培养。术后1、2、3周行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胶原海绵上接种颌下腺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取复合培养3周的颌下腺细胞行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cytokratin8.13,CK8.1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ular actin,α-SMA)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鉴定细胞来源。分别取复合培养1d,1、2、3周的培养上清,用Amano法测定淀粉酶含量,检测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功能。结果细胞接种后第1周细胞分散于材料表面,无细胞突起形成;第2周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细胞突起形成并锚定于胶原海绵表面;第3周时附着的细胞数目增多,可见细胞表层有丝状纤维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CK8。13呈强阳性,肌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α-SMA染色呈阳性。透射电镜下颌下腺上皮细胞表面可见微绒毛、胞浆皱褶和细胞顶部的酶原颗粒,胞核大卵圆形,胞质内见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随着接种后培养时间的延长,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分泌的淀粉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颌下腺细胞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细胞可保持增殖分化能力及分泌功能,有望成为颌下腺细胞的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β与椎间盘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调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探讨TGF-β在椎间盘Ⅰ型胶原代谢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TGF-β对椎间盘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的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TGF-β1浓度为1ng/ml、10nm/ml,其作用分别是0ng/ml组的1.18倍及1.37倍;对于传代培养4 纤维环细胞,其调节作用分别是0ng/ml组的1.48倍及2.03倍。结论:TGF-β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7(IL-17)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细胞的表达,探讨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将24只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模型对照组建立CIA大鼠模型,采用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AI)评价关节炎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7,免疫印迹法检测滑膜细胞NF-κB/P65、NF-κB/P50和IκBα的表达。结果:CIA模型大鼠足趾容积大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鼠于造模后第14天开始,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第28天左右达到高峰。模型对照组大鼠IL-17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NF-κB/P65、NF-κB/P50和IκBα蛋白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IA模型大鼠滑膜细胞NF-κB活性蛋白增高,IL-17呈高表达,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腰椎间盘中Ⅴ型和Ⅺ型胶原的定位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中Ⅴ型和Ⅺ型胶原 ,各约占椎间盘胶原总量的 3 % [1] ,其确切作用以及分布情况还不清楚。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对胎儿、正常不同年龄成人以及退变椎间盘中Ⅴ型及Ⅺ型胶原的定位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胎儿组 :胎儿椎间盘 36个 ,取自 13个保胎失败胎儿的腰3~ 4 、腰4~ 5、腰5~骶1节段 ,胎龄 3.5~8.5个月 ,平均 6个月。 (2 )正常组 :成人椎间盘 17个 ,取自 6例年龄为 2 0~ 36岁(平均 2 8岁 )意外死亡者的腰3~ 4 、腰4~ 5、腰5~骶1节段 ;死亡 2 4h内 ,无菌条件下纵行切开椎间盘 ,根据改良的T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