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CD 4 5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 ,随机分组胃饲生理盐水、高剂量中药、低剂量中药、环孢素A(CsA) ,并设正常对照 ,第 10d分别称体重、计算外周血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骨髓CD 4 5细胞。结果 :中药组小鼠体重、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CD 4 5细胞显著高于空白模型组和CsA组 ,而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的骨髓造血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造血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以重组的GM-CSF和IL-3作用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实验采用再障小鼠血清加入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同时设立正常小鼠血清培养组和无小鼠血清培养线平行对照组。结果:通过超微结构和DNA裂解分析证实,再障血清诱导骨髓细胞发生凋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再障血清随浓度的增高,其导DNA裂解百分率逐渐加强。结论:再障血清导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3.
免疫介导再障小鼠脾淋巴细胞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重组的GM-CSF和IL-3作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正常小鼠骨髓细胞与再障小鼠淋巴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正常骨髓细胞组,再障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线及正常骨髓细胞和正常脾淋巴细胞共培养线等三个平行对照组,分别于培养第0,2,4,8,12,18,24,36h收取标本,结果表明实验组第8h后各时点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1)流式细胞仪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实验组在第8,18,24,36h分别为38.7,40.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自身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模型,并分析该小鼠模型的免疫特性,探讨不同类型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离雄性B6(C57BL/6)外周淋巴结,并制成淋巴细胞制成悬液,予不同淋巴细胞数经尾静脉注入杂交1代(F1)小鼠(cBy/B6F1),不同时间段处死小鼠,分析外周血及骨髓,观察其造血功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regs和CD8+T-regs亚群的变化。结果:实验证实注入雄性B6外周淋巴结淋巴细胞,可建立免疫介导的AA小鼠模型;输入淋巴细胞数量是决定受体小鼠骨髓抑制的关键,当输入淋巴细胞数达到10×106/只,可建立AA小鼠模型,淋巴细胞数达到40×106L-1时,受体小鼠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在14~20d内死亡;受体小鼠血细胞下降与雄性B6外周淋巴结淋巴细胞注入时间相关,随着时间的增加,血象呈进行性下降。同时还发现在AA小鼠模型中CD4+和CD8+调节性T细胞亚群有显著变化,与正常F1小鼠相比,受体小鼠CD4+CD25+细胞、CD8+CD25+及CD8+CD28-细胞群明显减少,分别为(1.7+0.9%vs14.4+9.3%)、(2+0.5%vs8.45+0.4%)和(16+0.6%vs39.45+1.2%)。结论:不同亚群在A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不同作用,CD4+CD25+/CD8+CD25+细胞可能在AA的启动阶段起作用,而CD8+CD28-则可能是小鼠骨髓损伤的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在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发病时和发病过程血浆中TNF-α含是一种脾细胞诱生TNF能力和脾细胞中TNFmRNA的表达的改变。结果发现:再障时血浆中TNF升高,而且随病情的发展TNF的量逐渐增多;而脾细胞诱生TNF的能力却下降,脾细胞TNFmRNA的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在再障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血病干细胞(SCL)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基质细胞 (BMSC)及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9例AA和33例正常骨髓标本。体外长期培养扩增BMSC,并收集悬浮细胞。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T-PCR-ELISA)检测SCL基因在BMSC和悬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率,并以管家基因β2微球蛋白(β2M)为内参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SCL基因在AA的BMSC中的表达率(22.2%)低于正常对照组(69.7%,P<0.05)。SCL基因在AA的悬浮细胞中的表达率(87.5%)高于其对应的BMSC(P<0.05)。PCR-ELISA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CL基因在正常对照组悬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对应的BMSC(P<0.05)。结论:SCL基因在AA的BMSC中的相对低表达状态提示可能与AA造血调控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GATA-3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BMSC)中表达的情况,探讨AA发病的免疫机制。 方法: 采集9例AA患者的骨髓标本及34例正常骨髓标本,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后体外扩增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运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GATA-3基因的表达程度,并对其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GATA-3基因在正常和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均有一定的表达。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GATA-3的表达水平较正常高。 结论: 转录因子GATA-3基因可在正常和再障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并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及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参与AA发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1和GATA-2基因在再障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的情况.方法体外扩增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运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GATA-1和GATA-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其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比较.结果 GATA-1和GATA-2基因在正常和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均有一定的表达.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GATA-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低;而GATA-2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和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均以GATA-2的表达占优势.结论转录因子GATA-1和GATA-2基因可在正常和再障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并可能影响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作用,对再障等血液疾病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GATA-1和GATA-2基因在再障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GATA-1和GATA-2基因在再障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运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GATA-1和GATA-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其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比较。结果 GATA-1和GATA-2基因在正常和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均有一定的表达。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GATA-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低;而GATA-2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和再障的骨髓基质细胞中均以GATA-2的表达占优势.结论 转录因子GATA-1和GATA-2基因可在正常和再障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并可能影响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作用,对再障等血液疾病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芪体外作用对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SCF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AMI)对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干细胞因子(SCF)的影响。方法 在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AMI(终浓度分别为40mg/L,400mg/L)作为药物1组,药物2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IMDM培养液,检测各实验组培养体系中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数,同时,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透析浓缩成冻干粉,经IMDM液稀释后作为条件培养液,分别加入到高增殖潜能的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培养体系中,检测各实验组培养上清液中所含SCF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药物组的CFU-F数及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BMSCM)中SCF的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 一定浓度的AMI可促进贫血小鼠骨髓CFU-F增殖。刺激其骨髓基质细胞分泌SCF。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30只小鼠分3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再障模型组、MSCs治疗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单纯照射组仅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再障模型组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输注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1×106cell/只,MSCs治疗组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输注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1×106cell/只,3d后输注人骨髓MSCs1×106cell/只。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及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CD4+/CD8+、NK细胞变化及与造血的关系。结果: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单纯照射组、MSCs治疗组外周血象第7d开始下降,21d血象恢复正常。再障模型组外周血象第7d开始持续性下降,至21d血象仍未恢复。照射后7d,各组小鼠间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无明显差异,但MSCs治疗组NK细胞低于单纯照射组和再障模型组(P0.05)。照射后14d3组CD4+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CD8+细胞则表现不同,再障模型组与MSCs治疗组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至照射后21d,MSCs治疗组CD8+、NK细胞与单纯照射组相近、而模型组则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和MSCs治疗组;MSCs治疗组小鼠股骨病理切片中脂肪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再障模型组,与单纯照射组结果一致。结论:MSCs输注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促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血管新生抑制因子γ干扰素(IFN-γ)、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中的含量,以探讨血管新生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初治重型AA(SAA组) 8例、非重型AA(NSAA组)10例,对照组7例,动态观察5例AA患者,将治疗前后分为初治组和有效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骨髓VEGF、bFGF、IFN-γ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TSP。结果:SAA组和NSAA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降低、IFN-γ、TSP均升高(P<0.05),其中SAA组VEGF、IFN-γ、TSP(MnX)差异更明显(P<0.01)。SAA组与NSAA组之间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有效组VEGF高于、IFN-γ、TSP低于初治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只有IFN-γ有显著差异。结论:促血管新生因子水平低,抑制血管新生因子水平升高可能是AA微血管密度减低、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发生原因之一,血管新生调节因子水平与骨髓造血功能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通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脾指数、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以及~(125)I-UdR掺入试验,探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模型发病中的作用。从腘窝淋巴结称重试验和~(125)I-UdR掺入试验结果表明,DBA/2小鼠淋巴细胞输给BALB/c小鼠可以引起GvHR,而且呈细胞量依赖关系,但再障小鼠的皮肤、肠、肝、脾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GvHR,脾指数毫无例外地明显降低,而且再障小鼠并不因输入细胞量增加而表现发病率增加,存活期缩短现象,提示GvHR在免疫介导小鼠再障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与 Smad3 的表达下调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生的可能关系。 方法 取 20 例重型再障患者骨髓 MSC,分离制备出 Flk1+CD34–MSC 后进行以下试验:①体外定向诱导 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成脂分化情况,油红 O染色法鉴定脂肪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分化过程中脂蛋白酯酶(LPL)基因的表达;②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SC 中 TGF-β1 及 Smad3 的表达,用 ELISA 检测 MSC分泌 TGF-β1 的能力;③观察不同剂量(0、5、10、15、20 ng/ml)TGF-β1 对再障患者骨髓 MSC 成脂分化和增殖的影响。以 7 名健康成人的骨髓 MSC 相应检测为对照。 结果 再障患者骨髓 MSC 经 4 d 培养后即分化为脂肪细胞,而健康成人骨髓 MSC 中仅见少量细胞出现脂肪滴。再障患者 MSC 培养 4 和 8 d 时 LPL 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 0.091 ± 0.028、0.142 ± 0.033,均高于健康成人骨髓 MSC(分别为 0.021 ± 0.011 及 0.049 ± 0.010,均 P < 0.01);而 TGF-β1 及 Smad3 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成人骨髓 MSC,TGF-β1 分泌水平(3.4 μg/L ± 0.9 μg/L)也明显低于健康成人骨髓 MSC(11.6 μg/L ± 1.2 μg/L,P < 0.01)。在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仅加入 5 ng/ml 的 TGF-β1 即可明显抑制再障患者骨髓 MSC 向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同时促进其增殖。 结论 再障患者骨髓 MSC 中 TGF-β1 及 Smad3 表达水平的显著下调可能参与了再障的部分发病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控制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关键亚型,体外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cyclin 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 方法: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的方法分离脐带血CD34+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cyclin D各亚型的表达以筛选其关键亚型;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观察再障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形成的影响;再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再障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cyclin D关键亚型表达的影响。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控制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cyclin D关键亚型为cyclin D3;再障血清可以显著抑制脐血CFU-GM的形成,并分别可以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抑制cyclin D3亚型的表达。 结论:Cyclin D3是控制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关键cyclin D亚型,再障血清可以抑制其表达,这可能是再障造血抑制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和方法:采用RT/PCR和定量酶标标准化的测定方法,检测了先患(丙型或戊型)肝炎后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先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后患丙型(或戊型)肝炎的阳性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清组中HCV-RNA的阳性率分别是579%和289%,二者差异显著(P<005);HEV-RNA阳性率分别是24%和259%,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单个核细胞组中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18%和105%;HE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37%;HEV-RNA在粪便中的阳性率32%和37%,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不直接影响造血细胞的基因表达,仅使造血微环境有一定改变,引起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对造血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探讨红细胞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间及机体免疫功能和CAA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酶标比色法、免疫比浊法、单克隆抗体免疫萤光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等 ,观察比较CAA患者和对照组的各项免疫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CAA患者IgG、IgA、IgM、CD5 8、RBC C3bRR等显著降低 (P <0 .0 1) ,CD3、CD4、CD8、CD4 /CD8比值等明显异常。结论 CAA患者表现多种免疫功能改变 ;主要在骨髓内分化、增生的红细胞、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下 ,在骨髓外分化、增生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多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