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农村定向本科医生班(简称农医班)的教学计划是在使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突出对医学生服务农村的临床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程学习2年,临床课程学习3年,课程总门数为51门,总课时数为3541学时,比普通班多96学时,临床教学课时增加311学时,临床实习增加13周.本教学计划的实施,对于培养农村县级医院的医生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完善三年制农村订单医学生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农村“订单式”全科型医学人才.方法:对学校三年制订单医学班和三年制非订单医学班的课程门数和学时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结果:与非订单班比较,订单班课程门数减少7门,总学时减少448学时,精减半年在校学习时间、提早半年进行毕业实习、增加半年的岗前培训.订单班增设了农村医疗工作适用课程,减少了实用性不够强的课程,加强公共卫生课程教学,整合实验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结论:构建了突出临床能力培养、突出面向农村的全科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的“三突出”的订单班课程体系,对有效优化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临床医学班在保证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突出了对医学生服务乡镇及社区临床医学能力的培养,课程总门数65门,总学时数3 804学时,比非定向班多5门课程,增加60学时,临床实习由50周增加至70周,这对于乡镇卫生院及社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口腔科知识,才能在以后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人民。近年来,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总时数的控制,口腔科学在临床专业医学生的教学计划中,课时数有所减少,而且没有见习;口腔科学知识面较广,作为口腔科学专业学生需要经过5年培养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医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课在医学各课程中的学时分配占了很大比重,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位临床医生的学习历程中,实验课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笔者从手术学实验的视角出发,浅谈一下注重培养医学生性格向着自身职业特点的发展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1.医学院计算机教学的特点计算机基础课是医学院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现代化的需要,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为医学生增设的新课程。课时根据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但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沿袭以往理工科院校的授课模式。由于教学对象是医学生,他们只学习一门计算机课程,学时  相似文献   

7.
1 近年来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1.1 全面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 ,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中医专业为例 ,我们进行了如下方面的改革 :1.1.1 压缩总课时 ,减少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总课时由原来的 34 0 0学时减为 2 90 0学时 ,必修课由原来的 41门减为32门。开设选修课 2 7门 ,并在选修课中实行学分制 ,让学生有自我发展的空间。1.1.2 注重主干课程的教学。明确中医基础理论等 16门课程为中医专业主干课程 ,保证其授课时数 ,使培养人才符合中医专业质量要求 ,同时符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1.1.3 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课…  相似文献   

8.
神经病学临床见习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将所学的医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临床见习的目的是巩固和验证专业理论知识,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从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变,因此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神经病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性较强.其教学的课程、内容、方式和临床见习病种不同于内科学.因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课时少、学习内容多、概念抽象,所以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9.
自1991年起,我开始主讲《医学伦理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针对本学科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授课效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医学伦理学》课属公共课德育课的范围,是医学生必修课,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学习.它对学生掌握医德原则和规范,培养他们良好道德品格,为国家培养合格医务人员起着重要作用.这门课有自身特点:1.1课时少.91,92,93年连续三年仅为18个学时,94年增加为36个学时.1.2 内容多.它既包括一般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又涉及到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各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和沟通能力的教育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六院临床医学院通过开设以小班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医疗沟通课程,实行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1:1的课时安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和沟通能力的教育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六院临床医学院通过开设以小班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医疗沟通课程,实行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1:1的课时安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起点高质量修订与实施医学本科专业新一轮教学计划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总结历年教学计划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新教学计划有以下特点:必修课由48门减至39门,总学时由4028学时减至3720学时,毕业实习由44周增至51周。课程体系模式化整合为五年一贯10个模块化课程。  相似文献   

13.
全面提高临床医学生素质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确立了五大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模块。其中以选修课课程形式开出总学分为12学分,学时为216学时的选修课。按照各模块课程按一定课时比例贯穿于医学生本科临床阶段学习的全学程。并设有学生系列课外活动作为补充,以充实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时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李玉华  郝婷  陈立章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89-1992
目的 了解国内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定向生)培养的现状,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推进农村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选取了开展定向生培养的19所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其中东部地区4所,中部地区6所,西部地区9所。于2016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定向生培养课程结构、全科医学类课程开设情况、培养模式、实践课程开设情况。19份问卷均填写完整。结果 19所医学院校定向生培养课程总学时为2 748~3 736学时,平均3 259.84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为1∶0.80~1∶0.21,平均为1∶0.43。其中公共基础与人文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课程平均1 051.32、919.79、1 031.37、257.37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32.25%、28.22%、31.64%、7.90%。19所医学院校定向生全科医学类课程开设门数为0~4门;全科医学类课程学时为0~168学时,平均80.32学时;全科医学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0~5.14%,平均2.46%;全科医学类课程学分为0~9学分,平均4.66学分。19所医学院校中,11所院校采取的定向生培养模式为“4+1”模式,8所院校采取的定向生培养模式为“3.5+1.5”模式。开设整合实验课程、医学导论课、临床技能训练、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习、社区实习、社会实践的院校分别为16、8、10、19、19、4、13、2所。结论 目前国内高校农村定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尚不完善,全科医学类课程开展较少、学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我们就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部承担的各门课程学时安排与省内外10余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比较,从精简学时、减少重复、增设选修课入手,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调整,对学科间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了人文科学和现代医学进展的课程,五个学期的总学时由2682学时减为2208学时,周学时从原来的29学时降为25学时以下,优化了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6.
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阶段,是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关键阶段,也是职业态度、医德医风、临床思维、工作能力及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培养的最佳时期。是继续完成和达到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目标的最后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是临床医学中一门涉及面较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是医学生必读课程和主干课程,现将我们在多年的认识和探索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我们就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部承担的各门课程学时安排与省内外10余所同类兄弟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比较;从精简学时,减少重复,增设选修课入手,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调整,对学科间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了人文科学和现代医学进展的课程,五个学期的总学时由2682学时减为2212学时,周学时从原来的29学时降为25学时以下,优化了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指出:今后专科临床医学专业重点是为农村基层培养助理全科医生,且要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概论》是一门介绍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及基本技术的课程。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总学时34学时,传统授课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训学时仅6学时,难以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全科医生工作内容的模拟性演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从2017年开始,我校临床医学院全科教研室对该课程进行了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开发和教学设计,本文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过程安排和教学评价设计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我们就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部承担的各门课程学时安排与省内外10余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比较,从精简学时、减少重复、增设选修课入手,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调整,对学科间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了人文科学和现代医学进展的课程,五个学期的总学时由2682学时减为2208学时,周学时从原来的29学时降为25学时以下,优化了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0.
邓湘宁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104-10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新颁中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将该门课程课时调整为36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除要求护生熟悉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知识外,培养护生树立无菌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无菌观念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始终牢记无菌操作技术、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护生能否牢固树立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是今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关键.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由于护生第一次接触到微生物、无菌操作知识,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反复强调无菌观念,为护生今后熟练掌握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