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1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PHC)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PHC、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IL-8和VEGF蛋白的表达,RQ-PCR法检测IL-8和VFGF mRNA的表达.结果 IL-8在PHC、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82.50%和30.00%(P<0.05),VEGF分别为67.50%、87.50%和20.00%(P<0.01);IL-8 mRNA在PHC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量分别是正常肝组织的3.39和5.62倍,VEGF mRNA分别是3.78和4.64倍.IL-8 mRNA表达水平与VEG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8和VEGF是一种促血管生成因子,与PH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及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15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HC组血清VEGF的含量为233.40±158.49 pg/ml,与良性肝脏疾病及正常对照组中血清VEGF的含量比较,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门脉瘤栓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为182.67±110.90 pg/ml,合并门脉瘤栓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为296.80±184.02 pg/ml,后者含量较高(P<0.05);无肝内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为194.10±131.02 pg/ml,发生肝内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为331.00±180.38 pg/ml,后者含量也较高(P<0.05);不同PHC组织VEGF表达的3组间,患者血清VEGF含量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HC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肝病患者;PHC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是其相应组织高表达的结果;患者血清中VEGF的高表达预示着PHC的高侵袭转移能力,可以作为评估PHC转移潜能、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发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50例PHC、13例良性肝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结果PH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肝肿瘤患者(P〈0.01),并与肿瘤直径、AFP水平、有无腹腔积液、有无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有关。结论PHC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发生、发展、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及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L-18BPc和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L-18BPc和VEGF在34例肝细胞癌组织、34例癌旁肝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肿瘤组织MVD值,分析IL-18BPc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 IL-18BP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且肝癌出现侵袭转移者较未出现侵袭转移者其IL-18BPc表达阳性率高(P<0.01);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IL-18BPc和VEGF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57, P=0.037);肝癌组织MVD值与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 IL-18BPc阳性表达者MVD值高于阴性表达者(P=0.004)。结论 IL-18BPc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与分析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13 (IL-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 1)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按照急性发作期与临床缓解期分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每组各40例,另选择同时收治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三组人员的血清IL-13、VEGF、TGF-β 1,并给予肺功能检查,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B组与观察A组相比IL-13、VEGF、TGF-β 1均较低,FEV1及FEV1/FVC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B组相比IL-13、VEGF、TGF-β 1均较低,FEV1及FEV1/FVC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3、VEGF、TGF-β 1水平互相呈正相关性,即三者若其中一项升高,另外两项也随之升高(P<0.05).血清IL-13、VEGF、TGF-β 1水平与FEV1及FEV 1/FVC分别均呈负相关性,即血清IL-13、VEGF、TGF-β 1水平升高时,FEV1及FEV 1/FVC降低(P<0.05).结论 哮喘患者血清IL-13、VEGF、TGF-β 1与气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TGF-β1、IL-13水平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IP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TGF-β1、IL-13水平. 结果 IPF患者血清TGF-β1、I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IL-13水平治疗有效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无效恶化组血清TGF-β1、IL-13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 结论 IPF患者体内高水平的TGF-β1、IL-13与IP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检测病情,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以及IPF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文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72-2273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0例PIH患者(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ET-1、TNF-α和VEGF水平,并以3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IH患者血清ET-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与ET-1、TNF-α的相关分析显示呈负相关(r=-0.564,-0.478,均P<0.05).结论 PIH患者ET-1、TNF-α水平升高,VEGF表达水平下降,ET-1、TNF-α和VEGF在PIH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3例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予以口服来氟米特加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来氟米特起始剂量为50mg.d-1顿服,服用3d后减量至20mg.d-1顿服,至少服药6个月;泼尼松的起始剂量为0.8mg.kg-1.d-1(最大剂量40mg.d-1)顿服,4~6周后逐步减量,总疗程为1年。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血肌酐、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IL-8、TNF-α、VEGF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时24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肌酐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IL-8、TNF-α、VEGF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VEGF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9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5年1月在某院普外科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做为实验组,5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清VEGF、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MMP-9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是否存在癌栓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9与VEGF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直径、是否存在癌栓和分化程度有关,并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和治疗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同期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肝硬化组,门诊体检健康人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别检测TACE治疗前1 d及术后28 d的血清VEGF,分析VEGF水平与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甲胎蛋白( AFP)及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的血清VEGF平均水平与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AFP均无明显相关( P >0.05)。肝癌患者TACE术后28 d VEGF水平明显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按TACE治疗疗效分为:疗效较好组26例与疗效较差组14例,疗效较差组术后28 d血清VEGF水平高于疗效较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率与术后肿瘤病灶碘油存积情况呈负相关( r =-0.721, P <0.05)。结论肝癌患者TACE术前血清VEGF水平可以反映患者TACE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1例PHC及3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其血清VEGF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及对PHC发生的判断价值。结果:PHC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Hc=19.672,P〈0.05);血清VEGF与AFP呈正相关(r2=0.488,P〈0.05);血清VEGF、AFP预测PHC发生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为0.819和0.774,二者均能预测PHC发生(P〈0.05);以VEGF≥106.6 pg/mL和AFP≥30.06 ng/mL作为预测指标,ROC为0.76(495%,CI为0.633~0.866),其特异性达86.1%;以血清VEGF和AFP为参数,拟合预测PHC发生的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模型方程拟合优度高(χ2=6.097,P〈0.05),预测PHC发生的准确率达78.9%。结论:VEGF和AFP可用于预测PHC发生,如二者联合作为预测因素,其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6例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及38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VEGF、IL-6及TNF-α水平的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组血清VEGF、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及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结论 VEGF、IL-6及TNF-α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炎症反应介质,提示高水平的VEGF、IL-6及TNF-α可能在T2DM及其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检测其水平变化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总胆汁酸(TBA)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确诊的肝癌患者45例(PHC组),肝硬化患者43例(肝硬化组),正常对照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出GPC3的浓度,采用循环酶法检测TBA,采用速率法检测GGT。结果(1)PHC组与其他2组比较,GPC3、TBA、GGT的捡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97、32.481,12.537、14.957,12.383、14.024,P〈0.01)。肝硬化组对照组比较,GPC3、TBA、GGT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9.7684;10.991;15.799)。(2)PHC组GPC3和TB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T阳性率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HC组三者联合检测阳性44例,占97.7%(44/45)。与任何单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C3与TBA及GGT联合检测明显提高PHC的阳性检出率,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IL-1及IL-6含量变化及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寻找HBV感染相关疾病的炎症活动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56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40例及正常对照40例血清IL-1、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174例血清HBV-DNA。结果 CHB、LC及PHC患者血清IL-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3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IL-1、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IL-1、IL-6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乙肝相关疾病炎症活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海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74-227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和单纯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组)4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Hcy、VEGF和脂联素水平并比较.结果 DR组和NDR组患者血清Hcy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DR组血清Hcy和VEGF水平均高于NDR组(均P<0.05).而DR组和N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NDR组(均P<0.05).血清脂联素与Hcy和VEGF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Hcy、VEGF和脂联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COPD组34例,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对照组和COPD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VECF、ET-1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164.06±14.92)pg.mL-1和缓解期(76.97±12.89)pg.mL^-1高于健康对照组(40.02±5.99)pg.mL^-1(均P〈0.01),且在缓解期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血浆ET-1的表达水平在COPD组急性发作期(99.84±10.34)pg.mL-1和缓解期(54.47±6.03)pg.mL-1高于健康对照组(49.39±5.81)pg.mL^-1(分别为P〈0.01或P〈;0.05),且在缓解期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结论COPD患者血浆VEGF和ET-1的表达水平升高,即使在缓解期也高于正常。血浆VEGF和ET-1可能参与了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MK、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淳  张丽娟  范秀华  李雅钗 《河北医药》2010,32(10):1202-120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为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K和VEGF蛋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K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MK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性显著(r=1.55,P〈0.01;r=1.11,P〈0.05),MK与VEGF 蛋白表达阳性者VEGF明显高于阴性者,二者呈正相关(r=1.76,P〈0.05).结论 MK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VEGF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AFP,采用速率法检测AFU、GGT,原发性肝癌组38例,良性肝病组49例和健康对照组62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AFU、GGT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良性肝病组AFP、AFU、GGT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94.7%。结论 AFP、AFU、GGT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1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1例DR患者血清P1GF和VEGF的变化,其中,非增生性DR(NPDR)22例,增生性DR(PDR)29例。并与54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进行比较,同时以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DR患者血清P1GF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907和2.942,P〈0.05);PDR患者P1GF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NPDR患者(t值分别为19.024和16.319,P〈0.05)。结论血清P1GF和VEGF水平变化参与了D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中ER、PR、MK、VEGF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淳  杨蕴  刘双静  李雅钗 《河北医药》2010,32(11):1364-136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中期因子(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子宫内膜腺癌(研究组)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ER、PR、MK、VEGFmRNA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MK和VEGF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检测指标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系,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肌层浸润的加深,ER、PR的表达水平下降,而MK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MK和VEGF的检测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指导该疾病的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