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12月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6例,分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组(40例)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组(36例),应用彩色超声测定左室形态及功能各项参数,测定透析前血压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75%出现左室肥厚(LVH),30%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维持性血液透析组55.6%出现LVH,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持性血液透析组血红蛋白、血钙、血磷、钙磷聚集和血浆白蛋白升高,C反应蛋白降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善,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的纠正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调钠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透析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于该院行血液透析的50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行可调钠血液透析,对比两组低血压发生情况和透析前后的血压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血钠浓度均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血钠浓度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中血压值和透析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中血压值变化和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几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透析在应用可调钠血液透析可以降低低血压发生几率,不会影响正常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3.
左旋卡尼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结束后接受左旋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每周2~3次,疗程12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肉碱缺乏患者的血浆游离肉碱水平(P<0.01);治疗组患者精神状态、食欲、透析中肌痉挛和低血压等症状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纠正贫血,降低透析中肌痉挛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09年12月接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有完整资料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7例,按5个月以来有无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两组,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在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 年龄、透析龄、收缩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透析患者血压、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探讨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6例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于透析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和透析3 h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当中血压极易发生较大浮动,从而引起各类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保持患者血压水平平稳,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周凡力 《内科》2009,4(3):377-378
目的 探讨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有关因素。方法统计33例CVD发病率,测定伴有CVD和不伴有CVD二组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透析前后血钙(Ca)、血磷(P)以及透析前血压(Bp)与CVD的关系。结果二组之间钙、磷及舒张压有差异。结论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张压升高、钙磷代谢紊乱与CVD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和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8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另选10例相同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仅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透析时的低血压发生率、超滤量、透析中的最低收缩压和最低舒张压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透析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浓度及血肌酐浓度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进行治疗,能有效防止因低血压而补充血容量致容量负荷过多,避免因严重低血压终止透析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年龄25~ 28岁,平均56.1岁;透龄3~80个月,平均19.13个月.观察透析前后血磷水平变化,对血磷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透析后血磷水平低于透析前(P<0.01).透析前血磷值、肌酐下降率、透析器膜面积、有效血流速、血室容积、红细胞压积与血磷下降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示透析前血磷、肌酐下降率、有效血流速、透析器膜面积是血磷下降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透析前血磷、肌酐下降率、有效血流速、透析器膜面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下降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30%〔1〕。透析相关低血压通常指透析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2〕。由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患者常不能耐受到透析结束,脱水量和血生化指标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治疗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经常发生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进行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治疗1年,观察低血压发生次数,记录透析中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9例病人中19例透析中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减少,有效率达65.5%。结论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的透析方法减少了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使病人更能耐受血液透析超滤治疗。  相似文献   

11.
石源  严海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420-5422
目的 探讨在线容量监测在防治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作用,寻找预测低血压发生的量化指标.方法 入选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血压稳定组(A组)、症状性低血压组(B组),分为观察期和干预期两个阶段研究,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透析中的RBV曲线初始呈双指数逐渐下降,直至HD结束.经BVM指导下的临床干预后,B组患者透析结束时RBV变化幅度明显降低,低血压事件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 在线血容量监测能减少血透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比例达50%~60%,其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50%,老年人发生率更高。透析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与高血钾、电解质紊乱、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1,2]),由此引起的猝死率达25%~([3])。本文回顾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内科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安置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颤器或起搏器及手术血管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后血压变化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33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分为透析后高血压组(55例)、低血压组(30例)和正常血压组(48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透析频率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后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计算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高血压组与低血压组相比,QT间期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正常组与非正常组相比,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高血压和低血压均能影响QT间期离散度,而高血压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我院近两年来对30例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原因为超滤量过大及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过低、透析中进食或透析液温度过高及疾病所致.低血压以透析2h后发生率最高,体液超滤过多过快、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发生低血压的最常见原因,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高龄患者、透析过程中大量进食等都是易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因素.结论 透析间期避免体质量增加过多,设定合理的干体重,积极监控和预防血液透析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其他引起低血压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动脉血红细胞比容(Hct)预测及预防透析性低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于透析过程中分5次检测透析管路动脉端血液Hct,并根据Hct变化计算血容量(BV)下降比率,同时监测血压变化,以此确定合适的干体重和透析速度。结果超滤4h后14例患者Hct升高,BV下降超过允许范围(〉15%),收缩压下降〉30mmHg,部分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46例患者Hct上升适度,BV降至正常范围(〈15%),收缩压下降〈30mmHg,无低血压症状出现。结论透析过程中应多次检测Hct并以此计算透析BV;使BV下降率控制在15%以内,可以减少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水平及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及相关骨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使用透析器不同,分为高通量组(HF组,n=54例)、低通量组(LF组,n=37例),比较两组在维持透析时间<5年、5~10年及>10年三个时间段患者血PTH及透析前、后血钙,透析前血磷,透析后血磷下降率;同时两组各选择15例患者比较骨活检病理改变;分析造成高、低通量透析患者血PTH水平及骨病理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随透析年限的延长,低通量透析患者血PTH大幅度升高,而高通量透析患者则为轻度升高.透析年限<5,5~10年及>10年三个时间段,高通量透析患者血PTH水平都非常显著低于低通量透析组患者,分别为(105.6±130.2)pg/Lvs(507.8±426.8)pg/L(P<0.01),(225.4±333.0)pg/Lvs(1035.1±928.5)pg/L(P<0.01),(238.2±333.0)pg/Lvs(1797.7±853.9)pg/L(P<0.01).骨活检病理病变(类骨质面积,破骨细胞数)也显著轻于低通量透析患者(P<0.05).高、低通量透析患者透析前血钙(2.49±0.22mmol/Lvs2.14±0.26mmol/L)、透析后血钙(2.84±0.18mmol/Lvs2.55±0.35mmol/L),及透析后血磷下降率(57.47±9.87%vs45.73±13.30%)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显著降低患者血PTH水平,改善肾性骨病,这种作用可能与增加磷的清除,及升高患者血钙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付文静  张沛  邓英辉  贾强 《山东医药》2011,51(40):97-9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例稳定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进入研究前已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2个月以上。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24周,维持使用原透析处方及用药,观察患者透析前血压、透中最低血压的变化和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以及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血红蛋白及脱水量和透析后体质量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和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血压在治疗12周后明显改善(P〈0.05)并达到稳态,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继续治疗12周后低血压发生率未再发生显著性变化;脱水量在12周后有增加,透析后体质量在12周后有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应用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08年1月~2009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透析中高血压(intradialytic hypertension,IDH)的临床资料,观察加强超滤脱水、调整降压药和改变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等方法对IDH患者透析前后及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影响. 结果:131例MHD患者中23例(17.5%)发生IDH,其中18例通过加强超滤脱水后,透析前收缩压、透析3h、透析4h平均动脉压(MAP)及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MA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DH的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2例患者改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透析后血清钙离子浓度较调整前下降,透析前、后的血压较前降低,同时未再发生IDH.另3例患者通过调整降压药剂量和种类使透析前、后血压和IDH得到控制. 结论:容量超负荷可能是MHD患者发生IDH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超滤、调整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和服降压药有助控制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肾性骨病血液透析患者76例,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分为A组(普通血液透析)、B组(血液透析滤过)、C组(血液滤过)、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各19例,比较各组透析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B、C、D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率优于A组,C、D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透析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超滤曲线配合钠曲线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1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易出现低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对照,按照单数透析次数为观察组,采用Fresenuis4008S透析机的内置超滤曲线模式(3)及钠曲线模式(3);双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血液透析,匀速超滤;观察1个月,分别108例次,统计两组透析前后的血压变化及血液透析结束时的超滤量。结果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48.1%,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25.9%,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滤总量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透析前及透析1、2 h血压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时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透析前后血清钠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超滤曲线配合可调钠曲线透析方式及其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