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染料木素和槲皮素体外抗肝纤维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染料木素和槲皮素对体外肝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分别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H 脯氨酸参入法。原胶原mRNA水平用RT PCR法测定。结果 染料木素 (2 5 - 70 μmol·L- 1 )和槲皮素 (6 2 5- 5 0 μmol·L- 1 )浓度依赖抑制PDGF促HSC T6细胞增殖和TGFβ1 刺激的胶原合成及I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 染料木素和槲皮素抑制PDGF和TGFβ1 对星状细胞的作用可能对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α1(I)型胶原mRNA合成、IκB和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技术(EMSA)检测HSC的增殖和胶原基因表达。结果乙醛刺激HSC增殖、α1(I)型胶原mRNA合成 ,使IκB表达下降、NF-κB活性增加。红景天苷(0.5~2.5 mg·mL-1)对上述影响有抑制作用,且以1.5 mg·mL-1组效果最好。结论红景天苷明显抑制乙醛刺激的HSC增殖及胶原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西红花酸对乙醛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红花酸(Crocetin)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建立乙醛诱导的HSC纤维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西红花酸(10-6、10-7、10-8 mol/L)对乙醛刺激的HSC-T6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羟脯氨酸测定检测HSC-T6胶原含量;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RK1/2、Bax、Bcl-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Ⅰ型、Ⅲ型胶原蛋白、间质胶原酶(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里,西红花酸能抑制乙醛引起的HSC增殖和胶原合成;西红花酸诱导乙醛刺激的HSC细胞凋亡;西红花酸能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乙醛刺激升高的ERK1/2、Bcl-2蛋白表达;西红花酸能明显降低Ⅰ型、Ⅲ型胶原、TIMP-1的表达,提高MMP-2的表达.结论:西红花酸通过抑制乙醛诱导的HSC增殖和胶原合成以及促进活化的HSC凋亡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RK信号传导通路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HSC加入丹皮酚1.66~49.8 mg·L-1作用48 h后,MTT比色法和锥虫蓝染色法检测HSC的存活率。HSC与丹皮酚33.2 mg·L-1分别作用6,12,24,36和48 h,锥虫蓝染色法检测HSC的存活率。HSC与丹皮酚1.66~69.7 mg·L-1作用48 h用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LDH活性。丹皮酚1.66~49.8 mg·L-1与HSC作用24 h分别用光学显微镜、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SC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和凋亡率;丹皮酚1.66~49.8 mg·L-1作用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16.6~49.8 mg·L-1对HSC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0.955,P<0.05),作用48 h时IC50值为105.4 mg·L-1。锥虫蓝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对HSC存活率的抑制作用不仅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0.936,P<0.05),浓度为33.2 mg·L-1时还具有时间效应关系(r=-0.965,P<0.05)。丹皮酚16.6~69.7 mg·L-1作用48 h无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丹皮酚8.3~49.8 mg·L-1作用24 h能显著促进HSC细胞凋亡(P<0.05),且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0.920,P<0.05)。丹皮酚33.2和49.8 mg·L-1作用48 h可调节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增加(P<0.01),S期细胞减少(P<0.01),具有浓度依赖性(r=0.980,P<0.05)。结论丹皮酚具有促进HSC凋亡和抑制HSC增殖的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内毒素 (LPS)及其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脏HSC和Kupffer细胞 ,制备LPS刺激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液 (KCCM ) ,并以MTT法观察LPS及KCCM对HSC增殖的效应。结果 无LPS刺激和浓度为 1μg/ml的LPS刺激所得的KCCM对HSC有显著增殖作用 (P <0 0 1) ,且两组之间有差异 (P <0 0 5 ) ;浓度为 10 μg/ml的LPS刺激所得的KCCM对HSC无影响 (P >0 0 5 ) ;加入兔抗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可抑制低浓度LPS刺激的KCCM对HSC的增殖作用 (P <0 0 1) ;LPS浓度为 1μg/ml和 10 μg/ml对HSC直接作用均无增殖效应 (P >0 0 5 )。 结论 内毒素刺激的KCCM可促进HSC增殖 ,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对HSC-T6细胞增殖及胶原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体外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用[3H]-TdR和[3H]-Proline掺入法分别检测其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活性.结果低浓度APS可明显降低由血清刺激的HSC-T6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活性.高浓度APS(≥80 mg*L-1) 可明显促进HSC-T6细胞增殖.结论低浓度APS对HSC-T6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APS对HSC-T6细胞增殖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对血吸虫卵抗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 le egg antigen,SEA),制备SEA活化的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Solub le egg antigen inducedm acrophage cond itioned m ed ium,SEA-MCM)。采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指标,用噻唑蓝(MTT)测定黄芪总苷对SEA-MCM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3H-脯氨酸参入法测定黄芪总苷对SEA-MCM诱导的HSC-T6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SEA-MCM能明显促进HSC-T6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黄芪总苷(32.5、65和130 mg.L-1)对SEA-MCM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黄芪总苷对SEA-MCM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应州肝星状细胞株HSC-T6,观察各组细胞在不同浓度大黄素干预后在增殖程度和细胞周期等的变化.通过测定培养液上清中透明质酸(HA)和层黏蛋白(LN)的含量,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研究大黄素对HSC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5~15 mg/L浓度大黄素能够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HA的表达以及胶原合成,这种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大黄素能够对细胞的细胞周期产生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G0/G1期细胞比例则逐渐上升.结论 大黄素在体外对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芪总提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产生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研究黄芪总提物 ( TEA ) 对体外肝星状细胞增殖和产生胶原的影响 。方法 采用IV型胶原酶灌流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用CCl4急性损伤的大鼠肝枯否细胞条件培养基 ( KCCM ) 刺激肝星状细胞, 用3H-TdR和3H-Proline的掺入法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产生 。结果 TEA(5~40 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和槲皮素对HSC-T6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及I型原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分别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原胶原mRNA水平用RT-PCR法测定。结果:金雀异黄素(25-70μmol/L)和槲皮素(6.25-50μmol/L)浓度依赖抑制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对I型原胶原mRNA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金誉异黄素和槲皮素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可能对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蒿琥酯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rt组(5、15、45 mg.kg-1)、阳性对照Col组(0.1 mg.kg-1)。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Jamall法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用TGF-β1(5μg.L-1)刺激,与Art(终浓度6.25、25、50 mg.L-1)共培养后,检测HSC-T6中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Ⅰ)mRNA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rt各组能减轻肝组织纤维增生的程度,降低肝组织Hyp含量,使肝组织α-SMA、TGF-β1 mRNA和HSC-T6中procollagenⅠmRNA和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Art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SC活化,降低TGF-β1 mR-NA及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TC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CF) 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1,10,100,500 mg·L-1)的银杏叶提取物处理 HSC-T6 24 h及48 h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及空白对照组中TGF—β1,CTGF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分析上清液中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提取物10,100,500 mg·L-1能明显抑制 TGF-β1和CTGF mRNA的表达,降低上清液中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 (P<0.01或P<0.05),在一定范围内呈随剂量增加及时间的延长,抑制效率增加;并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影响HSC-T6的细胞周期,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HSC-T6的增殖,降低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体内外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英文)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目的:研究体外苦参碱对HSC-T6大鼠储脂细胞和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及体内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分别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肝纤维化评价以血清透明质酸和肝中羟脯氨酸含量为指标。结果:苦参碱(1~2mmol·L~(-1))显著减少血清刺激的HSC-T6细胞以及NIH3T3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苦参碱(0.25~2mmol·L~(-1))浓度依赖地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促HSC-T6细胞增殖以及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促胶原合成的作用。体内苦参碱(50,100mg·kg~(-1))均能显著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和肝脏羟脯氨酸水平。结论:苦参碱阻断PDG和TGF-β_1的作用,抑制储脂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和槲皮素对HSC-T6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及Ⅰ型原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分别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原胶原mRNA水平用RT-PCR法测定。结果:金雀异黄素(25-70μmol/L)和槲皮素(6.25-50μmol/L)浓度依赖抑制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对Ⅰ型原胶原mRNA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金雀异黄素和槲皮素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可能对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魏酸钠抑制肝星状细胞合成胶原的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瑾  胡晋红  邱磊  蔡溱 《药学学报》2004,39(8):577-580
目的对阿魏酸钠抑制肝星状细胞合成胶原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3H-脯氨酸参入法检测胶原合成,ELISA方法检测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Mv1Lu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考察阿魏酸钠对TGFβ1活性的影响。结果阿魏酸钠对TGFβ1处理条件下HSC-T6细胞中胶原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能够降低HSC-T6细胞在氧化应激状态下TGFβ1的表达水平;对TGFβ1的活性有影响。结论阿魏酸钠抑制肝星状细胞合成胶原与其干预TGFβ1活性,减少氧化应激状态下HSC-T6细胞分泌TGFβ1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芪总苷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肝癌 (HepA)和肉瘤 (S1 80 )两种小鼠移植瘤的动物模型 ,以瘤重抑制率作指标。体外采用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 ,用MTT法测肿瘤细胞的生长 ,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 黄芪总苷显著抑制小鼠肝癌 (HepA)和肉瘤 (S1 80 )的生长 ;体外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 ,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 期 ,并诱导其凋亡。结论 黄芪总苷对小鼠肝癌 (HepA)与肉瘤(S1 80 )具有抑瘤作用。对HeLa细胞的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 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凋亡以及蛋白质表达差异的影响,进一步为蛇毒NGF抗肝纤维化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HSC-T6培养)和实验组(NGF进行干预)。应用MTT检测眼镜蛇毒NGF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眼镜蛇毒NGF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双向电泳技术观察HSC-T6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质谱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结果 MTT结果显示NGF对HSC-T6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 mg.L-1NGF时抑制率为48.2%±1.9%,P<0.01);流式细胞仪也有同样的发现,NGF(5 mg.L-1)干预组的凋亡率21.15%±3.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1.55%(P<0.05);比较分析空白对照组和NGF作用组的2-DE图谱,找到差异蛋白质点47个,其中与对照组相比在NGF作用组表达上调22个,下调25个;质谱鉴定出9个蛋白质,其中4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结论蛇毒NGF能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且影响HSC-T6细胞蛋白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苦参碱抑制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纤维化细胞因子以及对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CM)促HSC-T6大鼠储脂细胞和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巨噬细胞先后用卡西霉素1μmol/L和脂多糖100μg/L刺激诱导产生纤维化因子,细胞上清中促细胞增殖活性和促胶原合成活性分别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活性采用貂肺上皮Mv-l-Lu细胞增殖抑制法测定。结果:苦参碱(0.5-2mmol/L)显著抑制LPS诱导的促胶原合成活性和TGFβ的产生,但不能抑制巨噬细胞产生促细胞增殖活性;苦参碱还能剂量依赖地抑制MCM诱导的HSC-T6细胞以及NIH3T3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结论: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作用与抑制巨噬细胞纤维化因子的产生和阻断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H2S 在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阻断剂 SB203580 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凋亡中的作用及对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HSC加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二甲基亚砜(DMSO)组(对照组基础上加DMSO)、NaHS组(对照组基础上加NaHS至最适浓度)、SB组(DMSO组基础上加SB203580至最适浓度)、SB+NaHS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SB203580及H2S对HSC的增殖抑制率(IR);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SC凋亡率;逆转录PCR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SB组(7.64±2.46)、SB+NaHS组(12.71±2.73)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1.70±0.88),且SB+NaHS组高于SB组(均P<0.05);DMSO组(2.07±1.18)、NaHS组(2.56±1.2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在各组细胞中均表达,其中NaHS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表达量最多,条带最亮、最宽,SB组与SB+NaHS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NaHS组(P<0.05),表达量较少,条带较暗。结论H2S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且SB203580特异性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H2S刺激的HSC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得到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