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传统危险因子(如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只解释了50%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AS)均是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认为,CRP在血管损伤过程中起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5 2例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和63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8小时内,7天,1 4天血清CRP浓度,并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RP浓度。同时应用B超检测各组病人颈动脉斑块数。结果 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3个时段血清CRP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 . 0 1 ,P <0 .0 5 ) ,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CRP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 .3 1 ,P <0. 0 5 ) ,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则呈显著正相关(r=0 .5 2 ,P <0. 0 1 )。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P <0 . 0 5 )。结论 血清CRP浓度在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00例T2DM患者和78例正常老年人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C(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2 h胰岛素(2 h-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hs-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结果 T2DM组BMI、FBG、2h PBG、HbA1C、FINS、2h-FINS、 HOMA-IR、LDL-C、UA、UAER、IMT和 hs-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DM按hs-CRP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组,各组hs-CRP与HOMA-IR、LDL-C、UA、UAER、IMT均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hs-CRP作为一项炎症指标,对T2DM、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危险性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损害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5.
樊华 《实用老年医学》2013,(12):1012-10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合并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12例T2DM患者分为2组,合并有血管并发症的为A组(n=51)、无血管并发症的为B组(n=61),并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53),观察并比较各组hs-CRP及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结果A、B组的hs-CR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B组之间hs-CRP、HbA1c、FPG、TC、TG、LDL-C水平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HbA1c、TG、TC、LDL-C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hs-CRP在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hs-CRP有利于临床判断T2DM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T2DM病人800例,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为两组,其中无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31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269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2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72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22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D组)3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hsCRP浓度,比较T2DM各组与对照组的hsCRP水平.结果 T2DM各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UAER的增高而升高.结论 hsCRP为DN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且随DN病程的进展,hsCRP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
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T2DM病人800例,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为两组,其中无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31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269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2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损害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是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对高血糖、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多元醇途径和炎症反应等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新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炎症反应与胰岛素抵抗(IR)及糖尿病(D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临床上敏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本研究了解2型DM(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hs-CRP与IR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而慢性炎症过程在AS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反应最灵敏的指标,而且是AS的独立危险因子.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程判断及疗效观察的指标[2].本研究以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对其血清hs-CRP、D-二聚体的影响,并通过超声观察治疗前后颈AS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采用1995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记分评定。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者正相关(r=0.682,P<0.01)。结论hs-CRP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程,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宁世金  黄载文  杨开杰 《内科》2008,3(5):730-731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闭塞性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重要的炎症标志物之一,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测定200例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和hs-CR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探讨脑梗死患者Hcy与hs—CR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RP(hs—CRP)的水平与老年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取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标本92例,稳定期脑梗死患者8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95例作对照(对照组),比较3组间血清超敏CRP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复发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提示血清hs—CRP水平的检测在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法:检测并比较62例单纯T2DM患者和68例T2DM并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和其他有关生化指标。结果:伴冠心病的T2DM组的hs-CRP水平、血压、体质指数、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均明显比单纯的T2DM组高。结论:检测hs-CRP有助于对T2DM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黄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0):979-980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急性相蛋白,在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时浓度迅速升高,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及脑梗死的形成。hs—CRP浓度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降低hs-CRP水平可减少缺血性卒中复发,改善预后.hs—CRP作为一种新的脑梗死的危险标志,通过检测其血浆基础水平可预测脑梗死的发生,但hs—CRP与患者年龄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年龄及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年龄及梗死体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下肢动脉超声,探讨hs-CRP与急性脑梗死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0例对照组进行观察.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hs-CRP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含量、下肢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hs-CRP水平与下肢动脉IMT及斑块数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hs-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症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T2DM)人群伴发大血管并发症为一般人群的2~4倍(男)和3~6倍(女),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糖尿病(DM)的重要大血管并发症,早期预防和治疗CHD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在众多炎症因子中,C反应蛋白(CRP)最可能与糖尿病相关[2],研究[3]显示T2DM患者动态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hsCRP与T2DM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相关性,以及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长期随访研究"的研究对象中,172例7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内膜中层厚度(IMT)1.3mm诊断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根据有无斑块及斑块回声的特点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扁平斑块和硬斑块)和易损斑块组(软斑块和溃疡型斑块)。同时测定hsCRP、血脂、血清肌酐、尿酸。结果颈动脉斑块组(n=131)血清hsCRP为(3.2±2.5)mg/L,显著高于无斑块组〔(2.0±1.8)mg/L,n=41,P=0.005〕。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血清hsCRP水平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RR=1.299,95%CI=1.052~1.604,P=0.015)。进一步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血清hsCRP为(4.2±2.5)mg/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2.5±2.2)mg/L〕和无斑块组(P0.001)。后两组之间血清hsCRP则无显著差异(P=0.278)。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血清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易损斑块组的血清hsCRP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相关,易损斑块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斑块者和稳定斑块者;并且这种相关性在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都存在,未观察到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