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比较了100切正常人,16例单纯糖尿病(DM)患者,29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甲襞微循环(NFC)的改变。结果发现:1.糖尿病患者的甲壁微循环有明显改变。2.单纯DM患者与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NFC改变未有显著差异(P>0.05)。3.DM患者的NFC改变与糖化血红蛋白(GHb)的控制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从而表明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机制,而与微循环的改变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 69例及正常对照 3 0例 ,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3 1例和甲襞微循环异常组 3 8例 ,分别检测甲襞微循环、计算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及总积分 ,同时检测血浆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载脂蛋白A1 (apoA1 )、载脂蛋白B(apoB)、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血浆胰岛素及双下肢血管多普勒 ,分析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以及和上述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的流态积分与 12 0min血糖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681,P <0 .0 0 1)。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股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异常与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甲襞微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全身的微循环状态。微循环血管的变化是糖尿病患者器官损害的病理基础和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我们对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改变作了16项指标的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糖尿病患者125例,均系本院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老年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特征。为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NIDDM提供依据。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镜彩色电视系统观测42例NIDDM患者及20例正常人甲襞微循环并以综合定量评价法分析观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肉襞微循环在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方面显著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联,积极改善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应成为糖尿病整体治疗的重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 (DM )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尤其 2型糖尿病 (NIDDM )更突出 ,约 70 %的患者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出现病变。微血管病变可伴有微循环异常 ,是并发视网膜、肾脏、神经皮肤等许多脏器病变的病理基础 ,决定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 76例NIDDM病人甲襞微循环的观察 ,探讨其变化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DM诊断按WHO (1987)诊断标准 ,随机选定 76例NIDDM患者 ,其中男 2 3例 ,女 5 3例 ,病程 3个月~ 12年 ,平均 5~ 6年 ,年龄 30~ 76岁 ,平均年龄 5 2 3岁。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方法 :应用徐州产WX -9A型黑白电脑微循环测定仪及显微镜 ,观察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的左手无名指甲襞微血管襻的状态。结果 :糖尿病组形态积分 ,流态积分 ,襻周积分和总积分均高于非糖尿病组 (P <0 0 5 ) ,且形态改变有其特异性。结论 :甲襞微循环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甲襞微循环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晓宏  刘德辉  朱西娥 《医学争鸣》2001,22(22):2107-2107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糖尿病 2 0 0例为均按 WHO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 ,其中 型糖尿病 10例 ,2型 190例 .按有无慢性并发症分为 组 :1单纯糖尿病组 10 0 (男 5 6 ,女 44 )例 ,年龄 10~ 73(平均 5 4.5 )岁 ;2慢性并发症组 10 0 (男 5 9,女 41)例 ,年龄41~ 76 (平均 5 8.3)岁 ,分别患合并眼病 ,周围神经病变、肾病、糖尿病足等 .1.2 方法 用徐州光学仪器厂生产的 WX- 75 3型微循环显微仪 ,选择患者的左手和右手无名指甲襞进行微循环检查 ,根据田牛等 [1 ]加权积分法计算积分值 ,用积分值来判定微循环障碍程度 . 1正常 <2分 ;2轻度异…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多种并发症的发病基础,影响糖尿病的预后,而微循环障碍又影响着微血管病变。我们通过对DM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发现DM病人存在甲襞微循环的异常,且与正常人的甲襞微循环间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微循环异常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方法: 收集T2DM患者82例,分为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41例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4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 NDPN组股骨Ward′s三角区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DPN组股骨Ward′s三角区骨密度较NDPN组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析,上述变化仅存在于女性T2DM患者。3组间腰椎、股骨颈、髋部总体区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T2DM患者Ward′s三角区骨密度在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前升高,在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后降低;男性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并分析影响DM患者血浆tHcy水平的因素。方法:以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4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DM组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用酶转换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tHcy浓度;并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DPN+组的空腹血浆tHcy浓度明显高于DPN-组和正常对照组[(14.20±2.92)μmol/Lvs(9.05±1.78)μmol/L和(8.95±2.27)μmol/L,P<0.01];存在高Hcy血症的DM患者DPN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Hcy血症患者(80.65%vs34.72%,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B12、叶酸(FA)均为DM患者tHcy的决定因素(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t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维生素B12均与DPN的发生有关;空腹血浆tHcy、HbA1C、V itB12均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空腹高Hcy血症是DPN的危险因素;血清维生素B12、FA水平影响tHcy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刘立新  吴秀品  陈立峰  刘好文 《疑难病杂志》2007,6(10):605-607,F000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对照组正常规饮食,模型绀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然后把成模大鼠分为2组:糖尿病组、治疗组各14只。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10mg·kg^-1·d^-1。分别于用药后1、3个月测定血脂、血糖,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并观察腓肠神经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大鼠血脂、血糖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较糖尿病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腓肠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和纤维总截面积增加,较糖尿病组亦明显加大(P〈0.05 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周尉神经损害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龚含笑  李闻鹏  李红 《浙江医学》2004,26(12):893-8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和血清离子钙(Ca2 )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离子电极法测定了45例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和56例2型糖尿病无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Ca2 水平,并与31名健康对照者作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组血清Ca2 水平为(1.064±0.055)mmol/L,明显低于糖尿病无外周神经病变组的(1.140±0.039)mmol/L(P<0.05)和对照组的(1.160±0.046)mmol/L(P<0.05);2型糖尿病无外周神经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别则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a2 水平与年龄、收缩压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血清Ca2 水平下降,提示Ca2 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周婉  叶山东  陈超 《安徽医学》2018,39(4):392-39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8例,按照有无并发症,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0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如糖尿病病史、年龄,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C肽、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25(OH)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13.64 ±3.07)ng/mL,低于NDPN组的(19.55 ±4.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 与HbA1c(r=-0.467, P<0.05)、病程(r=-0.432,P<0.05)、LDL-C(r=-0.439,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25(OH)D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 069例≥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肌电图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对两组数据比较,探寻DPN的影响因素。结果①DPN组873例(81.7%),NDPN组196例(18.3%);②DPN与NDPN两组的年龄分别为(71.20±6.70)岁、(69.54±5.92)岁,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2.42±8.02)年、(9.89±7.67)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9.04±2.52)%、(8.26±1.91)%,性别比(男/女)分别为450/423、83/113,空腹C肽分别为(471.25±320.31)pmol/L、(529.72±298.10)pmol/L,总胆固醇(TC)分别为(4.93±1.27)mmol/L、(4.62±1.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分别为(2.95±0.90)mmol/L、(2.77±0.81)mmol/L,以上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PN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有关(OR值分别是1.047、1.042、1.152、1.275)。结论 DPN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相关,联合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老年人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115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每天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 20mg静脉滴注,连续 14d;对照组 (53例 )给予丹参注射液 20ml静脉滴注, 连续 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并应用肌电图仪测定治疗前、后四肢神经的传导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变化,同时测定血黏度、血脂、空腹及餐后 2h血糖、胰岛素(Ins)、C 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计算简易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脂数 (HOMA IR)。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神经系统病变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 05)。治疗 14d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较对照组减轻,浅感觉减退异常率下降,膝腱反射减弱也明显好转 (P<0. 05 );治疗组治疗后胫神经、腓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加快 (P值分别 <0. 05和 0. 01 ),HOMA IR显著下降(P<0. 01),血浆黏度和全血高切、低切黏度降低(P<0. 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 (P<0. 01),聚集指数则明显降低(P<0. 05);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P<0. 05) ,而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不大(P>0. 05)。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病理机制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 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 取2016 年1 月—2016 年11 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8 例T2DM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 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58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30 例未合并DPN(NDPN)组。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Betatrophin 水平;分别对两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Betatrophin 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并对DPN 危险因素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糖尿病病程、血清Betatrophin 水平有差异(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血清Betatrophin 水平是T2DM 患者合并DPN 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结论 T2DM 患者血清Betatrophin 水平与DPN 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Wang XH  Wang DQ  Chen SH  Zhang L  Ni Y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5):1755-1757
目的 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并周围神经病变(PN)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下列2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将96例T2DM患者分为2组,DM并发PN组(DM+PN,n=52),单纯DM组(DM,n=44),对照组(NC,n=34)。结果DM+PN及DM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5);二者相比,DM+P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DM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清内皮素(E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空腹血清一氧化氮(NO)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DM+PN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DM组,高抵抗素血症与ET、NO的相关性提示,抵抗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N)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PNP)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伴有PNP分为观察组(T2DM伴PNP组)63例和对照组(单纯T2DM组)57例,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神经功能缺陷量表(NDS)评分及SUA水平,并对T2DM患者的SUA水平与ND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TG、TC、HDL-C、LDL-C、CRP、ESR、IL-6、TNF-α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BG和SUA水平及N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UA水平与NDS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SUA水平对T2DM患者PN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88-9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82例,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非DPN)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DPN组年龄显著大于非DPN组,病程显著长于非DPN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潜伏期较非DPN组长,MCV较非DPN组低,腓总神经波幅较非DP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腓浅神经感觉神经SCV较非DPN组低,正中神经以及腓浅神经潜伏期较非DPN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患者神经病变临床分布:感觉神经:尺神经22例,正中神经29例,腓浅神经22例;运动神经:尺神经15例,正中神经6例,腓总神经1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病程、HDL-C(OR=2.3、1.7、2.1,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HDL-C水平低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以及运动神经均存在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下降;感觉神经发生异常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