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提高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用门奇断流术治疗5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示,全组无手术死亡;除急症手术组有2例分别在术后16个月和28个月出现再出血外,其余均治愈,生存质量提高。笔者的体会是:门奇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简便而合理的术式。为了提高手术效果,对患者应定期行胃镜检查,争取在出血前期及时手术;同时规范手术操作,以实现门奇静脉的完全断流。  相似文献   

2.
门奇断流并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奇断流并食管下段横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以来施行门奇断流并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 18例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择期手术 6例 ,急诊手术 12例 ,无手术死亡。术后均获随访 ,死亡 3例 ,肝癌 1例 ,肝性脑病 2例 ,无继续出血病例。结论 门奇断流并食管下段横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之一 ,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概念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方法可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两大类 ,在同一术野中既作分流术 ,又作断流术 ,称为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这主要是我国学者提倡的一种术式。当前 ,该术式正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成为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一个研究热点。2 在研究联合手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时 ,首先要了解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优、缺点2 .1 断流术又称门奇断流术 ,是手术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 ,以达到预防和止住门静脉高压症所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断流术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疗效最为满意 ,其他手术由于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Donal hypertension,PHT)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均不确切,断流术作为预防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油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术式长期受到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普外科20例急诊门奇断流术病人和6例急诊选择性断流术病人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脾肾分流加让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Gao D  He Z  Wu J  Ma Q  Song H  Mei L  Wu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27-329
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例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并通过手术前后采色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中测FPP观察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交流在基层医院选择sugiura改良式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经验,分析探讨其实用性、合理性。方法 收集1990-1999年十年间对94例门脉高压症病人施行经腹断流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本改良术式方法及要点进行介绍和归纳。结果 94例行改良式经腹断流手术后存活87例,82例获长期随访,术后18个月复查,23%存在中度食管静脉曲张;77%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或消失。3年内4例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58%。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sugiura改良式经腹断流术,手术难度相对较小,近期再出血率低,若适应证选择正确,仍是基层医院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7.
防治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前瞻性研究马新峰,张金书,邓峰,刘玉欣(山东省平邑县医院普外科273300)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常见手术。部分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加重门脉高压,又出现门静脉高压症。我院对近期手术随机分...  相似文献   

8.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并通过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中测FPP观察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手术病死率为36%,术后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83%,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术后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45%和545%。术后FPP和PVF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FPP平均保持在32±04kPa。结论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式Sugiura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实用性、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间对94例施行经腹改良式断流手术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94例行改良式经腹断流手术后存活87例。82例(94.3%)获长期随访,术后18个月复查:31例(37.8%)存在中度食管静脉曲张;58例(70.7%)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或消失。3年内4例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62.2%,58.5%。结论 经腹改良式Sugiura手术难度相对较小,若适应证选择正确,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断流和分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总结1987年4月至1999年4月采用断流加分流术治疗56例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结果择期手术54例,无手术死亡。急症手术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49例,再出血1例,肝性脑病2例,术后4年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为(3.42±0.46)kPa,术后为(2.50±0.35)kPa。结论断流加分流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又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同时还有利于门静脉向肝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手术前后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研究和前瞻性临床研究,对联合术治疗的150例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联合术后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80%,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8%,远期效果理想。血流动力学研究证明了本联合术的合理性。结论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取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史)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施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平均出血340ml,平均住院12d,术后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45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1989—2008年笔者对住院治疗的3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择期手术309例,急诊手术58例;随访1~19年,平均随访16年。结果急诊手术止血率100%,术中断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4.3 cm H2O,术后6~19年再出血共8例,再出血率2.5%。存活率1~5年,6~10年,11~19年分别为83.05%,91.85%,92.80%。结论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即时止血率高、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长期生存率高,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1978年4月至1996年5月施行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12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35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了手术前后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10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就1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同时又可适当降低门静脉的压力和血流量,改善门脉系高血流瘀血状态,且维持一定量的向肝血流。手术死亡车为3.9%,术后迫期无1例出血,远期出血率为8.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5、10年及1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69.1%和58.5%。作者认为该联合术是目前治行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取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与单纯断流术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单纯门奇断流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0年采用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单纯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84例,从术后再出血、脑病、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于术前1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手术组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手术组和断流组门静脉血流量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明显降低出血率,而且不增加脑病和肝衰竭发生率,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5例2013-06-2015-06间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腔镜组36例采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开腹组29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65例均成功手术。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45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的长期疗效。术后近期无1例再出血,再出血率为8.3%,术后肝性脑病为5.0%。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4.5%和54.5%。通过前瞻性临床随访和手术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证实:本联合术发挥了优势互补作用,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作者认为本联合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实用而可取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奇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在我国,断流术已占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50%以上,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导术式,但其仍存在不完善之处。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特别是近年通过对食管贲门周围血管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杨镇等对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了改良,又提出了选择性断流的手术方式。该术式既离断了食管下段、胃底的曲张静脉,预防和治疗了大出血,同时又保留食管旁静脉的自发性门腔分流,缓解了门静脉压力,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分流和断流二者优势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