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肱骨髁上骨折通常先采用手法复位,外同定治疗,当复位不满意时,采用内固定治疗,本院自1999年—2003年6月对12例经手法复位不满意的病人采用了经皮C-臂X线机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可吸收螺钉治疗成人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及可吸收缝线治疗成人肱骨内上髁骨折30例。结果:本组30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13.1个月,根据手外科分会肘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总优良率93.3%。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成人肱骨内上髁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毒无害,无需2次手术取出,在骨折端面产生自动加压作用,可吸收线张力带加强固定,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可吸收螺钉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1月~2003年9月以来,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16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术后予长臂石膏托固定于屈肘90度位,2周~3周后去除石膏托,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3个月~2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优者9例,良者4例,可2例,差1例;优良共计13例,优良率为81.3%。结论:可吸收螺钉固定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是较为理想的生物材料,骨折固定后仅辅以短期石膏托外固定即可达到骨折愈合,且能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省去了二次手术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扣损伤,节约了二次手术的费用。  相似文献   

4.
肱骨内上髁骨折,在青少年亦称为肱骨内上髁骨骺骨折,在青少年的肘部损伤中较为常见。青少年时期的肱骨下端有4~5个骨化中心及骨骺线,出现于不同年龄,而且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髁部的骨支架比较薄弱,易发生骨折。由于肱骨内上髁有前臂屈肌和旋前肌的总肌附着,骨折后多移位明显,故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常规使用克氏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9-2011年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23例,术后外固定3周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结果: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23例,肘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劣0例,优良率100%。结论: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能达到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牢固的内固定效果。可吸收材料在体内随着时间推移自行分解对人体无害,不影响影像学检查,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材料。术后可行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效果肯定,不影响关节功能及骨骺发育。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螺钉在儿童肱骨外髁骨骺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吸收螺钉在儿童肱骨外髁骨骺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7年6月以来,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32例儿童肱骨外髁骨骺骨折,术后屈肘90。位石膏托固定,3周后去除膏托,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个月。4年,骨折全部愈合。疗效优者24例,良者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结论可吸收螺钉固定儿童肱骨外髁骨骺骨折临床疗效是确切的,经随访不会加重骨骺损伤,骨折固定后经短期石膏托外固定,即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改善了关节功能,无需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斯针内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疗效。方法:均为闭合性骨折,伸直型92例,屈曲型14例,都采用切开复位克斯针内固定。结果:本组106例,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优66例,屈伸受限10°内,肘内翻0~5°;良36例,9例屈伸受限11~30°内;肘内翻10°;差4例,屈伸受限30°以上,肘内翻10°以上,总优良率96%。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斯针内固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研究背景对肿胀、移位重的肱骨髁上骨折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金属内固定,但是,骨折愈合后需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为了减少患者痛苦,我们采用了丝线缝合内固定法。研究方法 7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时均采用麻醉下手术切开复位,丝线缝合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后均经随诊至少3个月,全部治愈,其中优62例,占81.6%,良10例,占13.2%,差4例,占5.3%(3个月后行肱骨髁上截骨矫形治愈)。本组无1例缺血性挛缩发生。结论采用丝线缝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优于金属内固定,减少了二次手术之痛苦,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肱骨髁上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特别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我院1997年1月~1999年3月对62例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和处理,随访10~18个月,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2.5~13.8岁,平均7.4岁。伤后距手术时间1~15d,平均4.2d。伸直型51例,屈曲型11例,闭合48例,开放14例。并发血管神经损伤12例。1.2 手术方法 均在臂丛麻醉下采用肘后S状切口,保护尺神经,将肱三头肌止点从尺骨鹰嘴切下,术中用1.5~2.0mm克氏针交叉固定,固定绝对牢固,屈伸正常,克氏针弯曲留于皮下,以不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104例,其中Ⅰ度20例,Ⅱ度41例,Ⅲ度5例,Ⅳ度38例。11例行手术治疗,其余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104例均获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3个月。其中优98例,良4例,差2例。结论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并发症较多,预后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多,所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对预后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雪冰  于燕春  刘永 《吉林医学》2009,30(21):2615-2616
目的:讨论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麻醉及手术切口,显露骨折断端及损伤关节,解剖复位后,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固定骨折,制动5min,止血后逐层缝合,石膏托外固定6周。结果:以术后局部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疗效。优:79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7%。术后无伤口感染和骨折再移位现象。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尤其减少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4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观察其经内固定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经随访,按照肘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本组46例患儿中:优41例,良4例,可1例,总优良率为97.8%。术后3个月后全部患儿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患儿,未发现针道感染、Volkmann挛缩、术后骨折再移位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较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史小亚  吴钢 《西部医学》2008,20(6):1183-1184
目的观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骨折情况,采用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37例,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非手术治疗的6例中,5例疗效优良,1例稍差;37例手术治疗者中,32例优良,5例差。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现先行闭合复位,但对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肘部明显肿胀,手法复位失败者,则应选择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61例,观察组实施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37例,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24例。结果:参照肩关节Neer功能百分评分方法,两组在疼痛、主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等五个项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以及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肘前小切口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肘前小切口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肘前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后,自肱骨内、外髁分别打入1枚钛针作交叉内固定,术后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肱骨髁上骨折1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2a。术后6个月根据Flynn等评价标准,优:97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为94.7%。结论肘前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钛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对骨折断端显露良好、复位容易、操作简单,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急诊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急诊闭合复位,克氏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6例,石膏中立位外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26例术后经过9~35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对位、对线良好,骨折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88-90+94
目的 探讨个性化3D打印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外固定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0例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单纯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个性化3D打印的支具固定骨折断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5,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9,P0.05)。结论 单纯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个性化3D打印的支具固定骨折断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改良小夹板固定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40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手法复位后治疗组用改良小夹板固定,对照组用传统小夹板固定,6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5.71%、显效27.14%、无效7.14%;对照组治愈50.00%、显效32.86%、无效17.1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改良小夹板固定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Baumann角上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随访我院屈肘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46例,测量复位后,解除固定时及随访时的Baumann角,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复位后Baumann角平均为(73.26±6.89)°,解除固定时的Baumann角(78.63±9.08)°,2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复位后Baumann角与肘内翻发生率的关系,4组肘内翻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当肱骨髁上骨折尺侧倾斜得到纠正,复位后Baumann角恢复正常范围(65°~75°)时,肘内翻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折术后严重异位骨化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 在术前均接受放疗前干预性心理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及有无神经损伤情况, 并在术后即刻开始指导患者在无痛状况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5例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的平均30°恢复到术后的90°.结论 通过合理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异位骨化患者可以得到满意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