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NS3~5区序列合成了四组套式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庚型肝炎病毒RNA双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检测了10份庚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及10份阴性的健康人血清。前者不同组引物的检出率为NS3(1)引物9份阳性,NS3(2)引物8份阳性,NS4引物4份阳性,NS5(1)引物5份阳性,NS5(2)引物9份阳性;后者各组引物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庚型肝炎病毒不同区域引物用于RT-PCR检出率差异较大。NS3(1)及NS5(2)这两组引物检出率最高,更适合用于RT-PCR检测庚型肝炎病毒RNA。  相似文献   

2.
输血后丙型肝炎与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献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5’-非编码区(5’-NCR)和C区具有型特异性的引物建立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了25例丙型肝炎(HC)和26例抗-HCV阳性献血员的HCV RNA及基因型。结果25例HC患者HCV RNA阳性率为100.0%,26例抗-HCV阳性献血员HCV RNA阳性率为84.5%,(22/26)。25例HC中I、Ⅱ和混合型(I+Ⅱ、Ⅱ+Ⅲ、I+Ⅲ、I+Ⅱ+Ⅲ)分别占8.0%  相似文献   

3.
取1例湖南丁型肝炎病毒(HDV)RNA阳性血清,经强变性剂法抽提HDV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的HDVCDNA片段重组到pUC18质粒中,获得了中国湖南株HDVCDNA(433-870)片段克隆,DNA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438hp长,包括一端PCR引物25hp)与已知的美国、意大利、法国、诺鲁和中国台湾5株HDVcDNA相同片段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1.3%,94.5%,91.3%,84.5%和89.3%,其中与HDVRNA复制密切相关的第一个高度保守区与美国株、意大利株和法国株完全同源。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区不同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庚型肝炎病毒(HGV)基因5’端非编码区(5’-UTR)设计两对套式引物,建立检测HGVRNA的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对深圳地区106例职业献血员,168例肝炎病人及80例静脉毒瘾者进行HGVRNA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7.7%与46.3%前两者与后者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61例慢性乙型肝炎与3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HGVRNA阳性率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我国的感染状况。方法根据已发表的HGV的5’端非编码区(5’-UTR区)及螺旋酶区(NS3区)两段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两套引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estedPCR)检测HGVRNA。结果从北京、秦皇岛、河南等地采集各种肝病患者及职业献血员血清354份,HGVRNA阳性79份,阳性率为22.3%。其中已确定的临床型肝炎/肝病患者254例,HGVRNA阳性者为50例,阳性率为19.6%。原因不明的或非甲~戊型肝炎患者43例,HGVRNA阳性者为13例,阳性率为30.2%。丙型肝炎阳性的职业献血员57例,HGVRNA阳性者为16例,阳性率为30.2%。结论提示HGV感染在我国多种人群中普遍存在,它不仅可能是引起非甲~戊型肝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也可能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原因子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5‘非编码区酶切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05例HCVRNA阳性标本用Sau3AⅠ和HaeⅢ两种酶对其5’NC区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果呈现4种酶切类型。对不同酶切类型的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酶切类型的扩增产物都源于HCV,核酸序列中的酶切点与酶切结果完全吻合。对文献中已经确定基因型的33株HCV作了比较,分析了酶切类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发现对HCV5’NC区-297至-41片段PCR扩增产物用这两种酶分别酶切,可以把HCV按Chan氏分型(1992)分为1、2、3三组。本文105例标本,1组(包括Ⅰ、Ⅱ型)占82.9%,2组(包括Ⅲ、Ⅳ型)占15.2%,1、2组混合占1.9%,未发现3组。其中以1组(Ⅱ型)为最多,但不超过69.5%。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丙型肝炎病人HCV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3′NCR),以促进对HCV基因组复制机制的研究。方法采用两种方法,从上海地区感染HCV的病人血清中,扩增获得HCV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一是用套式PCR直接扩增,二是先分别获得HCV3′NCR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再将两片段进行融合PCR。PCR产物进行测序后作同源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3′端非编码区的RTPCR方法,并与基于5′端非编码区的RTPCR方法检测HCVRNA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比较。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中国丙型肝炎病人HCV基因组3′非编码区由4部分组成:高度变异区、Poly(U)区、Poly(U/C)区和98碱基区。同源性分析显示,98碱基区在不同分离株间高度保守并与国外报道株一致,而Poly(UUC)区存在较大差异。3′端非编码区和5′非编码区RTPCR检测血清HCVRNA有较高符合率(95%)。结论HCV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的3′末端(98碱基),在不同分离株间的高度保守性提示,该区在HCV基因复制中起重要作用。基于3′非编码区的RTPCR方法,将有助于HCV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选用具有动物体内高保护作用的抗HSV-1/HSV-2型共同性糖蛋白C(gC)单克隆抗体1A12,从其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以Oligo(dT)15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用一对鼠抗体通用VH引物和一对V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A12VH和1A12VL基因,并分别克隆入pUC18质粒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A12VH基因由336bp组成,编码112个氨基酸,隶属于小鼠重链第3组亚组(D);1A  相似文献   

9.
Li B  Li G  Liu W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1):24-26
目的 从单个细胞水平检测H/R-S细胞是否存在T细胞受体(TCR)-γ链基因重排,以研究其是否来源于分化早期的T淋巴细胞。方法 用显微操作仪从冷冻的新鲜活检组织切片中挑取CD30阳性的H/R-S细胞,提取其DNA并行聚合酶链反应(PCR)。TCR-γ基因重排的PCR采用半巢式扩增法,首轮用与TCR-γ基因Vγ和Jγ区(包括N区)互补的引物对加入β-珠蛋白引物行混合扩增,对其中β-珠蛋白扩增阳性的P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产和美国Ortho公司第2代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试剂对100例维持性血透及肾移植患者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对比检测。阳性标本用聚合酶键反应(PCR)法检测HCVRNA并采用型特异的HCV亚基因探针对其非结构蛋白NSS区扩增产物进行了杂交基因分型。结果表明,这组病人中抗-HCV阳性率为41%,肾移植术后再透析者达56.52%,且与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受血量成正相关;国产抗-HCV试剂同美国Ortho公司试剂比较阳性符合率达91.43%;抗-HCV阳性患者中有31.43%(11/32)血清HCVRNANS5阳性;透析患者中,HCV基因型各型均有,以混合型为主,占63.6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肝病病人中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组5’UTR两对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建立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69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标本中GBV-C/HGVRNA,并对其中1例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结果169例各型肝病病人GBV-C/HGVRNA总的检出率为95%(16/169)。在29例有手术输血史患者中,310%(9/29)GBV-C/HGVRNA呈阳性,明显高于无手术输血史组(5%,P<001)。序列分析显示1株庚肝病毒5’UTR部分基因片段与已知庚肝病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914%~9891%之间。结论GBV-C/HGV感染普遍存在于临床肝病患者中,病人感染GBV-C/HGV的临床表现未发现有特殊性,GBV-C/HGV可能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丙型肝炎病毒(HCV)5’-端序列合成两对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HCVRNA双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用此方法及第二代Abbott酶联抗-HCV检测试剂盒,检测了44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10名抗-HCV阴性健康人。在44例患者中,41例(93%)HCVRNA阳性,36例(82%)抗-HCV阳性,33例(75%)HCVRNA、抗-HCV全部阳性。3例HCVRNA阴性,但抗-HCV阳性,另外,有8例抗-HCV阴性,HCVRNA阳性。10名健康人HCVRNA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大部分(92%)抗-HCV阳性患者带有HCV,但为了检测所有病毒血症患者,抗-HCV检测是不够的,利用双扩增PCR方法检测HCVRNA对于抗-HCV阴性患者的诊断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抗-HCV阴性肝组织中的感染情况,以及免疫与分子病理学方法在HC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应用HCVRNA的核心区生物素标记探针及HCV3’,5’末端非结构基因区(NS3,NS5)编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60例血...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E2/NS1区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地区1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提取RNA,经逆转录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E2/NS1区基因约930bp,将其插入至pGEM-T质粒载体中,利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出该基因5’端431bp的核苷酸序列,将此序列与其它9个HCV分离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序列与HCVⅡ型序列同源性较高,核苷酸水平同源性在80%以上。由其编码的HCV外膜蛋白N端存在两个高变部位(HVR),在HVR内、外具有几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和氨基酸区域,它们与外膜蛋白空间构型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和单克隆抗HCV-NS3-HRP建立直接酶标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52例肝炎患者肝组织HCVRNA和HCAg-NS3。结果抗HCV阳性组HCVRNA检出率57.1%(16/28),HCAg-NS3检出率53.6%(15/28);抗HCV阴性组其两项检出率均为12.5%(3/24)。肝组织中HCVRNA阳性物呈蓝紫色细小颗粒存在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其在肝小叶中的分布可分为3型,即弥漫型、局灶型、散在型。肝组织中HCAg-NS3阳性物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分布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以单个或数个阳性细胞散布于肝小叶中。23例HCVRNA或/和HCAg-NS3阳性病例以肝炎后肝硬化(LC)病例占多数(14/23),其次为慢性重型肝炎(CSH)和中度慢性肝炎(CAH)。此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符合率(90.4%,47/52),表明病毒核酸及其表达产物均存在于肝细胞内,与HCV感染密切相关。这为HCV感染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有利于研究HCV感染中病毒复制、慢性化进程、抗病毒治疗监测及重叠感染时病毒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血清HCVRNA含量的关系及其对干扰素应答的影响。方法应用定量荧光PCR(Amplisensor-PCR)技术检测了135例不同基因型HC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另对其中77例进行干扰素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HCV-Ⅱ型感染血清HCVRNA水平(107.8±3.4拷贝/ml)显著高于HCV-Ⅲ型感染(106.3±2.5拷贝/ml)(P<0.01),Ⅲ型感染的应答率(7/13,53.8%)显著高于Ⅱ型感染(20/64,31.3%)(P<0.05)。应答组治疗前血清HCVRNA含量(106.8±2.7拷贝/ml)显著低于无应答组(108.3±3.2拷贝/ml)(P<0.01)。HCVRNA含量低于106.5拷贝/ml者,无论何种型别HCV感染均应答较好,而HCVRNA高于108.0拷贝/ml者则应答极差。结论HCV基因型及病毒血症水平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且后者比前者意义更大。Ⅱ型感染病毒血症水平较高可能是影响其疗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我国不同临床型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我国的感染状况。方法 概括已发表的HGV的5‘端非编码区(5’-UTR区)及螺旋酶区(NS3区)两段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两套引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GVRNA。结果 从北京、秦皇岛、河南等地采集各种肝病患者及职业献血员血清354份,HGVRNA阳性97份,阳性率为22.3%。其中已确定的临床型肝炎/肝病患者254例,HGVRNA阳性者为5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泌具有高中和活性和高保护作用的抗HSV-1/HSV-2型共同性糖蛋白C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A12中提取胞浆总RNA,以Oligo(dT)15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用一对鼠抗体K链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A12VL基因,并克隆入pUC18质粒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A12VL基因由330bp组成,编码110个氨基酸,隶属小鼠轻链k链4组。  相似文献   

19.
HCV感染后NS5区抗体的动态观察与检测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用HCVNS5区两段抗原性较好的合成肽研制的ELISA试剂盒及UBIHCVNS5区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观察14例HCV感染者NS5区抗体的动态变化,证实NS5区抗体如同NS4区抗体一样比C及NS3区抗体出现晚。NS5区抗体总体检出率近似于NS4区抗体;1.55%的血清为单独NS5区抗体阳性;存在NS5区抗体与其他区抗体滴度有互补作用的标本等提示NS5区抗体仍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采用UBINS5区抗体检测试剂盒发现,95.65%(22/23)UBI试剂盒诊断为NS5区抗体阳性的标本中含HCVRNA,6/14HCv感染者用UBI试剂盒检出的抗体出现在ALT再次异常升高或剧烈升高(高于参考值的3倍以上)前后,4/14的感染者抗体出现于ALT首次升高前后(其余4/14的感染者未检出抗NS5抗体),因此UBI抗HCVNS5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的抗体似与疾病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以传统方法提取总RNA再行反转录PCR(RT-PCR)、以Trizol Reagent提取RNA再行RT-PCR以及细胞内直接RT-PCR等3种方法扩增人抗体可变区(V区)基因的方法并作了比较。3种方法均扩增出了人抗体VH、Vκ、Vλ基因,从方法的简便及结果的可靠等方面综合考虑,作者推荐以Trizol Reagent提取RNA再行RT-PCR扩增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