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与治疗情况。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糖尿病病程、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血脂、肝功、肾功、血尿酸及治疗药物。结果受调查者中94.5%接受药物治疗。其中,37.9%单纯口服降糖药,24.1%单独应用胰岛素,29%接受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HbA1c的达标率分别为72.5%、54%、60.1%。口服降糖药中,1种降糖药(62.6%)和两种口服药联用(34.6%)方案比较常见;单药、2联用药、3联用药的达标率分别为78.1%,68.3%,100%。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是阿卡波糖(35.3%),其次为二甲双胍(27.4%)、磺脲类降糖药(10.6%),格列奈类药物(9.6%)。联合2种口服降糖药最常用的方案是双胍类+阿卡波糖(34.0%)、格列奈类+阿卡波糖(22.6%)、双胍类+格列奈类(18.9%)。治疗者中91.8%至少有1种伴随疾病,74.4%有2种或2种以上伴随疾病。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高血压病(71.6%)、血脂紊乱(27.9%)是最常见的2种伴随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66.0%)。结论东北地区患2型糖尿病军队离退休干部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国内调查水平,达到甚至高于国外糖尿病患者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格列关脲(Amaryl)治疗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口服降糖药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B组采用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持续观察治疗12周,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C)、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出现次数,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组FBG达标时间、HbAlc水平及出现低血糖次数、体重增加值均低于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组(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格列美脲(Amaryl)治疗,有更显著的降糖效果,临床应用安全,病人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及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共349例,其中合并MS者194例,观察19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以及各代谢异常组分控制达标水平.结果 老年T2DM合并MS者的比例为55.6%,体重指数(BMI)、餐后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TG)均高于T2DM不合并MS组,HDL-C低于不合并MS组(P<0.05).老年T2DM合并MS的患者中,91.2%应用药物控制血糖,以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9.3%、48.4%和36.1%;77.3%服用降压药物,以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主,分别为47.3%和46.2%;56.3%服用降脂药物,所占比例他汀类为34.8%,贝特类为71.4%.194例患者中,血糖各项均达标者占18.6%,血压整体达标者占40.9%,血脂四项全部达标者占29.3%.结论 老年T2DM合并MS的比例很高,虽然积极用药控制,但是各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率并不理想.对于血糖而言,在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给予艾塞那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中60例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中60例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塞那肽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FPG、2hPBG、HbA1c)、血脂指标(TC、TG)、体重指数、降糖达标率、C肽水平(FPC-P、2hPPC-P)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体重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降糖达标率、FPC-P、2hPPC-P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塞那肽对T2DM患者的降压降脂效果明显,降低了患者的体重指数,有利于改善内分泌功能,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例,给予诺和灵N皮下注射与瑞易宁口服;试验组30例,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与瑞易宁口服,疗程12周。结果12周后,40例患者HbAlc和空腹血糖达标水平分别为〈7.5%和≤6.7mmol/L,2组间HbAlc、空腹血糖和HbAlc+空腹血糖的达标率无差异(P〉0.05),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受试者例数相当,无严重低血糖事件,BMI平均增加0.43和0.66,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静息心率无明显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分别与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应用疗效相当,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同时测定血中胰岛素、血糖和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胰岛素、血糖、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SR),而且与血压、年龄和体重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男,64岁。患2型糖尿病5年,开始口服降糖药,后因血糖控制不理想采用口服降糖药加注射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每次12 U,每晚皮下注射1次,血糖控制尚可。6个月后自行停用胰岛素,但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3个月后再次联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用量用法同前。在使用2个月注射重组人胰岛素后,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口唇  相似文献   

8.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席云霞  张振文 《武警医学》2005,16(8):599-601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与磺脲类/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皮素(ET)、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观察血浆内皮素(ET)、微量白蛋白尿、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导素抵抗指数(IRA)、血脂、血压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4周后血浆内皮素(ET)、微量白蛋白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指数)下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降低.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明显降低T2DM患者空腹血浆ET水平,有益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减少尿微量白蛋白预防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9.
武天明  杨楠 《人民军医》1998,41(3):162-163
近年来,大量国产及进口的口服降糖药涌入我国医药市场,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故有必要阐述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1 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及主要品种  目前,国内应用的口服降糖药,按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三大类:(1)磺脲类降糖药:主要降糖机制是能刺激胰岛β-细胞及时分泌胰岛素及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品种包括第1代的甲苯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第2代按其降糖作用强弱依次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克糖立、格列齐特(达美康)和糖适平;第3代格列美脲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A组(n=80)和B组(n=80)。A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各项血糖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治疗前,且B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有效率(97.5%)高于A组(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锐30治疗,观察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方法停用原治疗方案,改为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结果未联合口服降糖药占53.2%,联合1种口服降糖药占19.7%,联合2种口服降糖药占18.0%,联合3种口服降糖药占9.1%。结论采用诺和锐30每日3次皮下注射治疗,安全、迅速、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罗洪涛 《人民军医》2010,(7):537-538
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控制血糖。血糖的控制,除需要生活方式干预外,药物治疗至关重要。而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1型糖尿病(TIDM)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而2型糖尿病(T2DM)以往治疗以口服降糖药为主,近年来,胰岛素在治疗T2DM方面有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糖尿病抑郁患者的情绪变化及与血清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4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187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153例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对入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抑郁测定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皮质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期间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4.4~8.0 mmol/L之间。结果胰岛素治疗前合并抑郁情绪及无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皮质醇水平分别为:(276.1±23.4)、(141.1±19.9)μg/L(P<0.01);胰岛素治疗后合并抑郁患者抑郁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0.51±0.13)、(0.68±0.21)(P<0.01),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为(162.4±17.3)μg/L(P<0.01)。治疗前抑郁指数与皮质醇呈显著正相关(r=0.674,P<0.01);胰岛素组治疗后抑郁指数下降与皮质醇下降呈正相关(r=0.525,P<0.05)。而口服降糖药组治疗前后抑郁指数及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胰岛素治疗后T2DM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与皮质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董威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65-966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是否达到蜜月期.方法:对48例空腹血糖>11.1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停药后的血糖情况.结果:治疗2~3个月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达到良好控制,且逐渐停用胰岛素后不需服用任何药物.结论:对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短期用胰岛素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且停药后可诱发较长时间(1~5年)的蜜月期.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和蕲蛇酶联合治疗无症状期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凯霞  朱兆恩  高华 《人民军医》2003,46(8):443-44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蕲蛇酶联合用药对 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 2型糖尿病 10 8例 ,随机分为单纯口服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和蕲蛇酶联合用药组 ,两组均治疗 2 0天后 ,比较馒头餐糖耐量试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二甲双胍和蕲蛇酶联合用药在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C肽值比空腹C肽值高出的倍数、胰岛素敏感指数、末梢血糖化血红蛋白、OGTT血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等值较单纯口服二甲双胍下降明显 (P <0 0 1)。结论 :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压、胆固醇的作用优于单纯服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了解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按血压状况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HP+DM组,71例,年龄62.15±9.75岁)与非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组(DM组,69例,年龄59.52±11.87岁),收集入选对象信息,测定患者SBP、DBP、身高、体重,BMI;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脂、血糖水平,分别进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P+DM组与DM组比较,SBP、DBP、BMI、体重、皮质醇、HbAlc、T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多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身高、体重、BMI、血压、血脂、FBS、FINS、C-P、HbAlc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较紊乱,且存在多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0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临床资料,在原有降糖方案上,联合或改用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控制高血糖。结果 10例患者经调整降糖方案,结合降血压、调血脂等综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在原有降糖方案上,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是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优选方案,它不仅安全有效,还减少了因完全更换方案带来的血糖波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常规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8/40)、20.0%(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均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佳,且利拉鲁肽对患者BMI、血糖、血脂的改善效果均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血糖、血脂及氧化应激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40例,糖耐量减低者(IGT组)37例,糖耐量正常者(NGT组)43例。分别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血糖、血脂、8-羟基脱氧尿苷(8-OHd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空腹胰岛素(FINS)等,计算0~10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急性胰岛素反应3-5(AIR3-5)、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AUC、AIR3-5、HOMA-IR及HOMA-B的关系。结果 IGT组、T2DM组SOD、AIR3-5、AUC显著低于NGT组(P<0.05)。IGT组、T2DM组LDL-C、TG8、-OHdG和MDA显著高于NGT组(P<0.05)。IGT组SOD、AIR3-5、AUC显著低于T2DM组(P<0.05),而LDL-C、TG、8-OHdG和MDA则显著高于T2DM组(P<0.05)。MDA、8-OHdG与FPG、TG、LDL-C呈正相关,与FINS、HOMA-B、AUC、AIR3-5呈负相关;SOD与FINS、HOMA-B、AUC、AIR3-5呈正相关,与FPG、TG、LDL-C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8-OHdG、SOD的独立影响因素是FPG、LDL-C;且8-OHdG、SOD是AIR3-5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以及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对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有显著影响,可能与T2DM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雅茹 《人民军医》2010,(10):785-785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75岁。15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控制饮食,适度锻炼,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阿卡波糖等,血糖水平控制理想。1年前因老伴去世情绪波动较大,之后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并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治疗,后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胰岛素(诺和灵)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