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拟于我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80例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术中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观察组切皮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时的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和心率(Heart Rate,H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为观察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对照组为同期未采用镇痛药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10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达100%,观察组的产程(7.25±3.50)h与对照组(9.60±4.15)h对比,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剖宫产率分别为9%和2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安全有效,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吉敬  邹彦 《医学信息》2007,20(3):257-25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膜外阻滞对围气管插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5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5例,术前一般情况(年龄、体重、身高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100mg,A组入室先行T3~4或T4~5间隙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成功后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ml,追加1%盐酸利卡因2.5μg/ml芬太尼混合液5ml、约15~20min后(针刺痛觉消失)麻醉阻滞平面固定后,同时给予扩容使血压接近入室水平,然后给予同B组全麻诱导和麻醉维持,术中微泵追加利多卡因混合液5ml/h,B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5mg.k-1,丙泊酚1~2mg.kg-1,芬太尼4μg.kg-1,维库溴铵0.1mg.kg-1,吸入氨氟醚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结果A组在诱导期和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诱导后MAP较术前低,其他各观测值均较接近入室基础值(P>0.05),B组在诱导后MAP较术前低,气管插管时、插管后1min、心率,平均动脉搏压明显高于入室水平(P<0.05);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血压明显高于入室基础值(P<0.05);拔管时、拔管后1min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心血管的有利影响是降低插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稳定了循环功能,降低了应激反应,使麻醉更平稳。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状态下神经肽Y(Neuro peptide Y,简称NPY)的变化,旨在探讨阻滞麻醉前后血浆NPY的含量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的实施,常给病人带来呼吸、循环及内分泌等的严重干扰[1-3].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所收治的94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取全身麻醉,并于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实验组患者术中采取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相结合的方式,术后同样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运用于肺癌手术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茯苓多糖对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茯苓多糖对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观察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2)吕苏成,曹玛莉,曹巧莉现有资料证明,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且是一种很强的免疫增强剂[1~4]。我们也曾证明它能增强正常和荷瘤小鼠及老年人的免疫功能[5,6],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R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拟择期进行MR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SAPB联合全麻.比较术后2、6、12、24 h时,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指标水平;记录术后3 d内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6、12、24 h时,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P物质(Substance P,S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疼痛介质、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恶心发生率3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14%(P<0.05).结论:SAPB联合全身麻醉有利于减轻MRM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水平,并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住院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对照组(仅全身麻醉),每组各28例,观察并监测两组患者在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和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清醒及拔管时间以及全身麻醉用药的总量。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术中探查、拔管时HR、BP较对照组明显稳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在术毕至拔气管时间上较观察组长,且对照组较观察组麻醉用药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应用,能明显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术毕清醒快、不良反应少,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0例),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天发热、咳痰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CD3+...  相似文献   

11.
郭青 《医学信息》2019,(24):75-77
目的 探讨采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骨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n=28)及观察组(n=32)。对照组于骨科手术中选用全麻方式,观察组术中选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比较两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镇痛效果(VA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对照组T1、T2时间点MMSE评分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压、心率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血压降低,心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均具有良好镇痛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更小,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邢均 《医学信息》2019,(1):122-124,130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应激反应及不良事件。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术治疗的84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行全麻+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合格率、异氟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后、建立气腹后、术毕时的应激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结果 观察组麻醉合格率为92.85%,高于对照组的71.43%,且观察组异氟醚的用量为(16.21±4.11)ml较对照组的(30.74±5.74)ml少,麻醉苏醒时间为(10.21±2.43)min较对照组的(16.91±1.74)min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建立气腹后、术毕时的观察组HR分别为(80.64±7.53) 次/min、(77.47±9.78) 次/min、(78.52±7.92)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1.39±8.92)次/min、(94.69±7.80)次/min、(93.68±8.47)次/min;观察组SBP分别为(138.26±11.21) mmHg、(143.23±15.84) mmHg、(145.74±14.09)mmHg,低于对照组的(146.79±10.41) mmHg、(152.76±14.18) mmHg、(156.18±10.21)mmHg,DBP分别为(76.03±5.26) mmHg、(77.92±8.71) mmHg、(79.81±9.23)mmHg,低于对照组的(82.56±6.37) mmHg、(93.68±8.34) mmHg、(92.31±9.57) mmHg (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11.90%)低于对照组(30.95%)(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宫颈癌手术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稳定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减少手术应激,且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王海霞 《医学信息》2019,(20):100-102
目的 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临床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10例产妇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腰麻,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效果、肌肉松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麻药用量、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肉松弛效果为100.00%,优于对照组的8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3.31±0.89)min、术中出血量(130.51±24.70)ml、麻药用量(20.33±8.45)mg、疼痛评分(2.88±0.9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71±0.69)min、(158.88±22.81)ml、(43.27±1.13)mg、(5.02±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佳,肌肉松弛理想,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曲红  吴鹏  徐超 《医学信息》2019,(8):109-112
目的 观察肺康复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肺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72例NSCLC并接受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都遵医嘱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康复干预。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肋间导管置留时间,分别在术前1 d、术后4周记录患者改良版伯格呼吸困难量表(MB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27.73% vs 52.74%)和肋间导管置流的时间[(5.48±0.87)d vs (7.34±0.92)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和MB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和MB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行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康复干预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减短患者术后肋间导管置留时间,改善其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为(6.12±1.19)min、平均拔管时间为(7.08±1.16)min、平均唤醒时间为(12.03±1.16)min、完全清醒时间为(16.19±1.31)min,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患者在全麻时的药物用量更少,术后拔管及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对于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此外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CD8+T细胞、CD4+ T/CD8+T、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CRP、IL-6、SAA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D4+T、CD8+T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炎症因子各指标的上升程度及免疫细胞水平的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术后的急性期炎症反应,弱化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白茹  陈永侠  王莉 《医学信息》2018,(20):170-172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CD4+/CD8+比值、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CD4+/CD8+比值(21.24±3.26)与对照组(21.36±3.4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CD4+/CD8+比值(30.41±4.50),高于对照组(23.37±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和整体治疗效果,同时还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高平面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对29例无明显心肺疾患的择期手术成年病人于硬膜外麻醉前后进行肺功能测试和血气分析。结果:麻醉后肺活量,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补呼气量、补吸气量、最大通气量及最大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的呼气流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提示选择高位硬膜外阻滞时对肺通气功能有一定影响,应用时应有呼吸支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王彬彬 《医学信息》2019,(24):113-114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胸腔镜下手术,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在麻醉诱导后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在单肺通气过程中采用间歇性IPPV或萎缩肺持续正压通气,并相应的调整呼吸参数。比较不同时间(麻醉前、双肺IPPV、单肺的IPPV 30 min、IPPV 60 min、IPPV 90 min、双肺IPPV 15 min)血压(MAP)、心率(HR)以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 麻醉前、双肺IPPV、单肺的IPPV 30 min、IPPV 60 min、IPPV 90 min、双肺IPPV 15 min时间段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IPPV与单肺IPPV在鼻导管吸氧(FiO2)、T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肺通气可使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侧肺萎缩满意,在PaO2下降的情况下可有效维持呼吸正常,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肿物切除术中应用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乳腺肿物切除术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喉罩吸入全身麻醉,观察组行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NK细胞、CD_3~+及CD_4~+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20%、16.83%,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乳腺后间隙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肿物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显著,且能减少对免疫功能影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