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8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与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研究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本组4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结果治愈45例,吻合口瘘1例,腹胀腹泻5例。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加速蛋白合成,减少体质量消耗,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进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7例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的30例作为对照组,空肠造口的2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第8d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略低于对照组的1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更为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且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是较佳的肠内营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彭有开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99-50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空肠造口肠内营养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行空肠造口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行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观察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效果好,可以明显加快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而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胃肠道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本组56例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结果56例患者中发生腹泻3例,腹胀6例,胃管阻塞1例,经相应处理后恢复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加速蛋白合成,减少机体能量消耗,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胃切除术后营养支持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小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16-1217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和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胃切除患者术后24小时鼻空肠营养管输注百普素,待肛门排气后改为能全力,观察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术后7天患者血浆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IgG和IgM浓度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别,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胃切除术后经鼻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实用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观察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糖、肝功能和电解质变化.结果:肠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6例均获痊愈.营养支持后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可满足胃瘫患者营养支持需求并且安全、经济、方便,对于容易发生胃瘫的手术推荐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9例胃切除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59例行胃切除患者在术后护理过程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严重的腹胀、腹痛、腹泻、吻合口瘘、腹膜炎等并发症。经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未引起血糖显著变化。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7 d。结论胃切除患者经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要求,经过优质护理患者痊愈,该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实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梁四海  胡立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77+179-177,179
目的解决术后胃瘫、肠瘘、晚期肿瘤及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问题。方法采用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置鼻空肠营养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0.0%,导管位置全部符合临床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要求,操作时间10~15min,导管留置时间最长为45d,置管、导管留置、经导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无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置鼻空肠营养管,是解决术后胃瘫、肠瘘、晚期肿瘤及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问题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作用及护理。方法将3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19例,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做好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置入空肠造口管,以管饲的方式提供肠内营养(EN)方法,常用于胃切除术后患者。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施行全胃切除术38例,其中25例患者在术中置入了空肠造口管,早期给予EN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全胃切除术后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伟  何俊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67-167
目的:探讨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对64例全胃切除术患者行手术后行mPJIP术后消化道重建,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营养指标检测的变化。结果:6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5±0.2)h,手术并发症5例(7.8%),死亡2例(3.1%),患者术后在体重改变、总蛋白改变、预后营养指数上显著。结论: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可降低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胃切除术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置入空肠造口管,以管饲的方式提供肠内营养(EN)方法,常用于胃切除术后患者.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施行全胃切除术38例,其中25例患者在术中置入了空肠造口管,早期给予EN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彭氏管在预防、治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食道空肠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107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应用彭氏管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07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例术后发生食道空肠吻合口瘘,经禁食、彭氏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腹腔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而愈。结论应用彭氏管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评价。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9年8月因胃癌施行全胃切除术87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T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静脉进行营养支持,监测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N组术后体重损失较TPN组少,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TPN组明显缩短,腹泻发生率高于TPN组(P<0.05)。两组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全胃切除)患者是安全可行,并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 65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均在术前将胃管和鼻空肠管经由鼻孔插入胃内,术中在消化道重建后由术者将鼻空肠管调整至十二指肠降部,术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先用生理盐水试滴,后用瑞素并逐渐加量;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调整,输入时间为4~6 d。结果 61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输注,21例(32.8%)出现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经调整输注速度或输注时间后,18例(85.7%)患者得到缓解,继续完成肠内营养。术后平均4~6 d患者可进流质饮食,逐渐过度到普通饮食,期间肠道功能得到恢复,营养状况得到改善。1例患者术后12 d,肠道功能才得以恢复。全组无肠漏发生。结论在重视胃癌手术后病理生理学改变的情况下,个体化营养方案的实施在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马国栋  张三荣  裴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61-3362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中空肠造口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将23例行全胃切除患者分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A组)17例和空肠造口组(B组)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睡眠情况、排痰不利、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咽喉疼痛、恶心、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睡眠不佳、排痰不利、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明显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显著提前.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瘘、腹腔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空肠造口,相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患者痛苦更小,心理负担更轻,更易于护理,康复更快,是一种有效、安全、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患者行心理护理、鼻肠管的护理、肠胃道并发症的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对全胃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及护理,121例患者中93例痊愈,26例好转,2例无效,痊愈率达98.3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既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又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防治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作用及比较其疗效之间的差别。方法择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20例,其中肠内营养组再随机分为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组20例及鼻胃置管肠内营养组20例,在伤后48h内实施鼻胃置管及鼻空肠置管后使用自配营养液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按84KJ/kg/d实施早期营养过渡支持,1周后两组患者都按照140KJ/kg/d提供营养支持。营养状况观察指标包括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以上指标在营养支持实施前测定1次,以后每周测定一次。结果肠内营养组亚内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营养组之间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中未发现患者出现误吸、腹泻、败血症等营养支持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是肯定的,是安全的,其中鼻空肠置管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比鼻胃置管肠内营养更具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鼻空肠早期肠内营养的营养护理。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加强营养护理,同时监测病情、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等。结果早期实施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通过加强营养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的加强营养支持,通过加强营养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7例SAP患者早期应用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2例发生轻度腹泻,腹胀3例,导管堵塞8例,其中1例重新置管,其余7例经反复冲洗后恢复正常;4例咽喉部疼痛不适,除常规口腔护理外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应用,35 d好转。治愈46例,1例带管出院。结论 SAP患者经鼻空肠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其治疗的重要环节,做好鼻空肠喂养管的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是SAP患者顺利实施肠内营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