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133-13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危重症患者合并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42)和非脓毒症组(n=40),在入院第1、3、5天分别检测患者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以脓毒症患者来评价患者预后,存活32例(存活组)和死亡10例(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PCT水平、WBC计数、CRP水平、APACHEⅡ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差异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第1、3、5天时,脓毒症组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WBC计数和CRP水平与非脓毒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脓毒症中死亡组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WBC计数和CRP水平与存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CT水平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APACHEⅡ评分。结论 PCT可用于危重症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阴阳辨证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8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阴证98例,阳证110例,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评分),同时检测患者的乳酸(LA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各炎症指标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28天死亡率.结果 阴证患者比阳证患者SIR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阴证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阳证患者(P<0.05).两组的APACHEⅡ评分、WBC、NE%及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证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NE%值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证患者死亡组PCT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中医阴阳辨证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炎症状态判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脓毒症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脓毒症病人74例(其中脓毒症28例,严重脓毒症25例,脓毒症休克21例)、非脓毒血症病人24例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行APACHEⅡ评分,分析PCT、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病人的血清PCT、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脓毒症病人,差异有显著意义(F=7.07~441.87,q=3.18~48.14,P<0.05)。脓毒症病人PCT水平、APACHEⅡ评分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q=10.06~48.14,P<0.05);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脓毒症病人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PCT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优于CR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作用及其在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笔者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近期收治的86例全身炎性反应或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诊断时的病情分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组(34例)、脓毒组(26例)、重症脓毒症组(26例)。于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AN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乳酸的水平,并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比较各组血清标志物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预后情况的患者的各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组、重症脓毒症组ANP、PCT、CRP和乳酸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脓毒症组ANP、PCT、CRP和乳酸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死亡16例,死亡组ANP、PCT、CRP和乳酸水平均及APACHE 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显示APACHE Ⅱ和ANP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NP曲线下面积与APACHE Ⅱ相近,分别为0.873和0.897(P=0.000)。结论 检测ANP有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评估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脓毒症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清微小RNA-223 (miR-223)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9月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接受血必净联合常规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均3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时,比较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脏器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及血清miR-223表达量及HMGB1、炎性介质含量。结果治疗后3 d时,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白细胞(WBC)计数及血清miR-223表达量、HMGB1含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内毒素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P=3.875/0.000、9.558/0.000、6.558/0.000、10.067/0.000、10.832/0.000、5.534/0.000、16.258/0.000、12.568/0.000);miR-223表达量与CRP、PCT、内毒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WBC均呈正相关(r/P=0.328/0.007、0.263/0.013、0.214/0.019、0.255/0.015、0.352/0.005、0.394/0.002),HMGB1含量与CRP、PCT、内毒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WBC均呈正相关(r/P=0.294/0.011、0.375/0.004、0.198/0.028、0.177/0.032、0.247/0.016、0.331/0.008)。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能够通过miR-223/HMGB1途径来改善病情、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6月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重程度分为早期组、重症组和休克组。比较各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与APACHE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r=0.663,P0.01)。休克组及重症组患者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早期组,休克组显著高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水平越高,则死亡率越高(P0.05);PCT水平越高,抗感染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越长(P0.05)。结论 PCT水平检测能够判断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可用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imer)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3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56例)、严重脓毒症组(n=5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n=30例)。比较三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及APC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D-dimer水平与APC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D-dimer水平和APACHE II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D-dimer水平和APACHE II评分高于脓毒症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0.865, 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0.763,P0.05)。结论 PCT、D-dimer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80例入住ICU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CT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并比较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之间及死亡和存活之间的PCT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 PCT和APACHEⅡ评分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之间,死亡和存活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T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89,P=0.012)、与死亡呈正相关(r=0.723,P=0.010)、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35),APACHEⅡ评分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8,P=0.025)、与死亡呈正相关(r=0.683,P=0.029)。结论PCT和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对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病情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临床上收治的严重脓毒症(观察A组)、脓毒血症(观察B组)、重度细菌感染(观察C组)、中度细菌感染(观察D组)、非细菌感染者(观察E组)以及正常对照者的静脉血样本,同步实施PCT、CRP以及WBC检测,分析PCT、CRP以及WBC相关指标数据及阳性率。结果:各组研究对象的PCT、CRP以及WBC检测数据以及阳性率均显著超过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数据以及阳性率均显著超过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数据以及阳性率依次降低。结论:PCT与CRP、WBC对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应当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其中,PCT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入院时血清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浓度与危重病评分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105例连续收入ICU的患者被分为非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SIRS和脓毒症组(包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3个亚组),健康志愿者(n=18)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入院时血清CG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结果 SIRS组、脓毒症各亚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GA浓度比健康对照组和非SIRS组明显增高(P<0.05).CGA浓度与PCT、WBC、血肌酐、APACHEⅡ和SOFA都成正相关(r=0.759、0.570、0.507、0.576、0.718,P<0.05).ROC分析显示CGA、APACHEⅡ与PCT评分可作为28 d死亡的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789和0.685).以血清CGA浓度为139 μg/L为截分值,Kaplan-Meier分析提示CGA增高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重症患者入院的血清CGA浓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GA浓度超过139 μg/L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CGA是预测ICU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1.
伍增龙  黄永鹏  马俊  范小龙  庞荣锋 《医学综述》2014,20(20):3788-3789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胸腔术后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脓毒血症确诊后的第1,3,5,7,10日分别抽血检测患者的PCT及CRP。结果 40例胸腔术后脓毒血症患者,治疗1个月后24例患者存活,作为存活组,16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2周内死亡,9例在24周内死亡,并列为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PCT、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的评分在第1,3日较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而存活组患者在第10日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第1周内,死亡组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在第7,10日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存活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r=0.327,P=0.021),CR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378,P=0.002);第7日PCT、CRP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三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三项指标ROC曲线下面积<0.75,提示单个指标评估重度脓毒血症28 d预后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结论胸腔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确诊后第7日PCT、CRP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检测PCT和CRP对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对创伤后脓毒症早期预测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XXX医院收治的103例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引发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A组)和非脓毒症组(B组),A组患者36例,B组67例;另根据预后将脓毒症组患者分为生存出院组(A1组)和死亡组(A2组),A1组患者28例,A2组患者8例。分别对A组和B组、A1组和A2组的年龄、性别、种族、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损伤部位、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N末端C型钠尿肽前体(NT-proCNP)及PTX3、急性生理性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A组PCT水平、CRP水平、PTX3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更高(P<0.05);PTX3在创伤后脓毒症早期预测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PCT、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0.05);与A1组比较,A2组PCT水平、CRP水平、PTX3水平、A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鉴别诊断及对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评价作用。方法选取147例病人分为A组、B组、C组、D组。C组+D组称为感染组。测定各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值,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在感染组的记录指标中仅PCT与A 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39,P〈0.05)。结论 PCT可用于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SIRS;与传统的炎症指标相比,PCT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疾病作出病情评价、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rocalcitonin,PCT)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两者结合对老年重症肺炎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选取7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治疗前均测定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PCT水平,同时行APACHEⅡ评分。根据首次APACHEⅡ评分分组,≥20分的33例为高分组;<20分的42例为低分组。追踪14天,存活的52例为存活组,死亡组有23例。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高分组与低分组相比,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死亡组的PCT(3.36±2.76)ng/ml与APACHEⅡ分值(28.05±4.55)分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14,P<0.01)。结论 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二者结合综合分析,对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出凝血(DIC)评分,结合APACHEⅡ评分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30例脓毒症患者,监测其入住ICU后第1、3、7天的PCT、DIC评分的动态变化,并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患者根据其28天生存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分析组间PCT、DIC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评分各时间点比较无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第1、3天PCT、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PCT、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在脓毒症患者中,动态监测PCT、DIC评分结合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估预后,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经临床确诊的4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第1、7、14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值、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判断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的表达水平对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脓毒症病人,测定其血清中HBP、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27例。比较2组血清HBP和PCT浓度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分析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死亡组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1)。APHCHEⅡ评分≥15分的脓毒症病人HBP水平明显高于APHCHEⅡ评分 < 15分者(t=6.13,P < 0.01),SOFA评分≥5分的HBP水平明显高于SOFA评分 < 5分者(t=5.64,P < 0.01)。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793、0.735、0.708,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PCT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HBP水平在脓毒症病人中明显升高,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一定程度地预测脓毒症病人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常见的生活中毒和职业中毒。目前,ACOP已成为急诊科最常见的一种急症,ACOP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器官损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炎症及生理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个整合数据指标,降钙素原(PCT)已成为机体感染后病情评估及预后的指标之一。目前,已有不少关于NLR、PCT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但尚未见关于NLR及PCT与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SCOP)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关系的研究。目的 探讨ASCOP合并HAP患者NLR、PC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比较NLR和PCT对ASCOP合并H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住院治疗的ASCOP合并HAP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检测PCT,根据24 h内临床指标最差值计算APACHEⅡ。随访28 d观察病情变化及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23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CT对ASCOP合并HAP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及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NLR、PCT、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NLR、PCT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s=0.611,0.415,P<0.01)。PCT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4,95%CI(0.645,0.930)〕大于NLR评价预后的AUC〔0.776,95%CI(0.621,0.930)〕(Z=2.12,P<0.01);当PCT截断值为0.155 μg/L时,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70.8%;当NLR截断值为8.00时,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54.2%。结论 NLR与PCT均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与NLR相比,PCT能更好地反映ASCOP合并HAP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血必净对脓毒症炎性反应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宝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01-130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1)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呼吸机和/或血液透析。治疗组(n=2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10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1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CRP、PLT、WBC、APC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上述指标水平及APC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CRP、PLT、WBC水平及APC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理反应过程,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指导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人住笔者医院ICU中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不同APACHEⅡ分值组之间的关系,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21-30分组血乳酸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10分及11-20分组(P〈0.05),APACHEⅡ评分〉30分组血乳酸及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高于21-30分组(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1),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呈现负相关(r=-0.795,P〈0.05),血清胆碱酯酶与血乳酸的变化呈现负相关(r=-0.783,P〈0.05)。结论血乳酸、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危重症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