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种沙土鼠急性脑缺血及其高压氧治疗后,脑组织光镜下见血管扩张充血,红细胞聚集,神经细胞肿大,胞浆内有空泡,细胞核变小,细胞膜不完整;以缺血60min 组为著,253.25kPa 纯氧治疗组最轻。电镜下见缺血60min 重灌流80min 组神经元细胞的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嵴短,排列不规则,有空化,而253.25kPa 纯氧治疗组大多表现为轻度受损变化,内质网、线粒体数量减少,形态基本正常。提示高压氧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有利于缺血区的结构恢复。  相似文献   

2.
米酵菌酸中毒小鼠肝和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米酵菌酸中毒小鼠肝和脑神经细胞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米酵菌酸中毒的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米酵菌酸,2h后取其肝组织、大脑皮质,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细胞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光镜下见米酵菌酸中毒小鼠肝细胞空泡样变性。电镜下可见肝细胞、脑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内嵴断裂、模糊或消失,部分线粒体髓样变和空泡变性;基质局部或全部空亮,呈囊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脑神经细胞核周间隙局部增宽;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周间隙扩张,呈空亮的囊泡样结构;突触小泡减少。上述线粒体内嵴和膜结构的病变随米酵菌酸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米酵菌酸主要损伤小鼠肝、脑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功能,是导致小鼠中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急性脑缺血与再灌流动物模型中采用硝酸镧块染法对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示踪。电镜下发现正常组织镧盐不能进入细胞内;而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流组细胞膜受损,镧离子即可在线粒体外膜又能在线粒体内嵴处沉积。该方法示踪神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简便易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脑缺血后的最佳溶栓时机和溶栓方法,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实验应用不完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流的同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并于缺血后12h和24h取材,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不完全脑缺血持续组与不完全脑缺血3h、6h再灌流三组均有血管扩张,神经细胞部分溶解,线粒体部分溶解。但是,再灌流组损害较不灌流组明显减轻。结论再灌流时间应限制在缺血6h以内,再灌流前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余明  刘冀清 《铁道医学》1998,26(1):27-28
寻找脑缺血后的最佳溶栓时机和溶栓方法,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实验应用不完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流的同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并于缺血后12h和24h取材,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 不完全脑缺血持续组与不完全脑缺血3h、6h再灌流三组均有血管扩张,神经细胞部分溶解,线粒体部分溶解,但是,再灌流组损害较不灌流组明显减轻。结论 再灌流时间应限制在缺血6h以内,再灌流前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体质量290~31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异丙酚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用改良Longa法制成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2 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光镜检查异丙酚组细胞肿胀坏死明显减轻,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明显减少.再灌2 h后对照组凋亡细胞比率、凋亡细胞阳性率、TUNEL阳性率均较假手术组高(P<0.01),异丙酚组凋亡细胞阳性率、TUNEL阳性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异丙酚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linastatinUTI)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造成全脑缺血 5min ,然后恢复血流 ,造成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 2 4只沙土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Ⅰ组 )、缺血组 (Ⅱ组 )、预防组 (Ⅲ组 )、治疗组 (Ⅳ组 ) ,每组 6只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 2 4h时血清、脑组织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测定。采用SA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 ,各组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A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光镜、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 脑缺血组存活 2 4h时 ,脑组织、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下降 (P <0 .0 5 ,vsⅠ组 ) ;光镜显示 :海马CA1区细胞肿胀 ,细胞间隙增大 ,部分细胞核呈不规则固缩、深染。电镜显示 :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嵴断裂、边聚 ,多聚核蛋白体解体成单体 ,核膜模糊 ,核内染色质稀疏 ,边聚。Ⅲ组、Ⅳ组与Ⅱ组相比 ,脑组织及血清中MDA含量减少 ,SOD活性提高 ;光镜显示 :海马CA1区细胞间隙稍有增大 ,只有个别细胞核固缩 ;电镜显示 :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膜等膜性结构损伤减轻 ,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出现大量多聚核蛋白体 ,Ⅲ组和Ⅳ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抑制沙土鼠iNOS表达改善缺血性脑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磊  赵士福  宋川  袁媛  田洪 《重庆医学》2005,34(3):383-38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皮层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及其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30min再灌流模型.用电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脑皮层一氧化氮生成、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再灌流期沙土鼠脑皮层中NO的含量显著增加,3型NOS均有表达,缺血再灌流第2天,iNOS的表达最为明显,同时NO的生成达到高峰.缺血再灌流第1、2、3天,沙土鼠脑皮层均可见凋亡细胞,以第2、3天更为明显.高压氧暴露能明显抑制iNOS表达,减少NO生成,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结论高压氧能抑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流期脑皮层NO生成,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MMP-9、GFAP动态表达及与血脑屏障形态、功能关系的研究,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L-NAME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损伤组,L-NAME治疗组。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的MMP-9蛋白、GFAP蛋白的表达,电镜研究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或溶解;脑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空泡化,内皮肿胀,基底膜厚薄不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增高,MMP-9、GFAP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NAME治疗后,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下降,MMP-9、GFAP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脑毛细血管、神经细胞、突触及基底膜等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L-NAME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MMP-9、GFAP表达,清除自由基和调节星形胶质细胞适度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探讨呆聪液对痴呆大鼠脑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40只SD老龄(22月龄)大鼠制成脑痴呆模型,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呆聪液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的痴呆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姐痴呆大鼠神经细胞核内出现空泡,胞浆内线粒体肿胀、数目减少并且出现絮状斑块。呆聪液治疗组鼠脑神经细胞核内泡消失,线粒体肿胀、嵴脱失现象得到改善,使细胞线粒体数目增多,脂褐素颗粒减少,并能修复神经纤维髓分离等病变  相似文献   

11.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DNF与NGF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相应的脑组织细胞形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 h上升,6 h达高峰,24 h回落;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无异常神经细胞,模型组各亚组中异常神经细胞于缺血再灌注2 h时明显增加,6 h受损最轻,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异常神经受损程度变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 ,脑组织病理改变的特点和时程。方法 :采用改良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模型 ,阻塞大脑中动脉 2小时 ,再灌流 0 5~ 48小时 ,TTC和HE染色观察缺血部位、面积 ,神经元渐进性改变的特点。结果 :再灌流 0 5小时有灶性缺血区 ,2 4小时缺血性损伤面积最大 ;6小时内神经元主要为急性期改变即神经元肿胀和浓缩 ;后出现神经元不可逆变性 ,2 4小时形成梗塞区。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不仅与缺血的时间、程度且与再灌流时间有关 ,缺血再灌流时神经元经历了可逆变性、不可逆变性和梗塞区形成的变化过程。因此本结果为脑梗塞治疗时间窗的选择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山莨菪碱对脑组织[Ca2+]i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Ca2+]i明显升高(P<0.01),而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山莨菪碱治疗组脑组织[Ca2+]i较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亦明显减轻.提示山莨菪碱可能通过Ca2+拮抗及膜稳定作用对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 (GM1 )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后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影响。方法 :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放血的方法制成大鼠不完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以还原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后大脑皮层NOS阳性神经细胞变化及GM1 对其的影响。结果 :大脑皮层在缺血 3 0min时NOS阳性细胞数最高 ( 12 .83± 4.49) ,再灌注 2h、12h、2 4h、3d后逐渐下降 ,5天时恢复正常水平。而GM1 能防止脑缺血及再灌注后NOS阳性神经细胞变化。结论 :GM1 对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后大脑皮层NOS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闭塞大鼠四条动脉的全脑缺血模型,用光镜观察缺血30min及再灌流不同时期大脑皮层和海马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①病变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②病变主要发生在缺血后的再灌期,在再灌后的72小时,病变显著和出现各种特征性改变,③在海马见到的病变要比大脑皮层明显、深刻得多,海马是缺血性脑损伤的最易感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药新复方制剂复原再造胶囊对全脑缺血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氧化应激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灌注致全脑缺血小鼠模型, 以Morris水迷宫和跳台试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 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 大脑皮层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增加。复原再造胶囊于造模后灌胃给药14 d, 能明显改善全脑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减少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和丢失, 提高大脑皮层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结论 复原再造胶囊可通过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提示该药具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白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东菱克栓酶组(8BU/kg)。用4条血管关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脑缺血30min后再灌6h,观察CA_1区海马锥体神经细胞光镜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光镜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在东菱克栓酶组中显著较对照组轻,而且光镜定量分析发现东菱克栓酶组的神经细胞存活率为87.32%,而对照组仅56.42%,在受损的神经细胞中,有严重坏死变性者在东菱克栓酶组中仅7.53%,而对照组高达30.33%,为东菱克栓酶组之4低。以上从形态学上证明东菱克栓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确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We have found that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RSM)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in ischemic brain injury, which attracted u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SM on apoptosis of neurons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The apoptotic cells in ischemic brains at different reperfusion intervals were tested with the method of TdT-mediated dUTP-DIG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and the effect of RSM on the apoptosis of neurons was studied in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LMCA) occlusion in rat models (n = 1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w scattered apoptotic cells were observed in right cerebral hemisphere after LMCA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 and that a lot of apoptotic cells were found in left ischemic cerebral cortex and caudoputamen at 12 h reperfusion, and they reached peak at 24-48 h reperfusion. However, in rats pretreated with RSM,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in left cortex and caudoputamen reduc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neuronal damage was much milder at 24 h reperfusion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aline-treated rats. From this study, we conclude that administration of RSM can reduce the apoptotic of neurons induced by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and afford significant cerebroprotection in the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相似文献   

19.
陈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3):263-265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水、Na+、Ca2+含量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花预处理组,每组10只。用Zeal Longa 5级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水、Na+、Ca2+含量。结果:红花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水、Na+、Ca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水、Na+、Ca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红花预处理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水肿和Ca2+超载作用,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制作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 (4V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以川芎嗪为对照 ,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脑组织钙含量的影响。结果 :灯盏花素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 (P <0 0 1)和脑组织钙含量 (P <0 0 1)。结论 :灯盏花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钙内流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