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进展期胃癌中采取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择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1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方式分为A、B两组,各75例,A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B组:开腹胃癌根治术,针对两种手术方案的具体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用时均短于B组,且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针对处于进展阶段的胃癌患者可优先考虑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并缩短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快速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TPN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进展期胃癌施行根治性胃切除(RG),术后应用TPN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对55例进展期胃癌病人分别在术前和术后9d检测外周血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CH50,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RG术...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胃肠道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首位。好发于胃窦(50%~55%),其次是胃贲门管区(40%-45%),其余5%~10%为胃体及大弯部。其男性多于女性。内窥镜的应用对胃癌早期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CT在诊断胃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特别是中晚期的患者检查诊断率明显升高。它简便有效,不仅能确定诊断癌症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范围,且能诊断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4式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7例进展期胃癌D4式淋巴廓清术病例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存活5年后死亡4例、3年后死亡2例、2年后死亡2例、1年内死亡1例。结论D4式淋巴廓清术是安全、合理和可行的,宜在继续探索的基础上,在适宜病例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多层螺旋CT(MSCT)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胃癌患者48人.结果 胃壁增厚41例,厚度从3.0~10cm不等,其中37例增厚的胃壁呈不规则状,4例较规则.48例中转移至肝脏4例、肺2例、肾上腺1例;种植转移至网膜、系膜引起其增厚的2例,腹水2例.48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24处出现肿大淋巴结.全部病变在CT图像上均显示,均可作出定位诊断,CT定位诊断率为100%.36例行手术治疗者,MSCT评估可切除者即可行根治术者23例,不能切除即行单纯姑息手术者13例,手术证实行根治术者22例,行姑息手术者14例,MSCT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94.44%.结论 多层螺旋CT以其独特的优势、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显著地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分型有较大的帮助,是目前最可靠、最具潜力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35例以门静脉期更著;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各12例,远处转移ll例;增强分期准确性87.5%。结论 多层螺旋增强可对胃癌作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7.
21例婴幼儿进展期坏血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的营养性疾病。本病现已少见,本文收集21例,就其骨骼系统X线表现进行讨论,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佟鹏  梁瀛 《现代保健》2011,(23):108-109
目的 探讨西门子Emotion 6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9月~2010年7月本院收集的30例胃癌患者行西门子Emotion 6螺旋CT检查,分析其CT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CT检查结果与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相符.结论 CT检查对于胃壁、腹腔脏器及淋巴结浸润的情况能够给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并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36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分析螺旋CT表现。结果:cT清楚的显示了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螺旋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PN)对进展期胃癌(AGC)病人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对1989年至1993年于本院外科施行胃癌切除术的AGC病人作回顾性分析。随访至1997-06-30,随访率达94.8%。排除失访、非胃癌死亡及术后并发症者,共246例AGC病人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82例,女64例,平均年龄58.3岁。54例接受围手术期PN。运用寿命表法估算逐年生存率,并以年龄、性别、术前血清白蛋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与电子胃镜对胃癌诊断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螺旋CT与电子胃镜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内镜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优于螺旋CT,对于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相近,判断术前分期是CT的独到优势,故对于胃癌的术前检查应重视二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刘天 《东方药膳》2021,(20):52-53
目的:对胃癌患者进行螺旋CT、气钡双重造影方式进行对比,比较具体效果.方法:胃癌就诊时间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间.分别采用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扫描仪进行应用,层厚、层距都为7.5mm,将电压设置在100-140kv之间,随后对多排螺旋CT对胃癌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胃癌患者中使用螺旋CT检查,其中阳性人数、...  相似文献   

13.
刘久锋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05-210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传统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为胃十二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胃镜检查,但这两种方法只能观察胃黏膜表面的病变,而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是否有侵犯以及腹腔脏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信息对临床医生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胃癌CT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MS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探讨其对胃癌浆膜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54例胃癌浆膜层侵犯的患者CT资料,分析MSCT三期扫描的影像特点,结合MPR判断胃癌浆膜侵犯,与临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横轴位图像显示胃癌浆膜面侵犯检出率为64.8%(35/54).横轴位结合MPR显示胃癌浆膜面侵犯的检出率为85.2%(46/54);比较两者对胃癌分期的检出率可以发现横轴位结合MPR对T分期检出率明显高于横轴位T分期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期扫描结合MPR图像能提高胃癌浆膜侵犯的诊断的检出率,提高患者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能谱CT影像组学对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胃癌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CT平扫与能谱CT增强扫描,比较二者的检查结果以及诊断价值。结果 80例胃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低分化者53例,高分化者27例。Kappa检验显示,CT平扫与手术病理的术前病理分级结果具有一般的一致性(Kappa值=0.677, P <0.05),而能谱CT与手术病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911, P <0.05)。能谱CT诊断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CT平扫(P <0.05)。结论 与CT平扫相比,能谱CT在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诊断中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患者均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本研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查金标准,术前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价值.结果: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胃肠超声...  相似文献   

17.
朱海  李真  吴志远 《健康必读》2008,7(7):91-91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引起的年死亡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达到25.21/10万人。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在10%~30%之间,总体治愈率在大多数国家仍然徘徊在10%左右。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临床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随着医学影像设备性能的提高,多层螺旋CT应用于临床以来扫描技术和图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CT能清楚地显示了胃癌病变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立军 《医疗装备》2016,(4):199-200
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诊断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观察胃癌侵犯胃壁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结合多平面重组后处理技术更加清晰地显示出胃壁多层结构,观察到患者胃壁结构的异常情况,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胃癌术前诊断率,为患者选择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螺旋CT(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浸润与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经术前钡餐透视及术后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病例,采用患者口服发泡剂,使胃腔扩张后行SCT容积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胃癌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远处组织的转移.结果胃壁增厚,依浸润组织结构的不同,可表现为对胃周脂肪层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界线的影响.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形态和大小的改变,远处转移因器官不同而有不同表现.结论通过SCT的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可正确诊断胃癌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实施普通CT检查,随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耗时及获得结果等待时间;比较两组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比较两组发现阳性淋巴结的数量与大小。结果:CT组检查耗时为(15.3±2.1)min,短于18F-FDG PET/CT的(49.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67,P<0.05),获得结果等待时间为(4.1±0.3)h,短于18F-FDG PET/CT组的(20.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93,P<0.05),18F-FDG PET/CT组胃周及远隔脏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例(97.5%)和39例(97.5%)高于CT组的28例(70.0%)和10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5和41.290,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