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对某综合性医院伏立康唑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处方点评,以提高该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住院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注射剂的所有电子医嘱,运用Epidata软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汇总,结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处方管理办法》进行点评。结果研究纳入2327例使用伏立康唑注射剂的住院患者医嘱,其中不合理用药医嘱共157例,占6.75%,不规范用药医嘱占不合理医嘱总数的15.29%,用药不适宜医嘱占82.15%,超常用药医嘱占2.5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促进伏立康唑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犹为重要,阿司匹林联合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已被全球心内科医生广泛应用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中。但即使接受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仍有1%-4%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其死亡率高达40%以上。而西洛他唑是新型的活性多样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针对术后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PCI的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Restenosis, RS)的发生。以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riple Antiplatelet Therapy, TAPT)已被日、韩及我国的很多心脏中心应用于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为帮助医生在临床应用中更合理的使用西洛他唑,本文拟综述TAPT在PCI术后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西洛他唑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洪 《医药导报》2008,27(11):1328-1330
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逐渐增多。西洛他唑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应用已有十余年,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发现西洛他唑除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外周动脉等功能外,还能通过抗多种炎性因子、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保护神经细胞、调节血脂等多种机制,对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起到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价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四项指标,并对60例伴有微血管病变者进行西洛他唑治疗1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糖尿病患者MPV、PCT、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患者MPV、PCT、PDW增高更明显。2.西洛他唑治疗后微血管病变患者MPV、PDW明显下降。结论:西洛他唑改善血小板参数,预防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对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H)高危因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西洛他唑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合并UGH高危因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A组,n=60):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天.西洛他唑组(B组,n=60):口服西洛他唑片100 mg,2次/天.观察随访疗程为6个月,监测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消化道事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3%vs.86.67%),P>0.05;治疗后,B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1.02±0.19vs.1.20±0.18),P<0.05;B组消化道事件显著低于A组(1例vs.9例),P<0.01.结论 合并UGH高危因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抗血小板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严金玲  严文华  林金海 《中国药房》2012,(20):1916-1918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西洛他唑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有关西洛他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西洛他唑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内皮恢复、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实用性价值。结论:西洛他唑既可以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也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7.
赵熠 《中国医药》2013,(12):1823-1824
我国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率高,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及首选药物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为阿司匹林、噻吩吡啶类、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西洛他唑,通过二联或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是临床常用的应用方案。但由于老年患者的自身生理特点,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会有出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因此应给予综合评估、出血的紧急护理以及加强医患沟通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 检索SCI,PubMed,CNKI数据库,阅读相关文献,评价西洛他唑用于预防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三联治疗及特殊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与结论 RCTs及Meta分析显示,西洛他唑用于PCI术后治疗有效;三联治疗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发生率更低,可减少氯吡格雷抵抗,且不会增加出血等不良反应;对于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西洛他唑治疗可能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和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同时探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48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组)和30例同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糖尿病组)以及30例健康同龄人(对照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数量(BPC),观察西洛他唑治疗前后12例糖尿病足患者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足组MPV比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增大(均P〈0.01),BPC比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减少(均P〈0.01);而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MPV和BP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西洛他唑治疗后BP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MPV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除了感染、血管和神经的因素外,血小板在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也起了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糖尿病足治疗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服用西洛他唑后献血者的筛选以及延期献血期限的设定.方法 根据两洛他唑的药理学和药动学性质以及血小板的生理学性质确定其安全献血期限.结果 服用过西洛他唑的献血者应该延期献血,期限为7 d.结论 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献血者延期献血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每月随机抽取门诊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处方和医嘱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不合理处方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使用逐渐规范。结论处方点评是临床药师直接调查分析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处方质量,促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西洛他唑治疗心动过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果  林克江  尤启冬  高署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1):1742-1746
磷酸二酯酶Ⅲ(PDEⅢ)型抑制剂西洛他唑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血管舒展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稳定性间歇性跛行,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治疗心动过缓的作用。现综述西洛他唑治疗心动过缓的机制,认为西洛他唑对PDEⅢA的抑制是产生治疗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进而讨论其与PDEⅢ的结合模型,通过结合模型总结了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俊  章萍  王岳松  李娟  李春坚 《安徽医药》2016,20(6):1034-103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阿司匹林联合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已被广泛应用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中。但即使接受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仍有1%~4%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其死亡率高达40%以上。而西洛他唑是新型的活性多样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针对术后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PCI的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以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riple antiplatelet therapy,TAPT)已被日、韩及我国的很多心脏中心应用于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为帮助医生在临床应用中更合理的使用西洛他唑,笔者综述TAPT在PCI术后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4例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后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出现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出血,其中32例患者改用西洛他唑加氯吡格雷,而另外32例患者出血治疗后继续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0.9±0.1)年,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西洛他唑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外周血PGE2的浓度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对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经过短期的临床观察,其血小板聚集率优于阿司匹林,升高外周血PGE2的浓度,且安全性与阿司匹林相当,可用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就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的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1次/d,用药后均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检测,结合患者的一般信息对3种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选择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90d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在13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中代谢、慢代谢的患者有83例,阿司匹林高抵抗的患者有52例,西洛他唑弱代谢型的患者有9例,其中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比例最高,达59.71%。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糖尿病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则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均按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90d均未出现新发的脑血管事件。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迟发性脑缺血是患者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迟发性脑缺血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痉挛。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Ⅲ的选择性抑制剂,可舒张血管、抗脂质过氧化、抗血管炎症因子、抑制基底动脉的表型转化和内皮损伤以及抑制腱糖蛋白-C。近年来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西洛他唑单用或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进而改善迟发性脑缺血。回顾了西洛他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西洛他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常规治疗组,B组通心络组,C组西洛他唑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测定血小板聚集率、TXB2;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不同组别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均可使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西洛他唑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更明显。②通心络和西洛他唑治疗后均可使脑梗死患者TXB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尽管西洛他唑组使TXB2下降更明显,但与通心络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A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唑来膦酸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和分析,利用处方及医嘱开展专项点评,制定医院唑来膦酸点评标准,为规范合理的使用唑来膦酸提供参考依据,发挥药师在实施药物治疗管理和处方医嘱点评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查找2021年1—6月使用唑来膦酸的全部用药医嘱,使用4 mg唑来膦酸出院病历318份,使用5 mg唑来膦酸出院病历220份,共538份。从适应证、禁忌证、用药前检查、用药前准备、使用方式、给药频率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和分析,判断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共点评使用4 mg唑来膦酸出院病历318份,其中不合理病历143份,不合理率为44.97%。共点评使用5 mg唑来膦酸出院病历220份,其中不合理病历38份,不合理率为17.27%。主要不合理情况为超说明书用药、用药前准备不完善、联合用药不合理、使用方式不规范、存在用药禁忌证及给药频率不适宜等。结论 抽查医院唑来膦酸的使用存在较多不合理问题,医院应加强对唑来膦酸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和唑来膦酸使用情况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院门诊处方及病区医嘱的点评,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能力,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流程,规范标准和实施细则,对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医师绩效考核。促进了我院合理用药,降低了药费比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我院按照卫生部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以及《南通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洁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等开展机菌药物的处方点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