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是指视网膜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之间分离,是严重的致盲眼病,可导致眼球萎缩。在众多致肓因素中占第5位,尤其是14岁以下儿童,可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裂孔性)、继发性视网膜脱离(非裂孔性)、  相似文献   

2.
邓显 《西南军医》2011,13(1):83-85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独立于其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外引起心脏病及周围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其所致的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糖尿病不仅使大血管病变而致严重缺血性疾病,而且同时伴有侧支血管形成能力严重受损。一般来说,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其侧支形成足以代偿经阻塞动脉丧失的血流,但在糖尿病患者,因其侧支血管新生能力受损而使心肌、肢端、视网膜等严重缺血。因而,罹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截肢率的五倍之多[1]。目前关于糖尿病患者新生血管形成缺陷的原因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3.
眼部酸烧伤、碱烧伤、热烫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眼表伤,轻度眼表伤用药物治疗可痊愈,部分患者留下轻度角膜浑浊。大部分严重的眼表烧伤治疗后会出现大量的新生血管膜遮盖角膜,部分良性结角膜肿瘤可覆盖全部角膜,这些眼表疾病行单纯病灶切除后会出现新生血管膜复发或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难以形成稳定的眼表。为更好地重建眼表,我科于2003-05至2009-12利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遮盖治疗部分眼表疾病31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底炎症、高度近视等多种眼科疾病,常见于黄斑部,可引起眼底出血、渗出,导致严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角膜被认为是免疫赦免的器官,但在新生血管化角膜及有移植排斥史的角膜中这种免疫赦免状态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从而使这样的角膜同样成为易发生排斥的组织u]。研究已证实血管化角膜植床能增加术后的排斥率,降低植片的存活率,并且发现新生血管的程度与术后排斥反应呈正相关口]。据统计,严重新生血管化的角膜植床因免疫排斥致移植失败率可高达20%~30%,甚至60%以上,而无新生血管的常规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率仅在0%~10%。  相似文献   

6.
氪激光诱发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评估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和PECAM-1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3种方法对于评价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优缺点.方法氪激光光凝BN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后2周,分别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检测和PECAM-1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光凝后2周,FFA显示光凝区出现大片圆盘状荧光素渗漏;脉络膜血管铺片在低倍镜下可见分布在视神经周围的激光斑处弥漫的高荧光,高倍镜下表现为圆形网状结构;PECAM-1免疫组化标记的内皮细胞分布在瘢痕的中心和周围.环状的内皮细胞增生活跃形成了管腔,光斑内PECAM-1强阳性表达.结论3种方法结合可以细致描述激光光凝后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更为准确地定性定量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发生于许多眼底疾病,预后较差,目前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就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病原因,形成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1病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常发生于黄斑区,由于新生血管能引起反复性出血,渗出,最终导致瘢痕形成和视力丧失,是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氪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BN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单眼视网膜氪激光光凝,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分别在光凝后3 d,1、2、3和4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凝区进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以观测CNV形成,并检测CNV形成过程中VEGF、PED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1周开始形成CNV,3~4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视网膜中,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EDF在神经节细胞、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表达.视网膜光凝后,除上述部位外,VEGF和PEDF均在外核层和脉络膜的光凝损伤区阳性表达.光凝后3 d至4周,光斑区内FⅧR:Ag、VEG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PED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下降(P<0.05);FⅧR:Ag与VEGF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0.89,P<0.05),与PEDF阳性染色密度负相关(r=-0.84,P<0.05).结论 CNV形成与VEGF表达正相关,与PEDF表达负相关,VEGF和PEDF表达失衡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及种植生长的生物学特性.随着EMs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目前已发现血管新生是异位内膜植入和维持生长的必要条件.血管新生过程是指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形成新生血管的过程,主要包括激活期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以及重建形成新的血管和血管网,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和多种分子的复杂过程[1].目前针对血管新生过程建立的EMs实验动物模型及抗血管生成治疗已逐渐受到研究者关注,后者可能成为EMs保守治疗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生物电是人体固有的基本属性,血管是机体最为重要的组织结构,缺血性病变往往伴随着血管的损伤以及生物电的变化.已经证实,借助外加生物电场可以实现缺血性病灶的血管修复.本文围绕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就电刺激促进血管新生的特性作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皮祖细胞的介入可能为电刺激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恩普  刘勇 《武警医学》2009,20(5):389-392
由于角膜正常组织结构是透明无血管的,通常被认为是免疫"赦免"器官,因此其移植成功率很高.但由于感染、外伤等原因,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化,可不同程度地破坏角膜的免疫"赦免"状态,使角膜成为易发生排斥的器官.据统计,无新生血管的常规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率仅为0%~10%,而严重新生血管化角膜的移植失败率高达20%~30%,甚至60%以上[1,2].因此,如何采取措施预防或降低血管化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就成为角膜移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变的视网膜血管易破裂而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治疗的根本是控制新生血管的形成,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我院2006-08~2011-08采用银杏叶分散片联合益脉  相似文献   

13.
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眼外伤致眼球摘除居首位,主要是严重眼外伤致眼内容物大量脱失,眼球塌陷或严重变形眼球无保留价值而摘除。在眼科患者中,心理问题多而复杂,反应强烈。我院自1999-01—2004—06共收治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65例,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活体组织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为bFGF应用于改善组织血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家兔背部皮管模型的组织内分别应用bFGF(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利用组织学、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bFGF在活体组织中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情况,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给药组(bFGF)皮管内毛细血管增生明显,各项定量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剂量bFGF组的新生血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亦优于低剂量bFGF组.结论bFGF可促进活体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对改善局部组织血运,提高组织移植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海绵窦瘘是神经外科常见性疾病,通常是由患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分支出现损坏,导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交通[1].患者主要出现搏动性突眼、进行性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影响视力,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干扰[2].既往,临床通常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疑似颈动脉海绵窦瘘患...  相似文献   

16.
新生血管的发生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起着关键作用.CD13是人类白血病分级的重要谱系特异性标志物,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特异性高表达,在静止血管内皮细胞上不表达.利用荧光、核素标记或磁性纳米颗粒耦联CD13单克隆抗体、配体,通过分子成像技术可有效探测新生血管的发生,为研究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影像学依据;C...  相似文献   

17.
血管生成主要包括病理性及生理性血管生成2个方面,新生血管形成在多种疾病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肿瘤血管、眼底新生血管疾病(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自噬起到重要作用。肿瘤生长及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自噬性细胞死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生成造成抑制,而自噬也可以增强抗肿瘤药物作用。但是,肿瘤组织自噬水平的提高,同时会保护肿瘤组织,导致抗肿瘤药物的耐药,通过调节自噬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肿瘤。在眼底新生血管疾病中,自噬参与了新生血管形成,通过抑制自噬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眼底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8.
角膜新生血管是常见的致盲眼病,目前临床普遍采用血管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是其疗效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对比^90Sr-^90Y敷贴与血管抑制剂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所致新生血管形成的效果,探讨电离辐射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姚丽萍 《西南军医》2010,12(6):1167-1169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大量的研究显示,动员和移植的EPCs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内皮化,这为治疗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EPCs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形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肿瘤的形成及发展的多个过程.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迁移和抑制核因子kB活化等生物学功能.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生理学特性与VEGF作用相关.现就VEGF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肝癌的诊断及预后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