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相结合的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手术治疗,手术后观察记录下患者的眼压、视力、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为(24.31±3.24) mmHg,术后为(12.82±3.01) mmHg,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1,P<0.05).术后经过矫正视力>0.4的有86眼,占86%,与术前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相结合的联合手术可减短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恢复快,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用小梁切除对42例(54眼)行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后随访8~20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40.24 mmHg,术后平均眼压15.06 mmHg,P<0.05.术前视力光感至0.5,术后矫正视力≥0.6,35眼,占64.81%;矫正视力≥0.2,49眼,占90.7%,P<0.01.并发症为早期角膜水肿3眼,前房延迟形成2眼,虹膜炎症反应4眼,瞳孔散大变形、对光反射减弱5眼.脉络膜脱离1眼,后发障3眼.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较为理想的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少,既能缩短手术周期,又能减轻患者负担,在降低眼压的同时提高视力,可作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例31眼,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随访半年,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力以及眼压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眼压水平控制在15.42~21.89mm Hg,其中视力<0.1 2例3眼,0.1~0.3 15例26眼,0.4~0.6 1例2眼.结论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水平.术中应控制眼压,避免引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56眼)术前视力:<0.01者26例、0.1 ~0.2者23例、0.3 ~0.5者6例、>0.05者1例,术后6个月视力分别为:4例、11例、21例、18例,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74,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为(15.26±3.37)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34.60±3.85)mm Hg,(t=28.29,P<0.05).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为(3.27±0.64)mm,明显大于术前前房深度(1.58±0.39) mm(t=16.90,P<0.05).所有患者均有滤过泡形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有效地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发作期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4月-2005年8月确诊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患者38例4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联合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组进行激光虹膜成形术,观察眼压变化、房角开放情况、视力及治疗组并发症.结果 眼压治疗后2小时治疗组眼压控制率为85%,对照组为30%;P<0.05.房角开放情况房角开放范围>1/2周,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30%,P<0.05.视力改善情况治疗后2小时视力恢复至发病前,治疗组为75%,对照组为10%,P<0.05.治疗组并发症有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前部葡萄膜炎,角膜内皮灼伤.结论 激光虹膜成形术可使功能关闭的房角迅速开放,眼压下降,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联冷凝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共26例,26眼.视力无光感~0.05的21例,0.05~0.1的3例,>0.1的2例;应用2种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波动于32~55 mm Hg,平均(42±11)mm Hg.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方法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反应、患者症状,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8个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眼压控制良好,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23±12)mm Hg,(21±8)mm Hg,(18±11)mm Hg及(加±9)mm 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用药物25例,需用一种药物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的有1例,患者较为年轻,手术中睫状体冷冻的范围较小.1例发生眼球萎缩.视力提高5例,由原来的光感提高至0.02,视力下降2例,由术前>0.1下降至0.08.患者术后前3天前房反应较重,眼压偏高,第四天眼压开始下降,一月左右眼压维持恒定.结论 二联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慧霞  高平  张康玉  金伟 《安徽医药》2013,34(6):721-722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眼压控制不良(大于30 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例术中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术后第2 d出现局部脉络膜浅脱离,经扩瞳、激素治疗后恢复,其他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无需任何药物,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8~17 mmHg)。术后视力提高31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下降1眼。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为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唐海华  陶怿泉  高铭 《江西医药》2012,47(10):917-918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6年4月-2012年4月收治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40例(49眼),将40例(49眼)分为治疗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仍≥40mmHg),另统计42例(44眼)为对照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40mmH曲。对两组患者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40例(49眼)患者治愈34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对照组42例(44眼)患者治愈3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结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占慧琴 《海峡药学》2016,(8):152-153
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眼科收治的8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两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前视力和眼压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视力和眼压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视力和眼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明显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引流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7年1月已行引流阀植入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光眼眼压控制标准6mmHg≤眼压≤21mmHg,该组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4个月,术前眼压40.43+13mmHg,术后末次随诊眼压14.2±6.5mmHg,其中3例用降眼压眼液控制眼压在21mmHg内,术后裸眼视力保留术前视力或有所提高,无1例下降者,并发症:早期低眼压5例.浅前房2例,前房积血3例,3例引流盘包裹。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避免和积极处理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段中.引流阀植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收治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并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HD组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HDF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96.77%;HD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达74.19%;经统计学分析发现HDF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HD组和HDF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浆RA、AngⅡ浓度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与HD组治疗后比较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显著降低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使血浆RA、AngⅡ浓度明显下降,从而使顽固性高血压得到控制,且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评价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使用曲伏前列素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的76例患者分为S组和B组,S组38例(38眼)患者在曲伏前列素基础上合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B组38例(38眼)患者则合用布林佐胺治疗,于2周和1、3、6个月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眼压、昼夜眼压差、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后2周和1、3、6个月平均眼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联合用药后6个月昼夜眼压差较B组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前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患者心率在联合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S组患者心率则在随访6个月时出现明显心脏抑制(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疗效显著,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用药相对更稳定、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视力〈0.1患者3例,0.1-0.2患者2例,≥0.3患者40例,其中视力在0.5以上患者28例,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眼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所有患者都不需要使用降眼压药物,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其中轻度色素沉着3例,占6.67%,前房少量积血患者3例,占6.67%,经过对症处理后3-4d症状完全吸收。所有患者没有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眼内压,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60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30眼)和对照组20例(30眼),研究组患者给予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梁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视力的改变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6个月时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丝裂霉素、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控制满意,复发率及并发生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爱华  徐延山  袁佳琴 《中国药房》2009,(14):1090-1091
目的:观察拉坦前列素治疗常规抗青光眼药不能控制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用其它抗青光眼药眼压控制未达正常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36只眼,给予拉坦前列素单独用药或联合噻吗洛尔、毛果芸香碱,用药6个月,观察眼压、视力、视野及不良反应。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组治疗前平均眼压(27.13±5.21)mmHg,治疗6个月平均眼压(16.21±3.45)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前平均眼压(23.25±7.71)mmHg,治疗6个月平均眼压(17.19±3.64)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视力、视野无变化,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对于用其它抗青光眼药不能控制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拉坦前列素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刘文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181-181,183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121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均行巩膜隧道切口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例(8.26%)矫正视力〈0.05,36例(29.75%)矫正视力0.05~0.3,57例(47.11%)矫正视力〉0.3且≤0.6,18例(14.88%)矫正视力〉0.6;患者早期出现后囊破裂和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等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基本恢复;中晚期并发症为前房出血、角膜水肿、前囊和后囊混浊、葡萄膜炎、囊袋阻滞综合征、高眼压和青光眼。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白内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180度)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A组39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37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白内障摘除术,监测术前和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术后1周、1月、3月矫正视力,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B两组眼压较术前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0眼,占总数的76.9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3眼,占总数的89.2%,两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明显虹膜损伤6例,占总数的15.38%,而超声乳化组虹膜损伤2例,占总数的5.41%,经方差分析两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可控制眼压,但术后1个月后超声乳化组t:LtJ,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视力好、虹膜损伤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性护理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性护理。观察2组术后1、6个月眼压的变化,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1、6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低于对照组的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在给予手术降压的同时采用舒适性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眼压降低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野和视盘形态的影响.方法 经眼压、房角镜、视野及OCT检查确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45只眼)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别或联合给予YAG激光虹膜根部打孔术,药物,小梁切除术等治疗使眼压控制在<21 mm Hg,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视力、眼压、房角、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及OCT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前及最终随访的MD、LV、RNFL平均厚度、平均C/D、垂直C/D.结果 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的MD分别为(-13.58±3.74)、(-12.20±3.59)dB,LV分别为(43.2±7.52)、(41.8±7.82) d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的平均C/D分别为0.736±0.078、0.725±0.075,垂直C/D分别为0.725±0.076、0.715±0.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随访结束的RNFL平均厚度分别为(71.0±11.9)、(69.9±12.0)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压降低可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功能和视盘形态,OCT检查为眼压降低对视盘形态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