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高复制、高变异的特征。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病毒变异可自发或治疗后发生,以YMDD变异尤为突出,并使得HB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与临床过程呈现多样华、复杂化。HBV基因型是根据每一毒株基因序列之间的规律性差异而决定。不同的基因型可以影响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的转换、疾病感染过程及转归和抗病毒耐药性的发生。笔者探讨了不同的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及病情过程和乙肝标志物转换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药物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乙肝复发是影响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未作预防移植后HBV的复发接近80%,HBV的再感染居乙肝肝硬化肝移植后死亡原因的首位。由于肝移植后乙肝复发HBV的投身水平十分高且同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及移植物疾病的迅速发展,HBV感染后的移植物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临床正在不断摸索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药物治疗方案,因此该类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现用于预防和治疗HBV再感染的药物主要可分为被免疫(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治疗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等)。其中拉米夫定被认为是治疗HBV感染最有前途的新药。本旨在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就以上药物的应用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因分型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5例慢性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急性肝炎(AH)、慢性肝炎(CHB)、肝硬化(LC)和重症肝炎(SH)的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12.1%和86.7%。在基因型分布中ASC、AH、CHB、LC和SH的基因型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型中CHB所占的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而LC在B型和C型中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C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基因B型感染者,而基因C型感染者中HBeAb阳性率显著低于基因B型感染者。结论:C型HBV感染和乙肝病情加重有一定关系,而B型HBV感染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安全有效方法.乙肝病毒(HBV)具有基因多态性,目前已知共有10个基因型,全球所用的乙肝疫苗为A2基因型重组乙肝疫苗.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HBV A2疫苗对非A2基因型感染具有交叉防御作用,能够有效预防所有已知HBV基因型所造成的感染和临床疾病.  相似文献   

5.
我国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感染率和发病率都较高,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测算,我国现有乙肝病毒(HBV)携带者1.2亿左右,约占世界HBV携带者的1/3,因此,乙肝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母婴垂直传播乙肝占乙肝感染的50%以上,是感染HBV的主要途径。所以,阻断HBV母婴传播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我国是乙肝的流行高发区,据报道HBsAg阳性占总人口的10%。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对我院159例感染HBV不同状态的孕妇分2组:观察组(阻断组)和对照组(未阻断组)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经过有效阻断后对预防HBV母婴传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恩替卡韦(Entecavir)是最近刚刚上市的新药,为新型选择性核苷类似药物。临床试验表明,它能够有效对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上市后在市场上表现出色,销售额和销售量不断上升.预计今后有可能成为抗乙肝单一治疗的一线主力药物,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比例高达30%,其中50%来自于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本研究对HBsAg阳性的孕妇行被动免疫(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以探讨其对HBV宫内感染的预防作用和可能机理,从而找出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199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HBV列人嗜肝DNA病毒科,乙型肝炎以往又称血清型肝炎。HBV在肝内复制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是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乙肝标志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临床报告中常出现的非规律性乙肝标志物模式称少见模式。笔者对我院血清标本乙肝标志物阳性结果的1391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统计分析时.共得出29种模式,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属乙型病毒型肝炎(乙肝)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病毒携带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在乙肝高发区,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己成为阻断HBV传播,降低乙肝发病率的重要措施.我院从2002年起对高危人群采取了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的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及其所生的新生儿采取不同的阻断方法,比较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差异,现将3年来的研究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江苏启东地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人群HBV感染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2018—2020年随机抽取江苏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中的12 2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6 595例(疫苗组),未接种乙肝疫苗5 619例(对照组)。检测ABO血型、HBsAg、HBV表面抗体(抗-HBs)和HBV核心抗体(抗-HBc),分析不同血型与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2 214例中,AB型1 122例,A型3 585例,B型3 466例,O型4 041例。疫苗组HBsAg和抗-HBc阳性率分布为1.79%和4.76%,低于对照组的7.54%和23.88%(P<0.01)。疫苗组中,AB型和A型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2.69%和2.30%,高于O型血的1.34%(P<0.05);与O型血比较,AB型血HBsAg阳性风险增加了1.01倍(P<0.05),A型血HBsAg阳性风险增加了72%(P<0.05)。结论 江苏启东地区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发生HBV感染与ABO血型有关,AB型和A型血人群发生HBV感染的风险高于O型血。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点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后乙肝表面抗体的出现是HBV被宿主清除的保护性标志,此时的血液没有传染性。但近年的文献报道乙肝表面抗体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和乙肝表面抗原同时存在于HBV感染相关的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中,这些患者体内可以有HBV的存在和复制。本文就乙肝患者乙肝三系、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克服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临床应用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又简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还由于对HBV感染者体内抗原抗体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状态和抗病毒治疗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不少的误区,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母亲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所生婴儿是否可以母乳喂养的问题,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32例HBV携带者孕妇及所生婴儿,在自愿的前提下,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后,行母乳喂养。经过12~36个月临时追踪观察,采血检验HBV感染指标。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克服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临床应用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又简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还由于对HBV感染者体内抗原抗体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状态和抗病毒治疗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不少的误区,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据WTO报道,乙肝已成为当今世界仅次于爱滋病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公害病。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在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的人约占10%,乙型肝炎具有高度传染性,流行广泛,目前还没有特殊治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医务人员经常接触出血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性较大,而手术室医务人员更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乙肝传播的途径有:①母婴垂直传播,②生活中密切接触,③经血传播,其中最主要是经血传染。缝针刺伤是手术中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但并不是手术期间HBV传播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药组)和对照组(未用药组),用ELA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用药组7%(3/42)新生儿HBsAg检出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37%(14/38),并且用药组的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65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敲开了HBV的神秘大门之后,二十年来相继发现了HBsAg(及其亚型)、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IgM型与IgG型);Dane颗粒、抗Dane颗粒;HBV-DNA(及其游离型、整合型)DNA-P等HBV有关抗原抗体,大大推动了对乙肝研究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对于PHSA及其受体的研究更进一步揭开了乙肝领域的一些疑团。  相似文献   

19.
抗HBc—IgM的检出是急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诊断指标,亦是HBV在体内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临床已将其作为诊断HBV感染的急性期或活动期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属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为了了解抗HBc—IgM在HbsAg携带者中的检出率以及与乙肝五项,肝功(ALT、AST)以及B超相互关系,我们对2005—08~12来我院体检的3328人进行乙肝五项、肝功和B超检测,并对61例HBsAg携带者进行了HBc-lgM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96例乙肝产妇血清及乳汁中HBV DNA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之一,我国每年有百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分娩,乙肝传播途径较为复杂,除宫内感染和分娩过程中由母婴传播外,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HBV,而HBV母婴传播途径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就是乳汁传播[1].HBV携带产妇能否哺乳,母乳能否检测到HBV是判断乳汁是否有传染性最为客观的指标[2],我们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96例乙肝产妇血清及乳汁中HBV DNA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